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本文以黄骅市旧城镇为例,运用基于水文响应单元的水资源模型对研究区水资源供需量进行模拟计算,利用ARCGIS软件平台进行空间分析,从而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析和评价,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规划提供依据。

1基于水文响应单元的水资源模型计算方法

1.1水文响应单元的划分

水文响应单元(HydrologicResearchUnit)是指一个子流域内具有相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区域。本研究通过将集水区图、土地利用类型图和土壤类型图进行叠加,进一步细分为下垫面相对均匀的水文单元。同时考虑研究区人工与自然水系交错和地势平坦的特点,通过自动与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系特征提取,对照当地水系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正。从而得到水文响应单元。

(2)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为依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改进。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本次研究对于典型示范区采用建设用地区、农用地区和其它土地区三类用地区。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实施铁路线两侧生态与生产力提升工程的战略决策,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美化铁路沿线生态环境面貌、提升生产能力为目标,开展线两侧田园风光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农田建设、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提升铁路沿线农业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改善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面貌。

二、建设原则

(一)铁路线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解决沿线农田排灌为核心,以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以实施排灌设施改造、中低产田改造为突破口,把农田建设与发展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对整治范围内的沟、渠、田、林、路、湖泊进行以综合整治,做到沟渠顺畅,排灌畅通;将沿线观瞻范围内的农田整理成为东西向的条田档,坚持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宜田则田,宜园则园,宜水则水,宜林则林,营造铁路沿线高标准的田原风光。

(二)铁路线沿线生态建设工程: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立足自然环境和现实条件,以铁路为中轴线,以塑造田园风光和生态景观为主题,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立地条件适地适树,乔、灌、花、草相结合,由责任单位负责进行密植绿化;选择耐水湿、耐盐碱、抗严寒、抗干旱的乡土树种为主,达到多树种、多林种搭配的景观防护效果;坚持湖泊、湿地、农田、林网、庄点绿化相结合,保证生态景观效果和工程质量。

(三)铁路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改善农村城乡环境面貌、推进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坚持“规划先行、典型指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求以投入的最小化,取得整治效果的最优化。以线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切入点,按照行政管辖区域分段负责,着力解决铁路沿线环境面貌的“脏、乱、差”问题,切实改善铁路沿线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三、目标任务

(一)铁路线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

1、建设高标准农田亩

镇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四址界线为:东至铁路,西至扬水支渠东林带,南至西干渠,北至景观水道,主要任务是清挖支斗渠条公里,整修农田路条公里,整修路旁林带公里亩,整修高速公路以南铁路西侧米范围内林带亩。

园路街道办事处完成林带平整亩,四址界线为:南起景观水道,北至区养殖场,铁路西侧米范围内的林带整修。

镇完成高标准农田亩,其中:完成铁路西侧亩,四址界线为:南起,北至界线,西至新梁公路西林带,东至铁路东侧所属耕地米。主要任务是清挖支、斗、农渠条公里;修整农田道路条公里;整修林带条公里亩;新开挖湖泊湿地亩。

完成林草场队农田亩。四址界线为:东至园林二队居民点,西至国道,北至村,南至北,主要任务是清挖支、斗、农渠条公里,整修农田路条公里。

完成高标准农田亩。四址界线为:南起镇界线,北至农场界线铁路西两侧各米。主要任务是整修林带并造林亩,清挖支、斗、农渠条公里,整修道路条公里。

农场完成高标准农田亩。四至界线为:南起界线,北至第二农场渠,铁路专运线两侧各米。主要内容是整修林带亩,新挖渔池亩,清挖支、斗、农沟条公里。

2、完成“秋季三项任务”亩

其中,机翻地亩,;秋施肥亩,秸杆还田亩,其中两镇各完成机械秸杆还田亩。

3、完成畦田建设亩

其中:镇亩畦田在建设片区内完成,镇亩畦田要求集中连片完成。

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由农牧水务局牵头,两镇组织实施。

(二)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铁路沿线米以内为铁路保护区范围,只能进行绿化。对绿化范围,采用密植方式,体现田园风光。种植耐盐碱、耐贫瘠、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的乡土树种,以灌木为主,适宜地段可营造经济林;对现有原生态地段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保持生态原貌。对沿线农田区域,可自铁路线向西延伸米,营造大网格的农田林网;对芦花地区铁路沿线铁路保护区范围以外的池塘、低洼地进行改造,发展以“农家乐“等形式的适水产业;沿线节点可依地顺势营造园林景观。

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总规划面积亩,其中:镇芦花地区亩,农场亩,镇沿线亩(规划好的米铁路保护控制线),对以南铁路保护线以内成型林带的缺株断带进行补植。今年,结合秋季农田建设,完成规划地段的林带整修,个别地段今秋可进行栽植。

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由园林管理局牵头,两镇、有关街道组织实施。具体建设内容以农牧水务局、园林管理局与两镇、有关街道共同核定的设计图纸为准。

(三)铁路线沿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整治范围和内容。此次整治范围为铁路线沿线区段米的控制保护范围。对于农田区域或空旷地段,整治范围可扩大到米;对整治范围内现有的合法建筑物进行美化粉饰,按照行政管辖区域,对整治范围内的有碍观瞻的圈舍、灰厂、砖厂实施搬迁;由所在的乡镇、街道、农场组织实施。对整治范围内违章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依法清理。

2、整治任务。重点解决线沿线区段整治范围内的环境卫生面貌“脏、乱、差”问题。对线沿线铁路保护带范围内的城乡道路、公共场所、小区和村庄、城乡结合部、农田等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治理;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管辖区域内的环境整治,确保责任区内环境卫生面貌整洁,卫生设施完好,并通过此次整治,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对铁路控制线范围内的庄点进行规划,实施以道路硬化、围墙砌护、改水改厕、院落清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综合整治,美化绿化生产、生活环境。

