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分析,民营体检中心体检人次超过公立体检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另一方面不排除可能有不正当竞争的商业贿赂和恶意降价现象。视觉中国资料
40多岁的张庆先生(化名)今年想给自己的身体健康来一次“年检”,但是上网一查立马懵圈,各种体检套餐五花八门,价位从几百元到几万元的都有。他想上北京市体检中心网站上查询,可点开一看,链接的全都是商业体检网站,这让他感到无所适从。张先生不是个案,随着北京体检旺季的到来,不少人都面临这样的困惑。北京青年报作者近日对体检行业进行了深入调查。
【乱象一】
商业体检网站为赚点击量靠吹牛
康护网上有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简介,但是接下来有一行小字:“很抱歉!该体检中心尚未开通预约服务,推荐您选择如下体检中心”,然后就是一大串五花八门的民营体检中心名字和图片。
另一个名叫“全民体检网”的接线员直截了当地说:“你就住在北京,那你自己去协和医院预约号啦!我们这个网站主要服务外地客户,要加收200元服务费的。”
【乱象二】
同一检查项目价格千差万别
秦先生(化名)想在单位指定套餐中自费增加一个检查项目——碳13,这是通过呼气检查胃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费用是338.78元。细心的秦先生回家上网一查,立刻晕了,原来同样的碳13检查项目,不同的体检中心价格标准不一,有210元的、250元的、372元的,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千差万别。
对此,北京市体检中心、北京市体检质控中心主任张静波解释,体检项目价格的制定分为公立和民营两大部分。公立医院体检中心执行的均是北京市发改委199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俗称“大红本”,部分公立医疗设有特需门诊,价格可以上浮2-3倍。民营体检中心执行的收费标准是备案制,多数民营体检中心的体检项目收费是市场决定的,只需在区域所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备案,项目价格高低取决于市场需求,其中会包括房屋租赁、装修装饰、水电气热等运营成本,还有人员成本等。但是部分民营体检机构的价格制定会参考政府定价。
至于碳13检查,“大红本”上规定是250元,但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价格不同。
【乱象三】
公立体检“主推”豪华套餐
北青报作者对北京的体检市场进行了暗访调查,大医院体检中心信誉度好、体检手段先进,套餐种类超不过20种,但价格贵得惊人。
北青报作者调查发现,大医院体检中心的基础检查价格不高,身高、体重、内科、外科、耳鼻喉口腔科,加在一块儿也超不过80元,但如加上单项大型检查,套餐价格就像是坐上了火箭一般,直往上蹿。
PET—CT全身检查1.5万元,PET—核磁全身检查1.8万元,胶囊胃镜磁导航7200元,48种食物过敏原筛查1680元。据了解,上述这些检查项目其实都是大医院购买的大型、高端医疗设备,服务对象应该是疑难重症病患,耗材昂贵、检查费用昂贵,由于患者承受能力有限、医保报销局限等原因,使用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于是医院就让这些高级设备“兼职”给健康人做体检。一些医院还开辟了绿色就医通道,购买8000元以上的VIP套餐,如果检查出疾病,可由体检专家进行指导,直接到相应科室挂号看病。
暗访中,北青报作者见过的最贵的一款体检套餐接近4万元,能通过基因筛查150种疾病,包括肿瘤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当然前提是您得准备足够的银子,这些检查全都没有纳入医保报销。
【乱象四】
民营体检上来先打五折
相比之下,民营体检中心服务贴心、价位也低了很多。好一点的套餐开价也就千把块钱,上来还能打五折。在民众体检中心咨询室,张大夫给抱来一个又厚又重的体检套餐目录册,里面足足有100多种套餐。北青报作者看到,每种套餐都标有两个价格,一个是市场价,一个是打折价,折扣一般都是五折左右。“那你们的体检价格到底是多少呢”北青报作者问。张大夫说,只要你成为我们的会员,就可以享受折扣价了,会员费用是每年2000元。
据统计,2014年,北京地区体检总人次中,民营体检中心体检人次超过公立体检,占57%。业内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另一方面不排除可能有不正当竞争的商业贿赂和恶意降价现象。其实百姓并没有因为价格便宜而真正受益。有的低价体检是在赔钱做,老板为了凑人气,那种情况下做体检质量能保证吗所以,民众在选择体检时不能一味追求低价。
【乱象五】
免费体检后拉人去手术
97岁的马老先生住在燕郊的一家养老院。前些日子,旁边一家民营医院突然来送温暖,把老人接到医院体检中心免费体检,还有小护士全程负责推着轮椅陪检。这让马老感动得不得了:“现在社会对我们老年人真是好啊!”几天之后体检结果出来了,医生通知马老的家人,老爷子需要住院手术,因为前列腺增生比较严重。这让老人家属感到非常困惑,原来马老在4年前曾经在北大医院做过一次前列腺手术,当时的泌尿科专家就已经不建议手术了,因为老人年纪太大了,各方面耐受力不行,手术风险大。显然这家民营医院的免费体检纯粹就是诱饵,拉人住院手术,挣患者医药费才是真正目的。
热点
三甲医院病人都看不过来缘何还做体检
调查显示,不少三甲大医院内开设了体检中心,检查项目高端、昂贵,套餐价格几千元到几万元,都是基因检测、肿瘤筛查、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脑血管疾病风险筛查、微量元素检测什么的。有市民质疑,大医院每天有那么多病人都看不过来,怎么还能有精力做体检
对此,张静波表示:“从功能定位上看,三甲医院主要功能是接待急、危、险、重的患者,处理疑难疾病。之前,有医院管理专家提出过,建议不鼓励大医院开设体检中心,因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应该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社会责任。相信随着医改的深入和北京市卫生区域规划的不断完善,今后医疗机构的功能地位会越来越明确。”
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共有208家正规体检机构;健康体检总数量达到378万多人次,同比增加17%左右。从发展看,无论是公立体检机构,还是民营体检机构,机构数量和体检人次都在逐年增加,民营体检中心增长速度超过公立体检机构增长速度。由于目前法定报表并不要求上报收入数字,因此各机构收入情况不清楚。
按照平均每人次体检费用400元计算,北京总体健康体检市场规模在16亿元人民币左右。2014年公立体检机构与民营体检机构工作量比例为43比57,以此估算,公立体检机构收入约为6.88亿元,民营体检机构约为9.12亿元。
公立医院体检中心要不要引入民营资本
调查显示,北京体检行业是在2003年非典以后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近几年来,政府出台了多项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更多的非医疗专业的资本也逐渐进入医疗市场,如互联网企业、保险行业、各类风投集团、大型国企等。
民营体检市场的整合一直在进行,出现了资本市场的并购行为,如爱康国宾收购国药阳光、美年大健康整合慈铭体检。目前,美年和爱康的分店数量都已经超过了20个,形成了两强并立的局面,其他民营体检机构感到很大的竞争压力。
张静波对此表示,从体检质控中心近两年的监督工作实际来看,慈铭和爱康的竞争对于提高各自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准,乃至规范整体体检市场行为起到了良好作用的,但如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竞争可能被弱化,对消费者和体检市场不一定是一个好消息。
体检提示
普通人不要一上来就做全套项目检查
那么,普通老百姓如何合理选择体检张静波建议,老百姓应该先做基础体检,筛查出健康问题了,再去医院做复查。
“不要一上来就做全套项目检查,包括基因、CT、核磁、PET-CT什么的,这不符合体检筛查原则,很不经济,也很浪费。消费者浪费了钱财,原本给患者使用的医疗资源也被浪费了。在个性化体检方面,一方面体检机构有责任进行合理引导设计,另一方面也有待于体检筛查后进一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