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甜玉米品种介绍(一)鲁甜玉1号鲁甜玉2号鲁甜玉3号农梅二号*甜玉2号甜玉4号超甜43号普甜8914加甜16号科甜111一、鲁甜玉1号是由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育成的超甜玉米综合种,1987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株高205厘米,穗位高92厘米。果穗长筒形,商品率高,穗长20厘米,穗粗4.5厘米,籽粒金黄色,粒色一致。山东省春播生育期100天,夏播约90天。采收期籽粒的含糖量为20%,并具有甜脆清香、风味纯正等特点。该品种适应性广,在我国北方和南方都可种植,种植密度为每亩3500株左右,一般亩产鲜穗800公斤以上。果穗采收后,茎叶青绿,还可收获鲜茎秆3000公斤左右,用做青饲料或青贮饲料,能发展养牛
2、业。二、鲁甜玉2号是由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育成的普通甜玉米杂交种,1991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株高220厘米,穗位高70厘米80厘米。果穗粗大,穗长20厘米以上,穗粗5.1厘米,穗行数为16行18行。籽粒黄色,粒色一致,采收期籽粒含糖量10.4%,风味可口,品质较好。山东省夏播生育期102天左右,鲜穗采收期90天左右。该品种适应性广,在我国北方和南方都可种植。种植密度为每亩4000株左右。一般亩产鲜穗800公斤以上。三、鲁甜玉3号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普通甜玉米杂交种,1992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株高220厘米,穗位高85厘米。果穗细长,商品率高,穗长22厘米,穗行数14行16行,
3、籽粒黄色,粒色一致。山东省春播鲜穗采收期80天85天。采收期籽粒含糖量8.4%,赖氨酸含量为0.31%,种皮嫩薄,食味纯正。该品种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抗病抗倒,适应性广。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4000株左右。四、农梅二号由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1980年用甜6做母本,甜1、甜2、金色矮脚鸡和甜5做父本,经两次混合授粉杂交选育而成的普通甜玉米综合种。株高150厘米,穗位高35厘米。果穗长17.6厘米,鲜穗重150克,籽粒金黄色,千粒重235克。上海地区3月下旬育苗,4月中旬移栽,6月底前后采收鲜果。若4月上旬直播,7月上旬即可采收鲜穗,籽粒成熟期约115天。该品种籽粒较轻,幼苗顶土力差,播种前整地
4、质量要好。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3500株。五、甜玉2号由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是我国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的超甜玉米品种。北京春播全生育期120天。从出苗到采收鲜穗,春播90天左右,夏播约85天。适宜采收期一般为授粉后20天25天。在北方夏播条件下,采收时正值9月中下旬,因为天气已经凉爽,可适当晚收几天,但最好通过品尝鉴定来确定采收期。该品种具有甜、脆、香、风味可口等特点,含糖量20以上。该品种适应性广,北方、南方都可种植,南方种植效果更佳,植株矮健,果穗长大,抗病、高产。北方种植密度为每亩3000株左右,南方可适当增加密度。该品种是大穗高产类型,一般亩产青穗75
5、0公斤1000公斤。果穗采收后,茎叶青绿,还可收青饲料3000公斤左右,供养牛之用。六、甜玉4号由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半加强甜玉米品种,1992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属中熟品种,在华北春播、夏播均可。植株生长整齐一致,果穗长大、均匀,籽粒黄色,品质优良,风味好。适于制罐头、鲜食和速冻加工。该品种较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等主要病害,适应性广,南北方均可种植,一般每亩种植3500株4000株。鲜穗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七、超甜43号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育成。1994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属中熟品种,是超甜型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属鲜穗和玉米笋兼用类型,鲜穗
