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知识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机安全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为切实加强对我区农机安全整治工作的领导,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农机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市区农村发展局成立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辖区内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办公室设在市区农村发展局农机站

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应认真负责抓好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落实和检查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明确任务,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农机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都应成立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工作目标2012

结合2012年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行动,进一步深化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促进各有关部门对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增强防控监控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通过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使辖区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7月至9月):围绕汛期和“奥运会”期间安全,做好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针对这一时段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点,加强“三夏”期间的农机安全监管,检查投入跨区作业农业机械是否经过安全技术检验、从事跨区作业的驾驶操作人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驾驶操作技术培训,检查联合收割机等农机械长距离转移等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3.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应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联合各镇(街)公安派出所、安监、交通等部门,发动人员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检查,重点查处和纠正拖拉机违法载人、超速超载、无牌行驶、无证驾驶、挂牌后改装、以及挂外省牌证等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农机事故。

第二阶段(10月至12月):针对第四季度雨、雾、冰、雪天气多发的特点,开展农机专项整治,防范、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

1.加强秋冬季作业机具安全检查,保障参与作业各类机具的安全状态,检要农作物农机安全生产措施落实情况。

2.指导督导做好“十一”黄金周和秋冬季农机安全作业,加大对农业机械通行量大的农村路段的检查力度,查处运输作业的违法行为,消除事故隐患。加大对作业高峰时段和田间场院的农机安全检查,确保秋冬季农忙期间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平稳,落实秋冬季农机行驶作业防雾、防滑等安全生产防范措施。

3.认真总结农机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

工作措施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制定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计划和工作措施,要建立和完善安全检查制度。除了将安全检查工作列入日常工作长抓不懈外,重点要在节假日、农忙时节等关键时期安排安全检查和开展安全宣传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2、对道路上违章行驶的拖拉机,要将情况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并积极与公安交警部门配合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打击拖拉机超载超速、无牌上路的“黑车”和无证驾驶的现象。

3、要加大对非法改拼装拖拉机的查处力度,非法改拼装窝点一经查实,要主动协助工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严厉打击。

4、要按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的要求,各级农机监理部门要严格拖拉机注册登记手续,对不符合技术标准和政府有关部门拖拉机产品公告的,一律不予登记;要规范和严格拖拉机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加强源头管理。

5、开展农机安全整治工作要与农机安全宣传工作相结合,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6、在开展农机安全整治工作中,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以取得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加强督查,狠抓落实

区农村发展局农机部门按照各阶段工作进度将组织对各镇(街)开展农机安全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重点督查工作实施方案、工作布置安排、工作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工作制度的制订和贯彻落实情况等。做到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及时了解本辖区开展农机安全整治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农业食品安全问题治理机制

1.市场治理。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和主要机制,市场主要通过价格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农业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的关键是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和传播效率,减少或消除信息不对称,维护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充分发挥市场“优质优价”市场价格引导机制和市场信号显现机制,形成市场引导的“正能量”。使农业生产者自觉、自动、自发通过产品质量管理,品牌建设赢得消费者和获取产品价值。市场治理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市场竞争引导,促进农业产业整合兼并,提升产业及产业产品市场的集中度,缩小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的空间范围。治理对象范围缩小,治理难度会相应降低。

2.政府治理。

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是一个社会公共问题,所以政府担负着农业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的主要职责。由于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政府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效率无疑是最高的,效果也最好的。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的本质是构建市场信任体系和公平的竞争机制,消除市场机会主义行为。农业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者受利益驱使而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是否产生主要取决于制造食品安全问题所获取的利益与将会付出代价之间的权衡,付出代价主要取决于食品安全问题惩罚的力度及查处的概率。所以,政府治理的关键是加大食品安全问题违规、违法处罚和查处的力度。政府治理食品安全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杠杆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农业食品安全治理机制。

3.农业产业自律组织治理。

4.农业生产者治理。

5.消费者反向治理。

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直接受益者,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受害者。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隐蔽性,产品消费者难于鉴别食品安全问题或是发现农产品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也难于取证。消费者通常处于“无知、无能、无奈、无为”的尴尬处境。消费者反向治理是农业食品安全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消费者反向治理关键是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识别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强化消费者维权意识。构建消费者畅通和多渠道的维权和诉求通道,颁布食品安全问题受害消费者赔偿制度及产品召回制度。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对农业食品安全问题的反向监督机制,让“3.15”消费者维权日活动成为一种常态。

三、农业食品安全问题管控体系

1.农业优质产品认证体系。

2.农业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3.农业食品安全预警体系。

4.农业食品安全适时监督检查体系。

5.农业食品安全惩罚体系。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一、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状况

1.产品质量稳中有升,抽检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山西省从2004年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并开始实施例行监测计划。例行抽检由原来的省会城市太原,扩大到了全省11个市的生产基地,2007~2013年山西省蔬菜农残合格率处于平稳向好阶段,并一直维持在95%以上。总体来看,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呈现稳中有升、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产品质量有保障,消费安全可靠。

2.依法监管格局基本形成,监管体系建设任务艰巨

(1)法律法规逐步配套。《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相继颁布实施;《农药管理条例》《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识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和相应的强制性技术规范(即标准)跟进制定。(2)监管监测体系建设任务艰巨。省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成立于2010年,全省11个市农委系统从2010年开始,陆续通过编办批复成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其中在行政单位设立了10个,事业单位设立了1个。全省115个涉农县,有71个县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全省1265个涉农乡镇(包括涉农街道办)共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1086个,其中大部分没有开展工作。2007年以来,中央先后7批投资山西省建设县级农产品质检站96个。

3.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通过多年连续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取消了一批剧毒、高毒农药的登记,积极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六六六、甲胺磷等农药已基本禁绝,农药残留急性中毒问题得到遏制,违法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禁用农药得到了很好的控制。2007年以来国家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生产,农药残留急性中毒问题逐步得到遏制,从这些年执法检查情况看,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蔬菜农药超标问题依然存在。从超标农药看,蔬菜中克百威等农药残留还时有检出;从品种上看,问题较多的为豇豆、韭菜和芹菜等。二是产地重金属污染。大多数是由环境污染长期累积形成的。三是假劣农资。目前危害最大的是地下“黑窝点”和乱添加隐性成分,主要原因是农资生产经营小、散、乱。

