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22年12月8日以后,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实行愿检尽检,同时部分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核酸检测。各省份利用已有的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实时掌握核酸检测数据。受居民检测意愿影响,各省份核酸检测量不断减少,如12月9日检测量为1.5亿,2023年1月1日降至754万,1月23日降至最低28万后有所反弹,1月30日为97.4万。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其后呈现低位波动,1月30日为2.4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波动下降,1月30日降至2.5%(图1-1)。
(二)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2022年12月以来,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检测信息收集应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传抗原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较低,呈现逐渐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下降到2023年1月23日的10.5万,其后有所反弹,1月30日为13.2万。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30日降至最低,分别为2848和2.2%(图1-2)。
(四)哨点医院监测结果。2022年12月9日起,在我国已建立的824家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包括国家级哨点医院546家、省级哨点医院278家)和402家国家级网络实验室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022年9月-12月上旬,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至第51周(12月19日-25日)达到最高60万;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月12日-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4周(1月23日-29日)已下降至2.0%,回落至本轮疫情之前水平(图2-4)。
网络实验室对流感样病例标本同时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检测,从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和52周期间达峰值后持续下降,2023年第4周(1月23日-月29日)新冠阳性率已下降至8.3%;2022年第49周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至12月下旬降至极低水平,目前流感阳性率维持在1.0%以下(图2-5)。
三、住院诊疗情况
(一)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1月30日下降至14.4万人,较峰值减少了91.1%(图3-1)。
(二)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随后持续下降,1月30日下降至1.4万,较峰值下降了89.3%(图3-2)。
(三)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情况。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随后持续下降,1月30日下降至434例,较峰值下降89.8%(图3-3)。
四、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我国持续开展新冠病毒变异监测,2022年12月后在每个省份选择部分哨点医院开展门(急)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及部分特殊人群病毒变异监测。同时开展陆路、水路和空港口岸入境人员病毒变异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此轮疫情流行株主要为BA.5.2.48、BF.7.14和BA.5.2.49,未发现新的变异株。
(一)总体情况。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1月30日,全国共报送2058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73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52.1%)、BF.7.14(23.3%)和BA.5.2.49(16.0%),BA.5.2等21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2.5%之间,49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0.6%)(图4-1)。
(三)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总体来看,北京、天津和内蒙古以BF.7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江苏BF.7及其亚分支和BA.5.2及其亚分支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图4-2)。
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
2020年12月15日全国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后,接种速度明显加快,5天完成1亿剂次接种,单日最高接种2474万剂次。我国积极稳妥推进接种工作,截至2023年1月30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完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0亿剂次(图5-1)。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2.9%和90.6%(图5-2)。
2023-02-01国家疾控局
国家疾控局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疾控法规发〔202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主管部门,局机关各司,中国疾控中心,各标准专业委员会:
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工作规范化建设,保证标准质量,促进标准实施,我局制定了《疾病预防控制标准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疾控局
2023年1月19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疾病预防控制标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保证标准质量,促进标准实施,根据标准化法,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工作,包括由国家疾控局依据职责编制疾病预防控制标准规划和年度计划,对疾病预防控制标准依法定程序开展研究、制修订、解释、宣贯、实施、复审和评估等工作。
第四条疾病预防控制标准按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需要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行业及其他有关行业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技术要求,制定国家标准;对需要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行业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技术要求,制定行业标准。
疾病预防控制行业标准属于卫生行业标准。
第五条疾病预防控制标准按实施性质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公众健康安全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第六条国家疾控局依法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标准管理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标准协调管理机构,负责标准项目承担单位评审、标准协调性审查、跨专业标准基础研究、重要标准的宣传培训、推荐性标准的评估、专业委员会的考核评估等综合性标准管理工作。
第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制修订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疾控局资金管理办法管理。
第八条发布的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属于科技成果,并作为标准主要起草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依据。
第九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工作。
第二章标准规划与计划的制定
第十条国家疾控局根据职责范围组织制定标准工作中长期规划和标准制修订年度计划(以下简称年度计划)。
第十一条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项目的确定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保障公众健康,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二)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卫生健康方针和疾病预防控制政策;
(三)满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
(四)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切实可行。
第十二条国家疾控局公开向社会征集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以提出立项建议。
第十五条国家疾控局对职责范围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年度制修订计划审议后批准下达并公布,国家标准计划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鼓励具备实施条件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疾病预防控制标准。根据转化的内容和需求,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提出标准立项建议。
第十七条计划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依程序进行调整。
第三章标准起草与征求意见
第十八条提倡由不同单位组成标准起草工作组承担标准起草工作。鼓励科研院所、教育机构、行业学(协)会、社会团体参与标准的起草。多个单位参与标准起草时,第一起草单位为标准负责单位,第一起草人为主要负责人。