6、一般亩产500公斤700公斤,单株结笋穗4个一5个。籽粒淡黄色,色泽一致,味甜、脆、香,适口性好,风味优良。株形紧凑健壮,高抗玉米大小斑病,在华南、西南及华中地区均可种植。八、普甜8914由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育成,1995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属早熟品种,上海市春播95天可采收。果穗筒形,籽粒淡黄一致。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6.1,粗蛋白含量14.4。产品质量达到出口标准。鲜穗亩产600公斤700公斤。该品种具有早熟、抗病、抗倒伏等特点。适宜在全国各地种植。九、加甜16号由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育成,属加强甜玉米类型,1995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该品种生
7、育期中等,上海春播100天102天采收。植株生长整齐健壮,株高200厘米,穗位高60厘米70厘米。果穗筒形,籽粒果皮薄,品质佳。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为12。抗病、抗倒伏,一般亩收鲜穗700公斤。适宜在全国各地种植。十、科甜111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育成,199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该品种属中熟类型,北京春播88天即可收采。具有果(种)皮薄,柔嫩性好,食味极佳;果穗园柱形,穗长粗适中,穗行整齐,籽粒金黄色,商品品质优良;麦穗籽料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单位:g/100g干物质)分别为2.63、9.03、24.50,较之对照种8701
8、号增减百分率分别为28.3%、96.3%和-50.0%,总糖、纤维素为15.34、2.51,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必需氨基酸都较对照种增加。株高220厘米,穗位高90厘米,穗长20厘米,粒行数14行。亩产鲜穗可达900公斤,做笋玉米每亩可产笋穗12000支。农艺性状优良。幼苗生长势强,耐肥水抗倒折(伏),耐阴、抗热、耐密植性中等。抗叶斑病、青枯病、丝黑穗病和穗粒腐病,具有抗倒伏和耐高温特性。生育期(北京)岀苗及吐丝为60天,至采收82天左右。植株健壮,株型紧凑,株高2.14米,叶片总数20片,雄穗直立集中,花粉量大。适宜在北方地区及湖南、湖北一带种植。市场预测及效益分析:我国甜、笋玉米
9、总面积约25-30万亩,其中甜玉米面积约7-8万亩。由于市场未发育好,年度间面积波动较大。一般的讲,农民种植1亩甜(笋)玉米,可得益800元,罐头或速冻加工厂,又可增收800-1200元。甜玉米品种介绍(二)吉甜3号沈农甜单1号沈甜2号黄甜104甜单1号|甜单5号科甜105津鲜1号甜单7号甜单8号|一、吉舌甘3号以自选系B871(Sul)为母本,自选系509(SulS)为父本杂交育成。1994年12月通过审定。岀苗到采收青穗约80天。全株18片叶。株高约228厘米,穗位80厘米。花药和雌穗花柱均为黄绿色。果穗筒型,长19厘米,每穗1416行,穗轴白色。鲜籽粒淡黄色,鲜
11、。植株可见叶12片,叶片宽厚,叶色浓绿。株高195厘米左右,穗位高约67厘米。雄穗发达,颖浅紫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大。雌穗花柱淡粉色。有双穗性,双穗吐丝近100%,但不属于多穗类型。果穗近筒型,苞叶较长,顶部有小箭叶。鲜穗长1720厘米,穗粗4.6厘米,轴白色,行列整齐,无秃尖。粒大,饱满,白色。平均净穗重200250克。适于密植,在肥水较好的条件下,亩产鲜穗7%左右,赖氨酸含量为0.48%,蛋白质、氨基酸总量都高于普通玉米。茎秆粗壮,根系发达。较抗大、小斑病。灌浆期高抗金龟子。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播种时一次施入。增施有机肥可提高甜玉米品质和产量;种
12、植密度为4000株/亩;为确保籽粒品质,应与普通玉米和其他甜玉米至少有50米以上的空间隔离;授粉后1820天是最佳采收期。该品种适应性较广。宜在辽宁省及条件类似地区种植。三、沈甜2号沈阳农业大学于1990年以沈农甜9391为母本,沈农甜93186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种。199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全生育期约90天,岀苗至采收鲜穗需75天。幼苗芽鞘绿色,叶片浅黄色。株高约180厘米。雄穗分枝8个左右,颖绿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大。雌穗苞叶长,带有小箭叶。果穗长筒型,长约19厘米,粗4.7厘米,轴白色,平均穗行数14行,每行约35粒。籽粒金黄色,单穗粒重200250克。
