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层医疗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全科医学,国外称家庭医学,源于古代医学质朴的思想体系和作业方式,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技术。这一学科在1969年经美国医学专科委员会(ABMS)批准,成为美国第20个医学专科组织,标志家庭医学的诞生,以后逐渐在许多国家推广。全科医学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受到各国民众的欢迎,是由于它推行和贯彻了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弥补了单纯生物医学模式下所形成的医学观念和医疗服务体系的缺陷,并较好地解决了医疗费用上涨、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等医学界面临的新问题。全科医学是关于综合性地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医学专科,或者是一个关于基层医疗、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学专科。由于基层的环境基本上具备了社区的主要特征,基层卫生医疗工作具备了社区全科医学的基本特性,因此全科医疗是基层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1.1全科医师是社区卫生保健需求与资源信息的掌握者在每个社区全科医疗站设立之前或之初,运用有关的调查方法,掌握社区、家庭的医疗保健需求和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为社区进行诊断,制定社区卫生保健计划提供依据。只有充分掌握社区医疗保健的供求现状,才能有计划地确立社区全科医疗服务的策略和重点。
1.2全科医师是社区常见疾病诊治的第一责任者全科医师作为医疗保健服务的首诊者相当于守门人,及时准确、有效安全地处置各种常见疾病是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责,首先要承担常见急诊、意外伤害的抢救处置,平时应在社区开展家庭急救常识及方法的指导。全科医疗站应有应诊机制,实行全天候诊,对社区急救做出快速反应或及时联系转诊,参与社区救助网络的建立。其次要对常见病从生理、心理、社会三维角度进行病情分析、诊断和治疗。对于危险较大的慢性病应建立社区防治管理与监控网络,有效控制病情及其急性发作。如情况严重,需进行必要的转诊、会诊。
1.3全科医师是社区群体预防服务的提供者全科医师对个人、家庭和社区群体健康整体负责与全程控制,有利于预防为主卫生方针的真正落实。是使群体健康与促进疾病预防包括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评估,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行为指导,实行预防接种,做好传染病监测与管理,参与社区卫生监督,提供个体预防服务。利用每次与病人接触的机会,把预防与治疗结合起来,开展临床预防服务。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疾病筛查、认知行为的改变、周期性健康检查等工作,使预防服务更为具体化、个性化。
1.4全科医师是家庭与人群保健的维护者全科医师运用家庭动力学、家庭周期理论学等,分析研究家庭、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个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通过良好的沟通技术进行必要的家庭保健指导和心理卫生咨询。全科医师应对人类全过程的保健负责,从围产期保健到临终关怀,重点应放在儿童、妇女、老年、残疾、精神疾患五大目标人群,具体应做好这些人群疾患的心理、生活、疾病的康复,降低复发率。
1.5全科医师是继承发扬传统中医学的实践者中医是我国医学的宝藏,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中医学的整体观、个体化的辨证施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医患关系,以及简便、自然、经济、有效的诊疗方法等,与全科医学共性甚多,并且它更适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健康观念。因而一直深得国人信赖,成为人们文化和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全科医师应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优势,使之与全科医疗有机结合。这不仅是全科医师的服务得到大众的认可,同时也是具有中国特色全科医疗的重要体现。
2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性全科医学虽然在基层单位意义重大,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确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素质不高。
因此,还需在基层医疗单位中大力培养全科医生,现阶段,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关键词]基层医疗体制;AHM;TOPSIS;优化评估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6.134
0引言
1研究过程及结论
本文以近十年各类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为基础,运用三角模糊数通过专家打分确定AHM的属性判断矩阵,调用TOPSIS求出各属性之间与理想值之间的距离,进而得到每一年的评价值C,比较C值大小,判定结果优劣。
在应用TOPSIS时结合指标的重要性,加之TOPSIS法本身具有的能充分利用样本资料反映信息的优点,使评价结果会更加合理、可信。因此,本文将属性AHM(AttributeHierarchicalModel)赋权法应用于TOPSIS法,评估我国的基层医疗体系。通过更全面、直观的数据,体现我国近十年基层医疗体系的总体建设情况,其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步骤。
步骤1:确定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基层医疗体系下属性层次模型。
(1)经过对我国基层医疗建设情况的了解,确定以下8个指标,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专科门诊部、卫生所和医务室、妇幼保健院以及急救中心(站)。
(2)确认评价8个指标的评语集。
(3)设计调查问卷,集结5位不同科室的专家对这8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价。
(4)回收调查问卷后,根据模糊属性矩阵构造得出5位专家对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
步骤2:运用改进TOPSIS法对我国基层医疗体系状况逐年进行综合评价。
(1)使指标同趋势化,即使其评价指标均为同一趋势。
(2)指标无量纲化。将同趋势化的指标按公式进行归一化处理。
(3)根据各年度各项指标的归一化值得到最优值向量和最劣值向量,即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与最劣方案为:
A+=(0.3719,0.4172,0.4181,0.3952,0.5130,0.4259,0.3446,0.4125),
A-=(0.1860,0,0.2333,0.2128,0.1566,0.2546,0.2811,0.1790)。
(4)分别计算各年度各项指标的归一化值与其对应指标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是S+和S-;再根据各年度的S+和S-,计算各年度评价指标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Ci。
Ci在[0,1]之间取值,越接近1,表示该年度基层医疗建设情况越接近最优水平,反之,越接近0,表示该年度基层医疗建设情况越接近最劣水平。
步骤3:得出结论。
(1)为了对我国的基层医疗建设情况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建立由基层医疗驻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急救中心等8个指标构成的基层医疗体系评价指标,运用结合三角模糊数的AHM方法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运用TOPSIS方法对近十年我国的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和排序。
(2)为了减少主观原因造成对评价矩阵的影响,采用Delphi方法,使评价矩阵更加合理、更加切合实际。
(3)从评价结果以及排序情况看,我国的基层医疗体系建设逐年好转,由于2008年我国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并推行试点工作,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并对基层医疗体系的具体驻点进行了整合,故此,2007与2008年的排序结果出现波动。
(4)医改在实施过程中,强调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所以在2009年以后对基层医改的稳步推进中才会更加顺畅。把解决群众的看病就医突出问题与建立完善的基本制度体系结合起来,立足基层把握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医疗思想政治成效