第十九条标准起草工作组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或实验证据基础上起草标准,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第二十一条标准起草工作组应当对反馈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对所提意见不采纳时,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标准起草工作组应当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标准送审材料,在标准制修订计划规定的时限内提交相应专业委员会审查。
第四章标准审查、报批与发布
审查通过的标准,报标准协调管理机构。
审查未通过的标准,专业委员会应当向标准起草工作组反馈意见,说明未予通过的理由并提出相应修改要求。标准起草工作组应当根据审查意见修改。
第二十四条标准协调管理机构负责对标准材料的协调性、规范性、格式等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标准报规财法规司。
第二十六条国家疾控局对职责范围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标准以通告形式发布并主动公开。行业标准发布后,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标准实施与评估
第二十七条国家疾控局负责职责范围内疾病预防控制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实施。各业务司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承担疾病预防控制标准的贯彻执行工作,将疾病预防控制标准作为指导、评审、监管等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
国家疾控局组织对职责范围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标准评估机制,重点组织对强制性标准的实施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以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复审和修订的依据。
第二十八条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实施后,国家疾控局、专业委员会根据实施信息反馈、实施效果评估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开展复审,提出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修订、废止的结论。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第二十九条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以对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一条下列情况由国家疾控局对标准进行解释:
(一)咨询较集中的技术指标问题,需统一说明的;
(二)标准制定后出现新情况,需明确适用标准的;
(三)其他需要作出解释的情况。
第三十二条国家疾控局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化需求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传播标准化理念,推广标准化经验,推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标准协调管理机构、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标准起草单位应当健全标准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管有关档案。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23-02-01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拓展中心业务范围,提升检测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心理化检验室和微生物检验室积极筹划生活饮用水涉水产品实验室改造,开展一般水质处理器和反渗透处理装置的卫生安全与功能试验,全部参数于2022年10月16日顺利通过CNAS现场评审,标志着中心完全具备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性评价规范(一般水质处理器和反渗透处理装置)中所有参数的检测能力。
2023-02-01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卵子向胚胎转变过程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最重要的生命过程之一。在该过程中,人类胚胎8-细胞时期合子基因组激活之前,卵子和胚胎中DNA是不转录的。因此,卵子向胚胎转变过程主要受卵子中储存的母源mRNA调控。Nature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发表了题为RemodelingofmaternalmRNAthroughpoly(A)tailorchestrateshumanoocyte-to-embryotransi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东北林业大学刘玉胜研究团队、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陈子江/赵涵/吴克良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兵研究团队、东北农业大学王加强研究团队、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发隆研究组合作完成。
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的支持。
2023-02-01医诺维
在当今社会,熬夜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新常态。经常熬夜会给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众所周知,睡眠不足与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高血压和总体死亡率的风险增加有关。
不睡觉会死,但失眠睡不着会让人愁死。在中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而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上升中。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ofSleepResearch"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weightedblanketincreasespre-sleepsalivaryconcentrationsofmelatonininyoung,healthyadults"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随机交叉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6名健康参与者,包括15名男性和11名女性,参与者被要求睡觉时使用加重的毯子和轻薄的毯子,毯子重量为参与者自身体重12.2%和2.4%,还收集了参与者唾液样本,用于测量褪黑激素、催产素、皮质醇以及交感神经系统。所有参与者都完成两次不同实验。
研究发现,使用轻薄毯子的参与者,唾液褪黑激素浓度在22:00-23:00之间平均上升约5.8,而使用加重的毯子参与者,唾液褪黑激素浓度在22:00-23:00之间平均上升约6.6,与使用轻薄毯子相比,使用加重毯子可使唾液中的褪黑激素浓度增加约30%。
然而,在使用加重毛毯和轻薄毛毯,没有观察到催产素、皮质醇和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差异。
对于加重毛毯促进褪黑素释放的潜在机制,研究人员认为,一种解释可能是加重毛毯施加的压力激活了皮肤感觉传入,通过脊髓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孤束核。
早在2020年9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睡眠医学会旗下期刊"JournalofClinicalSleepMedicine"发表了一篇题为"Arandomizedcontrolledstudyofweightedchainblanketsforinsomniainpsychiatricdisorders"的研究论文。
研究人员招募了120名成年人随机分配到两组,一组使用重量在6-8kg之间的加重毛毯,另一组使用1.5kg的毯作为对照组,共持续四周。
研究显示,使用6-8kg的加重毛毯,在一个月内,42.2%使用加重毛毯的人失眠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在一年内,78%的人睡眠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还能减轻抑郁和焦虑的症状。
研究人员表示,毛毯的重量模仿了被拥抱和被抚摸的感觉,可以帮助身体放松,从而获得更好的睡眠。
2023-02-01生物探索
一喝酒就脸红:基因突变影响了酒精代谢
明明才喝一小杯,也没有醉的感觉,但就会满脸通红,感觉像是过敏,可能还会被朋友调侃怎么酒量这么差。其实,这种症状被称作酒精脸红反应(Alcoholflushreaction)或亚洲红脸症(Alcoholflushingsyndrome,简称AFS),简称亚洲红脸(Asianflush)。AFS是酒精代谢过程中出现故障,导致出现“中毒”的一种表现。由于这种先天的不足,AFS人员应尽量少饮酒。
一般人在饮酒后,酒精会被体内的乙醇脱氢酶(Alcoholdehydrogenases,简称ADH)分解成乙醛。乙醛会被乙醛脱氢酶(Aldehydedehydrogenase2,简称ALDH2)进一步分解成乙酸。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乙醛具有生物毒性,为一级致癌物。所幸身体里的ALDH2能够将乙醛代谢掉,转化为无毒的乙酸,并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一喝酒就脸红的人就是缺乏ALDH2,而使乙醛在体内堆积,造成脸红、心跳加快、头痛和恶心反胃的症状。喝酒会脸红的人,除了脸红之外,颈部、肩膀甚至全身,也可能会发红。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一种由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而饮酒是CAD的危险因素。尽管在对非亚裔个体的研究中乙醇不是导致CAD的主要因素,但东亚人种的高ALDH2*2携带,意味着它可能对亚裔有重大影响。因此,确定ALDH2*2和饮酒对CAD的综合影响,来制定预防策略对降低ALDH2*2携带者的CAD风险至关重要。
这些发现表明,鉴于内皮细胞在血管功能中具有关键作用,ALDH2*2携带者应谨慎饮酒,因为即使是极少量的饮酒也会损害其内皮功能。此外,恩格列净可通过抑制NHE-1活性并恢复AKT和eNOS信号传导,可能会降低该人群患CAD的风险。因此,从健康的角度来说,ALDH2*2携带者不适合酒桌上的觥筹交错。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饮酒或劝酒行为都应当基于负责任的角度适可而止!
咖啡,当代人的续命神器,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80%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饮用一种含咖啡因的饮料。据估计,全球每天消费30亿杯咖啡。因其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常被人们饮用以醒神和提高工作效率。过去的多项研究表明,定期喝咖啡可以带来多种健康益处。
