崔庄镇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城东7.5千米处,紧邻雄安新区,镇域面积70.36平方千米,辖27个行政村、2.6万户、7.5万人,耕地7.8万亩。处在构筑新区绿色生态屏障的最前沿,拥有借势发展的显著区位优势。
全镇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以鲜食特种甜糯玉米、果蔬为特色的主导产业。一产种植基地面积2.5万亩,拥有从事鲜食特种甜糯玉米、果蔬种植的农业组织十多家。拥有专业化的播种、收割、植保队伍多个,作业能力5000亩/天;二产以鲜食特种甜糯玉米、果蔬产品为主进行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辖区河北德力食品有限公司深耕玉米产业多年,具备国内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三产以服务检测、技术培训为延伸,建有可进行200多项检测的实验室一座,年检测批次2500次。崔庄镇鲜食特种甜糯玉米优势特色产业严格遵守《保定市无公害粘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制定高于行业标准的《速冻熟制鲜食玉米》《真空包装熟制鲜食玉米》企业标准,产品生产和出口量居全国领先地位。
当地鲜食特种甜糯玉米优势特色产业于2011年被纳入第七批全国甜粘玉米种植标准化示范区,2018年被纳入徐水区现代农业园区(甜糯玉米)。2016年崔庄镇组织成立了以发展鲜食特种甜糯玉米产业为核心的河北德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19年被认定为河北省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育主体,整合产业合力
河北德力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农业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自然形成第一条产业链。加工公司的农产品原料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分散到农户,公司与其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原料100%回收,加工后由公司统一销往世界各地,形式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河北德力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农业企业与当地养殖合作社形成第二条产业链。将生产加工环节产生的下脚料,集中有效综合利用,经过粉碎、青贮等特殊加工,作为饲料供养殖场牛羊使用。养殖场产生的粪便经处理后转变为农家肥,企业再利用到种植基地上发展生态农业。
创机制,联农带农增收益
全镇推行入股分红、订单农业、种子补贴、适度规模经营、产业联动发展等利益联结模式,当地农产品实现就地加工销售,大幅降低了农业生产市场风险和加工企业原料成本,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14元,高于徐水区平均水平1.73%以上。
入股分红机制。围绕农业农村经济,镇政府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企业以资金、技术入股,农户以土地入股,收益按入股比例分红,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功能互补”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农户捆绑发展,共同受益。河北德力食品有限公司入股保定市徐水区力德农业专业合作社,参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直接引导社员通过规范化管理,增产增收。同时,进行种子补贴,推广优良新品种。一系列政策保证了产品原料的质量,间接增加企业效益。现合作社员人均年收入达3.5万元以上。
订单生产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公司+合作社+基地”运营模式,与农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底价和产品质量,形成定向供销关系。德力食品公司与崔庄镇十几家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签订了农产品购销合同,共涉及种植面积达2.5万亩。
规模经营机制。集中整合全镇下辖村集体土地,成立多个合作社,采取盘活资产,统一流转,集中布局,规范管理,全面推进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懂种植技术和有种植意愿的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利用自身劳力,每户承包土地100~1500亩规模不等,大力发展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业,既稳定了农户收益,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促合作,发挥集聚效益
强科技,凸显品牌价值
做公益,持续助力脱贫攻坚
2018年河北德力食品有限公司参与保定市徐水区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涉及徐水区安肃镇、户木镇、漕河镇、崔庄镇、大因镇、东史端镇6个乡镇323户673个贫困人口。扶贫资产435.4万元,两年扶贫资产收益分红共返还73.14万元,预计3年扶贫资产收益分红130多万元。近年来,公司还通过捐资助学,帮扶困难群众,支持家乡建设等多种形式投入公益资金500多万元。
今年,河北德力食品有限公司旗下新公司河北世际德力食品有限公司也积极参与保定市徐水区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涉及徐水区安肃镇、留村镇、漕河镇、崔庄镇、大因镇、东史端镇、高林村镇7个乡镇517户905个贫困人口。扶贫资产1083万元,今年扶贫资产收益分红共返还86.64万元,有效助力了本地区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