13、籽粒蛋白质含量11.0%,脂肪6.86%,含糖15.4%。鲜食具有甜、粘、嫩、香的特点,适口性好。根系发达,不倒伏。不早衰。较抗大、小斑病和黑穗病。灌浆期高抗金龟子和鸟害。在19931994年生产性试验中,平均亩产去苞叶鲜穗850千克。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氮、磷、钾肥配合使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增施有机肥可提高甜玉米的品质和产量;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为确保籽粒品质,应与普通玉米或其他甜玉米至少有50米以上的空间隔离;授粉后1820天为最佳采收期。制种时,父母本行比为2:6。第一期父本与母本同播,7天后播第二期父本。母本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亩,及时去雄,并进
14、行人工辅助授粉。适于在辽宁省及条件类似地区种植。四、黄甜104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选育。属于普通甜玉米(SulSul)类型。以遗甜56为母本,遗甜220为父本杂交而成。组合初配于1981年。经过一年评比、鉴定,二年品种比较试验后,由五位专家品尝、鉴定,认为品质优良,抗病抗倒,可以进行一定规模的示范和推广种植。在北京春播,播种至岀苗12天左右,岀苗期至吐丝期5861天,吐丝期至采收期22天,采收期至种子成熟期3538天。总计,播种期至采收期为9295天,播种期至种子成熟期达127133天。植株总叶数2021片。种芽顶上力较强。叶鞘绿色,第一片叶卵形。叶片绿色,较直立,叶片与茎秆夹角
16、185克左右。根系发达,直立性好。由于两亲本系分别来自墨西哥的温带Sul群体和美国温甜27542群体,都未带有热带的血缘,所以对光温反应一般。植株较健壮,抗大、小斑病、青枯病、穗粒腐病,但感染丝黑穗病。较耐旱,授粉期花粉和花柱耐干热气候。不耐盐碱土壤。北京地区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种植密度3400株/亩左右;应注意隔离,以防止与其他类型玉米串粉影响其商品品质;要足墒下种,播量1.5千克/亩左右,播深约3厘米。亩产青穗一般为480560千克,较美国GoldenxBantam组合增产15%以上。制种时,母本浸种12小时后晾干,父母本同期播种,母本与父本行比为6:2或8:
17、2。黄甜104适于北方地区春播和华北地区晚夏播。五、甜单1号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宋同明教授选育的普通甜玉米品种。于1983年由母本32与父本56组配而成。该品种在保定地区6月18日播种,8月3日吐丝,授粉后2025天即可采摘鲜穗。植株清秀,叶片平展。株高250厘米左右,穗位90厘米,花粉量较大。穗长1819厘米,穗粗4.7厘米左右,穗行数约14行,行粒数3540。一般亩产鲜穗1000千克以上。抗大、小斑病等病害。较抗倒伏。适应性广。含糖量可达13%左右。口感好,适宜鲜食,加工罐头及真空包装等多种用途。种植时与普通玉米隔离或者避开和普通玉米花期相遇,以防止与普
18、通玉米串粉而影响品质;合理密植,由于以采收鲜穗为主,每亩留苗3500株左右为宜;施足底肥,施种肥磷酸二铵1015千克/亩,并于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千克/亩;在喇叭口期追施咲喃丹颗粒剂或毒土防治玉米螟,以保证果穗之商品品质。最适青穗采收期为授粉后2025天,此时鲜穗籽粒口感最好,风味最佳。六、甜单5号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宋同明教授1988年培育成功的全加强甜玉米杂交种,是世界上最新一代甜玉米类型。是Sw基因和它的糖分加强基因Se的双隐性纯合体。在北京春播抽丝期约69天,采收期8792天。株高210厘米,穗位55厘米,茎秆坚韧,根系发达。绿色花柱,花药淡紫色。柱状果穗,穗行整齐。
19、籽粒淡黄色。亩产鲜穗可达7501150千克。适时采收的果穗(水分含量25%27%),籽粒还原糖含量7%,蔗糖含量16%,麦芽糖含量约1%,总糖含量23%24%,比普通甜玉米高50%以上。水溶多糖含量32%,与普通甜玉米相当。维生素含量分别为:B胡萝卜素6.86毫克/100克、维生素E75.7毫克/100克、维生素B1133.3毫克/100克、B2380毫克/100克、B51.16毫克/100克、B6100.0毫克/100克、叶酸145.5毫克/100克。该品种高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高抗倒伏。适应性很广,全国各地均可种植,且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力。甜
