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食品工厂厂址的选择原则、程序、要求、方法以及建厂评价……(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一、厂址选择的重要性
厂址选择程序和要求
(一)厂址选择的程序
不同类型的食品厂适合于不同的建厂环境,因为不同的建厂环境具备不同食品项目所需要的建厂条件。一般来说,食品厂址选择应考虑的建厂条件应包括建厂地区条件选择和建厂地址条件选择。先对建厂地区条件进行分析并选择,然后再对建厂地址条件进行分析并确定建厂地址。
(二)厂址区域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要考察的因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有自然方面的,还有社会方面的。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条件和生态要求两个方面。
(2)生态要求有些食品厂可能本身并不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环境条件则可能严重影响着食品厂的正常运行。食品厂多数为农产品加工项目,明显依赖于使用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能由于其他因素(如被污染的水和土壤)而降低等级。有的食品项目,用水量很大,而且对水质要求也很高,如果附近的工厂将废水排入河中,影响工厂水源的卫生质量,则该项目将受到严重损害。
2.社会经济因素
(1)国家政策的作用
(2)财政及法律问题
3。基础设施条件
食品企业的正常运行对各种基础设施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从食品厂经营的角度来说,可利用的、发达的、多样的经济及社会基础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分析评价基础设施的满足程度。项目规模也可能对建厂地区构成严重的制约。如果项目相对较大,则可能只有少数几个建厂地区能够满足项目在建设和生产期对能源、设备、劳动力、土地等的质量与数量的需要。
(1)燃料动力
(2)人力资源
(3)基础服务设施
(4)排污物及废物处理
4。建厂地区的最后选择
建厂地区应选择在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的产区(即面向资源)或与企业有关的主要消费中心所在地(即面向市场)。
(三)厂址选择
在建厂地区基本确定后应在可行性研究中,确定项目厂址。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确定几个备选方案,然后从自然条件、基建条件、生产条件、环境保护和成本费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论证,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厂址方案。
厂址条件分析的基本内容与建厂地区分析基本一致。对在选定的区域内的可能的厂址来说,应当分析下列需要和条件:
①厂址的生态条件(土壤、场地上的危险因素和气候等);
②环境影响(限制、标准、准则);
③社会经济条件(限制、鼓励、要求);
⑤战略问题(有关将来可能的发展、供应和销售政策的战略);
⑥土地费用。这些因素的重要性,随着项目的性质,拟进行的土建工程种类,排污物的种类和工人人数而定。在一个区域内原材料的取得和供应,公用设施、运输方式和通讯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异。对此,需要进一步分析。
例如:罐头食品厂厂址选择
1.原料:厂址要靠近原料基地,原料的数量和质量要满足建厂要求。关于“靠近”的尺度,厂址离鲜活农副产品收购地的距离宜控制在汽车运输2h路程之内。
2.周围环境:厂区周围应具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厂区附近不得有有害气体、粉尘和其他扩散性的污染源,厂址不应设在受污染河流的下游和传染病医院近旁。
3.地势:地势应基本平坦,厂区标高应高出通常最高洪水水位,且能保障排水顺利。
厂址选择的基本方法
1.方案比较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项目不同选址方案的投资费用和经营费用的对比,作出选址决定。它是一种偏重于经济效益方面的厂址优选方法。其基本步骤是先在建厂地区内选择几个厂址,列出可比较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比较后,从中选出两三个较为合适的厂址方案,再进行详细的调查、勘察。并分别计算出各方案的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其中,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均为最低的方案,为可取方案。如果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不一致时,可用追加投资回收期的方法来计算。
2.评分优选法
这种方法可分三步进行,首先,在厂址方案比较表中列出主要判断因素;其次,将主要判断因素按其重要程度给予一定的比重因子和评价值;最后,将各方案所有比重因子与对应的评价值相乘,得出指标评价分,其中评价分最高者为最佳方案。
3.最小运输费用法
如果项目几个选择方案中的其他因素都基本相同,只有运输费用是不同的,则可用最小运输费用法来确定厂址。