(1)镇完成铁路西侧西干渠至高速景观水道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打垅畦田,摊平景观水道南侧公路桥下的土方,并进行绿化美化。

(2)园路街道办事处完成铁路西侧四至山路段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沿线垃圾,对一时不能拆除的旧房及垃圾场协调所有权单位修建加高围墙并进行粉饰美化。

(3)山路街道办事处完成铁路西侧,山路至段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公路两侧的垃圾,协调公路东侧的个体户及企业修建加高东围墙并粉饰美化,对公路两侧的树木进行涂红刷白。

(4)镇完成南起,北至界线,西至新良公路西林带边界,东至所辖土地铁路东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平整林带;拆除新公路以东的自建厕所和废弃扬水站、渔池看护房;拆迁顾家桥村8队庄点东边一排农户的土坯房,修建东围墙并美化粉饰;三闸村1队、队,良渠稍村的队、队庄点东侧墙体整理和美化粉饰,良渠稍村7队铁路平交道口处的围墙粉饰;摊平废弃的平交道口土堆并种植树木花草;将铁路涵洞进出口整修成造型美观大方的树池,公路两侧的树木全部进行涂红刷白。

(5):完成南起镇界线,北至农场界线,铁路东西侧各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加高修整并粉饰面向铁路的墙体。

(6)农场:完成南起界线,北至第二农场渠铁路东西侧各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修整渔场及加高修整并粉饰其他建筑物面向铁路的围墙,拆除铁路东侧的零星土坯和危旧房屋。

铁路沿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由爱卫办和建设交通局牵头,两镇、各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四)有关协调事项

四、实施步骤

(一)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

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年月日月日)

1、年月日前,召开区铁路区段沿线生态与生产力提升工程及年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大会,安排部署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任务。

2、各镇在月日前分别召开镇、村动员大会,进一步细化任务,并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各村、组,落实责任,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实行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干部包片,层层落实责任制。农牧水务局要分派技术人员负责做高片上的技术指导。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月日月日)

两镇要认真组织,尽早安排,落实镇村干部包扶责任制等好的做法,每个镇要建设个以上的示范片,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面工作,掀起建设热潮。

督查组和技术指导人员要加强工作督查和技术指导,促进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要按照区、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标准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全面提高农田基本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三阶段:检查评比阶段(月日月底)

对照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标准,对各责任单位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结合市农田水利建设检查验收效果兑现以奖代补资金。

(二)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月月,落实造林地块,编制规划、作业设计,做好造林前整地、工程招标、苗木招标工作。

年月日前完成造林地块的落实工作;月日至月日前完成编制规划、作业设计工作;月日开始,结合实施田园风光建设工程,全面做好造林前的整地工作,要将造林地块全部整成小畦田方式,灌足冬水,为明年春季造林打好基础。同时,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可以进行秋季造林。

第二阶段:年月月为春季造林工工程实施阶段。年月底前完成土方填换、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安装等工作;月初开始按树种萌芽适宜期进行栽植;月中旬前完成全部栽植工作。

第三阶段:年月月为营造林抚育管护期,主要抓好林木管护工作。月初进行现场抽查,对成活率达不到的由责任单位进行补植。

(三)铁路沿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年月日前)

由爱卫办牵头,两镇政府和有关街道、村委会配合,对铁路沿线露天厕所、垃圾、废土堆进行调查摸底;由建设交通局牵头,两镇和各有关街道配合,对铁路沿线的违章建筑进行调查摸底,并将汇总结果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由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经费测算以及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年月日至月日)

按照整治方案和责任分工,两镇、各有关街道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对铁路沿线整治范围内的村庄环境面貌进行综合整治,重点是拆除乱搭乱建的土坯房、庄点巷道硬化、粉刷墙面、砌护围墙、实施绿化,确保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年月日至月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两镇、各有关街道、部门要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强大合力,狠抓工作落实。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的工作格局。为推进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取得失效,专门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和质量验收组、宣传报道组、规划组和及效能考核组,技术指导和质量验收组负责制定和告知和指导各有关单位施工技术标准,对完成的工程进行验收;规划组抽调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编制工程规划并指导监督工程规划实施;宣传报道组由宣传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负责对工程的总体进展、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导;效能考核组由效能办、督查室组成,负责对工程完成效率质量、机关干部义务劳动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各工作组既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又要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工作开展。农牧水务局、园林管理局、爱卫办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规划设计、施工组织、质量检查、工程验收等方面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对三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指导,把好工程质量关等,确保三项工程按计划、高质量完成。

(二)科学规划,讲求实效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立足高标准、高质量,修订完善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提高铁路沿线生产力与生态提升工程的建设标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尊重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既要着力解决好当前的问题,又要考虑长远,把铁路沿线生产力与生态提升三项工程和功能布局、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结合起来,实现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

(三)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据悉,“双转移”的财政投入政策将引进竞争机制,全面贯彻能者多得的原则,最大程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需要通过竞标的方式争取每年5亿元资金在当地建设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同时还要通过竞争获得扶持资金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到两个大型产业转移园区。

广东省财政厅长刘昆说,“双转移”引进竞争机制,就是用不均衡的发展手段,来解决广东省在发展中遇到的地区不平衡问题。

“这次对于‘双转移’的资金安排采取竞争性方式,最重要的要求就是,申请财政资金安排的地市要提出总体的资金使用方案。”

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如何争取示范性产业转移园的5亿元建设资金?刘昆表示,各竞标地市要拿到5亿元资金,必须先拿一套规划方案说服专家组。各地首先要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文件要求,对本地资源、本地情况进行分析和规划,最后形成如何在当地发展示范性产业园区的初步方案,申报方案报到省里后要经过专家组的评审。专家组会认真讨论研究各地上报方案的可行性,比较这些方案在带动“双转移”方面的优劣性,然后初步选出能够得到这笔资金的地市。

广东省委书记对这种竞争机制十分赞赏。他说:“当前进行‘双转移’,也要强调区域竞争,实行不平衡发展战略,我非常赞成在广东建一到两个大型产业转移园,公开竞争,谁能干谁先干起来!”

