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以网为媒”“以亲攀亲”“以机造势”“以和求同”,编织“就业网”、搭建“就业桥”、增添“就业码”、提质“就业量”,收到显著成效。
以“网”为媒,因势利导,编织“就业网”
一是结“网”。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以“网”结缘。一手联系社会用人单位的人力“需”求,一手链接毕业生意向“供”给,通过举办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搭建“就业场”,促成“千里姻缘”。截止发稿时,已审核发布参会单位107家,上线各类职位352个,提供就业岗位5773个。网报名学生5000多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200余人。
二是联“网”。为给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增加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学校在举办网络招聘会的同时,主动联结聊城市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网络专场招聘会,发动毕业生踊跃参加,截止发稿,已注册毕业生3844人,注册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71%。
三是撒“网”。为了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在高端企业就业的基础上,学校发挥护理类、医学类、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优势,瞄准企事业单位需求,广泛发布和搜集信息。各类需求信息总计5000余条。
以“亲”攀亲,因地制宜,搭建“就业桥”
一是走“亲”。深化固化“亲情”,亲帮亲、亲带亲、亲顾亲。以山东省骨干职业教育集团——聊城市第一职业教育集团为纽带,走好校企合作成员单位“亲戚”。为学生就业提供坚实基础。培养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占当地理事单位医院护理人员超过五成。
二是攀“亲”。学校积极主动对接地方就业主管部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聊城市东昌府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业办,征集三个区157家地方企业的用工需求信息,共计412个职位,3027个就业岗位。后续将组织这些地方企业陆续上线,开展专场招聘。地企校三方共同发力、精准发力,为毕业生留在本地、服务家乡搭建了就业平台。
以“机”造势,强化指导,增添“就业码”
一是借“机”。抓住国家出台系列“稳就业”“促就业”利好措施的有利时机,学校组织举办了简历制作技巧、面试形象设计、求职应聘实战等各类网上指导,为毕业生答疑解惑。职业指导师、班主任、辅导员轮番上阵,行业专家、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优秀校友空中开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就业指导给毕业生成功就业增添了砝码。
二是用“机”。学校以“国家、省、校”三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办学体系为契机,以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为载体,建立企业主导的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招生招工、人才培养、资源利用、文化建设、产学研用等领域全面融合。国家现代学徒制“阿胶班”,“企、校、生”三方签约,入学即就业。
三是生“机”。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内涵提升,深化校企合作,以校企命运共同体为抓手,以中通学院制造类专业“双基地、三循环”育人模式;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主导的东阿阿胶学院大健康类专业“实境育人、三阶递进”育人模式;乖宝宠物食品集团主导的乖宝学院商贸类专业“分段分层、双创贯通”育人模式;山东舜和集团主导的舜和商学院旅游服务类专业“校店循环、实境育人”育人模式等提升育人质量。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注入生“机”和活力。
以“和”求同,多点开花,提质“就业量”
一是自主求“和”。利用国家提升专升本数量的机会,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毕业生专升本报名突破2000人,越来越多毕业生则青睐于通过自主创业、出国就业、基层项目和应征入伍等渠道就业,积极就业、主动就业蔚然成风。相当部分毕业生有意向参加基层项目,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到基层建功立业。
二是自发求“和”。学校与美国布卢姆菲尔德学院、义孝德(大连)养老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德信合力教育有限公司、德国文化促进交流会、德国Co-winner职业教育有限公司、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等单位和院校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班入学旺盛,学生国(境)外就业直通车已经开通。
三是自动求“和”。学校与北京诺亦腾、山东布谷鸟公司成立诺飞(山东)信息科技混合所有制公司,共建虚拟现实联合创新中心;与北京清大东方联合建设混合所有制“清大东方消防学院”,培养消防应用人才;与深信服(深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格莱科技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深信服产业学院”;与新凤祥集团战略合作成立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新凤祥产业学院”;与青岛华新华义齿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数字化产业学院”等。以和为贵,人才共育。
据最新统计,除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定向就业、订单班培养就业等以外,学院2022届毕业生已有801人成功就业,就业率已达14.89%。其中协议就业127人,合同就业354人,27人参军入伍,4人成功创业,其他录用方式就业259人,均好于去年同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