在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先决条件。尤其是伴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如何在人的思想进步方面进行启发与加强,使其适应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精神,并将先进的思想渗透到工作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带领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向更高的层面发展,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点。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2当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方法
2.1提高对思想中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2通过系列活动,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化,使得以利益为上的思想侵入人们的大脑,一方面,这符合时展的特色,但另一方面,很多人思想立场不够坚定,对利益的度把握不准确,导致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反而又使得人们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这在基层医疗卫生部门中同样也有体现。针对此现象,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的教育。首先是理论教育,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本身就存在医疗设备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的状况,因此更应该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提高对患者的医治的积极性与专一性。医院多组织对医护人员的理论教育课程,始终将党先进的思想灌输给他们。其次,举行宣传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用正面与积极的教材丰富医护人员的思想,深化以治病救人为先决条件的工作态度,始终秉承病人至上的理念,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关心就帮助病人尽快走出病痛之中,尽自己的努力为病患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2.3以人为本,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完善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1]廖社碧.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医师杂志,2002(12).
关键词:合作医疗;档案管理;新农村建设
为了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三农问题,尤其是重要的农村医疗卫生水平问题,我国推行了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从推行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上亿农业人口的医疗卫生水平上升了一大截,农业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改善,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为了加快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快更好的实施,合作医疗档案制度的发展和健全成为了下一步的行动目标。
一、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一)合作医疗档案制度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重要意义
(二)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化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十分复杂和多样,在工作实际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在农民当中利益牵扯巨大,事关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想要又好又快地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必须让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就是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走向制度化的重要保证。
(三)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对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持续推动作用
我国国情复杂,人口众多,尤其是广大的农民仍然占据着我国人口的多数。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在工作实际中不断地摸索,才能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解决农村问题的出路。在摸索过程中,需要把经验记录下来,留待参考,这就离不开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
二、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现状
(一)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意识不足
如今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开展,参与其中的农民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工程的体量也在不断地膨胀当中,但是对于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的重视程度却始终缺乏改进。基层执行人员把档案管理当做是没有必要的形式主义,工作敷衍了事,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明确认识,是的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二)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不健全
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涉及到多个工作流程,所以需要一个全面完善的信息收集制度、档案收纳制度、信息调用制度和工作监督制度。没有这些制度,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的工作就无法有效开展。只有打造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制度走上长期发展的轨道。
(三)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制度缺乏专业人才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来严格执行,但是目前农村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仍然普遍缺乏档案管理人员所必须的工作素质。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制度不了解或者不重视,导致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中的许多条款和规定无法得到其实有效的执行,是的制度出现了漏洞,那么当初设计制度时的考虑和想法就无从实现。
(四)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缺乏基本设备支持
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德尔执行需要比较好的硬件支持,随着参与的农民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档案数量也越来越臃肿,就需要更好的基础设施来收集和储存。目前,我国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仍然在使用原始的书面方式,落实农村基层工作信息化势在必行。
三、完善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方案
(一)在思想上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的重视
只有思想建设跟上了,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要加强思想学习和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让广大基层工作人员和参保农民能够正确认识到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要解决人才缺失的难题,必须从根源抓起,从头培养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建设一支真正具有高水平的,适应农村工作实际的干部队伍。也可以对现有的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否正常开展。本文通过对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的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张予宏,李莹.2004年~2012年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2013,04:72-73.
