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六安市2022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及发热伴皮疹性疾病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卫健委、市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
附件:六安市2022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及发热伴皮疹性疾病监测工作方案
???????????????????2022年5月12日
附件
六安市2022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及
发热伴皮疹性疾病监测工作方案
方案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鉴别诊断专题调查
一、调查目的
收集SFTS和恙虫病及斑疹伤寒病例的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资料,探索用于SFTS和恙虫病与斑疹伤寒的早期鉴别诊断的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为实现早诊早治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样本量
三、调查内容
(一)标本采集及保存运输
1.SFTS患者:采用非抗凝无菌真空管采集临床诊断SFTS患者急性期(入院时)静脉血标本20mL,标本采集后冷藏保存,并于当日分离血清(于4℃,40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清);采用EDTA抗凝无菌真空管采集静脉血2ml,分装全血1管。采用非抗凝无菌真空管采集其恢复期(出院后2~3周)静脉血标本10ml,并于当日分离血清4管。
2.恙虫病患者:采用非抗凝无菌真空管采集临床诊断病例静脉血标本5mL,并于当日分离血清2管;采用EDTA抗凝无菌真空管采集静脉血标本10ml。采集叮咬处典型皮肤焦痂标本,先用酒精消毒叮咬处,等酒精挥发后用采血针轻轻挑破焦痂,并轻挤让组织液渗出,用棉签涂抹后放入含1ml病毒采样液的试管中;留取患者急性期粪便标本约10克(花生大小),如果不便于留取便标本,可采集肛拭子。采用非抗凝无菌真空管采集其恢复期10ml的静脉血标本(出院后2~3周),并于当日分离血清4管。
3.斑疹伤寒患者:采用非抗凝无菌真空管和EDTA抗凝无菌真空管采集临床诊断病例静脉血标本各5mL,当日分离非抗凝血血清2管;采集叮咬处典型皮肤焦痂标本,先用酒精消毒叮咬处,等酒精挥发后用采血针轻轻挑破焦痂,并轻挤让组织液渗出,用棉签涂抹后放入含1ml病毒采样液的试管中;留取患者急性期粪便标本约10克(花生大小),如果不便于留取便标本,可采集肛拭子。采用非抗凝无菌真空管采集其恢复期5ml的静脉血标本(出院后2~3周),并于当日分离血清2管。
4.标本的保存及运输:所有标本应编号并附标本信息,血液标本于2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80℃冰箱冷冻保存,粪便标本冷藏2~8摄氏度环境,可放置3天,-20℃可放置一周,-70℃长期保存。
5.编码规则:按照“医院名称+类别+号码”方式,如金寨县人民医院临床诊断SFTS病例从“JZRF001”开始编号、金寨县人民医院临床诊断恙虫病病例从“JZRY001”开始编号,金寨县人民医院临床诊断斑疹伤寒病例从“JZTF001”开始编号,若为急性期标本,在编号后加A,若为恢复期标本,则加B。标本采样登记表见附表1、附表2。
(二)问卷调查
(三)临床资料
医院收集SFTS病例和恙虫病、斑疹伤寒病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院时第一次血常规、生理生化、凝血功能实验室参数和出入院记录电子版)和门诊患者的临床检测报告等电子版及时打包发送至所在县区疾控中心。
四、组织与实施
医院负责急性期血液标本采集及临床资料收集工作,并将所有病例标本和资料提交至县区疾控中心。县区疾控中心负责恢复期血液标本采集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县区卫健委负责本次调查的组织、协调和现场实施工作,并对现场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后交至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并参与现场调查,对调查质量进行控制。
附表:1.临床诊断SFTS病例标本采集信息登记表
2.临床诊断发热伴皮疹性疾病病例标本采集信息
登记表
3.个案调查表
4.知情同意书
附表1
临床诊断SFTS病例标本采集信息登记表
标本编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医院名称
现住址
采样日期
备注
附表2
发热伴皮疹性疾病病例标本采集信息登记表
编号
家庭住址
发病日期
标本类型
送检单位
送检日期
检测日期
检测结果
IgG
PCR
附表3
个案调查表
尊敬的朋友,您好!
