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食品问题,还有家长对于学校周边的开店业态提出了质疑,“成人用品店”就开在学校边上,怎么说都不合适。
现场
小店火爆靠的是违规卖热食
下午5点20分,怀柔实验小学对面的财政和超市里,两个看店的奶奶正严阵以待,一个拿着笊篱在油锅前守候,另一个攥着一沓钱准备找零。十分钟后,每天都会准时上演的一场“盛会”果然开始。二三十名下了课后班的孩子拥进了这家面积不大的小店,有的挑起了零食,有的则指着油锅前的鸡排、薯条、麻辣烫,纷纷点起了餐。
孩子们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刚下锅的食物,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挂在角落的一张食品经营许可证。这张证件清楚地写着,店铺的经营项目只包括“预包装食品销售”和“散装食品销售(不含熟食)”,并没有“热食类食品制售”一项。也就是说,小店现场制作炸物、卖麻辣烫的行为已经违规。
“外面那些炸的都是偷着卖的,孩子就爱吃这个。”虽然不能提供账本,但阿杰表示热食业务应该是店里赚得最多的一项。记者对盘下店铺后能否再继续做热食生意表示了疑问,阿杰则痛快表示,“那倒不用担心,没人查。”而对于能否把违规行为转为正规的问题,阿杰表示,“想加经营范围估计是加不了,现在学校门口不让卖这个。”
除了财政和超市之外,正对着怀柔实验小学经营的还有另外两家小卖部。但这两家店都没有现场卖热食的业务,相比于财政和超市的火爆,这两家店明显不受孩子们青睐,即使是放学高峰期也冷冷清清。
五毛零食仍然有“漏网之鱼”
在这三家小卖部里,记者都找到了零食售卖区域,所卖产品基本都是“五毛零食”或“一块零食”,几乎没有一种是正规超市或便利店里卖的大品牌的零食。不过,恶名在外的各种“辣条”,店里确实没见到。
记者从三家店里总共挑选了24种零食,装了满满一兜,只花了16.5元。这些零食中有“驰名”产品“牛羊配”、“秀逗”,但更多的产品名称则略显陌生,外观上也颇为奇葩:有牙膏状的果冻、胶囊状的奶糖、煤气罐样式的喷气糖……
记者随后逐一把许可证号输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查询系统,发现大部分零食确实都是“验明正身”的产品,但也有少部分“漏网之鱼”。比如一款名为“红派手撕素牛排”的零食,包装上写着产品属于“挤压豆粉熟食”,但许可证上允许生产的食品类别却是肉制品。“天潮菓阪果冻”包装上所标的厂家信息和许可证信息均查询不到,“卫龙魔芋爽”、“YK5+2糖果套餐”两款产品的原厂家委托了其他厂家生产,但受委托厂家没有在系统中备案。
没有了进货商,怀柔实验小学门口的五毛零食或许会在不久后逐渐消失。那么财政和店里卖的炸物质量如何呢?记者在南华市场也找到了一些冻货批发商。面对着记者批发“鸡排”的请求,店主拿出了“带棍”的和“不带棍”的两种。其中“不带棍”的鸡排是整块的鸡肉,有正规的包装;“带棍”的鸡排则是用肉糜裹着面包糠制成,与小卖部所见的有些类似,但只用普通塑料袋包着。“这种便宜一点,但是没有证啊。”店主指着“带棍”鸡排说道。
尴尬
学校对面是成人用品店学生和家长担忧
下午4点左右,东五环外管庄地区管庄路,一个个身穿校服的学生开始从二外附中校园里走出来。他们有的被守候在校门口的家长直接接走;有些则去往马路边的公交车站候车;也有不少学生去到校园附近的商店里购买文具、零食和小吃。
“我们学校主要是六年级、初一和初二的学生。这个店开在学校对面,我觉得不好。”刚放学的初中学生小鹏说,自己不知道“成人用品”店里究竟卖了些什么东西,平时也只是路过,很少注意到店里的情况,“但是如果是大人才会使用的东西,就不要摆在我们学生身边了吧。”
刚刚接到上六年级的儿子,准备一起步行回家的骆先生也认为,成人用品店开在学校对面不太雅观。尤其是有大大小小几个方向的招牌,容易对学生造成影响或误导。
除了建议“成人用品”店不要开在学校对面,初中生小鹏同时也呼吁学校周边的一些烟酒商店不要对学生售卖香烟。“我知道有些初中生会悄悄买香烟躲起来抽。就在这附近有一个卖烟的店,我看见有学校的学生掏钱去买香烟。”
正说
商家学校街道工商等各方都要负起责任
储朝晖认为,对于校园周边出现不当门店和不健康经营内容,商家、学校、社区、街道办、工商管理部门等均有责任。“商家应该在店面选址、开店对象、辐射范围、经营产品类型等方面负起责任;同时,社区也应该尽一份管理责任,毕竟学校是在社区周边;此外,学校作为主体之一,也可以提一些意见。比如通过向人大、政协等提建议来解决,以利孩子健康成长;而街道和工商部门,应该在店面规划、审批和经营环节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