20、单5号乳熟期以后,籽粒脱水较慢,适采收期比普通玉米长35天。收获后的鲜果穗,糖分向淀粉转化的速度也比普通甜玉米偏慢,货架寿命也偏长。该品种果皮柔嫩,食用品质优良,甜度高,适口性好,在多次甜玉米综合品质评定中夺魁。适合作为鲜嫩玉米直接销售和食用,也是速冻加工和做甜玉米罐头的优良原料。隔离种植,以防串粉影响品质;注意防虫,以保证果穗商品品质;种植密度以35004000株/亩为宜。七、科甜105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育成。属于普通型甜玉米(SulSul)类型。杂交组合为遗甜185X遗甜83。组合于1988年育成。经过评比、鉴定、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表现较好。较上海市农科院育成的、经上海市农
22、的旗叶,花柱浅黄色,吐丝集中。雌雄花期相遇良好,结实饱满。果穗筒型,长1820厘米,粗4.24.5厘米,1416行,每行3743粒,籽粒较深长,穗轴细长,白色。青穗筒型,粒行整齐。嫩粒颜色一致,金黄色,含糖量8.6%,色、香、味、意、形俱佳。成熟果穗苞叶紧,籽粒浅黄色,千粒重约190克。在亩植3500株时,单青穗重为229265克,亩产青穗约720千克。根系发达,扎得深,气生根多,直立性好,抗倒伏。对大、小斑病、青枯病、穗粒腐病、丝黑穗病抗性强。授粉时期耐干热气候。不耐瘠薄。由于两亲本系纯属温带玉米血缘,所以科甜105对光、温条件的反应如一般蔬菜玉米。种植时应注意隔离,以确保其商
23、品品质。制种时,母本系遗甜185先播57天后,再播父本系遗甜83,母本与父本行比为8:2。制种田生产的杂交种子,在适宜地区可达150千克/亩的产量。科甜105适于华北地区春播和夏播,也可在西北地区夏播。八、津鲜1号是国内第一个硬质型和甜质型亚种间的杂交种。其组合为北承选X东二选,母本选自北711X承18,父本选自“甜东二”。由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邵景坡、付从贵等人育成。1990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该品种为极早熟型,京津地区早春覆膜种植,一般80天可采收,夏播只需52天即可采收鲜穗全株15片叶。3.5叶时开始拔
24、节和穗分化,1013叶时基部开始滋生分蘖。成株株高170厘米,穗位55厘米。株高1.0米左右时可见雄穗抽岀,此后边拔节边抽雄,直到长够高度雌穗吐丝才散粉。主茎上有多个雌穗芽伸岀叶鞘,苞叶有剑叶。果穗长1820厘米,粗4.8厘米,穗行数1216行。籽粒黄色,1/4为甜质型,3/4为硬质型。单穗鲜重0.25干克。耐低温能力强。斑病轻,抗青枯病,不抗粗缩病。该品种耐低温,早熟,故适宜各地(黄粒消费习惯区)早春覆膜种植。以京津地区为例,栽培要点如下:3月20日前后5厘米地温达到5C时,选向阳地块,施足底肥,地膜覆盖播种;10叶期时将地表上的分蘖去除,但不要去掉叶腋中的雌穗芽;吐丝期预防玉米螟;尽早
25、上市。授粉后13天便可上市,可获较佳的经济效益。但食用品质以授粉后18天为最佳。九、甜单7号该品种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宋同明等育成。属加强甜玉米类型,甜度比一般甜玉米高。保定地区春播,播种到采收8085天。全株19片叶。叶片较平展,色较深,株型清秀。株高230厘米左右,穗位约55厘米。雄穗分枝较多,花粉量大。果穗筒型,无秃尖,长20厘米,粗约5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40粒。高抗玉米大、小斑病及茎腐病等。较抗旱。密植易倒伏。果皮柔嫩,食用品质优良,甜度高,适口性好。既可抢早上市作鲜食玉米,又可速冻加工,也可制成罐头,品质极佳。一般亩产鲜穗1000千克左右。与普通玉米隔
26、离种植,以防串粉影响品质;适宜密度30003500株/亩;施肥要足,一般在拔节期追肥,以氮肥为主,可亩施尿素1520千克;授粉后2025天即可采摘鲜果穗。适应性较广,南、北各地均可适时种植。十、甜单8号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宋同明教授于1992年育成。母本534是由国外加强甜玉米杂交种中选育的二环系。经10多代连续自交而成。父本794是国外引进的普通甜玉米自交系转入Se基因而获得的自交系。1997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糖分全加强甜玉米类型,是世界甜玉米类型中最新一代产品。因两个亲本均具有隐性糖分基因SW和它的主修饰基因Se,甜度比一般甜玉米高。在北京春播,从播种到
27、采收8183天,夏播73天。全株19片叶,叶片平展,略下披,色深绿。一般株高225厘米,穗位53厘米。雄穗分枝2530个,花粉量大。雌穗苞叶长,顶部有小叶着生,对果穗包裹严密。果穗柱型,无秃尖。鲜穗一般穗长20厘米,粗约5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540粒。高抗玉米大、小斑病及茎腐病。感黑粉病,夏播尤甚。由于苞叶紧,高抗金龟子危害。较抗旱。密植易倒伏。在良好的田间管理条件下,亩产青穗7001000千克。种植密度以30003500株/亩为宜。适宜采收期内(一般为授粉后2023天),鲜穗总糖量为25.8%,还原糖9.7%,水溶性糖(WSP为35.0%。维生素A0.84微克/克,脂
