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东京奥运会开幕前10天,位于东京湾的晴海奥运村将正式开村,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陆续会有超过2万名各国运动员、教练及其他代表团成员在此生活和居住。届时为这些运动员和代表团成员提供安全、健康和符合各种口味需求的饮食,也成为奥运村及东京奥组委的头等大事。
来自韩国的不满和批评更为直接与强烈。韩国奥委会的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自带食材、自制盒饭,韩国本土产的水果、肉类及海鲜等部分食材已经运至东京奥运村附近,以保证奥运会期间韩国运动员的饮食安全与供应。
核事故发生后至今的检测数据也证明,福岛产的农、水产品,食品安全方面如辐射超标检出率等指标与日本其他地区的产品几乎没有差别。另外,出于挽回名声、提高竞争力的需要,福岛地区不使用农药的绿色农产品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大,这也是日本政府力推福岛食材的另一重要原因。
从科学的角度,实事求是地说,福岛有能力提供安全的食材和食品。核事故后灾区重建过程中,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避免福岛地区农、水产品受事故影响造成辐射量超标,比如清除受污染的表层土壤,使用有吸收放射性物质的钾素肥料等等。
福岛县的农民及渔民,也以“自肃”这样自我约束的方式,对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和作物,采取不种植、不收获、不捕捞的措施,减少污染农、水产品上市流通的几率。
在严格的检测、监控和自肃下,福岛县产农、水产品的辐射超标检出率逐年下降。2020年,不仅全部农、水产品上市前辐射检查结果均在基准值以下,谷物、蔬菜、畜产品检出辐射量低至可以忽略不计的比例高达95%,水产品则为90.1%。
辐射对福岛农作物、动物及水生生物的污染,目前多集中为野生菌类、竹笋、野猪、野生淡水鱼和个别野生海洋鱼类等等,这些作物、动物和水生生物不太可能成为食品出现在市场上。
但是,从消费心理角度,核事故带给福岛的负面形象仍未消除,恢复国际社会对福岛食材的信心尚需时日。尽管奥运会这样的全球性体育盛会是东道主宣传本国历史文化的绝佳场合,借机推广可能引发健康风险担忧的食材和食品,却称不上是明智之举,即使这种风险是潜在的或是心理的。
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福岛核事故对食品行业造成的最大影响在于安全信心,即“风评被害”(信誉受损)问题。严格的安全标准、完善的检测和信息公开体系,日本国内民众对福岛地区的食品信心逐渐增强。2021年2月日本消费者厅所做的定期消费者意识调查显示,日本消费者由于担心辐射污染而不愿购买福岛产食品的比例,由2013年接近20%,降到了8.1%。此外,出于对受灾同胞的同情心和互助心理,也明显促进了日本其他地区消费者对福岛农、水产品和食品的接受程度。
在食品安全信心尚未恢复、韩国等参加奥运会的国家表示抵制的情况下,东京奥组委为何还要力推福岛食材呢?这与日本并不是一个农产品出口大国也有一定关系。
2020年,日本农、林、水产品及食品出口额9223亿日元,占总出口额的比例仅为1.35%。内部结构,包括酒精和非酒精饮料、调味料和糖果在内的加工食品超过四成份额,肉、蛋、菜等生鲜农产品合计不到14%,海鲜类水产品也仅占18.2%,来自福岛县及另外两个受灾地的生鲜农产品和海鲜类水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即使在2011年地震前也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