最小运输费用法的基本做法是分别计算不同选址方案的运输费用,包括原材料、燃料的运进费用和产品销售的运出费用,选择其中运输费用最小的方案作为选址方案。在计算时,要全面考虑运输距离、运输方式、运输价格等因素。
厂址选择报告
厂址选择报告的编写内容可按《轻工业建设项目厂(场)址选择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QBJS20)执行。内容包括:
1.选厂依据及简况
说明依据的项目建议书及批文;建厂条件;选址原则;选址的范围、选址经过。
2.拟建厂基本情况
工艺流程概述及对厂址的要求,三废治理及污染物处理后达标及排放情况。
图片
3.厂址方案比较
概述各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建厂条件及协作条件等。对各厂址方案技术条件、建设投资和年经营费用进行比较,并作《技术条件比较表》,《建设投资比较表》、《年经营费用比较表》。
技术条件比较表包括的内容有:
1.通讯条件
2.地点、地形、地貌特征
3.区域稳定情况及地震烈度4.总平面布置条件(风向、日照)等
5.占地面积,目前使用情况和将来发展条件
6.场地特征及土石方工程量
7.场地、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地基处理工程
8.水源及供水条件9.交通运输条件
10.动力供应条件11.排水工程条件
12.三废处理条件13.附近企业对本厂(场)的影响
14.拆迁情况及工作量15.与邻近企业生产协作条件
16.与城市规划关系,生活福利区的条件
17.原料、燃料、产品(近、出)的运距(运输条件)
18.安全防护条件
19.施工条件
20.资源利用与保护
21.其他可比的技术条件
22.结论及存在问题
建设投资比较表
portant;">
序号
项目名称
方案甲
方案乙
方案丙
1
场地开拓费
2
交通运输费
3
给排水及防洪设施费
4
供电、供热、供气工程费
5
土建工程费
6
抗震设施费
7
通讯工程费
8
环境保护工程费
9
生活福利设施费
10
施工及临时建筑费
11
协作及其他工程费用
12
合计
年经营费用比较表
甲方案
乙方案
丙方案
原料、燃料成品等运输费用
给水费用
供电、供热、供气费用
排污、排渣等排放费用
通讯费用
其他
4.厂址推荐方案
论述推荐方案的主要优缺点,并与拟建厂所要求的基本条件进行比较。
5.当地政府及有关方面对推荐厂址的意见。
6.结论、存在问题与建议。
建厂条件评价
(一)、资源条件评价
资源是项目建设的物质基础,对资源条件的评价是保证项目能按照设计生产能力正常运转和获取预期投资效益的重要环节。
1。资源评价的一般内容
(1)拟建项目所提供的资源报告是否详实可靠,是否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是否具有立项的价值;
(2)分析和评价拟建项目所需资源的种类和性质,是否属于稀缺资源或供应紧张的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
(3)分析和评价拟建项目所需资源的可供数量、服务年限、成分质量、供给方式、成本高低及综合利用的可能性等;
(4)分析和评价技术进步对资源利用的影响,提出关于节约使用土地、水等资源的有效措施。
2。农副产品资源条件的评价
(1)分析过去农副产品的年产量及可供工业生产的用量;
(2)分析农副产品的贮藏、运输条件及费用情况;
(3)目前作为加工原料的农副产品的供应情况及项目期的预测数量;
(4)目前作为加工原料的农副产品可供项目使用的质量、供给的期限及保证条件;
(5)项目中的农副产品如需进口,还须了解进口国的有关情况,可能进口的种类、数量、价格、供给期限及保证条件
(二)、原材料供应条件评价
(1)分析评价原材料供应数量能否满足项目生产能力的要求
(2)分析评价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项目生产工艺的要求
(3)分析评价原材料的价格是否合理
(4)分析评价原材料的运输费用是否合理
(5)分析评价原材料的存储是否经济合理
(三)、燃料及动力供应条件评价
1.燃料供应条件评价
2.供水条件评价
3.电力条件的评价
(四)、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评价
项目的运输条件分为厂外运输条件和厂内运输条件两个方面。厂外运输涉及的因素包括地理环境、物资类型、运输量大小及运输距离等。根据这些因素合理地选择运输方式及运输设备,对铁路、公路和水运做多方案比较;厂内运输主要涉及厂区布局、道路设计、载体类型、工艺要求等因素。厂内运输安排的合理适当,可使货物进出通畅,生产流转合理。对交通运输条件的分析和评价,重点应注意运输成本、运输方式的经济合理性、运输中各个环节(即装、运、卸、储等)的衔接性及运输能力等方面。
(五)、外部协作配套条件和同步建设评价
外部协作配套条件是指与项目的建设和生产具有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的关联行业,如为项目生产提供半成品和包装物的上游企业和为其提供产品的下游企业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1)全面了解关联行业的供应能力、运输条件和技术力量,从而分析配套条件的保证程度。
(2)分析关联企业的产品质量、价格、运费及对项目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影响。
(3)分析评价项目的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内部配套项目在建设进度上、生产技术上和生产能力上与拟建项目的同步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