4.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解决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宗作物油菜小麦等传统种植业面积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蔬菜、瓜果、苗木等休闲、观光农业。种植业化肥、农药大量的投入增加,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快速增长,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生活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和畜禽养殖业污染,已成为当前影响生态环境三大污染的源头。

2.农产品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当前,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应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为目标,转变观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逐步建立管理、监督、应急、处罚、服务为一体的监管工作格局。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点,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组织保障措施,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放心消费。

1.加快体系建设,奠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基础保障

(1)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围绕农业生产急需,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使主要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都有相应的标准来遵循,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2)加快完善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建立省、市、县、乡、基地五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将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逐步对粮食、水果、干果、畜产品等食用农产品定期进行质量安全监测,加大对主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监控,加强产地管理,分类指导,落实整改,促使监管体系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力手段。(3)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途径,加强认证产品的市场监管,同时加快农产品品牌化进程,大力培育名优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抢占国内外市场份额。

2.强化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

(1)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建设。加大农业标准的宣传、培训、示范和推广力度,全面提高标准化种植意识和素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按标准化生产,加快建成一批高标准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建设。积极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快实现市场记录可储存,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的追溯目标。把农产品产地环境控制、农产品生产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市场准入等监管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从农田到市场全过程质量安全溯源监管能力。(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服务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净化产地环境,强化源头控制,规范生产过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落实组织保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组织保障措施。围绕四个环节实施监管,一是在监管主体上重点要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督促他们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带动农户依法依规进行生产;二是在监管产品上重点抓住本县、本乡镇、本村的主导产业,重点强化上市量大的“菜篮子”产品的监管;三是在生产环节上主要是抓农业标准化,推广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同时加强用药检查和生产档案记录管理;四是在日常监管上突出农业投入品,加强农资经营门店的检查,把住入口关,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本乡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新模式和有效办法,提高监管效率。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制度。

作者:李源申爱英单位:1.长治市郊区农业委员会;2.潞城市农业委员会

参考文献:

[1]周进军.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形势.

[2]黄梦来.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33-34.

[3]王芳,郭晓东,杨丽杰等.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果实证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3):48-52.

[4]赵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探讨[J].食物安全,2010(1):49-54.

[5]智红涛.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18-21.

[6]章力建.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6):12-15.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问题;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一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二是对农民的安全生产培训不全面。三是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容乐观。四是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不到位。五是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满足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六是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机制不尽完善。

针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向农民和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农产品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培训工作,增强他们的质量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质量安全观念,提高种养加安全生产技术水平,自觉地按标准化、无害化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生产源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提高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氛围。

二、加强培训,安全生产

要把农业污染的危害和原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作为农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农民引进使用优质高产抗性强的良种,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大力提倡有机肥料施用,搞好病虫测报和综合防治工作,鼓励农民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来防治农业病虫害。已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控制污染,改善环境

四、抓好源头,加强监管

五、抓好基地,规范标准

进一步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力度。重点加强对各类经营大户、科技带动户和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要组织有关专家尽快制定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范,全面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建立安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综合示范区,强化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的应用,充分发挥其在安全生产技术普及与推广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导生产者和经营者按照国家现有农产品标准和全市地方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并相应提高农产品的分级、包装、保鲜、储运的标准化水平。推进农业生产源头的洁净化,生产与经营的标准化,全面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要积极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充分利用农产品“三品”品牌效应。大力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关键词: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43210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全、卫生、营养、健康的农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从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探讨其控制措施。

1现阶段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1不科学用药

1.2动植物疫病

动植物疫病是动植物生产常见问题,如未能对疫病进行正确控制或处理,就可能损害消费者健康。目前,动植物常见疾病约有1000余种,其中100余种疾病为人畜共患病,具体包括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旋毛虫病等。

1.3农畜产品贮藏、加工、物流过程污染

2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分析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敏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矛盾之一,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笔者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要从源头抓起,加强监管和农产品质量检查力度,严格把控“从土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

2.1加强动植物种养监管力度

2.2科学进行动植物疫病防治

2.3加强农村产品加工、物流管理

3结语

关键词食品安全规制;农产品质量;农业生态环境;农药残留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农药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保证粮食丰收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生产和使用量居世界第一位,使用农药,每年可挽回大量粮食损失。但是其在给农业带来极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导致地力下降,对农业生态环境、食品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因大量施用农药引起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已经对农业生产、人体健康和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更为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其中以日本出台的“肯定制度列表”(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为典型。该制度的实施,导致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退货批次大幅增加,贸易额不断下滑,其主要原因就是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不符合该制度标准。不仅如此,国内因农药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加,每年还引发数万起人员中毒伤亡事件。因此,加强对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研究,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对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扩大农产品出口意义重大。

1研究现状综述

鉴于此,本文以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为背景,在充分考虑农户行为选择的影响机制、科学处理样本偏差的基础上,采用实证模型对蔬菜出口产地的农户对肯定列表制度的认知及其农药使用行为进行分析,力图为我国农户减少农药的使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和促进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相应的政策依据。

2计量模型

当对农户减少农药使用的比例进行估计时,最为直接的方法是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设

Pi=Xiβ′+εi(1)

其中Pi为对观测到的农户减少农药使用的比例,Xi为解释变量,如受教育程度和种植种类等。β′为需要估计的参数,εi为随机误差项。但由于所观测到的减少农药使用比例的农户并非样本总体的随机选择,而是总样本中回答减少农药使用的农户。所以,这种选择可能导致有偏的系数估计,即出现“选择性偏误(Selection-Bias)”。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此我们分两个阶段进行估计。

首先,在第一阶段,以“是否了解肯定列表制度”作为第一阶段估计的被解释变量,使用社会统计学变量对被调查农户全体进行Probit估计,以确定农户了解该制度的影响因素。考虑到农户在了解该制度时,其收益和成本的具体数据都是未观测到的,这样其净收益Y*i就为未观测变量,即潜在变量。因此我们利用一个变量Yi近似地代表Y*i,这样就有

Y*i=Ziγ′+ui(2)

其中,Yi=1,Y*i=Ziγ′+ui>0;Yi=0,Y*i=Ziγ′+u≤0。Zi为解释变量,γ′为待估参数,ui为随机扰动项。

由于我们只关心潜在变量的符号,故方差的大小不影响以下的分析。假定ui服从标准正态分布,于是Yi=1的概率为

Prob(Yi=1)=F(Ziγ′)=Φ(Ziγ′)=

∫Ziγ′-∞φ(t)dt(3)