重点全力倾斜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在八个方面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实行直接的资金扶持,投入金额达到400亿元。

扶持欠发达地区完善基础设施。

省财政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15个地市每年每市补助1亿元,五年共投入75亿元作为贷款贴息,专项用于支持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争取带动10倍以上的社会资金投入。

以竞争形式扶持欠发达地区建设产业转移园。

省财政每年拿出15亿元分三个标,每个标5亿元,通过竞标方式择优扶持欠发达地区三个100至200平方公里的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建设,五年共75亿元进行东西两翼或粤北山区布局,实现珠三角企业的链式转移。与此同时,通过竞争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到二个大型产业转移园区。五年75亿的巨额资金将用于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如电网工程和路网工程的建设、补贴转入产业转移园的企业等等。

加大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重点产业发展。

目前,广东有步骤、有重点地认定一批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省财政将在整合现有每年安排的重点项目启动与战略产业培育专项资金7.5亿元的基础上,每年安排10亿元,五年共投入50亿元,用于鼓励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及促进重点产业在全省各市间的合理分布。

实施政府有效引导的产业转移政策。

实施免费技能培训。

省财政每年安排7亿元资金用于培训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劳动力,每年培训50万人,每人每期培训四个月,按每人1400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补助,5年投入培训资金35亿元。

此外,每年将对100万在岗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提升培训,对全省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中青年农民提供一次免费技术技能培训,以适应产业升级优化对劳动力的需要。

鼓励贫困农村适龄青年掌握职业技能。

广东将对全省2.24万户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实行免学杂费和补助生活费政策。省财政每年按每人3500元的标准资助学杂费,五年投入资金共11亿元。生活费补助每人每年1500元,所需经费纳入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范围,按既定分担办法由各级财政负担。

另外,广东省政府将组织两个区域之间建立对口劳务帮扶机制。珠三角各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每年要安排不少于30%的招生指标专门招收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学生。

以农田标准化建设减少农村单位土地使用的劳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

省财政五年共投入80亿元完成500万亩现代标准农田的改造,整合现有农田建设各项资金,实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用农村标准化建设和土地改造剥离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造新耕地挂钩置换,增加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可开发土地和支持解决全省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问题。

省财政每年将从省级土地收益中筹集4亿到5亿元,在预算中安排3亿到4亿元,五年投入40亿元鼓励和引导市县积极采取措施增加耕地,特别是加快对广东省低效园地、山坡地的改造,争取造新耕地200万亩以上。

政策性减免助力转移

除了得到直接的资金扶持之外,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地市已经从政策性费用减免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目前,广东已决定对东西两翼销售电价按茂名的现行电价水平、对粤北山区按清远的现行电价水平实行同网同价,降低欠发达地区电价。从6月起,对山区和东西两翼工业用电实行降价。

首先,广东从区域上实行差别电价。从6月1日起,粤北山区一度电减少一毛八,东西两翼地市大工业电价每度电降了6分,非工业电价每度电降了一毛二分八,商业电价降了七分二。

其次,广东在产业上实行差别电价。对高污染、高资源消耗、低附加值的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同时对服务业实行鼓励电价。

另外,广东对产业转移园区实行鼓励政策。凡是进入园区的企业,电价、水价正在考虑给予优惠政策,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采取零收费政策,鼓励企业进入工业园区。

据统计,仅电费减免一项就可以减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每年约19亿元的电费支出,五年减少近100亿元。加上对“双转移”的直接投入,扶持资金总额将达到500亿元。

关键词: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福建嘉利得食品有限公司落户尤溪经济开发区城西园,年消耗甜玉米3500t,年需建立2000hm2的玉米原料基地。往年原料都得从广东、广西、海南运来,很远,成本高,为了解决原料问题,通过新品种引进推广种植,发展本地种植玉米。该项目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建立33.33hm2甜玉米高产示范基地,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全县10乡镇2000hm2种植,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下面以尤溪县种植甜玉米华珍的过程来对如何种植优质高产的甜玉米进行具体的分析。

2尤溪县华珍甜玉米培育

2.1华珍甜玉米的特点

华珍是浙江勿望农集团(浙江省种子公司)从台湾农友种苗有限公司引进的甜玉米杂交组合,在浙江省各地试种,表现适应性强,长势旺,整齐度好,产量高,商品性好,适合鲜食加工,特别是华珍与一般甜玉米品种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果穗品质好,商品性好。华珍果穗和籽粒大,甜脆可口,皮薄无渣,既适于鲜食,又符合加工要求,有较大的生产应用价值;二是丰产、稳产性好。华珍甜玉米克服了一般进口品种栽培技术要求高的缺点,适应性强,比较适合浙江省的土壤、气候条件和农户的栽培技术水平,所以从一开始就能被农民和企业所接受。2004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浙江省玉米产区春、秋季种植。

2.2实施条件

本项目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区实施,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科技措施实施。

2.3栽培技术概要

(1)推广优质高产华珍甜玉米新品种。

(2)示范种植地选择中仙乡的上仙、华仙、中仙3个村田段集中连片,排灌方便,无污染的稻田33.33hm2。

(3)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组织现场观摩,为优质高产示范推广打下基础。

(4)选择合理的施肥比例及实施“烟后作-甜玉米”轮作方式,科学安排茬口,优化集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2.4技术支撑

