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对这类医疗账号再下狠手,医生账号或迎集体“认证危机”
个人账号要求用户在APP内实名认证、绑定手机号,无封禁记录,不得开通带货权限。另外,认证为“健康系统社会职务”的个人账号需要具备“中华医师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及其下属专科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的身份认证和“公立三级医院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
好医生点评
最近,《柳叶刀》刊登了一项研究结果,指出对于无并发症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相比于在8小时内进行阑尾切除术,将手术延迟至24小时内并不会增加阑尾穿孔的风险。
图源:THELANCET
研究共纳入2095名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8小时内接受手术vs在24小时内接受手术)以评估较长住院延迟是否与较短延迟对手术预后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相当,且并未观察到患者出现化脓性分泌物扩散至腹腔或阑尾周围脓肿炎症加重的情况。(THELANCET)
外科和急诊医生们,好消息来了!最新研究发现,对于无并发症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是在8小时内做手术还是24小时内,其实没太大差别。这个发现意味着,你们可以更从容地规划手术室的使用,甚至可以考虑将夜间手术延迟到白天进行。
想要了解更多细节,可以查看官方网站。
>>医院体检报告上写“智商偏低”?后续:属实,主检医生已被停职
小编认为,位医生的报告只需要客观陈述病情和判例总结,不应该加入个人主观臆断,错误之处也在于此。但看完这场闹剧,也有网友认为,正式的体检报告应该由医院盖章,这事绝不应该由医生一人承担全责。
>>《JAMA》重磅:每天坐着超10小时,痴呆症、死亡风险激增!
图源:JAMA
坐久了,智商也坐没了?新研究警告,每天坐超过10小时,不仅让你的屁股疲惫,还会让你的大脑陷入疲劳状态!
虽然作为医护工作者,患者不太可能会让你有机会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但下班后回到家,也要多走走,可不要贪了舒服,失了聪明。
>>医生成为第二理想职业?稳定性、认可度成为主要原因
9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江苏张家港发布了《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
《蓝皮书》中显示,教师是未成年人最为偏好的职业,其次为医生(19.8%)、企业家(19.5%)和艺术家(19.3%)。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较为集中,拥有稳定收入的传统行业仍旧最受未成年人青睐。
图源:皮书网
专家认为,未成年人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对于教育和医疗职业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医生等传统职业也是受到社会尊重和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这使得未成年人也更容易选择这些职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北京商报)
还记得若干年前那句打趣的“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吗?没想到时至今日,学医竟然又成了年轻人眼中的理想职业了!从《报告》来看,收入稳定、受尊重、认可度高,这些都是吸引年轻人的好理由。
>>知名三甲教授炮轰抖音:我再也不愿意在这儿发医学视频了!
图源:今日头条
不过,也有人发文:这并不都是平台的错!专业的事就该让专业的人来做,孙教授在做短视频这块根本就是门外汉,走与不走并不影响抖音的生态规则。
关于医疗短视频审核矫枉过正这事儿,你怎么看呢?
>>AI立大功,17名医生都没能诊断出的病,竟被ChatGPT破解
近日,国外爆出一则医疗界轰动的AI诊断新闻。一名年仅4岁的美国男孩在运动后突然遭受剧痛,症状包括磨牙和停止生长。他的父母在三年内求助了17位医生,尽管都得到了不同的诊断,但治疗效果却不如预期。
为了解救儿子的病痛,母亲向ChatGPT求助。她将从医生和影像学检查中收集的信息上传至ChatGPT,结果AI给出了一个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神经外科医生验证后,确认了这一诊断,甚至找出了栓系的具体位置。小男孩接受手术治疗,目前正在康复中。(TODAY)
随着AI在医疗领域崭露头角,有人开始担心医生是否会被电子竞争对手扫地出门。有些网友觉得,医生越专业,对其他领域就越不懂,所以AI的辅助诊断还算靠谱。还有人认为,医生或许不会马上被解雇,但至少要学会与市场接轨,不断学习新知。
不过,小编觉得,目前来看,AI在医疗领域更像是医生的得力助手,而非替身。医生们仍然需要发挥人际沟通、关怀患者和综合治疗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才能保持不可替代性。所以,医生们,当工具人的同时,也要学会好好利用工具!
编辑:好医生-李可意
说明:本文系好医生整理,侵权请联系删除
审核:好医生-高鹭
颠覆性研究为何越来越少?《自然》分析了数百万份论文数据
暑假青少年“整容热”的背后:究竟是谁在贩卖“容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