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少读红楼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们常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即便没读过红楼梦的人,也多半知道红楼梦里,有一个多愁善感爱哭的林妹妹。她本是灵河岸边的一株仙草,因得雨露灌溉滋养,于是修成个女体人形,后为报恩,下世为人,因此敷演出一段以泪偿恩的爱情故事。
提到林黛玉,世人最直观的印象,无外乎小性爱哭、说话刻薄、多愁善感这样的标签,似乎出身于书香世家的林黛玉,总是这样一副哭哭啼啼的悲愁模样,却不像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然而这不是林黛玉的全部,也不是真实的黛玉,不过是世人受了影视剧中的角色影响,对黛玉形成的刻板印象罢了。
初读红楼梦的读者,大多不喜欢林黛玉,因为她敏感多愁,有事没事总爱哭,常常让宝玉急的抓耳挠腮,赌咒发誓,不知如何是好,似乎是个男生永远都哄不好的任性女孩。但当我们多读几遍红楼再看,才发现黛玉的可爱与动人之处,她病如西子的容貌,惊人的才华,令人捧腹的幽默,没有任何杂质的真诚,总能打动人心,让我们对这个寄人篱下的孤女,多了几分同情和怜惜。
林黛玉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先后去世,因此她被接到外祖母家生活并常住下来。她与表哥贾宝玉,从小一桌吃一床睡,感情异常亲厚。对林黛玉来说,整个贾府之中,除了外祖母,对她最好的人便是宝玉了。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薛宝钗的到来,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敏感脆弱的林黛玉,常常因为金玉良缘一说,跟宝玉使性子闹别扭,最终往往一个临风洒泪,一个对月长叹。皆因两人有前世的缘分。一个是神瑛侍者,对绛珠草有灌溉之惠,一个是绛珠仙草,对神瑛侍者要以泪报恩,也就注定了两人这一生的爱情悲剧。
但生活中的黛玉,不仅爱哭,更爱笑。她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的大笑,也有淑女般的抿着嘴笑,还有忍不住时嗤的一声笑……无论是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还是潇湘子雅谑补余香,都是黛玉难得的欢愉时光。她与宝玉一张床上嬉笑玩闹讲故事,与姊妹们说着令人捧腹的笑话。
生活中的黛玉,不全是在眼泪和汤药中度过,她会在花谢之时扛着锄头去葬花,与宝玉一起共读西厢与桃花树下,也会在秋天的雨夜于窗前写诗,还会在闲暇时撩逗鹦鹉教它说话,春日晴好时,百无聊赖的她,也会忘情吟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之句。她会在贾府家宴上脱口而出闺阁女子忌讳的诗词,得知宝钗是真心为她时,也因此会与宝姐姐冰释前嫌。
生活中的黛玉,还是个幽默高手,且玩的都是高级幽默,并非一般流俗言词。贾探春建议成立诗社,众人取号,探春号蕉下客,她开探春的玩笑,说出蕉叶覆鹿的典故。贾母让擅长画画的贾惜春画大观园,宝钗为她开颜料单子,黛玉就开玩笑说要炒颜色吃。宝玉披着蓑衣斗笠雨夜来看她,她说宝玉是画上的渔翁,宝玉要送她一副,却不想一个渔婆,把自己也绕进去了。
生活中的黛玉,还是个懂人情世故的女孩,她不管家,却算得出贾府出的多进得少,如果一直如此,必然后手不接。二小姐贾迎春受到下人欺负,只顾躲避,黛玉却说出了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的警言。小丫鬟佳蕙给她送茶叶,老婆子给她送燕窝,她都有赏钱。贾母带刘姥姥去她的潇湘馆闲逛,她也会忙着让座奉茶。她更深知自己不是贾府的正经主子,所以不会去轻易去麻烦那些下人。
林黛玉身上最闪光的一点,在于她从不伪装自己,活得真诚而坦荡,难过了会哭,开心了会笑。她能一个人读书写诗,也能与姊妹们诗酒唱和,她既合群但又离群。贾府家宴她不仅从不缺席,也从不会失了礼节。在看到众人都有兄弟姐妹时,也会一个人偷偷去抹泪。
如果说宝钗是外热而内冷,那么黛玉刚好相反,看似不好亲近的她,却是个外冷内热之人,她在香菱想学诗时主动教她,与湘云的小过节转身就能冰释,在认清了宝钗为人后,也是一心一意把她当成姐姐。
她在元春省亲时能大展诗才,写出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的颂圣诗,也能在海棠社中,写出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菊花诗,还能在桃花社上写出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柳絮词。
林黛玉的灵动,幽默,真诚与才情,放飞在潇湘馆的千竿翠竹上,放飞在大观园的池塘花冢上,放飞在海棠社的中秋联句里,放飞在与贾宝玉的悲剧爱情中。这样的女子,古今中外,只她一人。
号称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是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极高的艺术性,而且它系统的总结了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这样一部著作,自然引得无数学者争先鉴赏。书里人物的情感结局都牵动着读者的方方面面,就比如黛玉之死,就引出了“毒杀谋害说”、“泪尽而亡说”、“投河自尽说”、“悲伤致死说”等等。本文并不是要在这么多种学说中,推举出一种最有可能性的说法。而是想说林黛玉之死,其实是具有必然性的,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她的死亡就已经注定了。
《红楼梦》开篇写降珠仙草“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仙草化为人形,下得凡来。林黛玉前世是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并且在她日见枯萎之时,赤霞宫神瑛侍者为她浇灌仙露才恢复生气。
这位赤霞宫神瑛侍者,就是后来口衔宝玉而生的贾宝玉。绛珠仙草集天地灵气修成女体,心中因记得甘露灌溉之恩,因此她的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后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便想下得凡去造历幻缘。由此为报灌溉之恩的绛珠仙草,也随之下凡。正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一生所有的眼泪,用以偿还甘露之惠,当泪水还尽时,便是她回到太虚幻境之时。因此我们说,林黛玉的死其实是命中注定的事。