尤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宗旨,集农业科研、试验、示范、推广、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县级全民农业科研机构。它立足本县农业发展,长期承担着省、市、县农业水稻新品种(组合)的试验、示范、推广,有着较好的技术团队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先后开展农业科技攻关项目20项,有5项科技成果获得县级以上奖励,为尤溪县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显著成绩。

2.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5.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农民耕作较粗放、科技素质不高,稻作新品种少、栽培技术较落后是制约项目区再生稻产量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推广先进耕作技术,稳定和增强粮食和特色产品的品质优势,培育市场核心竞争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开展高山“烟后作—甜玉米”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引导和组织农民进行科学生产,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构建培育区域农业特色产品和主导产业,做优做活农业,可进一步推动高优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化,促进粮食、特色蔬菜产量的提高和质量提升,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种植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示范推动作用。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5.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实施“烟后作-甜玉米”轮作方式,科学安排茬口安排,甜玉米生产上,要求选用高产组合推广,集成高产栽培综合技术和关键技术并举,实现高产、低耗。推广应用甜玉米生产的耕作制度、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使生产出的甜玉米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玉米是尤溪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长期以来,尤溪县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产经验,为发展玉米生产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对甜玉米的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要满足,而且讲求质量上优质。所以,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高营养的鲜食玉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已是今后甜玉米生产的必然方向。另外,从种玉米的经济效益上看也是十分可观的。但近年来,由于种子市场的放开和农民片面追求产量而忽视了玉米品质,越区种植现象较普遍,甜玉米生产中品种杂、多,生产水平低,农药用量大,采收不及时等问题,导致甜玉米品质下降,产量也不高。因此,适应市场需求,选种优良品种,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从而全面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农牧结合,提高综合效益,已是大势所趋。

2012年,在尤溪县中仙乡建立超甜玉米新品种华珍高产栽培示范基地33.33hm2,开展技术培训1300人次。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将进一步加强甜玉米新品种辐射和新技术推广力度,全面、均衡提升全县玉米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带动农户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项目区成为率先应用各种新技术、新成果综合配套措施的科技示范区,其科技贡献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并为全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3优质培育技术

植物研究

通过上述尤溪县对甜玉米华珍的培育研究,可以总结以下培育甜玉米中的几个关键点。

(1)选择良种。甜玉米的选种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以及对市场的需求来进行适宜的选种。如果是进行加工则适宜选择普甜玉米,水果食用的适宜选择超甜玉米,而多穗型玉米适宜用作蔬菜食用。

(2)处理种子。在播种之前要对种子进行一定的处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还可以防止病虫危害,具体的方法有药剂拌种和晒种等。

(3)选地隔离。通过生物学的了解,我们知道甜玉米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但是如果甜玉米和普通玉米串粉,就会影响玉米的受精,也就不能获得正常的甜玉米,因此要在选地的时候进行适当的隔离,要求在400m以内的范围内不种植其他品种的玉米,也可以通过一些自然的障碍物对其隔离,主要选择肥沃的土壤即可。

(4)精整土地。在播种之前要对土地进行精细的整理,耕平耙匀,要保证土地的肥沃性和疏松性。

(5)肥床育苗。在选择了肥沃并且疏松的土壤之后进行适宜的肥料使用,可以保证苗木不被虫害等威胁,还可以保证幼苗的茁壮成长。

(6)施足底肥。甜玉米的生长周期相对普通玉米较短,而且在整个生长周期中需要的肥料数量也较多,重施基苗肥和攻蒲肥,突出早施肥,早培管,增加磷钾肥,最好使用农家肥,缺少时还可以施以一定的复合肥,以保证玉米的绿色性。

(7)合理密植。甜玉米要进行适应的密植,这样可以保证幼苗能够吸收足够的养料,保证其自身的正常生长。

(8)加强管理。在培育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的管理,秋玉米栽培,前期要沟灌抗旱,吐丝后要保持土壤疏松、潮湿。在玉米的幼穗分化期、开花授粉期和灌浆期要注意做好防旱工作,以免干旱影响果穗外观和产量。肥料病虫害等的防治措施要能够保证,但要做到安全用药,华珍甜玉米作为鲜食玉米,是直接采鲜食用的,因此病虫防治上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后期发现严重虫害,可采取人工捉虫加以防治。

(9)适时采收。在玉米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后,就可以进行采收,子粒充分成熟饱满、有光泽时采收,但是最好成熟一批采收一批,这样可以避免过早或过迟收获,确保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4总结

经过上述对尤溪县种植华珍甜玉米品种的实例研究,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栽培甜玉米的过程,只有在栽培的过程中保证每一步的正确实施,才能确保最后收获高产优质的甜玉米。在进行甜玉米的栽培过程中,保证播种过程的正确时机与步骤,保证肥料施用的准确与合理,保证人工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甜玉米的高产优质。总而言之,甜玉米的高产优质栽培离不开人工的管理,每一步都要确保人工实施的正确性,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品种的优质,获得最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郑建初,盛婧,汤日圣,等.南京和安庆地区高温发生规律及高温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7(3):1~4.

[2]杨晓春,林瑞坤,吴振海.水稻高温热害的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科技,2006(2):68~69.