问卷编号:
(问卷标号规则:按照“医院名称+类别+号码”方式,如金寨县人民医院临床诊断SFTS病例从“JZRF001”开始编号、金寨县人民医院临床诊断恙虫病病例从“JZRY001”开始编号)
急性期标本编号:__________;
恢复期标本编号:__________;
(标本编号规则:按照按照“医院名称+类别+号码”方式,如金寨县人民医院临床诊断SFTS病例从“JZRF001”开始编号、金寨县人民医院临床诊断恙虫病病例从“JZRY001”开始编号,若为急性期标本,在编号后加A,若为恢复期标本,则加B。)
1、一般情况
1.1姓名:__________(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_________)
1.2性别:①男②女
1.3民族:①汉族②其他
1.4出生日期:_____年__月__日(若无详细日期,填写实足年龄:岁)
1.5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保姆(6)餐饮食品业(7)公共场所服务业(8)商业服务(9)旅游服务业(10)医务人员(11)干部职员(12)工人(13)民工(14)农民(15)林业(16)采茶(17)牧民(18)狩猎(19)销售/加工野生动物(20)离退人员(21)家务待业(22)不详(23)其他
1.6现住址:_____省_____市_______县(市、区)_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__村(居委会)__________组(门牌)
1.8身份证号:
2、发病情况
2.2就诊情况
就诊次数
就诊日期
就诊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级别*
诊断
门诊/住院病例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注:医疗机构级别:(1)村卫生室(2)乡镇级(3)县区级(4)地市级及以上
2.4住院号:_________
2.5入院诊断:_________
2.6是否出院:①是②否(若“否”,跳至2.7题)
2.6.1出院诊断:_________
2.7本次调查时病人情况:①痊愈②好转③恶化④死亡
2.8最后转归:①痊愈②死亡③其他:_________
3、临床表现
3.1首发症状:_________
3.2全身症状、体征:
3.2.1发热:①有,最高:____℃②无
3.2.2畏寒:①有②无
3.2.3头痛:①有②无
3.2.4乏力:①有②无
3.2.5全身酸痛:①有②无
3.2.6眼结膜充血:①有②无
3.2.7皮肤瘀点或瘀斑:①有②无
3.2.8牙龈出血:①有②无
3.2.9食欲减退:①轻度②厌食③无
3.2.10恶心:①有②无
3.2.11呕吐:①有②无
3.2.12呕血:①有②无
3.2.13腹痛:①有②无
3.2.14腹胀:①有②无
3.2.15腹泻:①有,_____次/天②无
3.2.16大便性状:①血便②黑便③水样便
④其他:_____
3.2.17肾区疼痛:①有②无
3.2.18淋巴结肿大:①有②无(若“无”,跳至3.3题)
3.2.18.1若有,肿大部位及大小:_____
3.2.18.2是否压痛:①是②否
3.2.19皮疹:①有②无
3.2.19.1类型:①斑疹②丘疹③水疱④脓疱⑤风团⑥结节
3.2.19.2颜色:①红色②黄色③黑色④其他
最早出现的部位:出现部位顺序:
皮疹的变化情况:
3.2.20特异性焦痂和溃疡:①有(数目____个)②无
3.2.20.1部位(可多选):
①腹股沟②肛周③会阴④腘窝
⑤腋窝⑥胸部(或乳房)⑦腰带压迫部
⑧背部⑨其他
3.3其他:_____
4、流行病学调查
4.1发病前1个月居住地类型(可多选):
①丘陵或山区②平原③其他________(若选“①”,跳至4.3题)
4.2若居住地为平原,则发病前1个月是否去过丘陵或山区?
