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9月23日电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很多朋友喜欢直接买冷藏或冷冻的食品拿回来放在冰箱里,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错误的存储方式不仅影响食物的新鲜和美味,还直接影响食用的安全。
“冷”食品有哪些?
“冷”食品通常是指冷藏食品,包括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
1、冷却食品
不需要冻结,但需要把食品的温度降低到接近冻结点,并在此温度下保藏的食品。这类产品一般在超市的冷藏柜中出售,买回来之后需要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保存。
2、冻结食品
需要在低于冻结点的温度保藏的食品,一般在超市的冰柜里出售,购买回家后如不马上烹调,就需要立刻放入冰箱冷冻室中。
这些食品,都需要冷链保存和运输。也就是说,从生产出来到烹饪之前,需要全程在低温下保藏。
“冷”食品为什么要保“冷”?
1、低温下许多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比较慢。
2、如果温度波动,营养素和风味物质损失速度加快,包装袋里出现冰晶,食材脱水变硬,互相粘连,甚至出现裂缝,食品的口感变差。
3、对于活菌酸奶和活乳酸菌饮料来说,离开冷藏条件后,酸度会上升,活菌数会快速下降,降低了食品的健康价值。
购买“冷”食品的注意事项
1、看食品的“保质温度”
如活菌酸奶、大部分豆制品、鲜肉、冰鲜水产品都需要在低温条件下出售。
2、按顺序购买
先取不用冷藏又不怕压的,如米面粮油、常温罐头、不用冷藏的包装食品;再取可以在室温下保存至少1天~2天的,如蔬菜水果等;然后取冷冻食品,如速冻饺子、汤圆、冻肉等;最后取冷藏食品,如巴氏奶、冷鲜肉、生鱼片等。
3、分类摆放在购物车中
把需要冷冻和冷藏的食物放在一起,减缓温度上升速度。但要注意不同类型的冷冻、冷藏食物,要各自包严,不要互相接触,避免微生物的“交叉污染”。
贮存及安全食用要点
购物回家后,尽快将食物分类放入冰箱。如不能及时放入冰箱,可采取以下措施:已解冻的鱼肉类,应尽快全部烹调,如一餐吃不完,可趁热分装成几份,分别冷冻或冷藏,每次按需取用;巴氏奶如不能及时冷藏,即使还在保质期内,也应尽快喝掉,但别忘记喝前先加热到80℃~90℃(还没有沸);如果打算生吃的鱼片、鲜虾离开冷藏条件1小时以上,应改为烧熟煮透再食用,否则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除了这些“冷”食品,我们平时爱吃的蛋糕,也要尤为注意!
现制现售蛋糕的原料要新鲜
现制现售蛋糕的原料易受微生物污染。无论购买还是家庭自制,应确保奶油、巧克力等是新鲜的;水果彻底清洁后再放入;搅打好的鲜奶如不立即使用,应冷藏并在4小时内用完。
蛋糕要尽快食用
由于蛋糕的保质期短,消费者在购买现制现售的蛋糕,特别是奶油蛋糕时,除了选择持证经营、信誉良好的厂家生产的产品外,还要查看标明的生产日期,尽量选择当日生产的产品,并尽早食用。对于预包装的蛋糕制品,要注意将产品存放于清洁、通风、干燥、阴凉的环境下,尽可能保持最佳品质。
糖醇蛋糕不等于无糖蛋糕
糖醇蛋糕是指用甜味剂(如麦芽糖醇、木糖醇等)代替白砂糖作为原料添加到产品中。与普通蛋糕相比,产品中没有人为添加食糖。但实际上,蛋糕的原料是面粉,其所含淀粉经人体消化吸收后,最终转化为葡萄糖,也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对于忌糖人群而言,糖醇蛋糕也要酌情、少量食用。
不要过量食用
蛋糕制品中一般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相对较高,供能充足,过量食用会增加肥胖及其它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建议适量食用。
1、什么是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为无芽孢、无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肠道菌科中最复杂的菌属,目前已发现2500多种血清型。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分布在人类和动物的肠道。
2、沙门氏菌感染是如何引起的?
沙门氏菌病经“粪-口”传播,摄入污染了沙门氏菌的食物、水源、饮料而感染。
沙门氏菌可寄居在哺乳类、爬行类、鸟类、昆虫及人的胃肠道中,种类繁多的家养和野生动物的感染率在1~20%以上,故各种家禽、家畜在喂养、屠宰、运输、包装等加工处理过程中均有污染的机会。
家禽、家畜在屠宰时卫生条件差,肠腔的沙门氏菌就可污染肉类。此外,肉类也可在贮藏、市场出售、厨房加工等过程中通过各种用具直接相互污染。
以上各种动物源性食物是引起沙门氏菌感染常见的媒介物。也有水源污染造成的暴发流行,污水灌溉、生熟不分是散发或家庭内聚集流行最常见的原因。人与人的直接传播常以手、物品为媒介造成交叉感染。
3、有什么症状?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人体在摄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后通常在12小时~14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寒战、腹泻等,同时伴有疲倦、乏力、头晕、低烧、烦躁和嗜睡,症状通常持续2天~3天。
3、个人如何预防?
餐前、便后、接触食物前、接触动物或生蛋后应仔细洗净双手。
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砧板要分开。
食物要熟透再吃(尤其是鸡蛋与家禽类)。
非现做现吃的食物应以保鲜膜包覆后放进冰箱保存,再次食用前应加热或煮熟。
扑灭并阻隔苍蝇等病媒。被苍蝇沾染、过期或腐败的不洁食物均应丢弃,切勿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