[3]陈宝奎,陈洪存.高温热害对水稻结实率影响的调查报告[J].北方水稻,2007(2):41~42.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

土地开发整理正在与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命题相结合。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综合性的社会经济命题的展开,导致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需求更为旺盛,社会内涵和外延更为广阔。

一、内涵不断扩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一项反哺农业的民心工程,已使农村从多年的实践中得到了实惠,特别是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土地开发整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随着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的深入推进,土地开发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研究也成为中国土地开发整理研究中的一项新内容[1]。

3.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角色转变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把握。虽然,现在已经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并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重要平台。然而,实践中,有的基层干部缺乏高标准、严要求,重进度、轻质量,精品工程不多。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促进乡(镇)村经济发展的大计来考虑,也没有从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搞好土地开发整理。有的整理项目未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组织实施,对施工质量检查监督也不够,影响了土地开发整理的质量。

二、目标不断多元化

1.构建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开发整理需要创新模式。毋庸置疑,土地开发整理毕竟是借助于一系列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的综合整治,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水文、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即生态风险)。在农地整理中单纯追求土地面积,忽视土地生态安全,必然违背土地开发整理的初衷。实践证明,在开垦荒地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统筹规划和环境评估,一定要走出“开发就是开荒”的认识误区,倘若一味追求耕地面积数量上的平衡而“围湖造田”、“毁林造田”、“侵占河床”等,将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洪涝灾害频繁发生,酿成更大的生态悲剧。因此,构建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开发整理新模式,规避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生态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2.后续管理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有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续管理跟不上,承包政策不落实,形成新的抛荒。近年来,各地按照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大力开展农地整理,使之成为“田成方、路成框、渠相通、树成行、进得去、出得来、兜得转”的新格局。由于有的乡(镇)村没有建立管理工作责任制,或者虽然建立了管理工作责任制,但工作不落实,有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后没有及时分到农户,因而,有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后的标准农田,没有几年就出现“水渠堵塞、树苗枯萎、道路塌陷”。有的没有及时耕种,形成了新的抛荒,少数土地开发整理后,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不高。

三、难度不断加大

1.占用耕地多,占补平衡任务量大(任务重)。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土地供应量较大。中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十分紧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重,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用地需求量大,一些城市盲目追求“大城市”发展战略,不断向城市周边“摊大饼”,加重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压力。因此,为了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平衡,补充耕地的任务十分繁重。

2.后备资源缺乏,开发难度大。经过十余年的土地开发整理,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如荒地、荒水、荒山开发潜力越来越少,困难越来越多,投资越来越大。目前,用地量大的经济发达地区可供新增耕地和建设新农村的地域逐步减少,土地开发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较大,较易整理的地块基本上已经实施了开发整理。因此,土地开发整理难度越来越大,由于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大的、开垦条件好的、易开发造地的地块已基本被开发利用,剩余的大多是零星分散的地块,开发整理难度增大。今后土地开发整理将面临着后备资源越来越少、困难越来越多、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的局面。

四、资金需求不断增加

1.土地开发整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现代农业是通过高投入实现高产出的农业形态,实现农产品数量多、质量好,农民收入高、农村生态环境好的目标[2]。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生产条件作支撑,然而在中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两大制约因素:一是农村基础实施投入不足。二是土地利用形态破碎、凌乱。根据有关资料,中国耕地田块平均面积1.3亩,户均6.1块,田块破碎程度远远高于中等发达国家。而土地开发整理正是解决土地细碎问题、改善生产条件的有力工具。

2.投入成本越来越高,安置、补偿等问题较大。随着对土地开发整理要求的提高和所肩负角色的多元化、综合化,土地整治的实际成本原来越高,远高于所收取的土地开垦费。在耕地后备资源中,面积大、条件好、易于开发利用的地块已基本被开发利用,可补充耕地的未利用地资源紧缺,且多集中在丘陵、山坡地带,开发整理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同时,要完成耕地占补和总量动态平衡的任务,还需要从现有的基本农田和居民点的土地整治上下工夫,最大限度地获取新增耕地,土地整治成本大幅增加。目前,部分地区土地整治每亩耕地的成本已达到3万元左右,远远高于现行耕地开垦费收取标准。另外,目前项目实施中的安置费和青苗补偿费按照不超过工程施工费10%的原则估算,实践中往往无法满足需要。

总之,在新形势下,面对新任务,土地开发整理演变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其目标和内涵也由单一的“补充耕地”向“增加耕地、改善农业基础、提高生态完整性、促进农民收益、统筹城乡发展”的多目标转变。

五、管理需要不断规范

六、思路需要创新――创建城乡统筹型土地开发整理

1.土地开发整理重点由整理农田向统筹用地转变。以农村土地整治为平台,运用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政策,对田、水、路、林、村、房进行综合治理。一是整理农田,同时把闲散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对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起规划、一起更新,节约农村建设用地,建设现代新村。三是统筹用地。先把农村闲散宅基地、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指标,优先留在农村使用,节余的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返还农村。

2.严格规范运作,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央对规范增减挂钩工作提出的“局部试点、封闭运行、规范管理、结果可控”的要求,各地应按照长期规划,分年度逐步实施各类整治项目。一是积极推进各地开展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工程建设;二是通过对闲置、零散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促进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使用,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三是对田、水、路、林、村其他基础设施进行配套整治,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同时,从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到实施全程,落实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注重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在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基础上,鼓励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身份,切实增加财产性收入。按照封闭和开放相结合的要求,土地整治形成的农地优先补划为基本农田,整理置换产生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证农民安置房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在镇域范围内进行有偿调剂使用,尽可能放大土地级差收益,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七、结语

[1]杨朝现.人地关系协调视角下的土地整理[D].成都: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0:5.

[2]邹佳岑.如何搞好土地整理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23):26-28.

[3]JoseCastroCoelho,JosePortela,PAguiarPinto.Asocialapproachtolandconsolidationschemes[J].LandUsePolicy,1996,(13):

129-147.