其中,Prob(Yi=1)为农户了解该制度的概率,它可以由农户的社会统计学等变量来解释;()和Φ()分别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和相应的累计密度函数。

其次,在第二阶段,考虑到在方程(1)OLS估计中可能存在选择性偏误,所以需要从第一阶段方程(3)Probit估计式中得到转换比率(InverseMillsRatio)λ,作为第二阶段修正方程(1)的修正变量。λ由以下公式获得

λ=(Ziγ′/σ0)Φ(Ziγ′/σ0)(4)

将最后λ作为方程(1)估计的一个额外变量以纠正选择性偏误,即新方程为

Pi=Xiβ+λα+ηi(5)

其中Xi为解释变量,α和β为需要估计的参数,λ为修正变量,ηi为随机误差项。利用OLS方法对方程(5)进行估计,如果修正变量λ显著,则证明选择性偏误是存在的;反之,则表明选择性偏误不存在,就可以认为方程(1)的OLS估计有效。

此外,课题组也对农户的认知和该制度的实施对其生产绩效的影响做了具体调查。结果表明,首先,农户对肯定列表制度的认知程度偏低。有一半以上(53.06%)的农户没有听说过该制度,即使有农户听说过,但其中有52.72%是在该制度实施后才知道的;农户对该制度中规定的农药残留标准的了解程度更低,听说过该规定的农户中仅有19.57%的农户明确知道农药残留标准,有16.85%不知道这个标准,还有近40%的农户没有回答此提问,这也是农户盲目使用农药导致出口困境的原因之一。其次,肯定列表制度对农户生产绩效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全部达标的比例,由实施前的17.60%下降到6.38%,还有一部分农户不知道是否达标。同时,该制度实施后,有80.36%的农户收入出现明显下降。最后,该制度实施后农户控制农产品安全的努力有所降低,一些农户产生了逆向选择。数据显示,该制度实施后,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农户比例由46%降为33%,更换农药种类的农户比例则由56%降为45%,所产蔬菜由出口转内销的农户比例由20%提高到39%,提高了将近一倍。可见,该制度实施后,农户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激励降低了,认为该标准过于严格,产生悲观情绪。

4估计结果

4.1变量选取

如前所述,我们选择农户“是否了解肯定列表制度”和“农户减少农药使用的比例(%)”分别作为前述计量模型中行为决策方程和行为密度方程的因变量,同时选择农户的基本特征、农户生产经营特征和农户的生产行为作为自变量,赫克曼模型的变量定义和取值如表1所示。

考虑到农户的选择行为具有连续性的特征,本文采用双选择模型分析农户的行为决策机制,并假设农户是经济理性的,追求自身收益的最大化。模型假定农户调整决策行为是以下三类因素的函数:①农户的基本特征;②农户生产经营特征;③农户农业生产行为。其中,农户的学历越高,越有可能了解肯定列表制度,进而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从而减少农药使用;农户的种植结构也有可能对农户的农药使用行为产生影响,因为课题组发现调查地以种植蔬菜为主,蔬菜的出口比例高,若农户选择种植蔬菜,就说明可能用于出口从而减少农药使用;不同的流通方式表明农户是否把农产品用于出口,如果是为了出口,农户就可能减少农药使用以便通过检测;对肯定列表制度的认知也会对农户的农药使用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为越了解该制度,越有可能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而调整自己使用农药的行为决策。

4.2模型与结果分析

本次运用赫克曼两阶段备择模型对农户是否认知肯定列表制度和农户减少农药使用比例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各回归方程结果良好,基本符合我们之前的

预期。通过应用STATA10.0软件,以HeckmanSelectionModel(Two-Step)方法进行模型估计,可以得到表2的回归结果。

从赫克曼备择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首先,在农户个体特征方面,学历、年纯收入对农户的肯定列表制度认知产生显著影响,平均生产支出对其认知没有显著影响但却对减少农药使用的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且为正。学历越高农户越可能减少农药使用的回归结果也为张云华等[8]的研究所证实。其原因是学历关系到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学历越高,其信息获取意愿就越强烈,所了解的有关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信息就越多,进而加深对肯定列表制度的认知并调整自身生产行为。

农户的收入水平是其经济状况的重要反映,从回归结果来看,其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对肯定列表制度的认知。与此相对应,生产支出对认知程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却显著影响其减少农药使用行为,这一点与李明川等[3]对成都地区的研究不同。造成这种差别的因素是两个地区农户的生产导向不同。成都地区的农户生产的蔬菜有相当一部分供自己消费,而安丘为出口产地,农民种菜主要用于出口。

其次,从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方面来看,农产品国内销售的比例、出口日本的比例、通过加工商流通和批发市场流通都显著影响农户对肯定列表制度的认知概率。就显著性水平来说,前两者比后两者更加显著。由于日本实施该制度主要针对的是我国的农产品,该制度提高了农药检测标准,对国内农产品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了出口产地农户的重视。因此对该制度的认知程度也就较深刻。但是,这会导致农户产生两种行为决策。如果农户认为能够承担该制度实施带来的成本上升,其将按照该制度要求的标准进行农产品生产,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另外,如果农户无法承担该制度实施所增加的生产成本,这就会导致农户将所产农产品由出口转为内销,从而做出不减少农药使用量的行为决策,这也是二者同时显著的原因。

就流通方式来说,通过加工商流通和通过批发市场流通对农户对肯定列表制度的认知程度和减少农药使用量的行为决策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前者可能是由于农产品加工商在将初级农产品加工成成品以后,主要供应日本等国外市场,如果农户对该制度的了解程度很低,这会直接导致农产品不满足加工商对其质量的要求,最终减少农户收入。而后者是因为当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要求不是很严格,也就没有必要了解该制度的实施情况。周洁红[9]对浙江菜农的研究中也提到这种农户与产业组织的联系对农药使用的影响,但是该变量并不显著。这种差别的可能原因是安丘市的蔬菜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高,农户与不同的加工商、合作组织等的联系较为紧密。

最后,从农户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来看,是否接受农药残留检测对农户对肯定列表制度的认知程度和减少农药使用比例的行为决策均影响显著。但是农户认为标准的严格程度对减少农药使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农户对该制度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了逆向选择行为,这一现象也为前文的描述性分析所证实。生产结构中“是否种植蔬菜”在本文中显著,农户的生产记录状况也显著的影响农户农药使用行为,其原因可能是经常作生产记录的农户对自己农作物农药使用的数量、频率和面积等指标都比较了解,与不作生产记录的农户相比,更能方便、有效地控制农药使用量。

