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热食品尚无国家标准的情形下,生产企业的“良心标准”就尤显重要。生产企业应当在生产、使用、运输、储存等环节,把产品安全摆在最重要位置。
●杨玉龙
据淘宝、苏宁等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20日至2月2日期间,自热食品均位列热销产品前列,在不少电商平台上的销量同比涨幅超过200%。然而,伴随自热食品而来的安全“小意外”也时有发生。一些针对自热食品进行的测试也显示,这走红的食品确有不少安全隐患。
毋庸置疑,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宅经济的蓬勃发展、懒人经济的兴起皆助推了自热食品的火速爆红。据数据显示,2020年1月20日至2月2日期间,自热食品位列电商平台热销产品排行榜第二。其中,自热米饭的销售量同比涨幅高达257.09%。
方便是消费者选择自热食品的最主要原因。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安全性也亟待重视。然而,目前自热食品尚无国家标准,发展十分粗放,主流厂家虽然有企业标准,但也良莠不齐。虽然中国商业联合会曾发布《自热方便菜肴制品》(T/CGCC8—2017)1项团体标准,并于2017年12月15日起实施,但并不具有强制性。
在尚无国家标准的情形下,笔者认为,生产企业的“良心标准”就尤显重要。生产企业应当在生产、使用、运输、储存等环节,把产品安全摆在最重要位置,对发热包等特殊包装物的选材用材、结构设计、使用标识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坚守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大限度消除产品风险。
从食用安全来看,消费者有必要“遵规行事”,严格按照指引操作。据一项有1405人参加的调查显示,对于自热食品的操作指引,其中有626人选择“很认真地看,按部就班操作”,有554人选择“会简单地看一下,差不多就好”,有138人选择“从来不看,操作已了然于心”。食用者对自热食品安全指引的漠视,埋下了安全隐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