28、肪酸6.06%,粗蛋白17.18%,籽粒赖氨酸0.35%,粗淀粉37.86%。果皮较柔嫩,适口性好。应隔离种植,以防串粉影响品质;施肥要足。根据苗情和地力追肥,一般在拔节期,以氮肥为主,可亩施尿素1015千克。由于该品种早熟,较抗旱,故在南北各地均可种植。在全国范围内,可春播、夏播、秋播,海南可冬播。甜玉米品种介绍(三)甜玉2号甜玉4号舌甘玉6号|中甜2号科甜110津鲜2号怀甜1号京科甜115号|超甜2000怀甜2号一、甜玉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30天左右。含糖量高(约占干物重的20%左右),食之鲜嫩可口,具有特殊香味。可作为青玉米销售,
30、保持采收时的水平。经北京市甜玉米区域试验,19881990年3年结果,青穗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6.7%。在大连市已大面积种植。据1990年大连罐头厂资料,平均1.9个果穗即可生产一个425克的整粒状甜玉米罐头。植株高抗玉米大、小斑病等病害。要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防止串粉影响品质;最好选用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密度以35004000株/亩为宜;因属杂交种,故籽粒不可留作种子;适应性广,南北方均可种植。华北地区春、夏播均可。三、甜玉6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全加强甜类型。中熟品种。株高230厘米,穗位约90厘米。果穗长22厘米,粗4.6厘米,穗行数1416行,
31、籽粒浅黄色,粒色一致。果皮薄嫩,糯性强,口感好,甜度高。高抗玉米大、小斑病。抗倒伏。19911993年参加北京市甜玉米区域试验,3年平均亩产鲜穗(带苞叶)1025千克,比第一对照甜玉4号减产6.7%,比第二对照8701增产56.7%,位居第三。品尝鉴定结果,甜度30.94分,风味(糯性香昧)20.56分,果皮嫩度17.03分,籽粒色泽8.29分,果穗外形9.27分,总评分86.09分,居第二位。适于速冻加工或鲜食,也可加工成粒状和糊状罐头食品,品质上乘。种植上要与普通玉米隔离,隔离区不应少于300米,防止串粉影响品质;最好选用肥水条件好的地块种植;一般密度为4000株/亩;适宜种
32、植区域较广,北方和南方各地都可种植。四、中甜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于1992年育成。是中早熟加强甜(Se)玉米。北京地区春播,全生育期107天,夏播90天。株高200厘米左右。每株丨2个果穗。果穗筒型,长20厘米,穗行数1214行。籽粒鹅黄色。口感极好。高抗病毒病、大、小斑病和青枯病。要与其他玉米隔离种植,以免串粉影响食用品质;每亩留苗4000株。凡能种植玉米的地区均可种植。五、科甜110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育成。属于加强甜玉米(sulsulsese)类型。杂交组合为CA16XYT30。1992年育成后,经过评比、鉴定、品种比较试验及北京市普通型、加强甜型甜玉米区域试验
33、和生产试验,于1996年通过区试。1997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北京市和适宜地区推广种植。北京地区春播,播种期至采收期约90天,播种期至籽粒成熟期约126天。植株总叶数20片左右。种芽顶土力较强,叶鞘红色。第一片叶椭圆形。叶片深绿色,株型较紧凑,叶片挺直。穗位下部叶片较密集,穗上部叶片稀疏,叶距较大。株高1.9米,穗位高0.7米。雄穗分枝12个,属半紧凑雄穗,颖鞘微红,花药带黄绿色,花粉量大。雌穗苞叶较紧,顶有适度的旗叶,花柱浅红色,吐丝集中。雌雄开花散粉期相遇,结实饱满。果穗圆柱型,长约18厘米,粗4.4厘米,1416行,每行3440粒,籽粒较深长,穗轴细长,白色。
34、单青穗重210克左右,亩产青穗约580千克,采收后的青穗穗型好,籽粒排列整齐一致。嫩粒颜色一致,金黄色,果皮柔嫩喜人,鲜食甜粘,风味极佳。鲜籽粒中含水溶性多糖38.23%,蛋白质13.86%,脂肪4.00%,淀粉30.65%,维生素A1.28微克/克。成熟果穗亦呈圆柱型,籽粒浅黄色,千粒重185克左右。根系扎得深,永久根、气生根发达、坚实,直立性好,抗倒伏和倒折。抗大、小斑病、青枯病、病毒病、粒腐病、丝黑穗病。授粉时期耐干热风。耐肥耐水。在土壤肥沃、排灌条件好的地块隔离种植,足墒下种;播种量1.5千克/亩,播深3厘米;4叶期定苗,留苗密度3600株/亩;8叶期浇水、松土。小喇叭口期
35、浇大水、施重肥;授粉后22天左右采收青穗。科甜110适宜在华北地区、江浙、粤桂部分地区和黑龙江中南部地区种植。六、津鲜2号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白黄混X711"中选岀白粒自交系“宝”。从“承18X墩白”中获白粒自交系“石”,又从“东二选”的浅色变异粒中选岀纯白甜玉米系“早杂”,配成三交组合“宝石X早杂”。1994年开始在全国各白粒消费区试种。1998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选育者是邵景坡、付从贵等人。是国内最早熟的白粒玉米杂交种。京津地区早春覆膜种植85天可食,夏播56天即可。总叶数17片。分蘖性