咖啡中不仅有咖啡因,还包括多酚成分,多酚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可减少人体的氧化应激。然而,人们对多酚如何与食物中的其他分子相互作用知之甚少。
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食品化学》和《农业与食品化学》期刊上发表了2篇新研究论文,题目分别为:
《食品化学》:Covalentbondingbetweenpolyphenolsandproteins:Synthesisofcaffeicacid-cysteineandchlorogenicacid-cysteineadductsandtheirquantificationindairybeverages
《农业与食品化学》:PhenolicAcid-AminoAcidAdductsExertDistinctImmunomodulatoryEffectsinMacrophagesComparedtoParentPhenolicAcids
研究发现,在咖啡中入牛奶,可以增强咖啡的抗炎作用,使免疫细胞的抗炎效果翻倍。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人为地使免疫细胞发炎,分析了多酚-蛋白质结合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其中,一组细胞接受了与氨基酸发生反应的多酚,另一组细胞接受了相同剂量的多酚,还设置了对照组。
研究发现,当多酚与氨基酸发生反应时,它对免疫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增强。与单独使用多酚相比,用多酚和氨基酸组合处理的免疫细胞在抗炎方面的效果是仅添加多酚的细胞的两倍。
在第二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这些分子是否会在加牛奶的咖啡中相互结合。实际上,咖啡豆富含多酚,而牛奶则富含蛋白质。
研究发现,在加牛奶的咖啡中,多酚和蛋白质之间的反应也会发生。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有益的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很可能发生在其他食物组合中,例如肉类和蔬菜或水果加牛奶,也会发生这种反应和潜在有益的抗炎作用。
目前,研究人员仅在细胞实验中观察到这些抗炎作用,研究人员希望进一步在动物身上进行验证,最后再研究对人类的影响。
此外,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还有一项正在进行的研究是寻找通过用蛋白质对人体进行工程改造来增强多酚活性的方法。
由于人类不会吸收那么多的多酚,许多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如何将多酚封装在蛋白质结构中,以提高它们在体内的吸收,这种策略具有增强多酚抗炎作用的额外益处。
综上,在细胞实验中发现,咖啡加奶,可以放大咖啡的抗炎作用,使免疫细胞的抗炎效果翻倍。
谈起吃,想必不论是谁都能对自己家乡的美食津津乐道。除了川湘粤闽苏浙徽鲁八大菜系之外,山西的面食、东北的乱炖、云南的米线、西北的牛羊肉等等,可谓数不尽数。作为文化重要的一环,饮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诠释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
显而易见,不同地域的人会具有不同的口味偏好,那么这种口味偏好的差别是如何在人成长的过程中被塑造出来的呢?过去的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的食物经验将会影响成年的后口味偏好,然而这一现象的具体神经基础尚未得到确认。近日,美国石溪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则回答了这个问题。该研究以“Experience-dependentplasticityofgustatoryinsularcortexcircuitsandtastepreferences”为题发表于ScienceAdvances。
所有哺乳动物的味觉系统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机制,因此研究人员采用小鼠模型,就味觉暴露对食物偏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将小鼠在断奶后(21日龄,早期暴露,earlyexposure,EE)或成年后(56日龄,晚期暴露,lateexposure,LE)进行了为期8天的味觉暴露,即在期间喂食蔗糖、柠檬酸、盐水、安素(Ensure,一种营养粉剂)等不同的溶液,而在味觉暴露之前或之后维持常规、清淡的标准饮食(食物和水)。空白对照组(nave组)的小鼠则始终维持标准饮食。
在味觉暴露后的几周后,研究人员以小鼠舔食蔗糖溶液和水的次数比值,来量化小鼠对于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偏好程度,并绘制偏好曲线。
结果表明:
01生命早期的味觉暴露增强了对蔗糖的偏好,这种偏好由味觉、嗅觉和消化后效应共同整合形成
对于nave组小鼠,不论是35日龄、56日龄还是91日龄小鼠,其对蔗糖溶液的偏好曲线基本一致,即该曲线不存在发育变化。35日龄、56日龄、70日龄的EE组小鼠的蔗糖偏好相对于nave组增强。蔗糖偏好不受LE影响,表明食物经验对于蔗糖偏好的影响在发育上存在限制。
味觉暴露的8天内仅接触蔗糖溶液或盐水均不会影响偏好曲线,但安素溶液引发了相当的转变,这表明Ensure-EE组小鼠比nave组小鼠认为蔗糖更可口。这种对蔗糖的偏好变化可以延伸到其他甜味剂,但并不会影响对盐的偏好。
将EE过程中的溶液改为保留口腔味觉感觉(甜、酸、盐和鲜味)的无卡路里版本,相对于nave组,该无卡路里的暴露未能改变蔗糖偏好曲线。管饲8天安素,即保留卡路里但取消口腔味觉的情况下,蔗糖偏好曲线也未被改变。在Ensure-EE期间诱发暂时性嗅觉丧失,与完整的Ensure-EE小鼠相比,蔗糖偏好曲线降低。这些都表明,蔗糖偏好的调节取决于味觉、嗅觉和消化后效应的综合影响。
研究人员记录了小鼠味觉皮层神经元的活动。结果表明,EE使得该区域PYR神经元(一种兴奋性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减少,PV+神经元(一种携带PV蛋白的抑制性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增加,更少的PYR神经元对蔗糖有所反应,但作出反应的那些对蔗糖浓度更加敏感。
发生以上变化存在三种可能:1)PYR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2)PV+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3)神经元之间的“交流沟通”发生变化(突触传递发生变化)。研究人员在排除了EE调节PYR/PV+神经元内在兴奋性的可能后,确认了突触传递的变化是上述变化的原因。
研究的主要作者HillarySchiff表示:“味觉偏好的发展也存在一个‘关键窗口期’是一个独特而令人兴奋的发现。此前普遍的观点是,味觉并不像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其他感觉系统,对体验有一个明确的高敏感窗口期。”
研究的资深作者、神经生物学和行为学系教授AriannaMaffei表示:“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估味觉体验和饮食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大脑发育。这项研究表明,味觉体验对大脑有根本性的影响。下一步,我们将确定不同的饮食,如高脂肪、高糖或高盐,如何影响口味偏好和神经活动。”
2023-02-02新华网
哄抬血氧仪价格、使用过期医用防护口罩、经营未依法注册的抗原检测试剂……市场监管总局1日公布第五批查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违法典型案例,引导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
2023年1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带队对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销售血氧仪的价格行为进行了调查。经查,该公司血氧仪销售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成本增长幅度,推高了鱼跃牌血氧仪市场销售价格。以该公司生产的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型号:YX306)为例,2022年12月生产入库平均成本比11月上涨47%,向经销商的平均销售价格由100元/台上涨至231.78元/台,涨幅131.8%;最高价格上涨至254.15元/台,涨幅154.2%。1月31日,江苏省镇江市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改正违法行为,罚款270万元。
2022年12月24日,山西省朔州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朔州市朔城区振华西街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检查。经查,该服务站使用过期医用防护口罩且未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2023年1月11日,朔州市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该服务站处以警告、没收涉案医疗器械、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
2022年12月9日,浙江省金华市开发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线索进行突击检查,现场查获施某某库存的假冒香奈儿商标口罩5100个。经查,2022年11月以来,施某某购得假冒香奈儿商标的口罩,并在其经营的网店销售。经商标权利人鉴定,施某某销售的口罩均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违反商标法规定。2023年1月10日,金华市开发区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没收侵权假冒口罩5100个,并处罚款1.4万元。
江西省吉安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线索,对江西三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经查,该公司在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情况下,组织人员擅自生产二类医疗器械“医用防护服”4560件。2022年12月13日,吉安市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改正违法行为,没收涉案“医用防护服”4560件,并处罚款188.1万元。
2022年12月20日,广东省廉江市市场监管局对廉江市邦仁药业怡心店进行执法检查。经查,该店在成本未发生变化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中药饮片销售价格,销售金额合计1006元。此外,该店于12月19日购进中药饮片金银花用于调配方剂,未能够提供合法有效的药品购进票据,也未能提供供应商经营药品的资质证明。2023年1月20日,廉江市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改正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购进的中药饮片金银花12.5公斤、没收违法所得1006元、罚款155030元。
