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部分基因检测项目有望纳入医保专家解释肿瘤患者为何需基因检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董昊骞张海振济南报道
肿瘤基因检测纳入医保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221号建议的答复》,对肿瘤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医保给予正式回应。在答复中,国家医保局称:有些地区已将部分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除此之外,对于“安全有效、费用适宜且收费标准明确”的基因检测项目,也将有望纳入医保。
那么,哪些肿瘤患者需要基因检测?肿瘤患者需要哪种方式进行基因检测?收费情况如何?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山东省肿瘤医院病理检验中心的主任汝昆教授。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221号建议的答复》
基因检测可助医生判别疾病的急恶性程度
国家医保局表示,现行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共收载西药和中成药2860种,其中靶向药物约30余种。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医保限定支付范围有关要求,使用特定的靶向药需要进行基因检测。
以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肺癌为例,国家医保局指出,治疗药物克唑替尼的医保限定支付范围为“限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或ROS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也意味着,需要先通过基因检测,证明患者存在ALK或ROS1突变,医保基金方予以支付。
值得一提的是,基因检测不仅能指导靶向治疗,它对于部分化疗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提起“基因检测”,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费用高”。目前,我国一次基因检测的费用在数千元至上万元,的确比常规检查的费用贵了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但其背后是高昂的研发、投入、运营等成本。
另外,很多人还存在一个误区:宁愿把这几千元花费在药物治疗上,也不想用在检查上。但是没有准确的检测和诊断,治疗也就成了无的放矢,而治疗的费用则是十几万甚至更高。因此,基因检测已经成为了肿瘤诊断的常规检查。
不过,并非所有肿瘤患者都需要基因检测。另外,有的患者进行一次基因检测即可,也有的病人需要多次检测,尤其是病情发生改变的时候。
肿瘤基因检测时,首选对肿瘤组织进行检测
那么,都有哪些癌症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呢?
大部分的肿瘤都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白血病、淋巴瘤等。
“在进行肿瘤基因检测时,我们首选对肿瘤组织进行检测。”汝昆教授说,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没有肿瘤组织或无法做肿瘤组织的检测,医生会考虑抽取外周血的形式。
国家医保局在答复中还指出,部分地区已将部分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同,纳入的具体项目和支付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此方面,北京是率先吃螃蟹的。据多家媒体此前报道,北京市在2019年6月医耗联动后,已经将肿瘤用药基因检测项目纳入到北京医保报销范围中,报销比例高达90%。不过,当时有业内人士指出,报销比例还是因人而异,并非都能达到90%。
根据《环球时报》报道,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军表示,目前,北京市医保报销的肿瘤基因检测项目,属于发展较为成熟的传统手段,包括FISH(荧光原位杂交)、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技术,一般检测一个基因花费不超过500元,若患者打包检测10个基因就需5000元,报销额度可达90%。除传统手段外,还有二代测序技术,可批量进行基因检测,一次可测数百个基因,收费约8000~18000元,但该技术在我国暂未获批上市,也未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