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朋友圈时不时上演的“霓虹国买买买大赛”,在年初之际,日本官方宣布了一组惊人的数字。
日本国土交通大臣石井启一日前透露:2015年访日外国游客总数达1973.74万人,在日消费总额比2014年增长70%,达到3.47万亿日元(约合1951亿元人民币)两项皆创历史新高。据日本观光厅统计,2015年访日中国游客翻了一番,达到约500万人;中国游客总消费额达1.41万亿日元(约合792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游客以人均消费额28.38万日元,位居榜首。也就是说,去年到日本旅游的中国人只占总数的1/4,然而却贡献了全年41%的消费总额,约800亿人民币。
那么中国游客究竟去日本买了什么?为什么要买这些?这些商品真的具有那么大的购买价值吗?一财作者经过多方调研为您解答。
小红书全球大赏榜单显示,由1783万人投票选出的129件全球商品,由7大品类36个子品类组成,其中53件来自日本,远超美国(22个)和韩国(13个)。在护肤、个护、家居、零食品类中,日本商品占比均超过一半。在总计36个子品类中,22个子品类第一名均来自日本。家居榜单的5个子品类包括数码产品、厨具、办公室神器、卧室必备、清洁小能手,各个品类第一名均来自日本。在个人护理榜单的6个子品类中,包括卫生巾、洗发水、个人护理电器、口腔护理、女性私密、身体护理,各个品类第一名也均来自日本。
当我们讨论起去日本买买买的时候,我们首先想起了马桶盖、电饭煲、保温杯、吹风机……
我们真的只是去日本买马桶盖?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市场数据和小红书统计,中国游客如今在日本购买最多的品类当属卫生巾、纸尿裤、洗发露、感冒药、电动牙刷和亮白牙膏……那把机场候机厅堆满中国高管团采购的马桶盖和电饭煲,已是去年的光景,如今被中国游客卖空的是日本药妆店。
消费升级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在传统的奢侈品领域。这些日常生活的护腰坐垫、香薰灯、卫生巾、牙膏、拉面等已经成为85后、90后的日本消费热点。香氛蜡烛、安抚玩具熟睡兔和MUJI香薰灯……那些在60后眼中“不实用”的东西,已经在85后的生活中成了“必需品”。
在朋友圈参加“买买买消费大赛”的是二十几岁的白领男女,是隔壁宝宝的妈妈,也有跟着家人朋友出来看看的阿姨。不只是年轻白领们买买买,即便是听不懂日语、看不懂英文的阿姨大叔们对着照片、拿着清单,肩负着周围亲戚朋友的嘱托,买得更多更凶猛。这是一群,具有理性消费判断,有一定经济实力,急切地渴望提升生活质量的人。业界分析,有人叫他们“中产阶级群体”,也有人叫他们“新消费生力军”,姑且不论冠以什么样的名字,可以看到的是,这群人的消费需求已远远不满足于买到东西,而是升级为“买到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