StudyontheNewMissionoftheRuralLandConsolidationofUndertheNewSituation

FUGuang-hui1,CHENHui2

(1.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Nan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Nanjing210009,China;

2.CollegeofLandManagement,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

总结今年的工作,我们坚持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坚定打造定北经济强镇、工业重镇的信心和目标追求,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把服务和保障唐河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盯紧目标,自我加压,工作有的放矢。二是把党建作为龙头,以党建抓纲带目,各村两委班子保驾意识强,能够一招一式抓落实。三是把效能建设作为抓手,健全制度,严肃纪律,狠抓干部考勤和工作问效,每项工作有布置必有检查、有检查必有排名。四是班子成员团结一心,认真负责,分工合作,整体推进。五是对工作及时回头看,常总结、常纠偏,主动联系上级部门指导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保证了工作落实。

昨天,我们召开了全州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大会,已经明确了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今天,我们接着召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就是因为产业发展必须依靠基础建设作为保障。去年,省政府先后召开了交通工作会议、农田水利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林业环保工作会议。为了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各会议精神,我们把各个工作会议的精神串在一起召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充分表明了基础项目和产业项目并举,两个工作一起抓、一起强的决心。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扩大内需和投资拉动战略,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力推进交通、农田水利、城镇和环保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的跨越发展打牢基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基础建设成绩显著,跨越发展能力提升

××当前最大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跨越发展就成为空谈,我们始终把打牢发展基础作为经济工作的关键举措,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使我州的交通、农田水利、城镇、环保等基础建设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为今后的跨越发展积攒后劲,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打牢关键基础,交通建设快速发展

(二)夯实民生基础,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

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和命脉,是实现跨越发展基础中的基础。州委、州政府始终抓住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不放松,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农村的和谐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稳产农田建设快速推进。认真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不断完善渠系配套,高稳产农田地比重逐年增加。骨干水利建设取得较大突破。犁地坪、小中甸水库建设项目,“五小”水利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等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为改善我州防洪、灌溉、饮水条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推进沼气池建设,实施藏区太阳能温暖工程,沼气池和太阳能在农村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三)做实窗口特色基础,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四)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立州之本。坚持生态立州,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及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植被得以恢复,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政管理工作;实施纳帕海国际湿地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完成了污染源和土壤污染状况第一次普查和调查工作,全面掌握了我州环境状况和土壤资源状况。进一步巩固“禁塑”成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突出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全州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4%。处理好“三江并流”遗产地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发展的有利因素,国家不断加大对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我州今后一个时期跨越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随着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措施的落实,将对推动我州交通、农田水利、城镇、环保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进全州基础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州政府把今年确定为“重大项目攻坚再攻坚,民生工程落实再落实,维稳措施细致再细致,生态工程具体再具体年”。这是因为,全州经济社会能否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项目,尤其是重大建设项目的支撑,有大项目才有大投资,有大投资才有大发展,有大发展才有大效益,这个是我州跨越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全州各级各部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作为当前全州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的以重大建设项目为突破口,牢牢抓住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不放松,全面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今年我们决定实施19个重大建设项目和40个重要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要完成90个亿,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全力以赴抓开工、抓进度、抓资金、抓项目协调、抓项目落实、抓监督检查,一抓到底,全程服务、全程推动、全程监督。要实现××跨越发展,基础建设是先决条件,交通、农田水利、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着眼于拉动和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建设项目,突出重点基础,强化措施,推进全州基础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快交通基础建设步伐,实现全州交通跨越发展

就当前来讲,要推动丽香铁路尽快产生实物工程量,争取完成投资5亿元。香德、德维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已被列入2009年全省新建二级公路建设项目,目前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全州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积极采取措施,积极配合做好香德、德维二级公路前期工作,香德路争取在今年11月前开工建设,德维路也要在年内开工;同时,要加快德盐公路、羊拉公路、香乡公路、洛吉公路、德贡公路、香木公路、通村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度,香乡旅游北环线在9月份开工。通村公路要完成600公里的建设任务。2009年,交通基础建设要力争完成年初固定资产投资目标12亿元。

(二)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要继续加快推进犁地坪、小中甸、康斯水库的建设进度。犁地坪水库要完成投资8000万元,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实现水库蓄水;小中甸水库年内完成导流渠开挖,主体工程开工;康斯水库要争分夺秒地抓紧前期工作,争取今年年底开工建设。抓好五小水利设施和六十条骨干沟渠建设,完成100件五小水利和10条骨干沟渠建设。继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完成2万亩高稳产农田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农村电网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再实施1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道路建设。切实抓好项目储备,做好农田水利项目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实施好渠道除险加固、灌渠疏挖、水毁修复及综合治理等工程。优先解决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农村饮水环境及条件。继续做好中德财政合作××香格里拉人畜饮水项目的前期工作。抓好牧区水利试点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对我州牧区水利项目进行专项倾斜扶持。

(三)加快城镇基础建设步伐,推进城镇化进程

(四)打牢生态基础,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促进基础跨越

一、**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一)自然地理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1646.3万亩,农业人均5.6亩,常用耕地956万亩。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土地广阔,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灌溉农业较为发达;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土层深厚、土质优良,主要为早作农业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适宜谷类、豆类、薯类等多种作物生长。**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10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2元,粮食总产量132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452公斤。

(二)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

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现代特色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从过程看,是依靠科技,培育名牌,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从结果看,是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现实条件

一是**的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年人均gdp达到4360美元,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二是**的自然资源和经济优势明显。具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土地优势、生产优势、品质优势、规模优势、市场优势、生态优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三是**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已初见成效。

(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委、市政府站在宏观、全局、长远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矿业开发强市,特色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和建设“两基地一中心”的发展战略,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市“三田”面积达到410.8万亩,其中水地111.3万亩,坝地37.2万亩,梯田262.3万亩;建成各类水库73座,总库容量达到10.52亿立方米;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拥有量达到10万多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19.79万千瓦;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达到2.3万口,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明显。“十五”以来,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100万吨以上。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部分产品出现区域性、结构性过剩。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种植业内部结构逐步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势头明显加快,“北种、南豆、东枣、西薯”的特色优势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3、农业科技研究推广成效渐显。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先后承担中、省、市重大科技项目100多项(次);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80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建立各类试验示范基地(点)160多个,累计面积达200多万亩。**年马铃薯、玉米、蔬菜刷新7项全国高产记录,小杂粮首次创立7项全国高产记录。

