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很多农户、机手等多方反应今年玉米机收后掉籽严重,想要寻求解决方法,小编也走访了部分地区,麦田里确实有不少的玉米苗,这要怎么办呢。
为了比较不同机型的机收掉籽率多少,会议开始前,与会人员来到金苑种业金苑玉棒博士767的种植基地,采用棍式果穗收获机、板式果穗收获机和籽粒收获机分别对同一地块的棒博士767进行机收测试。
据了解,该地块棒博士767于6月10日播种,截止机收时已站立168天,放眼看根系健壮,用手拨茎秆坚韧不倒伏,剥开苞叶籽粒金黄不秃尖,果穗整齐不下垂,符合机收玉米标准。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秉持着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机收测试结束后,与会人员就测试结果展开激烈讨论。郭栋科长表示:东北、西北的机械收获可借鉴欧美的先进经验,而黄淮海地区由于其独特的一年两熟制和频发的极端天气,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河南省2013年开始展开对玉米籽粒直收的探索,期间一直坚持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漯河市农机中心、河南农大、河南省农科院,还有金苑种业等种企,雷沃、喜盈盈等机械厂家积极合作,共同开拓推动黄淮海玉米机械粒收的发展之路。近年来,籽粒损失率一直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的,但仍需以降低损失率为目标切实保障农户种植收益。
张红梅教授带领团队响应粮食单产提升号召,在全省范围内对玉米机收减损进行多年调研。会议中,张红梅教授针对今年玉米掉粒严重的现象进行原因总结:1.不同的种植模式(如宽窄行种植、品字形种植等)不能满足割台的正常作业需求,导致割台掉粒;2.极端天气造成田间积水,导致地块地势高的植株健壮,中间低洼处植株矮小,使得机械收获时低矮果穗容易漏摘;3.收获作业参数的调整,机械收获前根据田间果穗的直径大小、与茎秆的夹角等进行参数调整,但今年不同品种和植株间生长差异大,实际操作中机械参数调整困难,造成田间损失大;4.收获时机、含水量的大小等也是影响玉米机械直收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各方讨论后,康广华会长作出总结发言,希望经过此次会议的召开,解决农户实际种植生产中的问题,通过会议中多方的共同研讨,现在的问题只是阶段性问题,下一步,通过穗收机械选型,制定操作规程和栽培技术方案,农机手精细化操作培训等,将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收损失,在基数庞大的前提下,损失率减少1%,也是对粮食生产的巨大贡献。
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多维度达到机收减损的目标,对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