2022年12月20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对重庆同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进行检查。经查,该公司在两家网络平台销售药品,以销售的布洛芬片为例,进货价格2.48元/瓶,12月7日前销售价格为3.67至4.87元/瓶,12月8日起销售价格上涨到11至60元/瓶。该公司在药品进货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药品销售价格,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2023年1月16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改正违法行为,罚款30万元。
2022年12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成都潞川康健大药房有限公司进行检查。经查,该公司销售未依法注册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违法所得600元。2023年1月12日,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该公司处以没收违法所得600元、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据介绍,春节期间,市场监管总局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全力维护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市场秩序,保障群众购药用药合法权益。
2023-02-02科技日报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受寒潮天气影响,全国部分地区气温大幅下降,处于“速冻”模式中。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信息,节日期间,我国东北、华北部分地区,气温创今冬新低,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温度甚至跌至零下53摄氏度。
为了防寒,连不少“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年轻人,都穿上了厚实的外套。
不过,想御寒保暖,不必非要把自己裹成“粽子”。如今,用在冬衣上的“黑科技”能够帮助人们“既有风度、也有温度”。
“人体热量的散失是由于热传递造成的,热传递有3种基本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夏兆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为了达到保温效果,在设计上冬季防寒衣物要尽一切可能减少热量经由这3种途径流失,冬季保暖材料及保暖服装也都是围绕着这一原理进行研发和设计的。
仿造鹅绒:
即使被浸湿也能实现保暖效果
“冬天人体与外部低温环境间存在巨大温差,这就造成热传导,即热量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导到温度低的地方。如果在衣服中加入低导热系数的高蓬松保暖填充物,就可以阻止热传导,进而减少人体热量散失,达到保暖的目的。”夏兆鹏介绍道,这类保暖填充物主要起阻隔热传导的作用,目前比较常见的天然材料有棉、毛、羽绒等,比较常见的化学纤维材料有中空涤纶、喷胶棉等。
与传统保暖填充材料相比,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型保暖填充材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这种填充材料不仅保暖性强、轻便,而且在潮湿的环境下依旧可以持续保暖。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防寒服中就用这种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作为填充材料,其在完全浸湿的条件下仍然能够达到98%的保暖率。
“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的主要成分是与鹅绒纤维直径长度相差不大的仿造鹅绒,同时混入远红外涤纶和热熔涤纶。”夏兆鹏解释,其中仿造鹅绒以中空涤纶和Y形涤纶为主体,这两种涤纶可以最大限度地储存静止空气,而静止空气可以较好地保存热量。此外,即使是在被水浸湿的情况下,中空涤纶和Y形涤纶依然可以储存一定的静止空气。
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能够克服天然鹅绒显臃肿、有异味、易跑绒和价格高等缺点,同时具有超轻、超薄、湿态保暖、高蓬松度等特点,而且洗涤后回弹性好、不缩水、保暖率不降低。
碳纳米管加热膜:
通电即发热,温度可调控
采用加热材料制作的电热服是国内外研究最多的冬季服装之一。
“常见的加热材料有镍铬加热丝、复合加热丝、碳纤维加热丝、碳纳米管加热膜等,这些材料被内置于衣服中制成电热服,当电热服连上充电设备后,电流经过衣服内部的加热材料就会产生热量,仿佛把电热毯披在身上。”夏兆鹏介绍,除此之外,该类衣服还内置了传感器,通过蓝牙即可实现对衣服的智能控温,用户只需要下载一个App,就可以用手机随时调整衣服的温度。
其中,碳纳米管加热膜作为控温加热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碳纳米管加热膜可以反复水洗,耐弯折次数达到10万次以上,而且薄膜厚度约为几十微米,具有非常好的柔性,发热效率大于65%。”夏兆鹏补充道。
除此之外,价格相对便宜的金属丝线性加热元件,如镍铬加热丝、复合加热丝等,也是加热“能手”。
“金属丝类材料具有高导电性、良好的电加热性能,且具有传感、电磁屏蔽等性能。以复合加热丝为例,其是在金属丝中添加了钼,既减少了金属的氧化,同时还可以提高金属电加热元件的耐用性。”夏兆鹏介绍道,将含有钼的金属丝,通过冷拉伸工艺变成微米级金属微丝,使其由金属丝转变为纤维。该纤维可以与聚酯纱线混纺制备成纱线,用其制作出的织物具有导电性。
人体红外反射材料:
人体热辐射反射率可达60%
红外热辐射是人体热量损失的另一种形式,传统纺织品的红外辐射率高、热量损失快,有研究指出棉花不可避免地会以中红外形式辐射出人体50%以上的热量。而人体红外反射材料则可以通过将人体发出的红外波反射回人体的方式减少红外热辐射损失,以达到保暖的效果。
“人体红外反射材料多数由金属颗粒构成,这些颗粒以一种微结构形式存在,将此材料附在织物上,便形成了红外波反射层。该反射层可以把人体辐射的大部分红外波都反射回来,从而达到保温效果。”夏兆鹏补充道。
聚四氟乙烯微孔膜:
低温环境下既透气又防水
冬季户外可能会出现下雨、降雪、霜冻等天气,通过高密防水,层阻挡雨、雪、霜的侵入,可避免因衣物内层保暖材料被浸湿而导致保暖系数降低、保暖效率下降甚至失效。
“防水材料是在高密织物外面附上一层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水性聚氨酯膜或者聚氨酯膜。”夏兆鹏解释道,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每平方厘米有十多亿个孔,在低温环境下,这些孔洞的开孔率可以达到80%。该孔的直径比水蒸气分子的直径大700倍,因此人体产生的汗蒸汽可以从中通过,从而保持衣服的透气性。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上孔的直径比一般水的直径小很多倍,因此外面的液态水无法通过,从而达到了防水的目的。
镰状血细胞会堵塞脾的过滤器,导致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微流控设备,即“脾脏芯片”,可模拟急性脾隔离现象是如何发生的。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研究人员发现,低氧水平更有可能使脾的过滤器堵塞,提高氧气水平可疏通过滤器,这可能有助于解释输血是如何帮助镰状细胞病患者的。
大多数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因此每天必须移除近1%的供应量。在脾内,血液流经红髓组织,其中包含称为内皮间缝隙的狭窄通道。这些缝隙由排列在脾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形成,其最大开口尺寸明显小于红细胞的开口尺寸。任何因受损、僵硬或畸形而无法通过这些微小开口的红细胞,都会被困住并被巨噬细胞摧毁。
为了模拟脾的过滤功能,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具有两个模块的微流控设备,即模拟内皮间缝隙的S芯片和模拟巨噬细胞的M芯片。该设备还包括一个气体通道,可用来控制每个芯片的氧气浓度,以模拟人体内的条件。
研究人员用来自镰状细胞病患者的健康红细胞和镰刀状红细胞进行研究,允许这些细胞在控制氧气水平的情况下通过他们的设备流动。
研究发现,在正常氧气条件下(20%的氧气),镰状细胞在缝隙处造成一些堵塞,但仍有空间让其他血细胞通过。然而,当氧气水平下降到2%时,缝隙很快就被完全堵塞了。当研究人员再次提高氧气水平时,堵塞就消失了。
近日,《自然》和《科学》杂志同时报道了2022年10月在西班牙水貂养殖场暴发的禽流感疫情,强调一种可在哺乳动物之间传播的H5N1型流感病毒或增加人类和野生动物的感染风险。研究人员警告说,如果不采取谨慎的预防措施,这种疾病最终可能会在人群中传播。
2022年10月,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一个养殖场的水貂开始死亡,起初人们认为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影响,因为新冠病毒已袭击了其他国家的一些水貂养殖场。但检测结果却表明H5N1禽流感病毒才是罪魁祸首。当局立即扑杀了该养殖场的5万多只水貂,并对工人进行了隔离检查。
从该养殖场的4只水貂身上提取的病毒样本,经过基因测序后显示,与禽流感病毒相比出现了一些变化,其中包括一种聚合酶基因T271A的突变。这种变化有助于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组织中更好地复制。在其他受感染哺乳动物的病毒样本中也发现了这种变化。
研究人员表示,哺乳动物捕食鸟类或者吞食鸟屎后,也有可能会感染禽流感。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间的传播意味着公共卫生风险有所上升。研究人员担心,水貂的大规模养殖会增加禽流感疫情的风险,甚至会成为各类病毒不断变异的温床。此前,新冠病毒也曾在水貂间大规模传播。
德国弗里德里希·勒夫勒动物健康研究所主任梅滕赖特指出,H5N1禽流感疫情此前已被零星观察到从禽类传播到浣熊、狐狸、貂鼠、海豹。但是2022年10月在西班牙水貂养殖场暴发的疫情,则有可能让病毒获得直接在哺乳动物间传播的能力。它意味着病毒又向适应哺乳动物宿主演化了一步。
2023-02-02光明日报
“小刘大夫,你这大过年的也没歇上,上次留你吃饭也不吃,今天一定搁俺家吃一口再走。”春节期间,吉林省梨树县八里庙村家庭医生刘立东到村民家出诊时,总会受到这样的热情挽留。而刘立东要婉拒好一会儿才能“脱身”,匆匆赶往下一户村民家:“有了几次经验后,我出诊或随访都要错开饭点。”
为保障基层医疗服务和农村老年人健康,梨树县自2022年12月20日起,根据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基础病状况以及年龄、新冠疫苗接种等情况,设置重点人群管理台账,划定高中低风险等级,对应建立“红黄绿”三级诊疗研判体系。
“跑的次数多了,我闭着眼睛都能找到谁家在哪儿,说清楚家里老年人患基础病的情况。”刘立东说,针对“红色”高风险重点人群,他每周至少要做3次随访;“黄色”中风险次重点人群,每周至少做2次随访;“绿色”低风险一般人群,采取常态化服务。
刘立东说,乡亲们的信任源于对“红黄绿”三级诊疗研判体系的认可和支持。在健康服务中,不用他过多解释,大家都十分配合。“新的一年里,我更要做好村民健康的‘守护者’,守好农村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刘立东说。
2023-02-02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医生和刚刚返回台湾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小沂的母亲李女士视频连线,仔细询问小沂的康复情况并给出了详细建议。
