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葛根提取物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只1日龄体质健康的艾拔益加(AA)商品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5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B、C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00、300mg/kg和600mg/kg葛根提取物,试验为期42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和试验C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肉鸡血清IgG水平、补体C3和C4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B组和试验C组与对照组相比,肉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葛根提取物能够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增强肉鸡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葛根提取物在肉鸡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00mg/kg。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鸡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69周龄、产蛋率和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兰褐蛋鸡3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3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mg/k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饲粮,预试期1周,试验期8周(1~4周、5~8周)。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产蛋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枯草芽孢杆菌有提高第8周血浆中白蛋白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趋势,分别提高了8.52%、5.80%(P=0.089、P=0.081)。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使第4周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显著提高了12.32%、8.35%(P<0.05),蛋白高度提高了15.59%,有增加蛋白高度的趋势(P=0.054)。综上所述,产蛋后期蛋鸡饲粮中添加500mg/kg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不影响产蛋性能,有提高血浆抗氧化性能的趋势,可加深蛋黄颜色,提高蛋清浓稠度,有利于改善鸡蛋的内在品质。
本试验采用牛津杯扩散法,通过抑菌圈的大小分别研究不同乳酸菌及饲料添加剂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乳酸菌及饲料添加剂的筛选提供初步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对大肠埃希氏菌有抑制作用,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有抑制作用,所有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制作用。不同乳酸菌株复配后也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饲料添加剂中,水解单宁酸的抑菌效果最好,对3株菌均有抑制作用(除浓度500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制作用外),且随着单宁酸浓度的增加,抑菌圈越大,抑菌效果越好。葡萄糖氧化酶的抑菌效果次之,200、300mg/L葡萄糖氧化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有抑制作用。苯甲酸、肠杆菌肽、溶菌酶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没有抑制作用。不同饲料添加剂复配也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效果。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单宁酸、葡萄糖氧化酶均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抑菌效果。
为研究硫辛酸对热应激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形态和通透性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300只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8日龄Ross308雄性肉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其中,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常温饲养;B、C组饲养于循环高温环境,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00mg/kg的硫辛酸。结果表明:(1)C组平均日增重比B组提高了12.6%,料肉比降低了6.2%(P<0.05),A组和C组生产性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C组回肠和盲肠的绒毛高度和盲肠绒隐比显著高于B组(P<0.05);盲肠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和C组的绒毛形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3)C组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IL-6水平显著低于B组(14.5%、9.1%和19.3%)(P<0.05);(4)C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和C组各项抗氧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硫辛酸可以提高热应激肉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肠道绒毛形态和屏障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本实验制备了氮掺杂碳球复合纳米铂纳米复合材料(N-Cs@Pt),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乙酰胆碱酯酶(AChE)传感器N-Cs@Pt/AChE/GCE,对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_1(AFB_1)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N-Cs@Pt能显著改善N-Cs@Pt/AChE/GCE的导电性,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利用N-Cs@Pt/AChE/GCE对AFB1进行定量分析,AFB1浓度与其对传感器的抑制率在1~30μ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9618X+30.214,R~2=0.9989,检出限为0.23μg/mL(S/N=3),其加标回收率为97.83%~102.88%,与HPLC所得到的结果一致,准确度较高。且该传感器稳定性较好,42d后其催化效率仍可达到正常传感器的95.5%。该方法简单、便捷,可用于玉米中AFB_1的快速定量分析。
为探讨宠物诱食剂对犬生长性能、消化率及健康的影响,试验选取中华田园犬12只,按照完全随机区组法分为两组,每组6只,进行了为期4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诱食剂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采食量分别提高21.41%、18.31%(P<0.05),料重比有降低的趋势(P>0.05)。诱食剂组血清中白蛋白(ALB)含量较对照组提高6.72%,饲料中干物质的消化率提高27.43%(P<0.05)。对于粪便评分则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在犬粮中添加1%的诱食剂对于犬的健康水平有一定促进作用。
本试验以3个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越夏率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探讨引进紫花苜蓿品种在长沙地区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为我国北亚热带地区紫花苜蓿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劲能5010"的越夏率最高,"热浪"的越夏率次之,"甘农5号"的平均越夏率最低;(2)品种对2016年鲜产量有影响的趋势(P=0.070),对2017年的鲜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茬次对鲜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3)茬次对株高、干鲜比和叶茎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品种对株高有显著影响(P<0.05),对干鲜比和叶茎比无显著影响(P>0.05),而品种与茬次的交互作用对株高无显著影响(P>0.05),对干鲜比和叶茎比有显著影响(P<0.05);(4)茬次对紫花苜蓿叶茎中的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条件下,"劲能5010"表现出较好的越夏率和生产性能,更适应南方亚热带的气候条件。
