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病科收到一封感谢信。不足千字的信笺,饱含患者家属发自肺腑的感激。感谢信致敬了一个团队,也传递出一种理念:护理自带温度,病房才有笑脸。
感谢信
这封特殊的感谢信来自邢文忠,石家庄鹿泉区铜冶镇的居民。记者深入采访发现,这封信背后有着很多温暖的故事。
九月初,邢文忠年近九十的老母亲不慎在家摔伤,被送到省三院的骨病科。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省三院进行了专家会诊。得益于手术与术后康复方案的细致入微,前不久老人顺利出院。
患者送来锦旗
身为患者家属的邢文忠对医护人员的付出,记忆犹新、念念不忘。退休前在鹿泉区做过校长的他告诉记者,这封感谢信只是表达一点儿心意。回想起医护人员对母亲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照顾,一家人受到感动后,就想用文字的方式传递肺腑之言。
工作中的贾英哲
感谢信,提到一名值班护士叫贾英哲。这是邢文忠后来专门打听到的。小贾从事护理工作十几年,她没想到平常的举动,会让患者家属牢牢记在心上。原来邢文忠的母亲做完手术后,第二天晚上高烧不退。当时十一点了,她跑了多个楼层和病房,去找退烧药。邢文忠坦言,这里的医护人员腿儿勤,什么时候叫,什么时候到;还有一对一的护工服务,护理工作细致到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病科护士长何丽英
“提灯天使”是对护士的爱称。骨病科护士长何丽英1995年来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她说类似小贾这样做的同事太多了,工作近三十年,她深知熟练掌握护理技术,只算合格的护士。真正的护士,还要让患者感受到医护者内心的温度。
怎么才能让护理有温度呢?何丽英笑着说,其实,也没有特殊的秘诀。就她个人来说,进了病房面带笑容,这样患者和家属看到后,压在心头的石头或许就会轻一些。因为患者和家属住院后,容易紧张,而人的情绪感知、精神紧张对生命体征的影响非常大。
何丽英手把手带团队并传授护理知识
输液打针、监测病人的生命指征、与家属谈话、与医生沟通……这些看似繁杂细碎的工作,骨病科都有一套规范流程。担任护士长期间,何丽英依托省三院“专业陪护员”项目,又探索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岗位管理、优质护理服务等改革,鼓励业务骨干多参加培训交流。
何丽英带队参加文体活动并获奖
护理培训班
记者发现,改革的成效就写在医护人员的脸上。在感谢信的鼓舞下,田艳茶、杨柳、王晓晴等护士,笑得更灿烂了。她们心中有情怀,护理有温度,做一名有温度的护士,并把温暖一点点聚合起来,融成一个爱的太阳,温暖世间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