4、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000多个,乡级以上农产品购销企业已有1000多家,拥有各类农产品营销市场300余个。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各类加工、营销企业逐步发展,“订单农业”、“科研单位+企业+基地”等多种模式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在探索中得到有序发展。

5、土地流转机制得到不断创新。较为典型的有“孟岔模式”和“东坑模式”,米脂县银州镇孟岔村成功地把全村182户承包的2142亩山地流转到8户农民手中,靖边县东坑镇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设施农业,都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全市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5万多份。

6、农民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十一五”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0.24亿元,实现增加值66.11亿元,分别是1999年的6倍和7倍。**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9年增加了2442元,增长幅度达254%。

二、制约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对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视和支持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政策层面上,优先发展工业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粮食、原料、资金、劳动力和市场,还通过价格机制为工业发展提供资本积累及后续投资。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使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配置上形成了明显的城市偏向。

在现实发展中,以能源工业为动力的跨越式发展,凸显出“三大失衡”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失衡。**年我市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之比为6.5:78.7:14.8,呈现出明显的一产弱、二产强、三产滞后的特点。二是区域南北经济失衡。**年南六县gdp总和72亿元,仅占全市的7.1%;农民人均纯收入2909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493元。三是城乡发展失衡。**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3.58:1,差距为8795元。农村在教育、就业、医疗、文化、卫生、社保、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人均投入远低于城市,社会事业发展与城市相比滞后明显。

在工作措施上,尽管已将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列入“两基地一中心”三大任务之一,并制定出马铃薯、玉米、小杂粮、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任务目标等,但县区及乡镇仍停留于只建点不扩面、只引进不创新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没有有效地整合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资源,行政推动力不强。

(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尚未形成

(三)农业投入、资金整合和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较好解决

近年来,中央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加上市县逐年增加的投资,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从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然严重不足。这既表现在国家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并且过于分散,也表现在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资源开发体制以及财税体制的不尽合理,导致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三农”,直接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少、涉及面小。一些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好的新品种、新技术基本上局限在示范区内。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用于农业科研推广的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2%—4%,发展中国家平均约占1%,而我国只占0.5%,**市则更低,不足0.3%。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装备简陋,监测、分析化验等设备严重短缺,多数乡镇农技部门名存实亡,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工作条件差,农业科技人员有技术、无设备,缺乏展示技能的平台,服务手段落后,工作效能受到很大制约。

(四)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和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弱

全市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数量虽多,但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相当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只是一种松散的买卖关系,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一体化经营。同时在加工中存在着加工初级产品、传统产品、低档次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少等问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村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程度较低。全市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只占总产量的30%。农业产业链短,产销环节关联度不高,还没有一项产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五)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目前,市级农业科研与推广单位有技术人员462人,县均109人,乡镇均2.5人,30岁以下的仅占4%,呈“倒金字塔”式的不合理结构,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科技管理、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等涉农部门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效率低,一些成果的推广仍然存在着点上增产增收明显,面上不显著的现象。

(六)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据统计资料,我市农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31万人,占21.6%;小学文化程度54.6万人,占38.1%;初中文化程度49.5万人,占34.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5.7%。许多农民不会应用科学技术种田,不会配方施肥,不懂科学养殖,不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各种添加剂。在农民素质还未达到现代化特色农业要求的情况下,一方面,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市场所需要的优特农产品又很难生产出来,农业结构调整在低水平上重复,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七)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设施滞后

北部风沙侵蚀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南部85%以上是丘陵沟壑区的山坡地,自然灾害频繁。基本农田面积小,全市水地仅占农耕总面积的17.2%,人均只有0.4亩。水资源较为贫乏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区域性和季节性缺水问题普遍存在,全市水资源总量37.41亿m3,综合水量9万m3/k㎡,是全省综合水量21.35万m3/k㎡的42.4%,全国综合水量26.8万m3/k㎡的33.6%。用水比例也不协调,农业、工业、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比例为78:13:9。农业用水效率低,灌溉水利用系数约为0.40,低于全国0.45的平均水平。水利设施老化,水利工程建设滞后。机电排灌面积比重小,农田灌溉无法保证。土壤肥力不高,中低产田面积大。

三、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行动先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现代特色农业与能源化工两个基地同等建设、地下资源与地上资源同步开发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地下资源日渐枯竭后地上资源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当前,全市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财政的快速增长,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因此,应把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作为扭转**“三大失衡”、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与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统筹思考,把工业经济中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经营理念,移植和导入农业领域。用抓工业的理念谋划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同等规划定位、同等设立机构、同等资金扶持,严格准入门槛,建立退出机制,确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支持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抓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营,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使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统筹协调发展,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发展道路。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资金支持

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把市本级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30%用于现代特色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各县区也要逐年增加财政投入,逐步建立起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政策机制。其次,要探索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方式。一是以县为主统筹安排使用支农资金。二是围绕发展主导产业进行整合。三是打造项目平台进行整合。此外,还可以进行分类归并、切块“打包”等方式整合。通过资金整合,既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也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第三,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三农”的作用。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投资创业,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积极探索通过金融支持“三农”的有效途径。此外,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整顿规范民间信贷融资市场,扶持涉农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开发机制,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增强活力

我市农业抗灾能力弱,不断改善农业的设施装备条件,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迫切需要。北部地区在坚持搞好农田水利设施的新建、续建和配套工程建设的同时,应因地制宜积极推行旱作农业。神木县的解家堡乡赵家沟村旱作农业示范基地,计划投资400万元,今年县财政投入80万元,通过配方施肥、覆膜密植、优选良种等旱作农业新技术,已初见成效,庄稼长势喜人,这对能源开发县区发展农业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在南部地区继续重点发展旱作设施农业;进一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土地平整、土壤肥力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中有增,质量不断提高;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搞好林权制度改革,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积极发展户用沼气和太阳能、风能等农村新能源,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积极推进以马铃薯、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水平。同时,鼓励农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新型农产品加工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反季)”。