5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本文以蔬菜出口产地为例,运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在肯定列表制度的影响下减少农药使用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学历、年纯收入、农产品国内销售和出口日本比例、通过加工商和批发市场流通、对国内国外农产品市场的评价和是否接受农药残留检测对农户是否认知肯定列表制度有显著影响,农户的学历、生产支出、对国内国外农产品市场的评价、认为标准的严格程度和是否做生产记录对其减少农药使用有显著影响。

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为减轻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蔬菜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产地菜农的切身利益,促进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本文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利用媒体、行业协会或者合作社的宣传提高农户对肯定列表制度和农药使用知识的认知。

第二,积极引导农户参加当地的产业组织,加强与流通商、合作社等的合作与交流。

第三,通过多种途径有针对性的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加强监督执法力度,有效减少农户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

第四,政府应逐步引导当地农户提高认识,自觉平衡农药对农业生产的正效用和对环境、自身健康的负效用,培养农户积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的习惯。同时,农户还要积极优化种植结构,在做好生产记录的同时,加强过程控制和责任追溯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黄月香,刘丽,张玉梅,等.北京市蔬菜农药残留及蔬菜生产基地农药使用现状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4):319-321.[HuangYuexiang,Liuli,ZhangYumei,etal.StudyonPesticideResidueonFruitsandVegetablesinBeijingCityandUsingStatusofPesticidesinVegetablesPlantingBases[J].ChineseJournalofFoodHygiene,2008,(4):319-321.]

[2]李明川,李晓辉,傅小鲁,等.成都地区农民农药使用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7):521-524.[LiMingchuan,LiXiaohui,FuXiaolu,etal.Knowledge,AttitudeandBehaviorofFarmersonPesticideforPlantingFruitsand/orVegetablesinChengduArea[J].JournalofPreventiveMedicineInformation,2008,(7):521-524.]

[3]BurrowsM.PesticideDemandandIntegratedPestManagement:ALimitedDependentVariableAnalysis[J].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1983,65(4):806-810.

[4]WilsonC,TisdellC.WhyFarmersContinuetoUsePesticidesDespiteEnvironmental,HealthandSustainabilityCosts[J].EcologicalEconomics,2001,39(3):449-462.

[5]王志刚,吕冰.蔬菜出口产地的农药使用行为及其对农民健康的影响:来自山东省莱阳、莱州和安丘三市的调研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9,(11):72-80.[WangZhigang,LvBing.Farmers’PesticideUseandItsImpactsonFarmers’HealthinExportorientedVegetableRegion:EvidencesfromanInvestigationinLaiyang,LaizhouandAnqiuCities,ShandongProvince[J].ChinaSoftScience,2009,(11):72-80.]

[6]黄季,林海,胡瑞法,等.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对次要害虫农药施用的影响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1):4-12.[HuangJikun,LinHai,HuRuifa,etal.AnalysisontheImpactofPromotingtheBtCottonfortheSecondaryPestofPesticideApplication[J].JournalofAgrotechnicalEconomics,2007,(1):3-12.]

[7]张云华,马九杰,孔祥智,等.农户采用无公害和绿色农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对山西、陕西和山东15县(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41-49.[ZhangYunhua,MaJiujie,KongXiangzhi,etal.StudyontheInfluenceFactorsofFarmersUseEnvironmentalFriendlyandGreenPesticide:EmpiricalAnalysison15Counties(cities)ofShanxi,ShaanxiandShandongProvince[J].ChineseRuralEconomy,2004,(1):41-49.]

[8]周洁红.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396户菜农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1):25-34.[ZhouJiehong.StudyofVegetableQualityandSafetyControlofHouseholdBehavioranditsInfluencingFactorsBasedontheEmpiricalAnalysisof396FarmersfromZhejiangProvince[J].ChineseRuralEconomy,2006,(11),25-34.]

[9]HeckmanJ.SampleSelectionBiasasaSpecificationError[J].Econometrica,1979,47(1):153-161.

AStudyonFarmers’CognitiveofFoodSafetyRegulationand

TheirDecisionmakingBehaviorofPesticideUseintheExportOriented

VegetableProductionArea

WANGZhigangLITengfei

(SchoolofAgriculturalEconomicsandRuralDevelopment,RenminUniversity,Beijing100872,China)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因子分析

EvaluationStudiesonMunicipalSupervisionEffectoftheQualityandSafetyofAgriculturalProducts

YANGLi-jie,WANGFang,QIANYong-zhong,GUOXiao-dong,CHENSong

(InstituteofQualityStandardsandTestingTechnologyforAgro-products,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Questionnairesonthequalityandsafetyofagriculturalproductswereconductedin196cities,3class23indexeswasselectedastheoriginalevaluationindexesofChinesemunicipalsupervision.Multivariatestatisticsmethodoffactoranalysiswasutilizedtoexplainhowthefactorsinfluencedtheeffectofsupervision;andboth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analysiswasabsorbedtoobtainanobjectiveandcomprehensiveunderstandingaboutthesupervisionofthequalityandsafetyofagriculturalproductsinChina.Finally,accordingtotheproblemsappearinginthesupervisorywork,thecorrespondingpoliciesandrecommendationswereputforward.

Keywords:agriculturalproducts;qualityandsafety;supervision;factoranalysis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切实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为了政府公共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立法、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标准的制定和产品的认证、科研工作的开展、市场监管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产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1]。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等诸多条件因素不同,监管效果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区域性不平衡。如何从监管体系的整体性考虑,深入分析各项监管措施对监管效果的影响机制和程度,从而提出相应对策,消除地区差异已经成为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1数据及指标的确定

本项研究面向全国333个地级以上城市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问卷214份(收回率64.3%),覆盖了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为保证所使用数据的完备性和代表性,剔除了其中缺失值较多的问卷,最终确定196份为有效问卷,包括陕西和各4个市,安徽、福建、贵州、云南各5个市,湖南、辽宁各7个市,河北、广西各8个市,吉林、江西各9个市,山西、浙江各10个市,江苏、山东、新疆各11个市,广东、内蒙古各12个市,河南14个市,四川17个市,以及从行政级别角度考虑,将调查的重庆的3个区和上海的9个区归入地市级范围。调查的地级市数量占全国地级市总数的一半以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这196个地级市中有99个市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有83个以工业为主,有3个以第三产业为主,有6个一、二产业并重,有3个二、三产业并重,有2个一、二、三产业均较重要。有181个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有困难,有11个认为没困难,有4个未回答。

