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红细胞
红细胞计数(RBC)
(单位:10^12/L)
正常值:男4.0-5.50×10^12/L
女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
(单位:%)
正常值:男:40-50%
女:36-45%
新生儿:36-50%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补液的参考值;
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单位:fL)
正常值:男:80-100FL
女:80-100FL
新生儿:97-109FL
大于正常值: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甲状腺功能低下;
小于正常值: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
正常值:男:10-16%
女:10-16%
新生儿:10-18%
大于正常值: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的分类;
小于正常值: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整齐,临床意义不大。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浓度(HGB)
(单位:g/L)
正常值: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单位:pg)
正常值:男:26-38pg
女:26-38pg
新生儿:26-38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值:男:300-360g/L
女:300-360g/L
新生儿:300-360g/L
小于正常值:贫血
白细胞
白细胞计数(WBC)
(单位:10^9/L)
正常值:男:4-10×10^9/L
女: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计数(MONO)
正常值:男:0.3-0.8×10^9/L
女:0.3-0.8×10^9/L
新生儿:0.3-0.8×10^9/L
小于正常值:无重要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比例(MONO)
正常值:男:3-10%
女:3-10%
新生儿:3-10%
大于正常值: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正常值:男:2.0-7.5×10^9/L
女:2.0-7.5×10^9/L
新生儿2.0-7.5×10^9/L
大于正常值: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
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正常值:男:50-70%
女:50-70%
新生儿:50-70%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计数(LY)
正常值:男:0.8-4.0×10^9/L
女:0.8-4.0×10^9/L
新生儿:0.8-4.0×10^9/L
淋巴细胞比值(LY)
正常值:男:17-50%
女:17-50%
新生儿:17-50%
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
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值:男:100-300×10^9/L
女:100-300×10^9/L
新生儿:100-300×10^9/L
大于正常值: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正常值:男:10-18%
女:10-18%
新生儿10-18%
大于正常值:血小板体积大小悬殊不均衡。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
小于正常值:提示血小板减少。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正常值:男:7-13fL
女:7-13fL
新生儿7-13fL
大于正常值: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镰刀细胞性贫血等。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