据新华社广州电(记者詹奕嘉、黄浩苑)“穿刺之后腰部有没有不舒服”“日常运动还是要注意”……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新龙近日和刚刚返回台湾的SMA(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小沂的母亲李女士视频连线,仔细询问小沂的康复情况并给出了详细建议。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基因缺陷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萎缩无力、身体逐渐丧失各种运动功能。据介绍,小沂1岁多确诊SMA,当时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所有能救命的办法几乎都试过了,但治疗效果有限。
2021年,小沂的脊柱侧弯开始加剧,在脊柱两侧安装钢板也无法阻止病情恶化的趋势。全球首个SMA精准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在台湾,高昂的用药成本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在大陆,2021年11月,经过医保部门“灵魂砍价”,一针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费用降至3.3万元,如果有医保自费部分仅需1万多元。从朋友处得知这一信息的李女士和丈夫决定带着女儿来大陆治疗。
在了解清楚治疗方案后,2022年10月,李女士一家从台湾飞厦门,再到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当年11月11日,周新龙透过椎间隙将5毫升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缓缓注入小沂的蛛网膜下腔,弥散在脑脊液中。
“听到女儿顺利打完针的消息,我眼泪就掉下来了,哭得稀里哗啦。”李女士在视频连线采访中告诉记者,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平安长大,所以那一刻是感动到喜极而泣,“很感激医护人员让我的女儿得到了治疗”。
小沂的主管护士庾晓君说,小沂非常勇敢,“她和我们讲述了这些年的治疗历程,我们希望用最大的努力帮助她康复,恢复身体运动机能”。
周新龙介绍,用诺西那生钠治疗SMA,患者需在第0天、第14天、第28天和第63天给予4次负荷剂量,此后每4个月给予一次维持剂量。
打完第4针后,小沂已在1月15日和家人一起回到台湾。临行前,她给周新龙和护士们分别留下纸条——“谢谢您的照顾”“谢谢你们的照顾”。
李怡洁告诉记者,台湾还有一些SMA患者,小沂在大陆的治疗经历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视频连线问诊结束时,周新龙和李女士互致新春祝福。李女士感动地说,最近有台湾患者跟她联系,希望能来大陆注射诺西那生钠,相信随着两岸交流的恢复与加深,会有越来越多的病友得到救治。
2023-02-02人民网-人民日报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国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标准。回顾三年抗疫,从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大上海保卫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十版诊疗方案,随着条件的逐步具备相继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推出新十条优化措施,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牢牢掌握了抗疫的战略主动权。三年来,我们经受住了全球五波疫情流行冲击,有效处置了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
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如何统筹处理好二者关系,考验智慧与治理水平。三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之道。数据是最客观的说明: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4%,超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期;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1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快于多数主要经济体。三年来,我国经济保持4.5%左右的年均增长,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近期,多个国际组织纷纷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认为中国有望成为拉动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可以说,我国抗疫和发展的成绩完全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整个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三年来,中国尽己所能助力各国抗击疫情,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风雨同舟的中国行动: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34个国家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在全球抗疫最吃劲的阶段,中国成为全球抗疫物资供应的大后方,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这是共克时艰的中国贡献: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广交会等“四大展会”年年举办,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持续增加,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21个自贸试验区覆盖东西南北中,海南自贸港扬帆起航。三年来,中国坚持“团结抗疫和复苏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同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同时,以自身开放合作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最大程度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穿越疫情的阴霾,今日中国正在释放出发展的巨大活力、前行的强大能量。三年同心抗疫,中国这份非凡的抗疫答卷,成绩殊为不易,世人有目共睹,历史必将铭记!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通常在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今年立春在2月4日。
谚语有云: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我国南方地区日照和降雨逐渐增多,一些地方已经“吹面不寒杨柳风”。不过,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大,立春时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较为寒冷,有些地方甚至还在下雪,并没有进入自然意义上的春天。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春意味着风和日暖,也意味着万物生长。人勤春来早,各地陆续入春后,春耕春播工作也自南向北陆续展开。值得注意的是,春季处于大气环流调整期,冷暖空气活动频繁。若是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遇并相持,极易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发生倒春寒现象。每年3—4月,倒春寒天气在南方易造成早稻烂种烂秧,在北方会对冬小麦和林果的生长造成较大影响,需注意防范。
2023-02-01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2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官网公布第五批查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违法典型案例,其中包含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哄抬血氧仪价格案。江苏鱼跃医疗设备公司因哄抬血氧仪价格被罚270万元。
春节期间,市场监管总局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全力维护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市场秩序,保障群众购药用药合法权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紧盯违法违规行为不放松,从快立案、从严处理,查处一批哄抬价格、违规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违法案件。为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引导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现公布第五批查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违法典型案例。
2023年1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带队对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销售血氧仪的价格行为进行了调查。经查,该公司血氧仪销售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成本增长幅度,推高了鱼跃牌血氧仪市场销售价格。以该公司生产的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型号:YX306)为例,2022年12月生产入库平均成本比11月上涨47%。向经销商的平均销售价格由100元/台上涨至231.78元/台,涨幅131.8%;最高价格上涨至254.15元/台,涨幅154.2%。1月31日,江苏省镇江市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改正违法行为,罚款270万元。
2023-02-01市场监管总局
一、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哄抬血氧仪价格案
二、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振华西街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过期医疗器械案
2022年12月24日,山西省朔州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朔州市朔城区振华西街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检查。经查,该服务站使用过期医用防护口罩且未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上述行为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2023年1月11日,朔州市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该服务站处以警告、没收涉案医疗器械、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