1.2指标体系的确定

根据区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2],同时考虑到指标选取的可获取性、代表性、全面性和科学性,选取了机构设置、政策实施、工作开展情况等3类23个具体指标:

(1)机构设置。该类指标主要反映各地级市是否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级人员队伍和组织机构,包括:X1监管机构、X2乡镇服务队、X3综合执法队、X4领导小组。

(2)政策实施。该类指标揭示的是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策的制定或实施情况,包括:X5政府绩效、X6责任状、X7承诺书、X8财政预算、X9地方法规、X10自检机构补贴政策、X11三品认证政策。

(3)工作开展。该类指标是以7个定量指标和5个定性指标来衡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水平,包括,定量指标:X12年经费、X13质检机构、X14经认证质检机构、X15批发市场自检机构、X16生产记录、X17无公害农产品、X18绿色食品;定性指标:X19体系认证、X20例行监测、X21定量分析、X22市场准入、X23可追溯。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果评价

2.1分析方法的选取

2.1因子分析和公因子解释

在进行因子分析时,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还应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SPSS分析数据,软件会自动对原始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因此以下的输出结果为指标标准化后的变量[4]。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2.3计算综合得分及排序

因子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用Regression回归法计算出因子得分,再利用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加权可以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值F,最后按照综合得分的高低排序。

2.4结果分析

从综合得分情况分析,这196个地级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综合得分的均值0是评价的参考基准,综合得分大于0的地级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较好,小于0的地级市监管情况较差。本研究中的196个地级市按综合得分排序后,仅前84个地级市得分大于0。分值越大的,说明其监管的综合效果越好。

根据综合得分对196个地级市进行分层:

第一类:苏州、杭州,F>0.9,总体监管情况最好;

第二类:宁波、潍坊、济宁、广州、南通、常州、南京、济南、东莞、威海、青岛、盐城、连云港、大连、郑州、嘉兴、泉州,0.9≥F>0.3,总体监管情况较好;

第三类:徐州、开封、上饶、邯郸、湖州、福州、金华、宿迁、上海浦东新区、无锡、长春、镇江、晋中、赣州、长治、新乡、西安、淄博、吉林、抚州、安阳、晋城、湘潭、通辽、南阳、娄底、眉山、岳阳、南昌、乌鲁木齐、淮安、漯河、廊坊、衡水、南宁、金山、安康、绍兴、兴安盟、宝山、张家口、湛江、鹤壁、常德、普洱、上海闵行区、莆田、铜州、上海嘉定区、承德、洛阳、临汾、呼伦贝尔、济源、三明、衡阳、崇明、乌兰察布、吕梁、吉安、自贡、太原、巴彦淖尔、资阳、延边,0.3≥F>0,总体监管情况一般;

第四类:昌都地区、柳州、奉贤、白城、崇左、沧州、龙岩、阳江、淮南、沈阳、青浦、百色、聊城、秦皇岛、揭阳、黔南州、广安、锡林郭勒盟、河源、四平、克拉玛依、舟山、通化、巴中、黔西南州、运城、六盘水、新余、遂宁、赤峰、邢台、焦作、达州、阿勒泰地区、和田地区、松江、重庆市涪陵区、肇庆、安顺、菏泽、怀化、葫芦岛、日照、来宾、贺州、呼和浩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宿州、亳州、广元、乌海、韶关、浮云、三门峡、临沧、衢州、攀枝花、汉中、昌吉回族自治州、辽源、马鞍山、阜新、本溪、北海、德阳、阳泉、阿克苏地区、铜梁、南充、博尔塔拉蒙自治州、温州、白山、丽水、铁岭、宜春、大同、包头、泸州、松原、林芝地区、吐鲁番地区、泰安、甘孜州、鄂尔多斯、辽阳、哈密地区、张家界、信阳、滁州、黔东南、汕头、雅安、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保山、阿里地区、玉溪、阿拉善盟、驻马店,0≥F>-0.3,总体监管情况较差;

第五类:阿坝州、濮阳、茂名、日喀则、莱芜、内江、河池、绵阳、巴南、朔州、汕尾、九江、文山和景德镇,F≤-0.3,总体监管情况很差。

结合这196个地级市的综合得分和各因子得分分析,第一类:苏州在各因子上的得分与其他城市相差很大,在F1和F12上的得分最高,这主要是由于苏州在认证方面和乡镇服务队组建方面建设很好,但是在反映政府财政投入情况的因子F7上的得分很低,几乎处于倒数,说明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不够。此外,苏州在其他因子上得分也并不高,甚至有7个因子得分是负值,说明苏州综合得分最高主要是由于其在认证方面和乡镇服务队组建方面建设突出,提高了其综合得分。杭州的情况与其相似,在各因子上的得分高低不等,这一点体现出苏州和杭州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上的不平衡。为提高其整体监管状况,政府应针对不同的监管薄弱方面给予相应重视。

第二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第二类城市大部分在因子F5、F6和F7上得分较高,说明这类城市检测能力较高、市场和企业自我监管程度高、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大。这与实际情况相符,这类城市中除济南、济宁、常州、南京和郑州外,均属沿海城市,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而济南、南京和郑州属省会城市,经济也相对繁荣,政府财政收入较高,因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财政投入也较大。同时这些城市大多位于沿海经济开放区,对外贸易频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高,政府也更加重视。

第五类:综合得分最低,几乎所有的得分都为负值。除例行监测工作开展一般外,其他方面都相对较差。应当引起市有关部门的反思。

3结论及政策建议

3.1结论

总体来看,沿海城市优于内陆城市,省会城市优于非省会城市。并且,除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外,大部分城市的建设工作都才刚刚起步,各项制度的出台和实施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产品认证、政府重视程度、基层监管执法、质检体系建设、财政投入和法规建设。

3.2政策建议

3.2.1加强基层监管,强化各级政府的监管主体作用农产品生产在农村、在基层,基层政府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系最为紧密的主体[5]。目前监管队伍的建设呈现出“下冷上热”的倒金字塔现象,严重阻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效率。要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基层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调与合作,从根源上加强控制,防止不合格农产品从基层流进市场。

3.2.3落实财政政策,消除监管工作的区域性不平衡目前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在监管效果对比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无论是在财政投入,还是在人员配置上,沿海城市都优于内陆城市。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整体性考虑,政府应当抓住监管的施力点,针对市场机制不健全的内陆地区,给予一定的优惠或补贴政策,真正做到统筹发展。

3.2.4完善制度建设,全方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针对目前监管工作形式的多样化,监管方式方面,可以在宏观上由单一的、权威的监管部门统一进行指导、协调、调度各具体部门的工作。在中观上加强省级和地区级农产品监管机关大的分段管理。在微观上强化县级监管机关的集中执法[7]。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应规范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全面开展例行监测制度,从多角度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

[1]杨天和.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水稻生产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2]郭利平,甘巧林.中国各地区的实力分析与排序[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22):56-60.

