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政治经贸摩擦迭起,给国际医药市场合作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这一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对药品监管水平提升提出进一步要求;新修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开始实施,落实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进一步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基药目录调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深入推进、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及扩容等,使医药企业既感觉到了政策引导的动力,又体会到了监管和市场的压力。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刺激,我国医药行业“走出去”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总体来看,2021年我国医药外贸呈现出中药进出口两旺、西药出口大增的趋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初步统计,2021年,我国医药类产品进出口额达到2625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出口1721亿美元,同比减少3.2%;进口904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对外贸易顺差有所缩小,为814亿美元。
中药类产品进出口均增长
2021年,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额50亿美元,同比增长16.5%;进口额27.4亿美元,同比增长24.1%。植物提取物、中药材、中成药、保健品的进口、出口均维持了正增长。进出口两旺的原因有二:一是2020年上半年因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停产造成全年贸易额基数较低,2021年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业务恢复正常;二是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促使提升免疫、抗炎抗病毒的植物提取物产品和中药材出口提速。
植物提取物出口额3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9%。甜菊叶提取物、桉叶油、薄荷醇、万寿菊提取物、辣椒提取物、枳实提取物、越橘提取物、芦丁、银杏叶提取物、水飞蓟提取物等品种依旧是植物提取物出口大品种,出口额合计占50%以上的份额。美国是我国植物提取物最大的出口市场,2021年我国对美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金额7.7亿美元,同比增长25.7%。随着人们对大健康产品需求的提升,植物提取物作为美国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原料,强需求拉动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高速增长。同年,我国植物提取物进口额为9.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如薄荷醇、橙油、柠檬油等挥发油类产品的进口保持大幅增长。
中药材出口额13.5亿美元,同比增长2.3%。中药材前十大出口产品中,当归、黄芪、茯苓、党参、虫草实现了出口增长,而枸杞、人参、半夏则出现了出口下滑。从出口市场来看,越南市场表现抢眼,超过日本成为我国中药材出口第一大市场,中越边境小额贸易增长迅速。进口方面,药材进口额5.4亿美元,同比增长67.7%,其中进口大品种西洋参、鹿茸、人参、番红花的进口额均实现了高速增长。
中成药出口额3.1亿美元,同比增长17.9%;进口额3.6亿美元,同比增长24.5%。从出口市场看,亚洲市场表现良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东盟、日韩对常规中成药的需求回暖,拉动我国中成药出口亚洲市场的整体增长。
生化药驱动西药出口猛增
2021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额787亿美元,同比增长76.2%;进口额522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其中,生化药成为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生化药出口额达到309.4亿美元,同比暴增356%;出口数量同比增长43%;出口均价同比上涨219%。这主要得益于两类产品的出口大幅增长,一是疫苗出口额达到156亿美元,同比增长54倍,出口疫苗几乎全部为新冠病毒疫苗,且主要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二是已配定剂量及未配定剂量的免疫制品出口大幅增加,同比增长约2.5倍,主要是生化类检测试剂成品、半成品及抗血清、酶制剂等检测试剂原料出口大增。生化药进口额为191.6亿美元,同比增长35.5%。
医疗器械出口占据半壁江山
2021年,医疗器械出口额994亿美元,同比减少24.7%;进口额447亿美元,同比增长8.3%。导致出口急速下降的结构性因素是以口罩、防护服为代表的医用敷料出口下滑较多,出口额仅为175亿美元,同比下降73.9%。主要原因是随着全球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应对和医疗器械产能增加,各个国家和地区防疫物资相对充足,对我国产品的依赖程度降低;同时,部分国家和地区防疫政策导向和应对模式发生了变化,不再有恐慌性采购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的情况。其他传统及优势医疗器械出口均恢复增长,一次性耗材、医院诊疗设备、保健康复用品、口腔设备与材料等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医疗器械出口仍占据我国医药整体出口的半壁江山。
我国高端诊疗设备逐渐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2021年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额达到329.7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出口增长的品种包括彩超、X射线断层检查仪、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助听器、人造关节、内窥镜等,但在2020年因抗疫而出口暴增的呼吸机、患者监护仪2021年出口大幅下滑。
医用耗材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中最大的品类,2021年出口额达到35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5%。注射器、管状金属针头、硫化橡胶手套、缝合用针等产品的出口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血管支架、骨科等高端产品也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