读《红楼梦》,你会发觉林黛玉自身的性格,就已经决定了她悲剧的结局。她极为自尊,绝不想让人看轻了去。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但黛玉却特意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便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不过是送个花,先来后到也并没有因人而异,只是恰巧最后将花拿给黛玉。她却思想了如此之多,并为此发怒。还有一回看戏,史湘云只随口一句唱戏的戏子与她长的有些像。黛玉回去后,便发了火,直说史湘云为何将她比作戏子。林黛玉聪慧又敏感,周遭的一丝动静都会让她自怨自艾许久。思久成愁,愁久生疾,因而在听到宝玉成亲的消息后,便含恨而死。
最后一个原因,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在当时的封建制度下,宝玉和黛玉都是想要突破礼教之人。但制度的严格限制,并不是小小的两人能够撼动的,因此他们的结局也就注定了。黛玉和宝玉的爱情,缠绵悱恻,缱绻情深,就算暗中许下终身,结局也早已注定。两个违背礼教的人,如何能得个好下场。于是贾宝玉在众人期满下,娶了并不爱的薛宝钗,终是没娶得他的林妹妹。而封建制度对女子向来严苛,因此想要冲破礼教的黛玉,结局自然比宝玉要来的凄惨。所以她最后孤苦死去,含恨而终。
林黛玉是才女的象征,是绝色姝丽的象征,同时也是爱哭鬼的象征。她多愁善感,碰到一点小事,就持帕而泣。那么她为什么那么爱哭呢?《红楼梦》开篇写的是,为了以泪报甘露之恩,小编认为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林黛玉一身多病,生理和心理都承受了极大的折磨。五十七回北姨妈爱语慰病颦中写黛玉看到宝钗姐姐有兄弟可以嬉闹,有母亲可以撒娇,这怎能不引起心中的悲楚呢?每每这个时候,黛玉心中的心酸可想而知。独自一人时,又怎会不伤感落泪呢!
林黛玉独自一人寄居在外祖母家,寄人篱下,获得自然小心。再加上后来林父去世,贾府便成了她唯一的依靠了,离开了无法苟活。可自己要留下来么,每日在贾府里请医吃药的,总是会让人谦的。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部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时,林妹妹又一次把悲音推向了高潮,悲也、哭也,“牵愁照恨动离情”如此悲凉的诗句,便是她内心的写照了。
和宝玉的爱情悲剧,叫黛玉眼睛都要哭瞎了。美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只有暗许终身。以女儿身对抗整个封建势力,这曲折苦难的过程,如何不叫人落泪。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中贾母的一句:林丫头要是有这心病,我也没法用心药给她医了。这句话彻底的结束了宝黛的爱情,只让她流干眼泪,含恨离世!(网络)
1、木石前盟(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二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宝玉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忙转悲为喜。
晚饭后,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感觉,而且二人眼中的对方与别人自然不同。宝玉因为看到黛玉“眉尖若蹙”,便送他“颦颦:’二字。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这场面自然令黛玉十分不安。
宝钗生病,宝玉到梨香院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莺儿说玉上的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八个字正好一对儿,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宝玉要吃冷香丸,宝钗不给。黛玉来了,见宝玉、宝钗在一起,心下不悦。雪雁给黛玉送手炉,黛玉趁机奚落宝、钗。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凤姐自称“从来不信阴司地府报应,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贾政之女贾元春被加封嫔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贾府大兴土木,历时半年建成,后元春回家省亲,赐名“大观园”。
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在轿内见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命换“天仙宝境”为“省亲别墅”并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
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会真记》(即《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黛玉发现《西厢记》,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
黛玉头夜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晴雯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黛玉错疑在宝玉身上,那一夜她枉自嗟叹着身世生宝玉的气。次日恰逢饯花之期,看见落花满地,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更不由感花伤己,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伤身世,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词》,不觉已悲痛地倒在了葬花坡之上。宝玉听到后痛苦不堪,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
晴雯换衣服,把扇子跌在地上将骨子跌断,遭宝玉抢白,晴雯不服,气得宝玉要赶她回家。晚上宝玉跟薛蟠喝酒回来,见晴雯睡着,将她推醒,叫她拿果子来,晴雯不干。宝玉说扇子是扇的,如果你想出气,撕也无妨。宝玉拿扇子给她,她便撕起来,麝月阻止,宝玉说“千金难买一笑”,并说扇能值几个钱。
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对她下逐客令,说要是黛玉“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恰黛玉怕宝玉因麒麟生出风流佳事,听到宝玉赞她,不禁喜惊悲叹。后因黛玉讽刺宝玉,宝玉气急,经黛玉道歉,宝玉说“你放心。”说黛玉皆因不放心才弄了一身病,但放心,病便会好。黛玉故作不懂,宝玉刚要解释,黛玉说“你的话我都知道了”之后,宝玉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并说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之类的话。