[3]裴鑫德.多元统计分析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

[4]张文彤,董伟,等.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6.

[5]李长健,徐丽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1):58-63.

[6]许志辉,胡云娟,倪华.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347.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

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重在源头,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作为最基层的监管防线,在源头把关和质量控制上有着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三明市农业局以全国正在开展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为契机,结合全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从健全机构、完善服务、建立队伍入手,着重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逐步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1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建设经验

1.1健全机制,推进目标落实

按照省编委《关于健全乡(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的通知》和省农业厅下发的《福建省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三明市农业局把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迅速制定下发《关于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意见》和《关于通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情况的函》,切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同时,建立了工作月报制度,由各县(市、区)农业局每月上报建设进展情况报表,并对建设情况进行通报,确保建设任务逐项落实。目前,三明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日益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也进一步完善。2013年1月,三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经验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介绍。

1.2全面布点,配齐服务设施

把全市134个主要涉农乡(镇、街道)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的重点,市、县局高度重视、上下动员、争取支持、合力攻艰,截至2013年6月底,全市134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117个乡(镇、街道)有编办下文,占总数的87.31%;134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对外挂牌。在建立机构的基础上,逐步配备满足监管工作需要的基本设施,确保每个机构建成一个快速检测室,配备1~2套速测仪器设备,尽快承担起所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任务,目前已建成快速检测站64个。

1.3充实队伍,提高监管水平

目前,三明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已有217人,基本保证了每个乡镇有1~2名的监管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91.24%,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2.49%,50岁以下的占91.71%。加强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师咨询培训班、专题讲座,并组织乡镇监管人员参加农业部、省厅、市局举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培训班,不断提高乡镇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

2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存在的难点

2.1监管法律不够健全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约束主体是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分散的农产品生产农户缺乏约束力,监管人员在对分散农户具体违法事件的查处上,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处罚措施,只能要求整改,又难以对其形成制约,影响了执法效果。

2.2工作经费缺乏保障

2.3专职人员不够到位

乡镇农技部门事多人少,机构综合,职能叠加,监管机构在建设过程中,基本上以挂靠农业服务中心的形式设立。乡镇监管机构负责人由农业服务中心兼任,大部分是植保、农学、兽医等传统专业,对监管、检测涉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农产品检验检测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专职负责人员较少,严重削弱了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

3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发展对策

3.2积极争取各方支持

县、乡两级农业部门要紧紧抓住基层农技服务改革的有利时机,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纳入食品安全保障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多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加强部门沟通,争取重视和支持,切实解决机构建设涉及的编制、人员、经费、设备等问题,特别要争取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列入乡镇财政年度预算,切实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同时,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快配置检验检测、技术推广、农民培训等设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因素;措施

0前言

1影响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1.1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1.1.1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自2004年以来,我市与其他地市一样开展了以蔬菜、水果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严格控制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区农产品质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2008年,在全区速测法定性监测的152927个样品中,合格样品150795个,合格率为98.61%,2009年,在全区速测法定性监测样品151473个,合格样品149722个,合格率为98.84%,比上一年提高了0.23个百分点。

1.1.3影响农产品质量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农业生产水平迅速发展,农林牧渔业平稳增长。目前,我区的粮食、蔬菜、水果、蔗糖等,无论是产量还是产值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我区的农产品安全生产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1)生产面大,比较分散,农产品生产面大,分布广泛,不利于对农产品的集中管理;农民用药难以监控,由于我区农产品生产大多还是农民各家各户的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集中化管理,因此,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难以监控,很多农民为了达到眼前的利益,使用了不合格农药或者违禁农药等,如从这几年全区的色谱定量监测的情况来看,仍然还有个别的地方农民还在违规使用甲胺磷和氧化乐果的现象。(2)在部分农户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多为个体生产,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标准化生产比重不大,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这就使得农民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观念不强,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实施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所占的比例小,这样农药科学合理使用工作很难普及。(3)市场利益的透惑。

1.1.4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到农业、工商、质监、企业等方方面面,部门与部门之间还存在很多不协调的地方,职责不清,形不成合力,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广、环节多,管理难度大,农业部门虽然举力所能及之力,但仍显鞭长莫及,导致农产品生产经营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放任自流现象。大部分城市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还不健全。

1.2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素

1.2.1我区农药市场现状为了从根本上减少或控制农药对食品的污染,我区已经明令禁止使用甲胺磷等多种农药,禁止将三氯杀螨醇等用于茶树等,但是,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仍有不少生产者违规滥用这些明令禁止的农药,这就人为的造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有些农药是允许普遍使用的,有些是在部分农产品生产中禁止或限制使用的,但是很多商家并没有明确标明哪种农药不能用在哪些农作物的生产中,为了一己之利,销售明令禁止的农药,这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源头。

2解决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措施

2.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2.2加强对农民的用药宣传

充分利用简报、墙报、网站、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形式,张贴标语、悬挂条幅、发放传单、创办宣传专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农民对农产品、农药的质量安全意识,使其认清农药、尤其是禁止用的农药或是某些农产品禁止使用的农药的危害性,了解某些农药对人身体的危害。向农民宣传某些农药的使用规则,如有些农产品生产中使用的一些农药要按照使用规范施用,注意每次的用药量、用药的次数、用药的安全间隔期,有些农药只适用于部分农产品的生产用药,一旦违规使用后会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充分让农民认识到不规范用药的危害。要加强对农民有关用药知识的指导和培训工作,教给农民适当用药、轮换用药、对症配药、科学用药、科学混配、改进施药技术、正确选择药品,减少病虫产生抗药性的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尽可能的减少使用农药,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这样可以在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3建立健全三大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

2.3.1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各地要配置检验检测设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

