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在初期的症状并不明显,有时会出现全身骨痛、无力,特别是腰部、骨盆、背部的持续性疼痛,许多人误以为是腰椎的问题。骨质一般从30多岁就开始流失,肌体对骨质中的主要成分钙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等发生骨折的时候就已经流失了1/3以上的骨质。
建议:40岁以后,腰部、骨盆、背部如持续性疼痛,就需要检查骨密度,提早防治骨质疏松。
二、妇科内诊加宫颈刮片
包括外阴、阴道、宫颈细胞学检查、子宫、双附件触诊等。对早期宫颈癌的发现很有帮助。建议:原则上已婚女性至少每两年检查一次。未婚女性也要做体检
三、餐后血糖
在一般的体检项目中,多要求空腹测血糖,一些人以为空腹血糖正常就万事大吉了。然而,虽然空腹血糖正常,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值高于正常值,即使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也属于葡萄糖耐量低减,大血管病变此时警钟已响起。由于许多糖尿病前期无明显症状,等到发现自己有糖尿病明显症状时,实际上已经患糖尿病好几年了。
建议: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有高血压的人,除了查空腹血糖外,还应作餐后血糖的测试,做好预防措施。
四心脏检查
目前采用的常规体检,对心脏一般靠心电图来检测。现在不少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所以心脏的负担比较大,体检中往往会发现有心律失常、心肌劳累等问题。但是对于隐形冠心病、早期心肌梗塞等早期心血管的毛病很难被发现,必须再借助其他的检查。
建议:有心律失常、心肌劳累等症状的人,应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五.脑部CT日常生活中,早期脑梗的患者只是觉得胸闷、头晕、睡眠不好等,人们多以为是亚健康的表现。CT可以检查肿瘤、梗塞问题,但常规体检中一般不会查脑子,而且由于费用比较高,许多人一般不会做脑部CT。
建议:经常头晕、头痛、胸闷的人,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可以做一做脑部CT检查,帮助排查早期疾病。
六.防癌检查
人的年龄越大,接触致癌物的几率越多,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有资料表明,35~50岁年龄组的癌症病死率,已居该年龄组各种疾病死亡的第1位。建议:50岁以上的人,条件允许,每年最好做一次有关癌症的检查。七.眼底检查
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动脉硬化至脑动脉硬化的程度。建议:45岁以上,应每年检查眼底1次。对近期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更需检查眼底。
七.口腔检查
牙不痛绝不意味着牙一定就没问题。例如,刷牙时流血、口臭、牙齿松动、吃热的食物会敏感和酸痛等,都说明有牙齿存在问题。建议:有以上症状时就应该找口腔医生检查和治疗,最好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半年一次。
得了骨质疏松症后,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提高全身的骨密度,预防骨折的发生。首先要改变生活方式,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
2021-10-22浏览(2052)
骨质疏松的检查主要是骨密度的检查,骨密度仪现在有好多种的方法,常见的是双能x线骨密度、超声骨密度和定量CT来进行骨密度的检测。那么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那么目前它的金标准也是最公认的,是双能X线骨密度的...
2021-01-31浏览(2317)
骨质疏松是一类骨密度下降,脆性骨折容易发生的骨代谢的疾病,因此治疗骨质疏松就是要能缓解骨痛,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的发生率,目前能使达到这个目标的药物主要有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2021-01-31浏览(4336)
...质疏松治好就成为了可能。因为骨质疏松最主要的影响是骨密度的下降和骨折风险的增加。因此药物只要能使骨密度增加,骨强度增加来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就可以使骨质疏松达到治愈这样的一个目的。
2021-01-31浏览(9707)
语音时长01:11
张印星|黄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语音时长01:16
杨亚梦|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语音时长01:10
程斌|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
A:如果骨密度过低,可以进行补钙,多晒太阳,多吃高钙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海带,虾皮,豆制品等,骨密度高的情况下是不需要特别处理的。
杨广禄副主任医师佳木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A:如果骨密度T-2.0这种情况不是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是不分级的。
梁茵主任医师温州市人民医院
A:骨密度小的时候会造成骨质疏松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下引起疼痛的可能性更大。
于园园副主任医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A:如果孩子出现骨密度低的情况,是通常意味着孩子出现了缺钙的情况,应该及时通过服用钙剂来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