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居住的小区(上海)又做了一次全员核酸后,今天发了出门证,每个家庭可以有一个人出去4小时,但只能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算算前后待在家里已经快两个月,核酸已经记不得做了多少次了,我有时就在想这核酸得花多少钱啊?钱谁出啊?
恰好昨天看到一篇华创证券的研报,提供了部分信息:
1、核酸一共做了多少次?
从2020年算起,截止4月中旬,全国一共完成了115亿次核酸检测,其中有90亿都在今年完成。研报还预测,随着常态化核酸开展,上半年核酸总人次可能超过200亿,相当于人均15次。
2、做核酸一共花了多少钱?
研报预测的数字是3000亿。光是今年前4个月,就花了1500亿。
虽然国内核酸检测的价格已经进行了数轮下调,目前单人单管检测的价格已经由疫情初期的200元左右降至20元左右,多人混检价格则降至4-5元/人,部分地区价格甚至更低。但是因为检测数量增加太多,导致总费用一年比一年高。
3、做核酸的钱从哪来?
华创证券的研究报告称,从深圳、青岛、宿迁等地的规定看,80%由医保报销,财政负担仅约2成。而全国医保仍有3.6万亿元“余粮”,足够全民2天一测3年半。
这一结论引发各界不少有关医保基金的讨论,甚至有观点担忧日后正常使用医保基金的看病报销问题。
最新官方回应:【国家医保局发函地方:不得用医保支付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费用】:
今天,据第一财经报道,该报记者从两个不同省份的市级医保管理部门获悉:近日南方某地向国家医保局请示是否可用医保基金支付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费用。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回复这种做法“不符合现行规定”。不得用医保基金支付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费用,要求该地立即整改,并将函件内容抄告全国31个省市的医保部门。
其中提到的“现行规定”是指《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
这份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应检尽检”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愿检尽检”所需费用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承担。
而据了解,在抗疫这两年间多地核酸检测费用承担方式不一,大部分地方由地方财政和医保共同承担。但由地方财政负担“大头”的情况更普遍,小部分由医保基金负担。
像上述研报中提及的医保资金承担大头是少数情况。上述研报今天查询时已删除。
其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最终含义就是全民买单(通胀)。
我觉得研报作者的本意可能想表达的是不应该过度核酸,毕竟都是有成本的。
下表是主要亚洲和欧美国家和地区今年累计死亡人数和累计死亡率:
可以看出,人口死亡率基本上都在万分之0.3和万分之4之间,比美国之前两年万分30的死亡率要低了一个数量级。
经济不是地上的卡车,而是天上的飞机。你踩一脚刹车,它不是停下来,而是掉下来。你想重新起飞,不是踩一脚油门,而是需要跑道和很长的爬升。
目前上海每日新增已经由最高时的万例降到了不足500例,希望在保证不反弹的情况下尽快复工复产。各地静止(封Cheng)的决定要谨慎,尽量进行科学的核酸检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