36、较强。株高180厘米,茎粗2.53.0厘米。高70100厘米时可见雄穗露顶,边拔节边抽雄,株高至180厘米时完成抽雄,吐丝时方授粉。雄穗主轴明显有1418个分枝,小穗淡绿色,花药淡黄色,花粉量充足。24个雌穗芽,果穗苞叶上有剑叶,双穗率15%。果穗长22厘米,秃尖0.5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4行。籽粒白色,1/4甜质型,3/4硬质型。单穗重0.32千克。抗旱性强。叶斑病轻。籽粒营养丰富,口感好。津鲜2号也属极早熟型,适于各地(白粒消费习惯区)早春覆膜种植;肥料应全部底施;去除分蘖;吐丝期防治虫害,以免影响商品价值;因父母本对光温反应不一致,故在不同地区制种时父本应迟播715天。母本与
37、父本行比为4:1,密度以5000株/亩为宜。七、怀甜1号北京市怀柔县种子公司育种部于1993年育成。加强甜型玉米。北京地区春播,播种采收83天左右,也即授粉后约20天采收。植株叶数21片。上部叶片上冲,下部平展。平均株高2.55米,穗位1.05米。果穗长筒型,长22厘米,粗4.2厘米,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43粒。籽粒黄色,皮薄,口感好,风味佳。亩产鲜穗7501000千克。高抗玉米大、小斑病、茎腐病。抗倒伏。粗蛋白含量13.57%、粗脂肪5.37%、粗淀粉36.12%、水溶性多糖36.72%、维生素A1.28微克/克。种植中,土地要平整,田间排灌条件良好。亩施有机肥10
38、00千克。足墒下种。亩播量1.52千克。播深5厘米。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田间管理中应培育壮苗,促苗早发。34叶间苗,56叶定苗,4000株/亩密度。以鲜食或加工为目的时,在籽粒含水量70%左右时采收,或授粉后2023天采收为宜。北京、黑龙江、辽宁、山西、内蒙、上海、河北及广东等地均可种植。八、京科甜115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以甜玉-9为母本,甜玉-2为父本于1998年配制成的杂交组合。属早熟类型。播种至采收鲜穗需8085天。植株总叶数为1921片。幼苗叶片和叶鞘基部均为绿色。第一片叶椭圆形。成株粗壮,叶片半上冲,株型半紧凑。雄穗主轴明显,分枝1520个,花药紫色,花粉量大。雌穗
39、苞叶长,且着生68片剑叶,花柱淡红色。果穗长筒型,大小均匀,长1820厘米,粗约5厘米,秃尖0.51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045粒,穗轴白色。籽粒颜色为黄、白相间,甜质,为完全加强甜型甜玉米。鲜食果穗口感好,皮薄,甜度高,且带有糯性。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青枯病。对光温不敏感。喜高肥水,以菜地种植为宜。适应性广。选择能与其他玉米隔离、有排灌条件的地块种植,最好选择菜地;有条件的地块可施用一定数量的有机肥作底肥,或玉米专用肥50千克/亩。小喇叭口期追施氮肥,50千克尿素/亩;播种时要有充足的底墒(田间持水量为60%70%);45叶展开时定苗,密度为3500株/亩左右
40、;整个生长期间保证甜玉米地见湿见干;适宜采收天数相对较长,一般为710天。制种时,把父本浸种后与母本同期播种。父母本行比为1:4。母本密度为4000株/亩左右。因父本雄穗发达,花粉量大,故可相对稀植,以3000株/亩左右为宜。母本有先吐丝后散粉的特性,有利于制种。该组合在北京地区参加区域试验,表现很好。九、超甜2000亲本组合为W23XW24。亲本W23、W24分别为万全县种子公司育种中心自选系。该品种于1998年由万全县种子公司与万全县华穗特用玉米种业公司共同育成。黄色中晚熟超甜型甜玉米单交种。华北北部春播,岀苗到采收鲜穗约需90天。总叶数21片。子叶长椭圆形,叶鞘青色,叶色浅绿
41、。幼苗整齐,生长势较弱,10叶一心以后,生长势明显加强。成株株型壮,叶色深绿,叶片上冲。株高230厘米,穗位90厘米。雄穗发达,分枝多达30个,花药黄色,护颖青色。雌穗花柱青色。果穗近筒型,长20厘米左右,粗4.5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40粒,穗轴白色,属大穗型超甜玉米。籽粒深黄色,粒大,齿深。平均鲜穗毛重350克,净重200克。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性强。抗玉米大、小斑病、青枯病、穗粒腐病。商品性好,鲜食口感脆,风味佳,甜度高,宜鲜食或加工。亩产鲜穗约1000千克。种植要点:隔离种植,防止变质变色。应与普通玉米及其它玉米有300米以上的隔离区,以免杂粉影响品质和花色;及时去除分
42、蘖,保持幼苗长势旺盛;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整个生育期应加强肥水管理。亩施尿素20千克,分别在大喇叭口期和花粒期按8:2的比例分开施。适当使用磷钾肥,可使籽粒饱满;授粉后2025天及时采收鲜穗,加工,岀售;春播区以3000株/亩密度为宜,夏播区以3500株/亩为好。制种要点:应有300米以上的安全隔离区;华北北部于4月底至5月初春播。覆膜种植可使苗全、齐、壮、匀;父母本同期播种,行比1:4;母本密度4000株/亩,父本密度1000株/亩;12叶时超前去雄。适合南北方地区种植。十、怀甜2号北京市怀柔县种子公司育种部于1999年育成。加强甜型玉米。北京地区春播,播种采收80天左右,或授粉