创新开发机制,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基本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结合我市实际,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加强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引导和管理,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米脂县孟岔村的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整合资源发展红枣产业的模式,改变了土地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的局面,为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值得推广和借鉴。

(四)进一步提升产业化和品牌化,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强力支持

以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把全市主导产业做强,把区域性优势产业做大,把地方性特色产业做优。一是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龙头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反哺农业、带动农户的作用。二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三是加快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四是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能力,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力,在加工中延伸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增加值。五是加快批发市场建设,完善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以大型批发市场为中心、各地专业市场为骨干、遍及城乡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还应坚持品牌化生产。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垄断性,是保证特色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为此,我市一是应尽快编制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制定来规范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二是要加强农产品商标、证明商标、产品标识,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有关机构的互联网域名的注册登记,同时,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特色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工作;三是要健全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效地促进我市现代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

(五)进一步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特质保障

现代特色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支撑,有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民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一是以科技兴农为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三大服务组织网络,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二是以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为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从我市实际出发,制定和实

施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用标准化的手段来培育名牌产品。三是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法制工作机构,突出抓好种子、农药、肥料、饲料等农用生产资料的质量监督、检验和登记以及耕地保护、动植物检疫等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农业经济秩序。四是组建完善农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根据我市确定的主导优势产业,落实配套措施,安排扶持资金。积极支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避免千家万户闯市场的高风险低效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规范和明确其兴办条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利益分配等基本要求。不断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

(六)进一步注重科技创新,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人才技术保障

在工作思路上,首先要本着“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思路,稳步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继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重视以政策吸引人才,用项目聚集人才,靠环境留住人才,建机制激励人才,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创新才能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全市农业发展做贡献。其次要转变农业科技工作思路,重点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加工贮运保鲜技术和降耗增效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设施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第三要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推广步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为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在工作措施上,一是要健全农技推广网络。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技推广网络;二是要增设研发机构。以农科教、产学研、科工贸相结合等各种方式,组建农产品深加工研究中心、旱作节水农业研究中心、农业生物繁育中心等研究机构,改变研发体系不健全,农业科研成果储备不足的状况;三是要组织培训农民。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加强成套生产技术推广,着力解决好特色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关键技术,引导农业科技新成果进村入户。

THE END
1.鲜食玉米速冻果蔬项目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鲜食玉米速冻果蔬项目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 原文免费试下载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北纬四十七(依安县)绿色有机食品有限 建设项目名称 公司鲜食玉米速冻果蔬项目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417/8104054135006057.shtm
2.黑龙江尚志市森耕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鲜食玉米加工项目项目简称 黑龙江尚志市森耕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鲜食玉米加工项目 项目简介 项目所在地:黑龙江项目性质:新建建设进展:施工工程投资:500万元 行业分类:农副产品加工... 项目详情 【请登录后查看】 设计院 【请登录后查看】 业主单位联系信息 【请登录后查看】 环评单位联系信息 【请登录后查看】微信订阅...https://www.dowater.com/nijian/2024-07-29/6239269.asp
3.明水县洼池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功,洼池2020-11-21 商标注册成功,微黍汇2020-11-14 商标注册成功,微黍汇2020-06-06 企业地址变更:从“明水县滨泉尚城小区综合楼二十幢二层1号”变更为“明水县通泉乡红卫村”2020-04-27 明水鲜食玉米做精品牌、做强产业2019-12-24 新增行政许可:速冻食品准予生产许可2017-06-23 新增行政许可:环评...https://www.qichacha.com/firm_5879d9048c91c41f13cc833798a4dad6
1.环保所畜禽养殖环境影响评价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参考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乡村环境规划与评价创新团队著作《新形势下畜禽养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研究与实践》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研究成果为指导和规范畜禽养殖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助力畜禽养殖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畜禽养殖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依法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https://aepi.caas.cn/xwzx/xwdt/a289d2fd2a634214980034cb246924e7.htm
2....鲜食玉米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宁安市华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速冻玉米、鲜食玉米加工项目,关于宁安市华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由王克文委托黑龙江环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的姓名:田德生,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号:07354223506420290,信用编号:BH032576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https://www.hpbgb.com/article.php?id=968255
3.肇源县鲶鱼沟鲜食玉米加工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名称:***鲶鱼沟鲜食玉米加工建设项目 项目类别:**--***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方便食品制造;罐头食品制造 项目编号:g**yhh 环评文件类型:报告表 建设地点:*** - *** 编制方式:接受委托为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一、建设单位情况 建设...https://heilongjiang.zhaobiao.cn/approved_v_19138283_o.html
4....旗分局对内蒙古万顷玉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穗鲜食玉米...***万顷玉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万穗鲜食玉米项目 敖环审字(***)**号 ***.*.** 报告表 审批文件下载地址: ?链接:https://pan.baidu.com/s/*BVJV*hcWfo**wbqOfJga*g? 提取码:ejap 温馨提示: ? 1.此项目指备案、环评、审批、报建、规划等阶段的项目公示。招标网通过国家及各省发改委、...https://www.bidchance.com/info-freezjxm-17884142.html
5.盐城市玉米人农业有限公司中合云谷(盐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环评文件拟作出批准的意见公开 中合云谷(盐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环评文件拟作出批准的意见公开 发布日期:2024-11-18 浏览次数: 字号:[ 大中小 ] 项目名称 鲜食玉米加工(中合云谷(盐城)农业发...(盐城市玉米人农业有限公司在正文或附件中)查看详情 ...http://www.bidizhaobiao.com/company_348675288117620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