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23年国内玉米联合收获机行业行情很惨淡,相信很少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从数据上看全年大约销售了3.5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同比大幅下滑,比率超过35%,与此同时生产企业数量从115家减少到69家,其中火爆了三年茎穗兼收机销量打了三折,生产企业由51家减少到17家,而另一边的籽粒玉米联合收获机销量则出现了大幅增长,生产企业不降反增,这充分说明国内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行业具有热点轮动的特点,有一些企业仍然是赚得盆满钵满,所谓的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而大多企业则是收入和销量双双大幅下滑。
那么玉米联合收获机行业还有没有热点和机会呢?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2024年玉米联合收获机没有什么大的行情,但是结构化的机会仍然存在,对于专业化的公司来讲,只要抓住这些细分市场的机会,也能保证有一个小康年景。
国内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行业可真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江湖,有别于欧美国家清一水的籽粒收获机,国内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可分为摘穗机、茎穗兼收机、青贮联合收获机、鲜食玉米收获机、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等。
但摘穗机、茎穗兼收机都是过渡机型,玉米联合收获机行业的终点和归宿是籽粒联合收获机,其中的分化以及“基因突变”“返祖现象”都是旁枝末节,并不影响玉米机的整体进化进程,在“存量+饱和”的国内玉米联合收获机市场,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产品升级方向和行业的增量都寄希望于籽粒机上,笔者看好2024年籽粒机的市场行情。
有比较才有鉴别,与分段式收获机相比,玉米籽粒直收有以下的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省时省力。玉米联合收获机可以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摘穗、剥皮、脱粒等多项作业,在收获季节,籽粒收获机进田完成收割作业,收粮车在地里随行或在田间地头等待接粮,接到粮后直接拉到烘干塔脱水,之后直接进入钢板粮仓冷藏,全过程籽粒不落地、不损失,是连续流作业,中间少了很多环节和少了很多人力成本。
二是提高效率。凯斯纽荷兰4088/4099,潍柴雷沃GK120,亚丰9166等大型籽粒直收的收割机的粮仓是储存籽粒的地方,相比老式收割机可以容纳更多的粮食,一次操作收获面积更大,不需要经常卸粮,这样就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现在的收割机均向更大更高更宽的方向发展,进口机型单次收获8行16行的机器也很多,这样就对粮仓的负荷有更高的要求,粮仓装载籽粒更符合发展的需要。
三是降低损失。籽粒机收减少了果穗运输、晾晒、脱粒等作业环节,节本增效。有科研数据表明,在新疆,籽粒机收比机械机收成本减少450元,黑龙江减少700元,吉林减少450元,河南减少300元。
四是提高品质。由于机械收获能够减少玉米在收获过程中、后期的晾晒过程中,以及长期的储存中的损失以及品质的降级,因此籽粒直收可以提高玉米的品质和卖相。
五是增加经济效益。除了前面说过的籽粒直收可以减少过程中不可控中损失外,玉米果穗在田间脱粒,籽粒含水量会相对较高,就是常说的湿粮,地头卖粮计算当时的水分和重量,所以这些多余的水分提高了产量,农户提高了收益。
可见,玉米籽粒直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从国家粮食安全和商业价值来讲,国内应该大力推广玉米籽粒直收模式和重点扶持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
目前玉米籽粒收机型销量占比只有5%左右,但是东北和黄淮海地区都在推进玉米籽粒直收以及在建设烘干仓储设备,相信2024年玉米籽粒收获机仍然是增量市场。
之所以看好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是因为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很快,1990年左右国内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只有十几万亩,在2003年达到200万亩,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冷链保鲜技术的发展,鲜食玉米由季节性消费变成常态化消费,种植面积和产量也是迅猛地增长,据统计2023年种植面积达到了2500万亩,据预测2028年国内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将会达到3000万亩。
与籽粒玉米相比,鲜食玉米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一年两季或一年三季,一方面是亩产收益高,另一方面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所以国内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在向全国扩散,但整体形成了“南甜北糯”的种植和产业格局。
欧美市场上能形成大批量销售的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只有阿克斯波和布光等少数的品牌,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品牌化的机型,国内最早做鲜食玉米联合收获公司是河北雷肯公司,后来山东巨明购买了雷肯的技术推出了两行、三行的经济实用型的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近几年国内一些玉米联合收获机厂家把投穗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改造后变成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主要是山东和东北的企业为主,从收获效果看并不比进口的价值百万的机器差。
目前国内鲜食玉米收获领域还没有出现领军品牌,对新进入的企业仍然是一个机会。
2022年2023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500万亩,2023年扩至2000万亩,可以预见突破3000亩将是2025年前会完成。
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与单一作物种植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作业效率的问题,如果单独作业,效果可能会好,但是效率一定很低,但如果是复合作业效率会提高,但是机器会提出很高的要求,至少是机器会变得很复杂。
玉米大豆联合收获就面临着这种问题,如果玉米和大豆分开收,效率会很低,且收玉米时不可避免会碾压大豆,这样一种作物的收获会造成另一种作物的损失,从效率和效益上都不划算。
解决的办法可能是多功能联合收获机。2023年武汉全国农机展上,来自湖北的双兴达公司展出了玉米大豆多功能联合收获机,一个机器上有两套完全独立的收获系统,玉米接穗和大豆收籽粒独立工作,一次进地可以完成两种作物的收获,这是一种发明创造,理论上能够解决复合种植和套种收获的难题,但具体的实用性需要经过实地作业来验证。
但是有了湖北双兴达的样机,笔者推测2024年会有更多的收获机企业推出类似的机型,预计2024年玉米大豆多功能联合收获机会成为一个热点。
根据美国玉米种植者协会(NCGA)和美国大豆协会(ASA)发布的一项研究,如果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考虑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美国对中国的玉米和大豆出口可能会大幅下降。
继我国北方甜菜糖厂全面开榨之后,广西甘蔗糖厂也进入大范围开榨阶段,云南、广东、海南等地陆续在12月开启新榨季生产。综合来看,由于主产区甘蔗种植面积增加,加上单产预计较好,2024/2025榨季我国蔗糖总产量大概率增加,预计全国新榨季食糖总产量乐观。
"12月正是中国生姜的传统出口旺季,而目前订单少于以往。"福建新鲜汇贸易有限公司主营生姜的国内及进出口业务,公司负责人叶乔伟先生谈道。"今年国内外生姜产量增长,像泰国、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由于原材料价格较低对中国生姜出口形成竞争,这是订单减少的重要原因。"
近日,乐源君宏牧业威县有限公司发生重要股权变动,大股东从君乐宝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河北乐源牧业有限公司变更为网红乳品企业认养一头牛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农更行(ngx.179c.com)”。
农更行公众号
「农更行」专注于农业产业更新及数字化更迭演进,致力于打造成为农业领域最具商业价值的数字媒体及服务平台,核心团队由来自同行资本、壹果农产品、春藤网等的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组成,以“信息平台+数字媒体+社会化服务”助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