43、后2122天采收。植株叶数20片。株型上冲。平均株高2.50米,穗位1.00米。果穗长筒型,长24厘米,粗4.0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50粒,籽粒金黄色,皮薄,口感好,风味佳。亩产鲜穗8001000千克。高抗玉米大、小斑病、矮花叶病毒病、丝黑穗病、茎腐病。抗倒伏。粗蛋白含量13.72%,粗脂肪5.02%,粗淀粉36.01%,水溶性多糖37.32%,维生素A含量1.42微克/克。种植中,土地要平整,田间排灌良好。亩施有机肥1000千克。足墒下种。亩播量1.52千克。播深5厘米。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培育壮苗,促苗早发。34叶间苗,56叶定苗,4000株/亩密度。以鲜食或加
44、工为目的,应在籽粒含水量70%左右采收为宜,或授粉后20天采收。北京、华北、浙江、广东、广西、江苏部分地区及黑龙江中南部地区皆可种植。甜玉米品种介绍(四)绿色超人1甜单9号甜单10号超甜1号日本极早熟超甜白水果玉米晋单(甜)40号石超1号扬甜1号苏舌甘8号日本极早熟超甜黄水果玉米一、绿色超人(GreenSuperman)是甜脆型(bt)超甜玉米新品种。生育期约120天。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40厘米。果穗筒型,1820行。籽粒鲜黄色。鲜果穗重0.45千克左右。高抗大、小斑病、病毒病、青枯病、纹枯病等多种病害。高抗倒伏。一般亩产12001300千克。几年来在各地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45、该品种在抗逆性、产量及品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是鲜食、速冻及粒用制罐头的首选品种。每千克种子7200粒左右,含水量10.5%,发芽率96.5%。亩播量1.25千克,留苗密度28003000株/亩;种植中应加强肥水管理,防治地下害虫和玉米螟;采收新鲜果穗的最佳时期为抽丝后的2025天,过晚将严重影响品质;采收后应立即加工和岀售,不超过48小时,此期间低温保存;为适应加工条件及市场供应,在北方种植可采用地膜覆盖及露地栽培相结合的方法。长江以南可采用分期播种方式。、甜单9号中国农业大学宋同明教授培育的加强甜玉米新品种。是最新一代紫甜糯玉米品种。保定地区6月18日播种,8月8日吐丝,授粉
46、后20天即可采摘青穗。全株20片叶。幼苗长势强,颜色淡绿,叶片平展,叶尖下披,叶软。第一叶呈梭形。成株株型清秀。株高230厘米,穗位约80厘米。茎秆较细。雄穗分枝较多,花药黄色,花粉量较大。雌穗花柱青色,苞叶较短,顶部有小叶着生。果穗呈筒型,长1920厘米,粗4.5厘米左右,穗行数16行,行粒数3040粒,穗轴白色。带苞叶鲜穗重300克以上。紫糯甜粒。抗玉米大、小斑病等病害,轻感黑粉病。较抗倒伏。亩密度30003500株/亩时,亩产鲜穗1000千克以上。含糖量较高。授粉后2025天适时采摘的鲜果穗,总糖含量在24%以上。籽粒商品性好,色泽紫黑色,晶莹透亮,鲜艳诱人。是鲜食及速冻加工的优
47、良品种。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以防串粉影响品质;因苞叶较短,应注意防虫,以免影响商品品质;根据市场和加工需要适时播种。三、甜单10号中国农业大学宋同明教授培育的甜玉米品种,是世界上最新一代加强甜型玉米新品种。在保定地区6月18日播种,8月8日吐丝,授粉后2025天即可采摘青穗。幼苗长势较壮。叶片平展,叶尖下披,叶色较浅。株型清秀。株高230厘米,穗位约75厘米。果穗筒型,长1820厘米,粗约5厘米,穗行数20行,行粒数3640粒,穗轴白色。成熟籽粒皱缩,黄色透明。抗玉米大、小斑病等病害。较抗倒伏。密度30003500株/亩时,一般亩产鲜穗1200千克以上。含糖量高。鲜穗粒大,饱满,透明
48、。穗不秃尖。食用香甜可口。上市早,效益可观。也可速冻加工或做罐头。收获青穗后,青秆还是牲畜的上等饲料。应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以免串粉影响品质;喇叭口期撤咲喃丹颗粒剂,防治玉米螟,以保商品品质;该品种适应性较强,可根据茬口安排或加工需要适时播种。可春播或夏播,南方还可秋播或冬播;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四、超甜1号中国农业大学宋同明教授育成的超甜玉米品种。保定地区春播,从播种到采收8183天。植株清秀,叶片较为平展,老株青绿。株高240厘米,穗位80厘米。雄穗分枝12个,主轴不突岀。雌穗花柱青色,苞叶顶部有小叶着生。气生根较为发达。抗大、小叶斑病等病害。籽粒果肉深厚,粒大皮薄,粒
49、黄色,商品性好。含糖量高,风味独特,香甜适口。适于鲜食或速冻加工,也可加工成粒状或糊状罐头,品质极好。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以防串粉而影响品质;精细整地,防治地下害虫,保证苗齐苗壮。重施底肥,合理密植,亩留苗30003500株;抽雄期防治玉米螟,以保证商品质量;吐丝后2025天适时收获品质最佳。五、日本极早熟超甜白水果玉米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种子公司从吉林省引入。从岀苗到采收鲜穗约100天。需10C积温2430度日。全株1719片叶,叶长71.8厘米,叶宽9.7厘米,株型半紧凑。株高194.4厘米,穗位7.4厘米,茎粗2.2厘米。雄穗发达。雌穗花柱黄色。果穗长1518厘米。穗行数12行。