三、浙江省金华市施某某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口罩案
2022年12月9日,浙江省金华市开发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线索进行突击检查,现场查获施某某库存的假冒香奈儿商标口罩5100个。经查,2022年11月以来,施某某购得假冒香奈儿商标的口罩,并在其经营的网店销售。经商标权利人鉴定,施某某销售的口罩均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施某某的行为违反《商标法》规定。2023年1月10日,金华市开发区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没收侵权假冒口罩5100个,并处罚款1.4万元。
四、江西三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未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医用防护服案
江西省吉安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线索,对江西三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经查,该公司在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情况下,组织人员擅自生产二类医疗器械“医用防护服”,截至案发,违法批量生产医用防护服4560件。上述行为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2022年12月13日,吉安市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改正违法行为,没收涉案医用防护服4560件,并处罚款188.1万元。
五、广东省廉江市邦仁药业怡心店违法销售中药饮片案
2022年12月20日,广东省廉江市市场监管局对廉江市邦仁药业怡心店进行执法检查。经查,该店分别以0.26元/克、0.086元/克、0.044元/克购进连翘、山银花、芦根等中药饮片。12月16日分别以0.5元/克、0.3元/克、0.08元/克进行销售。12月17日芦根销售价格上涨至0.2元/克,12月18日山银花销售价格上涨至0.5元/克,12月20日连翘销售价格上涨至0.7元/克,上述三种中药饮片在价格上涨后销售金额合计1006元。该店在成本未发生变化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中药饮片销售价格,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该店于12月19日购进中药饮片金银花用于调配“中阳”方剂,未能够提供合法有效的药品购进票据,也未能提供供应商经营药品的资质证明,构成未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的违法行为。该店于12月10日购进“归片”后,与代售的其他中药饮片一起分装入袋,未在袋中贴标签信息,构成药品包装未按照规定印有、贴有标签的违法行为。2023年1月20日,廉江市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改正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购进的中药饮片金银花12.5公斤,没收违法所得1006元,罚款155030元。
六、重庆同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哄抬价格案
2022年12月20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对重庆同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进行检查。经查,该公司在两家网络平台销售药品,以销售的布洛芬片为例,进货价格2.48元/瓶,12月7日前销售价格为3.67~4.87元/瓶,12月8日起销售价格上涨到11~60元/瓶。该公司在药品进货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药品销售价格,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2023年1月16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改正违法行为,罚款30万元。
七、四川省成都潞川康健大药房有限公司经营未依法注册的抗原检测试剂案
2022年12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成都潞川康健大药房有限公司进行检查。经查,该公司销售未依法注册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违法所得600元。该公司经营未依法注册医疗器械的行为,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2023年1月12日,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该公司处以没收违法所得600元、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八、贵州省铜仁市王某学未经许可从事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经营案
2023-02-02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墨西哥15名小学生参加了一项网络挑战游戏——“最后一个睡着的人获胜”,结果全部被送医治疗。
据悉,这些学生是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身体状况目前尚不清楚,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搞到的镇静剂。报道称,这是去年以来第四所发生此类事件的墨西哥学校。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1月31日,猴痘疫情作为美国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正式结束。肆虐美国的疫情基本平息,却留下教训和谜团。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此前,猴痘疫情一度在美国呈现失控态势,8月峰值期间曾每天新增约450个病例,疫情期间美国共有3万多人确诊,确诊人数在全球最多,其中23人死亡。过去一个多月以来,报告给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每日新增病例已降至个位数。美国总统拜登去年12月宣布不再延长猴痘疫情作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报道分析称,疫苗接种和人们改变行为方式是病例数下降的重要原因。有专家担心,随着未来天气回暖,人们之间的接触开始重新变多,美国可能再次暴发猴痘疫情,公共卫生官员不应该让现在成为“任务完成”的时刻。
此外,尽管猴痘疫情在美国作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已结束,但美国疾控人员的工作还在继续。有专业人士表示,今后几个月将建立起更方便人们接种猴痘疫苗的机制,并研究已接种疫苗和感染过病毒的人群是否能保持持续免疫等。美国这波猴痘疫情还留下一些未解的谜题,例如美国猴痘病毒到底从哪里来?为什么猴痘病毒去年会突然传播到全球100多个国家?
2023-02-02海外网
海外网2月2日电据美国《纽约邮报》报道,美国疾控中心日前紧急叫停了一款名为“EzriCare”的眼药水,并称其与11个州的50个细菌感染病例和1例死亡病例有关。
在这些感染者中,大多人表示他们曾使用过人工泪液,“EzriCare”是被提到最多次的品牌。美疾控中心正测试眼药水中的细菌是否与感染病例的菌株相匹配。美疾控中心也建议,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完成之前,临床医生和患者立即停止使用这款眼药水。
2023-02-02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1日电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消息,1日,2023年全国药品注册管理和药品上市后监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2022年和过去五年的工作,分析当前形势任务,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药品监管踏上新征程,需要清醒认识新形势,勇于直面新挑战。要按照“讲政治、强监管、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工作思路,持续筑牢药品安全底线,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升药品审评审批和监管效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可及。
会议强调,2023年药品注册管理和药品上市后监管要在“疫情防控、风险化解、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廉政建设”五条主线上实现稳中求进:做好新冠病毒疫苗药物研发服务、应急审评审批、质量监管工作,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大局;加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监管,巩固拓展专项整治行动成果,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持续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临床急需新药、罕见病用药、儿童用药等上市速度,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法规制度体系,推进药品注册受理、审评和审批全程电子化,推动药品检查体系规范化发展,提升监管效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夯实防腐败机制,严惩违法违纪行为,为扎实推进中国特色药品监管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2023-02-01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突发性耳聋,俗称“耳中风”,是神经性耳聋的一种,主要由于内耳微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等因素造成的内耳毛细胞损伤所致。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有多少人是在“肆无忌惮”中度过的:熬夜打牌、温剧,疯狂刷手机和电脑游戏……各种娱乐活动轮番上场,怎么放松怎么来。
但不知道的是,你的人在“嗨”,你的身体可能在哭泣,并在不经意间给你一击。
杭州上城区的骆女士,就因为春节期间的“高速运转无休”而差点“聋”了!
连续熬夜耳朵突然听不清了
总算到了春节放假,骆女士想着要好好地放松一下,每天都被各种活动填满。骆女士回忆起来,年初一到年初四晚上,每天下午和晚上都在和朋友们打牌,一打就是一个通宵。
年初五这天中午,骆女士突然感觉左耳被什么东西堵住一样,而且里一直在“嗡嗡嗡”响个不停。
睡了一觉后,她不仅耳朵里的响声没停,声音也听不太清了,这才来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过于疲劳耳朵也会罢工
接诊的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刘湘为骆女士做了一系列检查后,确诊她患上了左耳突发性耳聋,也就是俗称的“耳中风”。
骆女士不明白,怎么休假了,自己的耳朵也跟着罢工了?
