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拉萨市区的哈达购物超市,在收银台附近的出口处,看到了该超市的“临近保质期商品销售专区”。当日销售的临期食品以饼干、布丁等零食为主。记者注意到,货架上一款名为“樱木町果味布甸”的产品,生产日期为2023年4月20日,保质期为2024年4月20日,由于临近保质期,该产品降价至5.5元。
据悉,该超市对于临期食品的界定如下:保质期1年以上期满之日前45天;保质期为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期满之日前20天;保质期为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满之日前15天;保质期为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满之日前10天;保质期为16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满之日前5天;保质期少于15天的期满之日前1至4天。
而在蔬菜水果销售区,该超市遵循每日进每日的量,一般来说当天就能卖完,叶菜类在晚上7点开始半价处理。预包装肉制品、水果的价签上保质周期则显示为一周。
奶粉、零食、调料、洗衣液、一次性口罩……在拉萨东郊万达广场的永辉超市,临期食品专区、正品折扣区设在同一区域,货架上不止有临期食品,也有很多“断货”商品以及清库存商品。
该店店长潘荣国表示,临期食品集中在一个区域便于销售和管理,而且食品在进入该超市时就设立了“电子档案”,一旦快过保质期,手机上会有提示,超市就有专人对其进行处理。“我们每周一、周四进行检查,食品保质期过了2/3就会被列为临期食品打折出售,一般是正价的七折、五折到两折,越临近越便宜。一旦食品保质期不到1/5就会直接下架做报损处理或者退回厂商。”潘荣国说。
记者了解到,该超市的蔬菜周转天数在1.5至2天,水果的周转天数在3至5天,一般都能在周转天数内卖完,剩下的进行报损处理。叶菜类一般是在晚上7点半或者8点开始打折。面食类产品为了保证食材新鲜,都要当天售完,下午打折后还没有卖完的则进行销毁处理。
目前,该超市的临期食品销量情况较好,“一般来讲,中老年人倾向于购买米面粮油、调味品等,而年轻人则倾向于购买零食、小吃等。我们对于临期食品做到了有销售专区、严格执行排查制度、做好报损台账,确保食品安全。”潘荣国告诉记者。
不同临期商品处理方式不同
走访当日,记者在百益超市拉百店并未看到临期食品销售专区,但在食品销售区、水果区等可以看到标有黄色价签的商品在打折促销。
“我们每月安排工作人员在各个货柜对食品保质期进行一次排查登记,如果有临期食品,会提前一月安排下架,把商品集中在一个区域搞促销活动。没卖掉的将及时销毁。”该店店长黄永华介绍道。黄永华表示,对于叶菜类一般来讲当天就要处理完,叶菜类每天晚上8点过后半价处理。剩余的部分也会报损废弃,同时,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超市也是严格执行进销货台账登记,对于报损的食品也会落实好损毁台账登记制度。
同样,在神力时代广场大麦超市,工作人员每个月会对食品保质期进行两次全面检查,并根据情况灵活设置临期食品销售专区。“我们超市对临期食品的管理分为系统内台账登记统计和现场处置两个部分。首先,在内部系统对临期食品每月保质期进行筛查,形成清单,工作人员会根据清单对商品是否还能继续销售进行检查并跟进处理(包括厂商退货、折价促销、报损处理等)。如量多的时候集中在相对固定的区域,量少的话摆放在各自的销售区域,但会以折扣价销售。”该店负责人说。
对于非包装商品,类似蔬菜、水果、熟食等,其新鲜程度成为衡量是否符合售卖的标准。“易于保存的根茎、果实类,像西红柿、土豆、萝卜等,即使过了当天,其品质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不会要求当日就要售完;而叶菜类,每天晚上7点以后就半价处理,打折过后能够消化掉80%-90%,其余的进行报损处理。”该店负责人说。
对于临期食品,消费者怎么看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拉萨市各大商超,有的设有临期食品销售专区,但有的超市暂未设立,每家超市对临期食品的管理做法也略微不同,但还是以打折销售、厂家退换货、报损三种处理方式为主。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对于超市是否应该设立临期食品销售专区,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消费者而言,商超设立临期食品销售专区能让消费者更明白消费,如果商家把临期食品混在其他普通商品中售卖,消费者如果不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很容易把其当成是普通促销商品。”拉萨市民李先生说。
此外,在走访过程中,记者也发现各大超市对于临期食品的界定也略微不同。例如,哈达购物超市、神力时代广场大麦超市对于不同保质期的食品有不同的临期界定,而在拉萨东郊万达永辉超市是所有食品不足其1/5的日期会当成临期食品销售,百益超市拉百店则是距离食品保质期一个月。
推动商超建立临期食品管理制度
那么,对于临期食品,拉萨市市场监管局是如何进行监管的?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时又该注意哪些内容呢?
在此,拉萨市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应尽量选择正规的商场或超市,不要去没有营业执照及许可证的店铺或路边的临时摊点购买,在线上购买临期食品,也要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选择口碑好、信誉高、销售量大的平台入驻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