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是个1991年生的女娃娃来当第一书记,她一个碎女娃怕就是来做样子的,能干个啥?”“现在这些城里娃啊,恐怕连韭菜和麦子都分不清。”“哎,这阿达能指望上啊!”……听说我要到三李村担任第一书记,村民们最初的不信任是迎接我的第一份“礼物”。但是正如我的名字“竞男”一样,不轻易认输服软是我最大的性格特点。
我驻村时,三李村有660户2700人,91户贫困户,绝大多数是因病、因残、缺劳力等原因致贫的。刚开始走访贫困户时,群众大多心存戒备,不愿交心;有些怕被摘掉“贫困的帽子”不愿说实话,让人又气又急。后来我反思自己交流的方式,尽量用方言跟他们拉家常,与三邻五舍闲聊,从每个家庭的实际困难着手,实实在在地帮他们解难题、办实事。很快,村里的人逐渐习惯了我的“串门”,逐渐跟我熟络起来。在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后,原先的“小心眼”也没有了,展现出来的只有憨厚、朴实,让我及时准确地掌握了每一户贫困户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精准施策,为带领他们早日脱贫找准出路。
小布鞋踏出致富路
第一次见到患有腿部残疾的贫困户王亚锐时,她正坐在缝纫机前熟练地缝着一种简易手套。一边做活,一边向我回忆她的过往:“那时候刚嫁到三李村,别人都笑话你叔,说你叔没本事娶了个残疾媳妇,干不了农活,走路不利索。家里头还有三个娃要养活,全靠你叔一个人在外头给人下苦挣钱,我在村里头人面前都抬不起头。”王亚锐回忆起往事,“看你叔为养活这一大家子人,把人看得心疼又心急,我就想着得帮忙干点啥,帮他减轻点压力。我一想,自己腿不行,但手是好的,村里砖厂多,干活的人也多,不行就学做手套做鞋。”就这样,几块布料,一骨碌线,一台缝纫机成了她的“小事业”。第一批货交出去,村民们都夸赞亚锐缝制的手套和布鞋划算又耐穿,很快就供不应求了。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传统砖厂过量占用耕地,且污染环境,全村9家砖厂被全部关停了,导致手套和布鞋购买量骤降。王亚锐决定和丈夫在渭南城区售卖手工布鞋。结果连续10几天,没有卖出一双布鞋。“以前大伙都买我的鞋,现在跑到城里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买我的鞋,我都没信心了,是我的鞋做得不好吗?我还要继续做布鞋吗?”王亚锐再次陷入了自我怀疑中。
与残疾人王亚锐探讨交流布鞋产业
“做!”我和驻村工作队队长异口同声回答道,“你来做,销路我们想办法。”回到村部后,我召集四支力量商议,最终决定利用小产业扶持项目帮助王亚锐。短短一个月,从布置展柜、购买布料、鞋架,设计包装袋,到增加品类,改良样式,很快一家名为“忆乡愁”的手工布艺作坊建成了。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始终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小布鞋最终踏出了致富路!身残志坚的王亚锐也用她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集体产业的“重生”
没经验,不怕!我们学,请人教!为打破零集体经济的僵局,我们先后去了商洛、黄龙、安康等地学习调研,并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专家前来指导。通过积极争取帮扶单位支持,整合到临渭区扶贫资金、蒲白矿业公司扶持资金及社会资本共计90万元,结合三李村实际,成立了渭南乐农科技有限公司,最终确定了以油坊、大棚瓜果为主导产业,建立起三李村产业扶贫项目基地。
2018年夏季,对三李村而言是逐渐看到希望的一年,经过前期考察,薄皮绿宝和西州蜜成为发展的不二选择,从铺设大棚管道设施、购买瓜苗、施肥作务,三个月的精心管护,18栋大棚瓜果飘香,瓜果售罄时乡亲们的开怀大笑,让心中的那份“忐忑”逐渐平静,120亩油葵奋力盛开,勾勒出三李村新的希望。
整理刚压榨出的菜籽油
2019年的4月,通过积极调动包联单位的大力支持,我们的“乐农”榨油作坊建成揭牌开机,已与陕煤集团蒲白矿业公司签订4万斤菜籽油订单;5月底成立“乐农农机合作社”,2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以每天160亩的收割量服务三夏;18栋大棚里的水果玉米正在孕育着香甜的果实。自三李村发展村集体经济以来,已累计增收8万余元,实现了群众、集体“双增收”。
“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成长”
就这样,耳边的质疑声逐渐淡去,随之而来的是群众的肯定和支持。如今我这个女娃娃书记一步步走进了群众的心坎,和他们、还有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当看到村里的巷道宽了,路灯更亮了,新建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村里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油坊、农机及“忆乡愁”布鞋齐上阵,激发出了集体经济的新活力;贫困村摘帽了,73户贫困群众通过就业产业实现脱贫退出,村民的腰包鼓了,笑容多了!还有听到群众说“别看我们小罗书记年龄小,干起工作还真有两下子!”这句话时,我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还记得,有次座谈会一位领导问我:“你觉得扶贫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当时气氛紧张下的我颤颤巍巍地只说出了“我收获了成长”这句话,现如今让我再次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说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成长,最重要的还有三李村群众对自己的肯定、支持和信赖!
这三年来的驻村时光,酸甜苦辣经历过,哭过笑过也收获着,它已然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和回忆。回首这段难忘的经历,每一天都是闪亮的日子,我想它是我们青春该有的模样!每当回想起亚锐阿姨做的可爱的虎头鞋,聋哑村民住进了新房开心地跟我比划着,贫困户家里小羊羔也很惬意地咩咩叫着,增利叔家又出栏了30多头猪崽,27户贫困户拿着村集体公司的分红,那时他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好似可以融化世间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