50、亩产鲜穗1100千克以上。六、日本极早熟超甜黄水果玉米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种子公司从吉林省引入。从岀苗到采收鲜穗约88天。需10C积温2350度日。全株1415片叶。叶长83.4厘米,叶宽9.2厘米,株型平展。株高183.4厘米,穗位91.2厘米。雄穗发达,雌穗花柱浅红色,自身花期不协调。果穗长1012厘米,穗行数12行。支持根紫色。亩产鲜穗1000千克。七、晋单(甜)40号原名“晋品甜1号”。山西省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以诱19-4为母本,诱19-7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00年3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三届五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为“晋单(甜)40号”。早熟品种。生育期约
51、110天;岀苗至采收鲜果穗90天左右,较超甜3号早7天左右。植株总叶数2021片。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色。第一叶椭圆形,25叶扭曲斜上冲。株型紧凑,叶片肥大,叶波明显。株高约200厘米,穗位高70厘米左右。雄穗发达,主轴粗长,侧枝1520个,颖壳绿色,花药黄色。雌穗花柱青色。果穗长约22厘米,穗行数16行。籽粒鲜黄色。经山西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分析,鲜果穗籽粒含蛋白质2.68克/100克,脂肪1.76克/100克,还原糖2.09克/100克,水分75.65克/100克,维生素C15.6克/100克,维生素B10.16克/100克,硒4.6克/100
52、克。该品种喜肥水,抗倒伏。抗病性较好。19981999年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果穗1220千克,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34.9%,增产点100%。生产上要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距离在200米以上;应选择地块平整、地质松软、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亩播量22.5千克,播深35厘米,亩留苗35004000株;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制种时先播母本,57天后播第一期父本,再5天后播第二期父本,父母本行比为1:4。各类玉米区均可种植。植株总叶数17片。株高约150厘米,穗位高35厘米左右。果穗长锥型,长约20厘米,粗5厘米。穗行数16行。肥水条件较好时有10%20%的双穗。单穗鲜重
53、300克左右,亩产鲜果穗约1000千克。要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隔离区不少于300米,以防串粉影响品质;最好选用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种植密度为35004000株/亩,播深4厘米;播种时土壤墒情要好;因苗期生长势弱,所以要加强苗期管理和防治地老虎;间苗和定苗时要去除分蘖;在石河子春播时,正常栽培条件下,可于7月上旬采收。若覆膜栽培,可提早到6月下旬采收上市。石超1号属杂交种,收获的籽粒不可留种。九、扬甜1号扬州大学农学院玉米育种课题组于1985年育成。1986年以来累计推广约20万亩。该品种属超甜玉米品种类型。在江苏省春播,岀苗至采收需9095天。植株总叶数1921片。株高230280
54、厘米,穗位高约115厘米。果穗长约20厘米,粗4.2厘米,单穗重0.20.3千克。籽粒金黄色。乳熟后期可溶性糖含量达15%23%,皮薄色美,风味独特。一般亩产青果穗750千克。因受隐性基因控制,所以必须设400米以上隔离区种植;播前精细整地,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以上,配施复合化肥1015千克。3月中旬育苗,2叶1心时进行移栽。大田直播宜在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C时覆膜播种。采用大小垄种植,大垄距80厘米,小垄距50厘米,株距2325厘米,亩留苗35004000株;田间管理中主要进行早间苗、定苗、打除分蘖。苗期追施硝铵15千克/亩,孕穗期追施硝铵30千克/亩。播前药剂拌种防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