[2]沈跃.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的形成与管理[J].兰台世界,2009,10:49-50.
[3]张静静.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3,05:95.
[关键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防控
医院是诊疗疾病的场所,各种疾病在这里诊治,容易产生院内感染、交叉感染等问题。尤其是基层医院由于技术水平差、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实验设备缺乏、医疗条件差等原因,感染控制成为医院工作薄弱环节之一[1]。加上医院管理者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常流于形式,这就使基层医院的感染控制存在很大隐患[2]。因此,必须针对基层医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消除感染隐患,保护患者健康。
1当前基层医院感染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1.1领导重视不够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基层医院条件已有很大的改善,但大部分医院领导存在重医疗、轻预防思想,普遍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只投资不产生效益,不能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一些基层医院在感染管理方面,不仅自身检查不严格,而且对上级检查也想方设法敷衍了事。
1.2认识的误区
许多医院管理者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即为消毒隔离,是护士的事,与己无关。具体表现为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工作的内容、检查的项目、专业培训等均限于消毒隔离,人员的安排也只限于护士。这种认识给感染控制带来很大隐患。有些医务人员甚至不知道“医院感染”的概念,防范更是无从谈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医院感染,采取的隔离、消毒和治疗均难以到位。
1.3缺乏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很多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机构不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基层医院缺乏专职感染管理人员,很多是兼职管理人员,这就使该项工作从组织和人力上得不到保证,也使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很容易导致感染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无人具体负责。
1.4医务人员的工作不够细致
1.5抗生素使用不当
2基层医院感染控制的对策
产生医院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从基层医院实际和整体出发,把医院感染管理作为一个系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各种感染控制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控制体系,严格落实责任,确保感染控制。
2.1建立科学的管理组织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履行相应职责。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医院感染三级监控网,明确各级职责。基层医院一定要建立专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导、管理及监督;开展必要的监测,收集医院感染信息并及时反馈;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落实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制度,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2.2加强医务人员宣传教育培训
基层医院要充分利用音像、宣传画、手册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传染病和医院感染预防知识,教育全体人员重视医疗活动中的隔离原则和无菌观念,了解各种传染病和感染致病菌的传播途径,做好针对性隔离措施。应根据本院人员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实施目标教学管理。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专职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让医务人员把学到的感染控制知识能够具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还要根据全院各级各类人员不同的知识水平、工作职能,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手段,以国家有关医院感染法律法规为教材,并结合全国其他医院因医院感染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案例为教训,进行培训和考试,使大家真正掌握医院感染有关知识,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2.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消毒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尤其是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牵涉面广,影响因素多、环节复杂,如果该项工作不到位,任何一环节出漏洞,都易导致医院感染的流行暴发。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消毒灭菌这个环节,使医院感染率降到最低。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规定,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确保消毒工作做到彻底完全。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必须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之中。对侵入性诊疗用物,要做到一人一用―灭菌;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物品,一人一用―消毒;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保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保证患者安全。
2.4合理使用抗生素
总之,感染防控工作对于当前基层医院尤为重要,只要认真分析医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制度健全、管理到位和培训工作的强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把工作做细做好,就能够防患于未然,将医院感染问题控制好。
[参考文献]
[1]马新梅,姚桂莲.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对策建议[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3):208.