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袭人说但凡听他的话也不至如此若打出残疾,叫人怎么样。宝钗手托丸药来看,亦云:“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老太太、太太心疼,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宝玉心中为之大畅。黛玉来看。宝玉安慰黛玉说自己是装出来给人看的。黛玉无声而泣,劝说“你从此可都改了吧!”王夫人叫袭人,袭人汇报宝玉情况,王夫人给了两瓶进上的香露。
海棠社:探春发起诗社,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怡红公子。李纨出题,题目是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限韵。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菊花社:湘云主邀,宝钗出题(湘云补充),题目是《忆菊》《访菊》《种菊》《访菊》《供菊》《咏菊》等十二个,七律,不限韵,黛玉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夺魁,探春、湘云居次。
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宝钗的百般体贴让黛玉感激不已,黛玉向她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奸,后来因宝钗没有当着众人说她读《西厢记》《牡丹亭》而心存感激的话,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比你强一点,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
邢夫人求凤姐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拒绝。邢夫人先探鸳鸯心意,赞鸳鸯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为之道喜,说明缘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鸳鸯则一直不说话。鸳鸯对平儿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
黛玉自愿给香菱作老师教其写诗。黛玉讲作诗第一立意要紧,“不以词害意”。和香菱一块讲究讨论,指导香菱作诗。黛玉让其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香菱于是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后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凤姐小产,家中事情由李纨和探春管理。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按惯例给二十两赏银,赵姨娘不满,探春坚持原则,并痛斥赵姨娘说她“没有脸面”和“忘了根本”。平儿说“如今请姑娘裁夺,添加些也是可以的”,遭探春拒绝,并把爷儿们每月上学多领的八两银子也一概免了。
探春理家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节流”,将一些哥儿小姐重复支取的笔墨纸张钱、头油脂粉钱除了去,还严格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开源”,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发包给专人管理,这样不但大观园里的鸟食、插花等开销可免了,还可收受租金,一年下来,足有四百两银子的进账。
尤三姐虽素行不端,但却刚烈有加,发誓说非柳湘莲不嫁。后贾琏去平安州出差,路遇结为生死兄弟的薛蟠和柳湘莲,柳湘莲欣然允诺,以祖传鸳鸯剑给三姐作为定礼。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宝玉向湘莲赞三姐,柳湘莲知尤三姐是贾珍妻妹,就生出毁约的意思来,湘莲说宁府只有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向贾琏索要宝剑。尤三姐听说这事,自刎而亡。湘莲后悔不迭,出家为道。
园子里发现了绣有春宫图的香囊。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这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
受王善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自己早知今日,也不如此痴心傻意。她夺过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将贴身穿着的旧绫袄脱下,与指甲一起交与宝玉,并要宝玉把袄儿脱下给她穿。当夜晴雯死去。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
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府悬赏万两寻玉,悬来假玉。贾政将外调,贾府决定给宝玉结婚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把怕黛玉承受不了此事的担忧说与贾母。凤姐决定用调包计。宝玉听说娶的是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待洞房之中得知不是黛玉,糊涂得更加厉害了。
黛玉无意中听说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的消息,急火攻心,吐出血来,病日重一日。此时贾府上下人都忙宝玉的婚事,黛玉病榻前冷冷清清,黛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她挣扎着狠命撕那宝玉送的旧帕和写有诗文的绢子,又叫雪雁点灯笼上火盆,黛玉将绢子撂在火上,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就在宝玉和宝钗成亲时,黛玉只叫了声:“宝玉,宝玉,你好”便香消玉殒。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
贾政路过昆陵驿地方,天下大雪,便泊在一个清净去处。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迎面一看,不是别人,却是宝玉。贾政便向他问话,宝玉未及回答,只和一僧一道作歌飘然登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