经过详细的询问后,刘湘认为她的耳中风和她长期熬夜,身体过于疲劳有关。
突发性耳聋,俗称“耳中风”,是神经性耳聋的一种,主要由于内耳微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等因素造成的内耳毛细胞损伤所致。刘湘说,更爱盯上喜欢熬夜的年轻人。精神因素是耳中风最重要的诱因,比如感冒、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熬夜失眠等,都可能诱发。她帮骆女士粗略算了算,起码连续10天以上睡眠严重不足,这正是导致“耳中风”的最直接原因。
虽然春节期间,骆女士熬的是“娱乐夜”,但对身体的伤害一点也不少。
耳朵不适尽早就医=
所幸,骆女士就诊及时,通过后续治疗,她的听力完全恢复了,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刘湘表示,突发性耳聋总是来得很突然,它更多时候发生在通宵达旦地熬夜后或者在情绪低落、压力山大的时候。=
一般来说,这种病一般喜欢盯上这几类人。
1.熬夜,长期睡眠不足人群
熬夜会导致过度疲劳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这会波及耳蜗,引起耳蜗损伤,导致突发性耳聋。
2.压力大人群
心理压力过大也会诱发突聋。此外,生气、悲伤等负面情绪,也可能诱发突聋。平时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过于急躁等。
3.长期接触噪音人群
耳鸣是耳中风的典型病症,有九成人会出现。其他症状还有耳闷胀感、恶心、呕吐、头晕等。有时候,耳鸣及眩晕症状严重时,常常回掩盖听力下降的症状,往往等到后期发现听力下降时,再去医院,就错失了治疗时机,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甚至导致永久耳聋。
特别提醒,如果突然发生耳鸣,耳闷伴眩晕,呕吐等症状,最好去医院排查下。这种疾病越早救治约好,治疗及时的话,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复较好。
2023-02-02澎湃新闻
咖啡因可能有用,但它不是魔法。为了创造能量并重新激活我们的身体,我们需要足够的食物,水和睡眠。
不过也有最简单的衡量咖啡效力的方法,那就是看咖啡因浓度,即每毫升(ml)咖啡中含有多少毫克(mg)咖啡因。艾玛·贝克特举例:Espresso(一种特浓咖啡)咖啡因浓度为4.2mg/ml,Moka(摩卡)的浓度为1.5mg/ml,约为Espresso咖啡的三分之一,滴滤咖啡(包含冷萃咖啡)浓度又是摩卡咖啡的一半。
但饮用方式又会影响咖啡效果。比如,虽然Espresso的咖啡因浓度最高,但一般来说,每杯Espresso的净含量(servingsize)为30ml,其中为人体所吸收的咖啡因量为122mg,但每杯冷萃咖啡的净含量为150ml,人体会吸收149mg的咖啡因,如此看来,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冷萃咖啡能为人体提供更多的咖啡因。
影响咖啡因的因素众多,咖啡也并非唯一的醒神“利器”。“茶、能量饮料和其他含咖啡因的饮料都可以产生兴奋作用。不过要小心,如果一款饮料同时含咖啡因和糖,这会让效果加倍。即饮料中的游离糖(指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中的单糖和双糖,加上蜂蜜、糖浆和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会在产生能量的同时,让血糖飙升,因此在‘格外清醒’过后你会感到‘格外疲惫’。”艾玛·贝克特说道。
艾玛·贝克特在最后表示:“咖啡因可能有用,但它不是魔法。为了创造能量并重新激活我们的身体,我们需要足够的食物,水和睡眠。”
2023-02-02新京报
鱼刺卡喉咙可以喝醋软化,剩菜要放凉再放冰箱,反季蔬果含激素不能吃……这些谣言你信了么?
鱼刺卡喉咙可以喝醋软化?不可取
约3400万个丨百度搜索结果
谣言: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有人吃鱼卡喉咙的新闻出现,有说法称喝醋可以软化鱼刺。
真相: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喝醋的方法并不可取。因为醋不能将鱼刺软化,在卡刺时喝醋,也仅是穿喉而过,起不到软化鱼刺的作用。其次,民间流行的吞馒头等其他方式也不可取,强行下咽会使鱼刺扎得更深,很可能会将喉咙主动脉扎破,导致患者出现大出血。所以,被鱼刺卡喉首先要停止进食,尝试呕出,如果不行,尽快去医院就诊,让医生帮助取出。
剩菜要放凉再放冰箱?易滋生细菌
约1880万个丨百度搜索结果
谣言:过年期间,很多家庭认为剩菜要放凉了再放入冰箱,这样不会变质。
剩菜含有较多亚硝酸盐容易致癌?夸张
约418万个丨百度搜索结果
谣言:有网友称,家中剩菜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吃了容易致癌,应该扔掉。
真相: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水、食物。剩菜中的确含有亚硝酸盐,但其本身并不致癌,它进一步发生反应产生的亚硝胺类物质是公认的致癌物。不过一般情况下,剩饭剩菜中的亚硝酸盐很少,反应产生的致癌物更少,几乎不会达到有害剂量,并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多大危害。人们只需要在保存剩饭时,注意低温、密封、分装保存,这样能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
不吃主食可以控制体重?有健康风险
约398万个丨百度搜索结果
谣言:春节期间,大鱼大肉成了餐桌主要食物,网络有说法称,大鱼大肉热量不低,为了控制体重可以不吃米饭、面等主食。
反季蔬果含激素不能吃?与事实不符
约38.5万个丨百度搜索结果
谣言:网络有说法认为,冬天很多果蔬是反季蔬果,含激素不能吃。
真相:食品专家云无心曾发文表示,不管是长途运输、长期保鲜储存,还是大棚种植的反季蔬果,和常规果蔬相比,只是某些营养成分略有不同,风味口感有细微差别,但跟安全性无关。
2023-02-02北京日报
国家医保局介绍,2022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了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直接结算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2022年1至12月,我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3812.35万人次,基金支付809.19亿元。同时,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运行稳定。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国住院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6.27万家。2022年1至12月,我国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568.79万人次,比2021年增加128.20万人次;基金支付762.33亿元,比2021年增加137.70亿元。
此外,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2022年12月底,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8.87万家,定点零售药店22.62万家。2022年1至12月,我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3243.56万人次,比2021年增长169.6%;基金支付46.85亿元,比2021年增长179.1%。
为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重庆市通过专家下沉巡诊、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派驻专业人员等方式加强分级指导,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患者识别、诊断、治疗能力,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监测和及时转诊服务。
重庆市卫健委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各区县已组织上百支巡诊小分队,深入重点乡镇开展医疗救治指导,建立起68个远程协作网络,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诊疗。
为破解基层医疗人才短缺困境,重庆市正在推行由县级医院派出骨干医师对口帮扶基层卫生院,每年定期轮换派遣的“县聘乡用”制度,这一措施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有959名区县级医疗机构专家骨干下沉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首诊能力。
在重庆市江津区,当地每个医共体牵头单位指定2名骨干医生,进驻6个甲级乡镇卫生院,对医护人员进行危重症诊断识别、用药指导、服务对象健康管理等方面培训,对乡镇卫生院住院患者中病情较复杂患者进行教学查房,会商确定诊疗方案等,已累计指导基层救治142次,制定诊疗方案63个。
作为医共体总院,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组建了由内科系统、重症专家组成的4支医护小分队,对13家医共体分院逐一开展巡诊指导,重点就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配置、人员培训、高风险人群识别诊断及就医保障等开展指导,查看急救设备、急救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重症患者转诊通道畅通。截至目前,4支小分队已巡诊疑难病患者35人次。
重庆市还安排11家市级医疗机构,分成4个片区对各区县提供技术指导和医务人员支援,实施市级专家组分片区蹲点指导和巡回指导。同时建立起“乡镇—区县—市”三级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医疗救治转诊机制,简化流程,对在分诊中发现的部分重症患者,可直接从乡镇卫生院转诊到市级三甲医院。
近日,恒瑞医药子公司苏州盛迪亚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批准公司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联合阿帕替尼(艾坦)(“双艾”组合)用于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这是中国首个获批的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PD-1抑制剂与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组合,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用药新选择。“双艾”组合此次获批的适应症为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双艾”组合本次适应症获批上市,是基于恒瑞医药推进开展的一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SHR-1210-Ⅲ-310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双艾”组合一线治疗晚期肝癌具有显著的生存获益,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22.1个月,为目前晚期肝癌一线治疗最长OS获益组合。
“双艾”组合深入探索
肝癌治疗取得突破进展
SHR-1210-Ⅲ-310研究是一项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比索拉非尼治疗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开放性、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由南京金陵医院肿瘤中心秦叔逵教授担任全球主要研究者,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的95家中心共同参与。