为研究低温变温干燥初始温度对紫花苜蓿营养成分的影响,本文进行了紫花苜蓿的降温试验、升温试验和恒温试验,分析了干燥初始温度对苜蓿草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升温、降温及恒温不同干燥方式对各营养成分影响不同;干燥过程中温度变化对苜蓿营养成分影响显著;综合考虑三种营养成分及干燥能耗,得出初始干燥温度为55~65℃的降温干燥工艺既能保留营养成分又能降低能耗。
为探究不同收获期对赤峰地区典型草原天然牧草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为当地草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试验以赤峰地区典型草原天然牧草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出不同收获期的综合排名,筛选出赤峰典型草原天然牧草最适收获期。结果表明:8月20日收获牧草的粗蛋白质(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最高,CP为6.36%DM,显著高于其他收获期(P<0.05);WSC含量为4.06%DM,高于其他收获期,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低,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综合分析,8月20日左右为赤峰典型草原天然牧草的最佳收获期。
为研究金油158、饲油1号、华油杂62、饲15-P15、饲12-P38、华协11共计6个品种饲用油菜在吉林西部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生产性能,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饲用油菜品种,试验选择盐碱地、中性土壤、风沙土地进行品种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三种土壤条件下华油杂62、华协11生产性能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种植效果更佳。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经济时期,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财务分析对于饲料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现行的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新经济时期饲料企业的发展需求。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饲料企业财务分析的现状与问题,阐述了新经济时期下饲料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以期能为饲料企业的财务分析体系优化提供一些参考。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了空前发展。发展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模式具有拓展市场范围、降低营销成本、提升企业影响力等优势,成为了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转型方向。我国饲料企业数量众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企业从经营战略、管理方式、技术水平等方面寻找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方式,其中发展电子商务平台,走网络营销路径成为了饲料企业尝试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以饲料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目前饲料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基本要求,即具有跨学科专业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进一步分析出目前饲料企业在网络营销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提升对网络营销人才实践能力重视程度,完善多元化的网络营销人才实践能力培训方式和实践能力培训过程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等建议,为我国饲料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饲料上市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国家的政策导向、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及上市企业的资本构成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饲料上市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了饲料上市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通过计算因子特征值和贡献率来确定主因子,在尽量降低绩效评价算法复杂度的前提下,从偿债、营运、盈利及发展四个维度,全面、准确地评估上市企业的真实财务绩效。鉴于饲料企业的行业属性和产品特点,还应从强化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及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御体系等方面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
为对成都市饲料行政执法成效进行评价,本文以城市管理公众满意模型为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成都市饲料行政执法成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饲料行政执法整体成效令人满意。但是在公众信任与参与、信息公开、法律法规宣传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成都市饲料行政执法未来要重点对鼓励公众参与,赢得公众信任,强化普法教育,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等进一步完善。
供应链金融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成本的最小化目标,通过融合供应商、企业、购货商等多方主体,实现采购、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的有机整合,打破传统供应链一体化纵深的产业形式。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供应链金融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的缺点,具有融资门槛低、业务流程简单、监管效率高等优势。我国饲料行业也主动进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探索,以此解决行业发展存在的资金短缺、获取资金难度高、成本高等问题。但我国饲料行业在金融发展模式上的不足,导致供应链金融存在法律风险、模式不合理、操作风险等问题。为加快我国饲料行业的转型升级,本文基于供应链金融对我国饲料行业金融发展模式的影响,分别论述常见的供应链平台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服务型金融发展模式,并提出有利于饲料行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的建议。
我国饲料行业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行业内企业数量已经突破万家规模,大量的中小型饲料企业竞争加剧,饲料行业急需向规模化、科技化、规范化的方向转型。规模化发展是提升饲料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企业并购是饲料企业规模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相比于其他规模化方式,企业并购具有资源优化配置、发挥协同效应和技术互补等优势,受到许多企业的推崇。但由于企业并购涉及的内容较多,资金量巨大,且对信息的传递效率和质量要求较高,容易造成财务风险。本文以饲料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论述饲料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原因,并分为估值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饲料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问题,提出制定合理的并购目标、加速信息流通的效率、优化饲料企业的并购体系等几点建议,为我国饲料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规避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