[2]周勤.基层医院如何做好院内感染控制[J].当代医学,2009,15(21):22-23.
[3]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关键词:基层医院;健康管理;探究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以及群体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并提出健康咨询和指导,同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部过程[1]。健康管理和传统医学模式不同,其将疾病事后治疗转变为事前预防,因此可有效降低健康风险以及医院资源的浪费,增加人们的将抗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究基层医院如何构建健康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基层医院的品牌形象以及社会影响得到提升,进而为医院创造良好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1基层医院开展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2基层医院开展健康管理的构建措施
同时,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流程以及质控标准对健康管理工作的展开也具有一定意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可将体检、评估、干预以及评价一体化,减少错误以及漏洞的发生,促进健康管理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健康管理质量。同时,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使得健康管理更为规范化以及个性化,最终达到防控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目标,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此外,基层医院在进行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方面遇到成本不足问题时,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帮助与支持,从而获取足够的项目启动资金,促进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4]。
2.4提高后续服务,规范健康管理目前,虽然很多医院都相应开展健康管理工作,但由于国内人口基数较大,健康管理工作流程不连贯,使得健康管理难以全面普及并出现健康管理工作形式化等问题,例如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出现错误以及漏洞,还有后续服务质量差等问题[5]。基层医院健康管理工作人员应利用医院丰厚的医疗技术资源,建立一个集健康咨询、宣教、监测以及评估等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及时将体检人员的资料归档,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体检人员的身体变化情况,及时发现体检人员的异常情况,从而加以措施干预,进而降低慢性肺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效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
3结论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开展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展现基层医院的公益性,基层医院可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增设机构以及设备,进行人员岗前培训,建立相应奖励机制,提高后续服务等措施构建健康管理模式。虽然现在健康管理还处于发展期,作用不够显著,但在医疗工作人员以及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其长远效果非常可观。
[1]贺媛,迭君,康健周,等.对构建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5(1):57-58.
[2]杨秀峰,张登彬.基层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5):114-115.
[3]霍立顺.健康管理对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1(25):84-86.
【关键词】基层医院;档案室;管理
医院的档案是其在运行中所形成的图标、文件以及录像等各种资料,医院档案作为医院的一种无形资产记录着医院发展的历史与进程,医院档案保存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因此,医院应该重视档案管理,认识到档案室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要加强基层医院档案室的管理,首先应该认清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医院的档案室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观察,当前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档案管理意识:目前,影响基层医院档案室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基层医院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医院的领导不重视档案管理问题,在制定医院发展规划时也没有把档案管理问题纳入其中,有的领导甚至认为档案室是可有可无的,其存在与否与医院的发展关系不大,这种思想认识上的欠缺直接给档案管理带来不良影响。此外,基层医院的很多医务人员也对档案管理的流程与要求缺乏认识,不能够规范书写病例、处方等等,这就给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资料收集带来极大的不便,从而使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具有系统性。
(二)档案管理室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当前,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者都不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知识。有的工作人员甚至没有学习过档案管理,只是从医院的医疗、护理以及行政部门调过来的,他们不仅不具有基本的档案管理知识,而且学历也普遍不高,知识结构也不够合理。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医院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使医院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基层医院也非常重视医疗人才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但是极少的基层医院会把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也纳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之中,所以,档案室的工作人员素质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提高,从而不利于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档案管理室的设备较差: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无纸化办公以及电子文件等的出现,给传统的办公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很多大医院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档案管理,但是基层医院因为条件所限,其办公设备依旧比较陈旧,沿用的是传统的手工组卷的方式,从而使得档案管理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加强基层医院档案室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基层医院档案室管理对医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是衡量和评价医院技术水平以及医院质量的重要依据。当医患双方发生纠纷与矛盾、其中一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时,医院的档案保存是否完整就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基层医院档案室的管理,有利于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二)有利于推动医院人才的选拔: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有利于医院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医院在急需人才之时,就可以按照认识档案对医院人才的选拔进行提前规划,从而有利于与出色的人才进行交流与沟通。
(三)有利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在促进医院医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员可以参考医院档案中记录的资料,挖掘出其中所隐藏的科学技术信息,从而为研究出新的科研成果奠定基础。
三加强基层医院档案室管理的措施
根据以上提出的基层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医院档案室管理重要性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加强基层医院的档案室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基层医院的档案室管理意识:只有提高思想上的重视,才会落实到行动中,所以要加强基层医院档案室的管理,首先应该提高基层医院的档案室管理意识。基层医院的领导干部应该提高档案室管理的意识,在进行业务建设与规划时应该把档案室管理放在与其他业务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同时领导还应该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同时,医院的广大工作者也应该改进对档案管理室工作的认识,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够得到顺利开展。
(二)提高档案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基层医院档案室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影响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所以对于基层医院而言,提高档案室工作人员的素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既需要基层医院领导对档案室工作人员能力培训的重视,也需要档案室工作人员自身的重视。医院应该通过开展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积极为档案室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档案室的工作人员也应该自主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三)加强档案室设备的更新: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基层医院要加强档案室的管理,就应该注意设备的更新,投入资金为档案室配置现代化设备,从而提高档案室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之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结束语
总之,加强基层医院档案室的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加强基层医院档案室的管理,基层医院的领导和医疗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认识,及时更新设备,档案室的工作人员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1]李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4):236-237.
