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筛选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及良种苗木繁育推广(9)
第二节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10)
第三节茶叶加工体系建设及生产标准化、规范化(13)
第四节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茶叶产业化(15)
第五节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和完善内外销网络(17)
第六节建立茶叶质量安全保证体系(21)
第五章保障措施(23)
第一节组织保障(23)
第二节体制保障(23)
第三节科技保障(24)
第四节人才保障(24)
第五节资金保障(25)
第六章投资计划及效益分析(25)
第一节投资概算(25)
第二节效益分析(26)
第三节资金筹措(27)
前言
税的碑文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里,茶叶曾是我省仅次于烤烟、油菜的第三大经济作物,扮演过贵州出口创汇大宗产品的重要角色。在这一时期内,国营茶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一路攀升,新产品得到大规模开发,最多时每年出口创汇300万美元以上,产品飘洋过海,远销欧洲、非洲。
第一章总论
从产业发展战略来看,我国农业是为8亿农村居民提供就业、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最重要的产业,也是为城镇居民供应食物、为加工业提供原料的一项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产业。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多年来,传统出口农产品存在着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管理体制不适应以及受到进口农产品冲击等问题日显突出,茶叶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亦面临着同样的困难。贵州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茶区之一,古夜郎的苗、布衣、仡佬等民族把茶视为“干劲汤”、“长生不老之妙药”。长期以来,这里生产的“都匀毛尖”、“遵义毛风”、“湄江翠片”等成了茶叶故乡人民献给人类的座上佳茗,不仅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各项食品大奖,还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贵州遵义作为全国乃至世界较大的茶叶市场、“西部茶海”,蜚声海内外,茶叶作为本地最具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亦无庸置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茶业市场由于亚非发展中国家大量低成本红茶的冲击和东欧市场的萎缩,导致国内红茶出口量锐减,红
茶生产较长期处于低谷徘徊。与此同时,对人体健康和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类绿茶受到国内外市场欢迎,加之其它名优茶、乌龙茶、普洱茶和各类茶食品、医药保健品的不断涌现,不仅使茶叶市场更加多元化,而且大大拓宽了茶叶综合利用的生产途径和市场领域,茶叶在二十一世纪将成为最具市场潜力的特色农产品。
为了充分发挥务川茶叶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茶业产业化发展,提升茶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打造务川茶产业知名品牌,为茶区农民致富奔小康做出实际贡献,特制订本规划。
第二章务川县茶产业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概况与现状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西起东经107°30′,东迄东经108°13′,南自北纬28°11′,北至北纬29°05′,东连德江、沿河,南接凤冈,西与正安、道真两县毗邻,北与重庆武隆、彭水两县交界,总面积2777平方公里。全县辖10镇5乡113个行政村(居),总人口43.53万人,境内共生活着25个民族,其中以仡佬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5%。
务川历史悠久,建县于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务川县,设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因盛产丹砂而获得“丹砂古县”之誉称,古烽火台、汉墓群、悬棺、申佑祠、东升塔、罗峰书院、文昌阁等文物古迹见证着务川灿烂而辉煌的民族文化。
县内地质构造较复杂,地貌结构形式和种类多样。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均形成于燕山运动时期。构造形态一般以宽阔背斜与紧凑向斜相间组成箱状构造,背斜核部多由寒武系地层组成,除泥盆、石炭、侏罗、白垩系地层缺失外,其它地层均有分布。地面起伏大,由西北、东南分别向中部洪渡河谷降低,海拔一般在650~1200米之间,最高点是浞水镇的笋子盖1743米,最低点是大坪区红丝乡洪渡河出口处——两河口325.3米,相对高差1417.7米。地貌虽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但由西向东有明显差异。西北部是由二叠系、三叠系灰岩组成的向斜高台地,群众称之为“高山平原”,海拔1200~1667米;由高台地向东至洪渡河,是由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灰岩组成的宽背斜,发育一带岩溶中山,海拔800米~1200米;中部由县城至丰乐发育一带向斜低山、丘陵、河谷,海拔460米~800米;东南部的丰乐河(洪渡河上游)以东,是由寒武系的白云岩组成的背斜中山,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山脉走向成北北东向,最高峰—羊角脑,海拔1544米。
务川历史上是一个古老的产茶区,在陆羽的《茶经》中即有关务川茶叶记载,《太平寰宇记》有“夷州、播州、思州以茶为土贡”的描述,黄庭坚在《煎茶赋》有“都濡高株”茶的记载,而张谦德的《茶经》及清代刘源长的《茶史》里都有“黔阳之都濡高枝”茶的说法,说明当时务川茶叶已经有名。《贵州通志》和《续黔书》均载有“茶出婺川者,名高树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编《中国茶树栽培学》记载,1940年9月由中农所湄潭实验茶场叶知水在务川县老鹰山崖上调查发现十余棵高6米,干粗20厘米的野生乔木大叶茶;19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