2.3.2农业标准体系认真研究和学习贯彻国家陆续出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加工包装等环节的一系列农业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逐步建立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

2.3.2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要认真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名牌产品的质量认证、认定工作,对经过认证的农产品要进行公示并加强质量监督。

2.4推广物理杀虫

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物理杀虫的方法代替使用农药。物理杀虫就是利用电、光、声等控制和诱捕害虫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大大降低,使害虫抗药性的发生延缓,还解决了乱用、滥用、依赖农药的问题,保证了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质量。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组织科技人员送技术下乡入户,深入乡村、农户家中,大力推广、宣传物理杀虫技术,指导农民合理使用科学方法。使用性诱剂、彩色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等都是物理杀虫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可以直接种植抗菌素、抗病虫的优良品种,优化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以有机肥施肥,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

2.5加强农药销售市场的监控和执法

2.6加强采样检测监控,完善农产品准入制度

参考文献

[1]李铜山.使用农产品安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

[2]吴广枫.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检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

[3]金发忠.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技术规范与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农业技术食品安全实用性

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应该结合当地实际,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其实用性――渗透生活常识、农业技术、生产绿色食品。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生物,并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指导农业生产。

一、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农业技术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必要性

农村中学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为上级学校输送人才,又要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中学毕业后,大部分的青年要进入社会生产与服务之中,并且,大多数人要从事农业生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地区多数以农业为主,依靠种植业、养殖业来发展区域经济。所以,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二、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农业技术和食品安全知识的有利条件

1.农村学生对生物和农业具有丰富感性知识

农村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动、植物及大自然,对农业生产及动植物比较熟悉,而且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具有丰富感性知识。在生物教学时可利用这一优势,渗透农业技术知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生物教学中,有便利的实验和实习条件

在农村,有广阔的农田、果园、畜禽养殖场,为生物教学便利的实验和实习条件。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如农作物的栽培技术、田间管理,动物及家禽的习性观察和饲养等),都需要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感受才能形成较牢固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若将与此内容有关的课安排到实验场地去上,效果会更好。

3.各种实验材料和一些简易直观的教具容易得到

凡是涉及到动、植物方面的实验材料,在农村很容易得到,而且有些比较简单的动植物材料,稍加整理就可以制成直观教具,还能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4.有利于学生开展农业实验探究和老师进行教法、学法研究

农村中学附近大都有很多生态系统、食物链、环境污染的实例;学生家中有农田、果园和各种畜禽养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研究教法学法改革,并指导学生开展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中渗透农业技术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教学实用性的途径

教师结合农村学生实际,采用“学以致用”的原则渗透农业技术和食品知识。

1.通过分析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时,可以列举当地喜温性作物玉米、瓜类等在春季播种过早时,会出现“种子霉烂”现象。用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种子萌发时,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充足的氧气”。造成“种子霉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早春地温达不到喜温性作物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要求(10摄氏度),种子受霉菌浸染而造成“霉烂”。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种子萌发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分析思考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可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例如,平时有些同学爱喝一些饮料,这些食品往往是添加了人工合成色素,虽然喝下去没有什么副作用,但色素本身又没有营养,不如喝白开水对身体好。又如,市场上烧烤的食品对学生也很有诱惑力,然而,烧焦的食品含有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比较多;炒菜时不要放加碘盐太早,以免碘升华而使人缺碘,易导致大脖子病等。通过拓展和分析,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学知识很有益处,又富有生活情趣。

通过对热点问题的引入,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知识面。

4.找准生物教学内容与农业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加强实用技术教育

找准最佳结合点,不仅传授的农业实用技术易被学生接受,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生物教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加强理论知识渗透。教师应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尽量将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等实用技术渗透到生物课理论教学中去。

例如,在讲“种子”时,教师可渗透当地主要农作物的优良品种、介绍“杂交种子”的特点、杂交优势的利用;在讲到“植物的矿质营养”时,可介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常见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进而讲怎样施肥、施何种肥;在讲“光合作用”时,引入间作套种、轮种、反季节栽培、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等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的知识;在讲“植物的茎”时,引入对果树、花卉的种植、管理有重要指导作用的顶端优势的概念,由此再引出除草剂除草原理及正确使用除草剂的方法,等等。