[2]冯秀芳.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18(5):75.
作者单位:314512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卫生院
(上接第284页)
1.2.2护理措施:患者仰卧时选择高低适中的枕头,在患肩、患臂下面以及患侧髋关节外侧垫一枕垫,以防止肢体出现内旋或外旋。由于仰卧位较易造成伸肌痉挛,因此指导患者定时更换卧位,此过程中应避免患侧肩关节的内旋以及患侧髋关节的外旋,一般每1.5~2h翻身一次,同时可预防褥疮和其他并发症。同时采用推、拿、按、摩、摇、搓、滚等手法刺激患者关节运动。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肌力增加3级以上;有效:肌力增加2级;无效:肌力增加不足2级。
1.4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资料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且以P
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P
3讨论
综上所述,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有效降低致残率并预防并发症,从而改善预后。
[1]LennonS,AshbumA.Thebobathconceptinstrakerehabilitation:Afocusgroupstudyoftheexperiencedphysiotherapists,perspective[J].DisabilRehabil,2000,22(15):665―674.
[2]董亚贤,梁风桃,黎振平,等.急性脑梗死的基础性治疗[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6):6―8.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
一、分析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基层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其次,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优化内部绩效管理,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基层医院的财务管理素质并不完善。在医疗改革不断进展的过程中,这种问题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影响了基层医院发展的进程。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将会进一步实现公开、透明化,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更加的清晰和明确,提高了医院内部的公平性,更有利于基层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也能够得到更有利的维护,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得基层医院有更加充足的资金完善医疗环境、基础设施、人员团队等,继而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切实为百姓服务。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院财务管理的具体策略
其次,基层卫生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确保财务的收支平衡,尽可能扩大盈利空间。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的前期编制以及后期执行两方面,而编制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了预算的执行度。为此,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基层卫生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因素,包括基层的经济水平、国家政策、市场状况、医院业务水平等。同时,预算编制者需要结合医院今年内的基础设施使用情况,科学预测阶段内医院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套用人事部门工资定额标准和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计算生成,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严谨。在预算执行阶段,财务管理者需要严格把控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果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需要及时找到具体原因并进行记录,提高下个阶段内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最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充分的做好对负债资产的管理,主要从负债和净资产两方面展开,为确保基层医院的正常运行,财务人员需要定期对医院的资产状况进行清查,并将负债情况调节到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卫生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关于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尽量减小医院面对的财务风险因素。同时,需要对医院的专用基金、事业基金、财政补助结余加强管理和统筹,将其应用到适当的地方,保证基层卫生机构的正常、顺利运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改变与活力,文中重点讨论了现阶段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展开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望与同行工作者一同交流探讨。
[1]杨玉敏.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浅析[J].财经界,2016(06).
[2]李洪波.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J].经营者,2016,30(11).