①是,具体地点(越细越好)______________
②否③不记得
4.3发病前两周户外活动史:
4.3.1种地:①是②否
4.3.2割草:①是②否
4.3.3打猎:①是②否
4.3.4采茶:①是②否
4.3.5放牧:①是②否
4.3.6采伐:①是②否
4.3.7接触柴禾:①是②否
4.3.8野外或公园活动:①是②否
4.3.6旅游:①是(地区:_______________)②否
4.3.7其他主要活动__________________
4.4发病前1个月居住地是否有传播媒介:①蜱②恙螨
③都有④都没有⑤不知道
4.5发病前1个月内是否见过传播媒介:①蜱②恙螨
4.6发病前2周内是否被蜱或恙螨叮咬过:①蜱②恙螨
①次数:____次
4.6.2叮咬部位(可多选):①脚②腿③腹部④背部
⑤颈部⑥其他:
4.7发病前2周内有无皮肤破损:①有②无
4.8发病前是否听说过同村有类似病人(但未接触类似病人):
①是②否(若“否”,跳至4.9)
4.8.1听说类似病人情况
联系方式
4.9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类似病人:①是②否(若“否”,跳至4.10)
4.9.1所接触病人情况
关系
接触方式
注:接触方式(可多选):①直接接触病人血液②直接接触病人分泌物、排泄物③救治/护理④同处一室⑤参加葬礼⑥其他(在表中注明)
4.10家中有饲养动物:①是②否(若“否”,跳至4.11)
4.10.1与家中饲养动物接触情况:
动物种类
发病前2周内是否与饲养动物接触
动物身上是否有传播媒介附着
注:动物身上是否有传播媒介附着:①蜱②恙螨③否④不知道
4.11发病前两周曾接触过野生动物:①是②否③不知道(若“否”或“不知道”,跳至4.12)
4.11.1接触野生动物情况
4.12病前1个月内家中发现过老鼠?
①有②无③不知道
4.13住房类型:①楼房②平房③草房
4.14院内地面:①水泥地②泥地生长杂草③泥地无杂草
4.15院内是否堆放杂草或农作物:①是②否
4.16住宅附近(20米内)是否有草地、菜地或沟塘
①是②否
5、临床资料
5.1入院时血常规
检查指标
单位
5.101白细胞计数(WBC)
×10^9/L
5.102红细胞计数(RBC)
×10^12/L
5.103血红蛋白浓度(HGB)
g/L
5.104红细胞压积(HCT)
%
5.10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fL
5.10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pg
5.10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5.108血小板计数(PLT)
5.109淋巴细胞比值(LY%)
5.110单核细胞比例(MONO%)
5.1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5.112淋巴细胞计数(LY)
5.113单核细胞计数(MONO)
5.1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5.115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5.1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5.1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5.118大血小板比例(P-LCR)
5.2入院时生理生化
5.201总胆汁酸(TBA)
ummol/L
5.202总胆红素(TBil)
umol/L
5.203间接胆红素(IBil)
5.204直接胆红素(DBil)
5.205总蛋白(TP)
5.206白蛋白(ALB)
5.207球蛋白(GLB)
5.208白蛋白/球蛋白(A/G)
-
5.209谷丙转氨酶(SGPT)
u/ml
5.210谷草转氨酶(SGOT)
mmol/L
5.211肌酸激酶(CK)
u/L
5.212肌酸酶同工酶(CKMB)
5.213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5.214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5.215r-谷氨酰转肽酶(r-GT)
5.216碱性磷酸酶(AKP)
5.217胆碱酯酶(ChE)
5.218血糖(GLU)
5.219胆固醇(CHOL)
5.220甘油三脂(血清)(TG)
5.22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5.22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5.223钾(K)
5.224钠(Na)
5.225氯化物(Cl)
5.226钙(Ca)
5.227镁(Mg)
5.228磷(P)
5.229铁(Fe)
