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融资热点来看,饮品、小吃、快餐等“小吃小喝”类型的餐饮连锁企业依然是市场投资的重点。目前,国内餐饮企业相当一部分市场主体处于散、小、弱的不稳定状态,能够真正实行连锁经营、中央厨房统一加工配送仍是少数,在完善供应链、降低成本上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餐饮业的总收入同比增长20.4%,达到5.29万亿元,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同时,餐饮业的连锁化率达到21%,比上一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这一趋势表明连锁加盟管理模式对国内餐饮品牌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推波助澜之势。曾经奉直营连锁为圭臬的餐饮品牌,纷纷拥抱加盟。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头部餐饮龙头经营质量显著领先。
报告统计期内,连锁餐饮有114起融资事件。沪上阿姨在此期间获得两轮融资,分别在2023年8月获得2.3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镒资本、嘉御资本、熠美投资等;2024年2月获得1.22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鼎资本、瀚晖资本等。2024年3月,夸父炸串也宣布完成B轮融资,本轮由愉悦资本、绝了基金联合领投,不二资本和老股东华映资本跟投。
折扣店冰火两重天,进入整合期
国内的折扣零售兴起与疫情期间,然而疫情之后随着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折扣店依然深受消费者追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了“2023年中国连锁Top100”榜单,在销售额和门店数均实现双位数增长的13家企业中,折扣零售品牌就占了3家,分别为鸣鸣很忙、开市客(Costco)、芯果科技(好特卖)。
目前,市场上的折扣店有三类,第一种是以奥乐齐、Costco、盒马等品牌为代表的硬折扣店;第二种是以好特卖、嗨特购等品牌为代表的软折扣店,第三种则是以鸣鸣很忙等品牌为代表的量贩店。
2023年开始,不少传统商超开启了折扣化的尝试,如永辉超市“店中店”式的“正品折扣店”,中百集团的“小百零食铺”折扣店,新世纪超市的折扣模式超级市集。今年6月底,京东也加入了折扣店赛道,旗下首家折扣超市——华冠折扣超市正式开业。甚至连茶颜悦色在近期开了家主打“硬折扣,量贩GO”主题概念店。
2022年,以食用菌菇生意起家的万辰集团以并购的方式杀入零食行业,2023年其旗下四大零食连锁品牌好想来、来优品、陆小馋、吖嘀吖嘀,合并为“好想来”,截至24Q2末万辰集团的量贩零食门店数量已达6638家门店。从2021年到2023年,炒货店起家的赵一鸣从84家店迅速扩展到了2000家店,并在2023年底与行业龙头零食很忙合并,截至2024年6月12日,旗下品牌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全国门店总数已突破10000家。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整合期过后折扣零售也迎来关键转折点,仅仅依靠与供应商谈价、压低毛利率,甚至是降低品质的模式无法在下半场中取胜,打造自有供应链、发展自有品牌、提高运营效率才能构筑折扣店的护城河。
宠物产业不断完善,消费者付费意愿强烈
宠物的陪伴属性与情绪价值不断凸显,为我国宠物消费市场发展带来新机遇。宠物繁育、食品、用品、医疗等一系列新业态蓬勃发展,中国宠物经济产业将迎来广阔的增长空间。
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运行状况及消费市场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5928亿元,同比增长20.1%。2019年到2023年,中国养宠的家庭户数渗透率逐年上升,2023年达到22%。相较于美国70%和欧洲46%的渗透率还有一定差距,中国宠物市场还有较大发展空间,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500亿元。
宠物地位拟人化趋势下,宠物主付费意愿不断增强,有调查显示,我国约76%的消费者将宠物视作亲密的家庭成员之一,助推在宠物身上的消费也在不断增加。作为宠物市场最大、最成熟的细分市场宠物食品领域,具有高频、消费量大、竞争格局相对分散的特征,吸引了很多初创企业驶入该赛道。此外,过去五年每年超过70种新兽药被批准上市,随着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宠物饲料等宠物行业政策和标准陆续出台,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为宠物行业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出海加速,本土零售迎来国际化历史机遇
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以阿里速卖通AliExpress、希音SHEIN、TiktokShop与Temu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出海“四小龙”,正在海外挑战亚马逊等全球电商巨头的地位。国际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出海白皮书》预估,到2030年中国跨境电商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以上。二是“新三样”产品出口表现亮眼。
报告统计期内,共发生46起跨境出海领域投融资事件。其中规模最大的是2023年11月Urbanicc获得1.5亿美元C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来自瑞士的MirabaudLifestyleImpact&Innovation基金、总部位于纽约的公私合作混合投资公司D1CapitalPartners、JAM基金和其他全球投资者及欧洲奢侈时尚家族。
与以往单纯的产品出海不同,现阶段出海更多是到目标国家建立工厂和供应链。普华资本&头头是道基金管理合伙人姚臻看来,“海外消费者第一次选择用中国生产或者中国品牌的商品,最先打动他的一定不是多么高大上的品牌,而是性价比强的或者创新型的产品,或者说某些品类的细分产品。而中国强大的体系化供应链,上下游整体解决方案,才是我们今天的核心竞争能力。”
健康生活方式,户外运动蓬勃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室内走向户外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从当前的市场看,徒步、露营、骑行、滑雪等大众户外运动成为主流,登山、攀岩、越野跑等小众运动走向大众,攀冰、探洞、皮划艇等新兴运动蓬勃增长。
随着国内户外用品的普及化发展,呈现出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双重需求。一方面持续纵向深化,结合最新的材料、科技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性能更加出色的专业装备;另一方面和时尚结合,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穿搭。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户外装备是一种自我表达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启明创投合伙人王世雨认为:“随着户外运动边际的不断拓展,如何让户外用品更好地兼顾生活场景与户外运动需求,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下一个机会点。在中国户外运动需求的持续扩容与零售渠道多元化的共同驱动下,预计中国户外产品市场将在未来3年保持高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