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老师都能把孩子领进教室,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使孩子学到真正的东西。我的老师与我相亲相爱,密不可分,我永远也分不清,我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喜爱,有多少是自己内心固有的,有多少是她赐予我的。她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是沿着她的足迹前进的。我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属于她,我的才能、抱负和欢乐,无不由她的爱所点化而生。
————〔美〕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02
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亚论坛(2024)成功举办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24年8月30日,由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和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共同主办的“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亚论坛(2024)”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C-105会议室举行,论坛主题为“大国关系变化与东北亚局势”。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历史学系和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的20位学者围绕“大国关系及其变化”“大国关系变化背景下的东北亚”“东北亚国家关系与经济合作”三个主题展开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李寒梅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和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慧智教授分别致开幕辞。张海滨表示,区域国别研究是北大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北大-吉大东北亚论坛为两校专家学者提供了在区域国别研究这一跨学科的重要领域进行多维、交叉、前沿研究的机会,在国际局势愈发复杂的当下,召开这一论坛具有重要意义。张海滨对吉林大学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张慧智表示,北大-吉大东北亚论坛自2009年以来已有15年的历史,从最初讨论朝鲜半岛问题到现在探讨大国竞争新态势,论坛为学者研究地区局势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张慧智表达了对本届论坛主办方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的感谢,并对未来双方交流合作表示期待。
议题一由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小明主持。北京大学历史系宋成有、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景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归泳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陶涛四位学者分别以观察东亚多边国家关系的“三足鼎立论”视角、大国关系中的空间逻辑与竞争力塑造、“脱钩”的虚与实、大国竞争背景下中国半导体技术治理的挑战与应对为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大国关系、大国竞争中的各个侧面,展现了地区秩序重构在东北亚地区的投射。以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徐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于铁军、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婷婷三位学者为中心,进行了评议和讨论。
议题二由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寒梅主持。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李天籽、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徐博、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浩、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王箫珂四位学者分别以数字经济下俄罗斯应对经济制裁的措施和效果、俄乌冲突背景下俄罗斯北极政策的转型逻辑、2024年蒙古国议会选举特点及对外政策走向、中美竞争背景下中国对韩政策的战略考量为题,讨论了大国关系巨变背景下东北亚各国的政策选择,展现了各国国内政治和外交之间的联动变化。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小明、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张慧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关贵海三位学者为中心,进行了评议和讨论。
议题三由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教授、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慧智主持。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玄春姬、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丁斗、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金香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戴惟静四位学者分别以俄乌冲突以来朝俄经济合作的走势与展望、中韩贸易差额逆转与中韩贸易结构的转变、日韩供应链调整与中日韩合作、历史与比较视角下的俄朝关系新变化为题,论述了新形势下东北亚各国关系的变化,探讨了各国经济合作的未来走向。以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李天籽、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王箫珂、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宋文志三位学者为中心,进行了评议和讨论。
03
广而告之
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作为“全球大外交青年智库开创者及代言人”,立志“为中国青年提供向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建言献策的渠道和平台”,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新青年的智慧和方案被全球看见”,“做好中国的智库外交、青年外交等民间外交工作”。“大外交”最早从2014年建设国际政治外交外事青年人才群,到2016年开始建设全国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者群,2018年开创付费社群模式,至今已建设成中国国际问题智库里具规模、具影响、垂直细分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人才社群矩阵(30个)。
联系人:王盖盖大外交智库(GDYT)创始人兼理事长
请备注:“报告群-实名制姓名-单位部门身份/高校院系所专业-最高学历”(否则不予通过,谢谢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