THE END
1....网红休闲零食批发代发袋装巴旦木宿迁汐裕食品有限公司波波猴坚果炒货干果坚果厂家网红休闲零食批发代发袋装巴旦木,波波猴坚果炒货干果坚果厂家网红休闲零食批发代发袋装巴旦木由宿迁汐裕食品有限公司出品,http://www.5888.tv/pro/1032123.html
2.2800+!SIAL西雅展2024展商名录公布!2024 SIAL 西雅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上海)将于5月28日-3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升级举办。 据官方介绍,本届展览面积将达20万㎡,预计吸引包括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展商和350,000+展品参展。FoodTalks整理了SIAL西雅展参展攻略(点击查看),记得码住! https://www.foodtalks.cn/news/52645
3.沭阳好丽华休闲食品店新河店(沭阳县新河镇原新河粮所西侧邮政...沭阳好丽华休闲食品店新河店属于食品行业。通过以下链接,您可以找到江苏相关行业公司。 推荐行业分类: --获取江苏食品公司名录 --获取江苏宿迁食品公司名录 --获取江苏宿迁沭阳县食品公司名录 经济行业分类: --江苏批发业 --江苏宿迁批发业 --江苏宿迁沭阳县批发业行业公司查询导出 ...https://gongshang.mingluji.com/jiangsu/name/%E6%B2%AD%E9%98%B3%E5%A5%BD%E4%B8%BD%E5%8D%8E%E4%BC%91%E9%97%B2%E9%A3%9F%E5%93%81%E5%BA%97%E6%96%B0%E6%B2%B3%E5%BA%97
4.海南悠山贸易有限公司工商信息信用信息纳税人识别号43、新鲜水果批发 44、农、林、牧、副、渔业专业机械的销售 45、肥料销售 46、化肥销售 47、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 48、健身休闲活动 49、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设施建设运营等服务 50、农业机械服务 51、智能农业管理 52、集贸市场管理服务 ...https://www.qichamao.com/orgcompany/searchitemdtl/10d6b2500bae32256327b48aa9e7b662.html
1.请问江苏批发小零食的地方?南京众彩批发市场是华东最大的休闲食品交易市场坐315 终点既可到。还有南京长虹路食品批发大市场,里面就批发这些零副食品。 江苏特产小零食? 1、苏式小汤圆 苏式小汤圆可以说是江苏最美味的零食之一,主要由糯米粉和白糖制成,口感韧而有弹性,有一定的清凉感,口感香甜,也可以搭配上不同的调料,比如芝麻、芥末、花生...http://www.maidoutuan.com/51236.html
2.江苏省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第9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沭...近期,宿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宿迁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组织开展了2024年上半年食用农产品重点品种专项抽检200批次,抽样地点覆盖全市三县六区。涉及蔬菜、畜禽肉及副产品、水产品、鸡蛋、坚果与籽粒等食品大类。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和判定,其中抽样检验项目不合格样品3批次,情况通告如下: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DKKE3J0553TK9X.html
3.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7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7-8月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示(合格) 抽样编号 序号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 标称生产企业地址 被抽样单位名称 食品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日期/批号 分类 XBJ24321302163852078 1 辽宁鑫丰园食品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蒲草路8号 宿城区亿汇休闲零食经营部 粗粮脆锅巴膨化食品酱香牛排味 散装...http://www.sqsc.gov.cn/scq/spaq/202410/27d27e703cf744c8a060dea4f3375b92.shtml
4.宿迁十大批发市场宿迁大型批发市场有哪些宿迁商品批发城在哪→...宿迁十大批发市场榜单是基于大数据算法模型统计为基础,maigoo研究员通过广泛收集整理资料及根据行业、地区和参数条件变化去专业分析研究,并综合多家机构媒体和网站公布的排行榜单数据和用户网络投票、评价评论、点赞关注度、口碑打分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最终榜单名单是大数据算法、云计算、AI人工智能、数据研究分析后系统模型...https://www.maigoo.com/top/442438.html
5....休闲食品膨化食品200g/袋香米饼米多奇生产者;河南米多奇食品有限公司 宿迁絮雅商贸有限公司 经销批发的火腿肠、雪饼、红糖畅销消费者市场,在消费者当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公司与多家零售商和代理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宿迁絮雅商贸有限公司经销的火腿肠、雪饼、红糖品种齐全、价格合理。宿迁絮雅商贸有限公司实力雄厚,重信用、守合同、保证产品质量,以...http://shipinyinliao.51sole.com/b2c/b2cdetails_2717936.html
6.开胃休闲食品「蜜饯果脯」休闲零食 蜜饯 果脯 广东特产话梅 酸甜 超实惠 美味可口 供应半梅 半话梅 半话李 半边梅 鸳鸯梅 玫瑰半梅 永庆蜜饯 果脯 强力推荐 春望牌 春悦 伴梅 蜜饯果脯 新休闲食品 果丹皮 食品 开胃山楂 巨源品牌 承德产地 批发 蜜饯果脯 日日昌-阳光乌梅 新兴凉果 蜜饯 果脯 果干 休闲零食 400g瓶装 ...http://china.makepolo.com/product-detail/100983524597.html
7.南京林业大学读书报告(精选6篇)除此以外,在食品企业中推广的GMP、S S O P、ISO 9000等卫生安全标准的实施,也使得食品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藏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得以规范化的质量保障。 (三)农产品储藏与贮运 我国是农业大国和农产品消费大国,每年约有四亿吨的生鲜农产品流入市场,因此农产品的贮藏和运输在整个市场流通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57a2ezm.html
8.食品营销策划方案(8篇)(3)由此对于我们来说,当前的市场形式为我们造就了大好机遇,只要我们精准定位,靶向营销,稳、准、快地参入市场,我们将成为这一行业的的主导品牌,坐上“行业领袖”的宝座。 二、市场情况 1、市场容量 据统计2010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容量已达到1673。3亿元。虽然市场增长迅速,但我国平均每人消费量仅为26。6克,远低于...https://www.ruiwen.com/cehuafangan/7577265.html
9.有友加盟有友加盟费用有友代理批发“有友”凭借其高质量的产品,得到了“重庆市著名商标”、 “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称号,是消费者信赖的休闲食品品牌,在市场上拥有强大的知名度。强大的品牌知名度让有友休闲食品加盟项目成为了一个发展前景比较广的致富项目。 有友休闲食品总部以以信誉为生命,广交天下朋友,诚邀社会各界的朋友加盟到我们这个大家庭,携...https://www.xiuxianshipin.com/brand/1005/
10.狂飙的食品饮料股:从二级市炒早期投资创业机会长远来看,在中国有形的高速公路和无形的信息高速公路都完善之后,消费品的“造车运动”会让越来越多食品饮料品牌发展壮大,走向二级市场,甚至在市值上超越雀巢、可口可乐等传统巨头。 本位作者为三万资本投资总监陈晨,将从二级市场角度分析食品上市公司的增长逻辑,希望对一级市场食品创业者和投资人有所启发。 https://36kr.com/p/885893329627655
11.餐桌卤味第一股,紫燕食品:渠道+供应链助力门店全国布局根据消费场景不同,卤味被细分为餐桌卤味和休闲卤味。 一般而言,餐桌卤味通常作为配菜用于正餐消费,消费者更关注口味、质量,对价格敏感度高,店铺通常布局在农贸市场、社区和商超附近;而休闲卤味通常作为休闲食品在闲暇时食用,消费者更关注口感和品牌,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低,店铺通常布局在人流量较大的社区、商超、交通枢纽...http://www.henanfood.net/lenglianwuliu/news/canyinmeishi/263582/
12.食品饮料(cls80032)山东华北等核心市场保持增长,期待公司国企改革能够推进。 甘源食品 sz002991 72.06 -2.17% 3 35.80亿 -382.33万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已发展成为以籽类炒货、坚果果仁和谷物酥类为主导的休闲食品生产企业,目前主要产品有瓜子仁、蚕豆、青豌豆、豆果、果仁、米酥、锅巴、 麻花、江米...https://www.cls.cn/plate?code=cls80032
13.服装产业知识产权调研报告(精选11篇)市场建设基本情况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相城区目前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只,总面积85800平方米,摊位600只,门面300间,另有棚顶和室内农贸市场42只,其中棚顶市场9只,占农贸市场总数的21.4%,室内农贸市场33只,占农贸市场总数的78.6%。这些市场中县城以上零售农贸市场1只,镇级零售农贸市场10只,村级(社区农贸市场31只。https://www.yjbys.com/diaoyanbaogao/3308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