5.230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5.231尿素氮(BUN)
5.232肌酐(CREA)
5.233尿酸(UA)
5.234阴离子间隙(AG)
5.235C-反应蛋白(CRP)
μg/L
5.236降钙素原(PCT)
ng/mL
5.3入院时凝血功能
s
5.302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5.305纤维蛋白原(FIB)
5.306D-二聚体(DD)
ug/l
6既往健康史
是否有慢性疾病,若有(医生已经诊断,可多选)_________
(1)哮喘(2)慢性支气管炎(3)其他慢性肺部疾病(4)冠心病
(5)糖尿病(6)肾病(7)免疫缺陷(8)其他慢性疾病:______
7、调查小结:
8、实验室检测结果
8.1.1病毒分离结果:
①阳性②阴性③未检测/未收到标本
8.1.2核酸检测结果:
①阳性②阴性③疑似④未检测/未收到标本
8.1.3血清学检测结果
ELASA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
IgM
急性期血清
恢复期血清
注:请在空格中填写:①阳性②阴性③未检测/未收到标本
8.2.1恙虫病核酸检测结果:
方案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传播媒介
现场调查实施方案
(一)掌握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区传播媒介蜱的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
(二)探索传播媒介蜱密度季节变化与发热伴发病水平的关系。
二、调查方法
(二)捕获方法
1.布旗法
(1)适用范围
适合监测自然界外环境(草原、灌木丛、林间草地及森林地带)中的游离蜱。
(2)器具
布旗:用白棉布(或白绒布)制成60cm×90cm的旗子两块,一块将60cm的一边固定于100~120cm的木(竹)杆上(图1a);另一块将90cm的一边固定于木(竹)杆上,杆的两端栓上一条结实的线绳或尼龙绳(图1b)。
防护服:包括五紧服(领口、袖口、裤口能扎紧的服装)、长筒白布袜及白帽子(下同)。
计步器、镊子、试管、手套。
图1布旗法示意图
(3)操作步骤
(4)密度计算
蜱密度计算公式:
式中:
D-蜱密度,单位为只每小时布旗(只/h布旗);
Nc-采集到的蜱总数,单位为只;
2.宿主体检蜱法
主要监测成虫的宿主动物(牛、羊、马、犬、猪、狗、啮齿类、家禽等)体上寄生的成蜱。
防护服、医用乳胶手套、镊子、试管。
用随机抽样法确定检查样本数量(羊不少于20只)。肉眼观察并用手触摸蜱的主要寄生部位(颈、耳背、股内侧、肛周等),将蜱逐只摘下,尽可能将宿主体上的所有蜱采集干净。记录有蜱寄生的宿主数及采集的蜱总数,最后分类鉴定。
(1)染蜱率计算公式:
R-染蜱率;单位%;
Np-有蜱(阳性)宿主数,单位为只;
Ne-检查宿主数,单位为只。
(2)蜱密度计算公式:
D-蜱密度,单位为只每宿主(只/宿主);
Ne-检查宿主总数,单位为只。
(3)蜱密度指数公式:
I-蜱密度指数,单位为只每宿主(只/宿主);
Np-有蜱(阳性)宿主数,单位为只。
3.蜱标本储存
将采集到的游离蜱和寄生蜱按调查日期和采集地点进行分装,于2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80℃冰箱冷冻保存。
三、样本量
9月底前各乡镇采集并送检媒介蜱标本不少于60只。
霍山县、金寨县疾控中心负责现场实施,市疾控中心负责本次调查的现场组织与协调,省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并参与调查,对调查质量进行控制。
附表:1.媒介蜱采集登记表(布旗法)
2.动物体表蜱标本采集登记表(宿主动物体检蜱法)
3.蜱密度监测汇总表
媒介蜱采集登记表(布旗法)
地区:_____________市______县(区)______乡镇
天气:气温:
生境类型
拖蜱距离(米)
蜱数量
蜱密度
注:生境类型:①草地②茶园③灌木丛④林间草地⑤森林地带⑥其他,请注明______
送检单位:送检人:送检日期:
动物体表蜱标本采集登记表(宿主动物体检蜱法)
地点
蜱标本数量
采集日期:送检单位:送检人:送检日期:
_____________市/县/区________年________月蜱密度监测汇总表
动物数量
蜱指数
寄生蜱
羊
狗
其他
合计
拖蜱距离(米)
蜱数量(只)
密度指数
游离蜱
农村外环境
景区
监测单位:填表人:审核人:
????????????????????????????????????
??????????????????????????????????????六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2022年05月1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