[3]吴会淑.浅谈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5).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基层医疗机构;问题;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该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它涉及面广、环节多、跨多学科,并贯穿于诊疗全过程。医院感染管理就是针对在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感染情况,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总结医院感染发生的规律,为减少医院感染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控制活动。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要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强化医院感染意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完善监控网络,使医院感染控制得以加强和规范化;提高人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
其次,普通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差,自我防护意识较差[2]。医院盛装无菌物品的容器无灭菌标识,未注明物品名称,无灭菌日期、有效期、无责任人签名。对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未开展监测,盛装消毒剂容器未定期灭菌更换。有些器械物品虽然达到消毒灭菌要求,但由于容器未定期清洁消毒灭菌更换,导致再污染情况严重。部分口腔科和胃镜室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缺乏,在诊疗前后洗手不规范或干脆不洗手。部分医院没有为医务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护眼罩和防护面具等。部分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不按要求配戴手套、口罩、帽子、防护眼罩和防护面具等,忽视自身的防护,注射、采血均不能做到一人一带一巾。
1.2医院感染监控不足
首先,缺乏通用的医院感染监控标准。现有的监控标准仅适用终末,不适用医院感染形成过程和环节。全院统一笼统的标准不能体现各部门、各专业的特殊性和个性特点,监控时标准不能对号人座,对科室工作无指导性、方向性、针对性差,每次检查雷同问题突出,医院感染问题无改进,效果不明显。
其次,缺乏对医院感染过程的监测。医院感染监测已不再只是追求监测科室资料的数量,而是重视监测资料的质量。常规监测是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即消毒后,操作前采样,虽然监测结果令人满意,但却不是日常医院消毒工作的真实反映。对此,应坚持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将重点放在医院感染形成的过程和环节上,根据临床中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内容,注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
最后,没有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的反馈和统计。基层医疗机构大都没有很好地利用监测资料,仅将资料整理后归档保存,未对资料认真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馈、整改。
1.3医院感染管理人才缺乏
基层医疗机构的大部分感染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够。其中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难以满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需要,有许多医院的感染管理人员是由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转行而来,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专业培训,而且由于多种原因专业队伍很不稳定。这必然导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效率低,应急能力差,既不能为医院提供医院感染防控的应急预案,也不能给全院医务人员提供相应培训,指导其进行正确防护。部分医院清洁人员水平低、人手少、秩序混乱、卫生习惯也较差,医院感染性疾病传播大部分由外源性感染所致,极易造成医院感染。
2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整改措施
2.1强化医院感染意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首先,医院领导应从根本上重视医院感染的管理,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的基础建设和医疗质量管理[3]。
其次,建立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4]。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的专门管理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科,明确其职责和任务,配备专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5]。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如登记报告制度、反馈制度、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各种处置室的保洁监控制度,各种一次性用物的管理制度等,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逐渐形成人人自觉遵守的常规。
第四,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有些人无菌观念淡薄,有违反无菌操作原则的现象发生的情况,首先从抓合格的仪表、衣帽整齐入手,跟班检查,并注重是否符合无菌操作程序,在紧急抢救情况下,医疗护理操作、处置是否均符合要求,从而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的管理,有效降低外源性感染的发生[7]。
2.2完善监控网络,提高控制力度,使医院感染控制得以加强和规范化
首先,建立监控网络。各科室除主任、护士长外设监控医生、护士各一名,明确职责,督促检查消毒灭菌等各项制度的执行及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制定了各级工作职责和相应计划,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采用自我检测、逐级检测、反馈检测三级质量检测方法。
其次,加强微生物学监测,各科室每月对各科室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空气进行全面监测。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或随机对使用中的消毒液、紫外线灯等消毒灭菌器具进行抽样监测,认真做好监测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更换,保证使用中的消毒液、紫外线灯等达到有效的消毒灭菌效果。
最后,作好重点监测,避免医院感染暴发。先要监测好重点部门:如感染性疾病科、血液净化中心、新生儿病房、呼吸科、神经外科、消毒供应中心等。以上重点科室和部门,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容易引起流行和暴发。还应制订相应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标准,定期检查、督导和监测。
2.3培养或引进人才,提高人员素质
医院感染管理对于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很高,因此基层医疗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在职培训,要求全员参与,并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和不同岗位的特点,有重点地进行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的专业培训[8]。
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必须进一步提高,必须掌握或充分掌握以下学科领域的知识:如微生物学、感染病学、流行病学、统计学、抗感染药物学等。因此,要加强专职医院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接受继续教育。对现有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可按照统一的教材与计划,采取短期培训和长期进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或续岗。同时应合理解决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充实这支队伍。
3结语
[1]焦俊秋.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2006,3(30):121-122.