研究结果表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比索拉非尼作为一线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22.1个月,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8.0%,患者死亡风险降低38%,使一线晚期肝细胞癌人群取得显著的生存获益。此外,“双艾”联合治疗方案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5.4%、疾病控制率(DCR)为78.3%(基于RECIST1.1标准),提高了获益患者人群比例,同时也对患者转化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20年,“双艾”组合已进入国家肝癌诊疗规范,成为肝癌规范化治疗方案的新选择;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诊疗指南发布会上,“双艾”组合用于一线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推荐等级由II级(2B类证据)更新为I级(1A类证据)。此次NMPA正式批准“双艾”晚期肝癌一线适应症,为该患者人群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肝癌治疗负担沉重
临床需求亟待满足
原发性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根据GLOBOCAN2020公布数据,肝癌为全球第六位高发肿瘤,死亡率高居第三。肝癌起病隐匿却进展十分迅速,多数患者初诊时即确诊中晚期肝癌。遗憾的是,晚期肝癌通常无法行根治性治疗,因此系统治疗便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基于此,为广大肝癌患者提供全新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临床迫切需求。
肝细胞癌的治疗根据疾病分期而选择不同疗法,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以系统性抗肿瘤治疗为主,包括分子靶向治疗、化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大分子抗血管生成单克隆抗体治疗,新的联合治疗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亟需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恒瑞医药积极推进“双艾”等创新药
发挥更大价值惠及更多患者
卡瑞利珠单抗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人源化PD-1单克隆抗体,于2019年5月获批上市,此前已在肺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以及淋巴瘤五大瘤种中获批8个适应症,且均已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是目前获批适应症数量和医保覆盖范围领先的国产PD-1产品之一。阿帕替尼是恒瑞医药开发的一款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于2014年10月获批上市,目前有2个适应症获批,分别针对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晚期肝细胞癌。
除了肝癌领域外,近年来恒瑞医药还推进开展了“双艾”组合在多个瘤种的临床研究并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双艾”组合在黑色素瘤、鼻咽癌、头颈肿瘤、肺癌、肝癌、胰腺癌、妇瘤等领域共有10多项研究入选[4];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学(ESMO)年会上,“双艾”组合在食管胃癌、乳腺癌、肝癌、妇瘤、非小细胞肺癌、尿路上皮癌、头颈肿瘤等7个领域共有近20项研究入选。
恒瑞医药还积极推动“双艾”组合走向国际,SHR-1210-Ⅲ-310研究也是恒瑞医药推进开展的首个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项目团队已完成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多轮沟通,计划在美国递交新药上市申请。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适应症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有望在后续研发及商业化开展等方面享受政策支持。
目前,恒瑞医药包括卡瑞利珠单抗在内已有11个创新药获批,均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公司引进的1类新药林普利塞也已获批上市。公司另有60多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6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并建立起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新技术平台,为不断产出创新成果提供强大基础保障。
未来,恒瑞医药将始终秉持“科技为本,为人类创造健康生活”的使命,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专注医药创新,深耕健康事业,努力研制更多好药、新药,更好服务广大患者。
2023-02-01健康报
加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保证标准质量,促进标准实施,1月31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疾病预防控制标准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提出,鼓励具备实施条件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疾病预防控制标准,根据转化的内容和需求,按规定的程序提出标准立项建议。发布的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属于科技成果,并作为标准主要起草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依据。
2023-02-01北京日报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全意介绍,目前本市已建立临时人群免疫保护,近期发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流行风险较小。他提醒,老年人可利用这个“窗口期”及时接种新冠疫苗。
本轮疫情进入尾声
根据对流感样病例的采样监测数据,今年第4周(1月23日至29日),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累计监测门急诊就诊人数中流感样病例人数较前一周下降40.87%,较去年同期下降84.53%,较本流行季高峰下降93.74%。本市共采集、检测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标本453件,其中新冠病毒核酸阳性23件,阳性率5.08%(前一周为11.59%)。
“高峰过去之后,人群已建立了临时的免疫保护,加上目前国际流行的病毒和本市此轮流行的毒株有一定的交叉保护,因此近期至少3个月内,发生疫情流行的风险较小。”王全意介绍,目前本市本轮疫情进入尾声,处于病例散发状态,主要流行毒株依旧是BF.7和BA.5.2。虽然春节结束人群集中返京,但全国疫情高峰已过,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将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
王全意透露,为全面评估新冠病毒感染情况,了解社区人群血清抗体水平,本市即将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该调查计划于今年2月至3月完成,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16个辖区和经开区中选取约5000名社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标本采集。调查表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核酸和抗原检测情况、发病就诊转归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该研究将为优化资源配置和新冠防控提供参考。
监测病毒变异情况
“风险评估是接下来疾控部门要开展的重点工作。”王全意表示,疾控部门将一方面监测病毒变异情况,另一方面监测疫情流行强度。
对病毒变异的监测覆盖入境和本土两大类人群,疾控部门和海关、医疗机构等多部门进行合作,进行核酸检测及病毒基因测序。“比如入境监测,海关对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的人员会进行抗原和核酸检测,发现新冠阳性且Ct值小于32的样本会送到疾控中心进行基因测序。入境时处于潜伏期的人员,就医时医务人员会询问过去7天的入境史,如采样阳性、满足测序条件,也会送往疾控中心。这些数据可帮助专业人员掌握病毒变异及输入的情况。”
专家提示
老年人可利用“窗口期”接种疫苗
王全意特别提醒,作为重症高风险人群,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利用疫情流行风险较小这一“窗口期”,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同时,目前仍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市民应做好日常防护,注意勤洗手、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日常开窗通风。
(特约记者朱琳)1月29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等5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广东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明确,逐步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等群体纳入签约服务优先人群范围,重点做好慢病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将血脂异常、慢阻肺病、职业病患者和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等有需要的群体纳入优先签约服务对象。
《方案》提出,到2035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满意度达到85%左右。家庭医生可为符合条件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开具4~12周长期处方;到2025年,广东省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应提供长期处方服务。
《方案》明确,对于符合家庭病床建床条件的居民、65岁以上失能失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一级和二级肢体残疾人、行动不便或卧病在床的特困人员等确有需求的人群,家庭医生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包含上门巡诊、治疗、随访、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健康指导及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生应以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病种为切入点,建立家庭医生连续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