[2]金婉芳.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2):58-59.
[3]薛利霞,石娜,廖洪菊,舒雪琴,陈永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医院院内感染[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194-1195.
[4]杨锦玲.医院感染管理在基层医院的开展[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28(6):597-598.
[5]黄国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414-1415.
[6]张月能.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初探[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567-2568.
[7]钟银珍,张红红.基层医院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714-715.
[8]陈琴南,方藕环.中心级及镇级卫生院院内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5):1296.
Abstract:Medicalservicequalityisthenecessaryconditionfor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ofmedicalservicefacilitatingagency.Howtoevaluateandimprovethemedicalservicequality,especiallyfortheservicequalityofthebasicfacilitatingagency,isbecominganimportanttheoreticalandpracticalresearchtopic.Consideringthepatients'satisfactionevaluationfortheservicequality,firstofall,theproblemofmedicalservicequalityisdescribed.AmedicalservicequalityevaluationindexsystemisconstructedbasedonSERVQUAL.Secondly,itprovidesaservicequalityevaluationmethodbasedonservicequalitygap,throughthepatient'sperceptionofserviceexpectationsandservicetodeterminethedifferencebetweenpatients'satisfaction.Finally,aprovincialhospitalinNXprovinceisgiventoillustratethefeasibilityoftheproposedmethod.
关键词:医疗服务;服务质量;感知;期望;满意度
Keywords:medicalservice;servicequality;perception;expectation;satisfaction
现有医院的做法是针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并依此作为服务质量评价的依据。但需要指出的是,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是针对患者对服务质量总体感受和最终结果的调查,但并不能够反应出来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期望以及实际感知的差异。对于不同的患者,其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水平也有所差异,因此其满意度的高低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客观,并且能够有效反应患者的期望与实际感受差异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1医疗服务质量评价问题描述
服务质量问题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其主要是依据有形产品的质量作为服务质量的评判依据,由于服务本质上区别于有形的物质产品,具有无形性的特征,因而关于无形服务的研究还非常有限。美国教授ParasuramanA.,ZeithamlValarieA.andBerryLeonardL.(简称PZB)三位学者于1988年[9]年根据服务品质概念化模式,通过深入研究、抽样和重新定义。将原有的10个构整合成为5个方面,即从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等5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服务质量,即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用户的感知,以及感知与用户期望之间的差异,基于此来衡量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衡量顾客感知的服务和期望的服务之间的差异的函数,如果感知小于期望,函数为负值则表明顾客对服务不满意,服务质量不高;当顾客的感知大于和等于期望时,函数值为正值或0,则表明顾客的期望得到了满足,服务质量较高,顾客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因而满意度较高。
2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理论分析的结果,并结合我国基层医疗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卫生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深入访谈,形成了本文研究中针对基层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中所示。
3基于SERVQUAL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SQ=■W■P■-E■(1)
根据式(1)及表2中的实际调查数据结果,可进一步的得到患者针对该基层医院的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结果SQ=0.214704。这里,SQ>0,即表明患者针对该医院的医疗服务比较满意。同时,根据获得的患者针对该医院的感知与期望的水平,可以进一步得出,在病人膳食(C3)、医疗服务安全性(C4)、医疗技术操作(C5)等指标下患者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因此医院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和改进。
4结论
[1]AletrasVH.Acomparisonofhospitalscaleeffectsinshort-runandlong-runcostfunctions[J].HealthEconomics,1999,4(1):521-530.
[2]HishuiChang,WenJingChang.HealthcareregulationAndtheoperatingefficiencyofhospitals:EvidencefromTaiwan[J].JournalofAccountingandPublicPolicy,2004,23:483-510.
[3]Jr.J.F.Burgess,P.W.Wilson.HospitalOwnershipandTechnicalInefficiency[J].ManagementScience,1996,42(1):110-123.
[4]侯文,任苒,宁岩.数据包络分析在医院效率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1,18(5):279-282.
[5]罗良清,胡美玲.中国各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生产效率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23):47-51.
[6]张光成,王汝芬,刘成风.TOPSIS法与层次分析法在医院综合评价应用中的比较[J].中国医院统计,2003,10(4):225-226.
[7]管惠娟.医院综合效益评价分析[J].数理医学杂志,2005,1(18):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