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测评和指导。
二、建设目标
1.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包括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等各功能室建设,还包括内部设施的配备,尤其是专职心理辅导人员的配备更为严格。
2.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将按照“统筹规划、区域推进、典型引路、分层实施、分段达标”的原则建设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
3.高质量地建设一个心灵交流的温馨空间。全校师生、家长了解心理知识,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对心理疾病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及时认清自己的情绪且能做到自我管理情绪、自我疏导情绪。及
时帮助少数有情绪困扰的师生、家长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其走出心理困境。
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管理
一、心理健康辅导要以人为本,协助未成年人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使其健康成长。
二、辅导站工作人员要遵守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辅导站的各项管理制度,提供热情、耐心、周到的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四、辅导站工作人员在咨询时,须学会倾听,无条件接待来访者,事后做好记录。
六、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干预预警机制,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种未成年人心理危机突发事件,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四、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功能
1.掌握全校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未成年人。
2.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做团体或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心理困扰。
3.利用心理辅导站开展面向全市未成年人的健心活动,如在辅导站内建有心理松弛区、音乐欣赏区、图书阅览区等,指导未成年人的自助活动。
4.在学校内开展教师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5.为家长教育子女,为社区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人际环境,提供建议、咨询和帮助。
五、心理辅导站的建设标准与要求
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建设要根据心理辅导的需要(服务对象多少,服务范围大小等)和实际条件的许可来确定心理辅导站建设标准。如: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心理活动室、心理阅览室等。
1.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咨询室是个别辅导的需要,一方面为未成年人提供咨询,进行行为训练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为辅导教师提供记录和整理未成年人心理个案创造条件。
2.心理测量室:针对不同的来访者,在需要了解来访者的一般心理状态和问题时,可采用必要的心理量表和问卷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心理测量结果和对来访者的谈话综合鉴定,确定辅导方式;记录和存放未成年人理档案;为学校、教师、家长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
3.心理活动室:一是为未成年人进行各种团体辅导活动提供场所,二是为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训练提供条件。
4.心理阅览室:可以让未成年人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从而得到帮助和启示。心理阅览室还可以为教师、家长提供有关的各种心理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思想、各种心理辅导技术方面的资料。
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内容
一是教育教学。以正面教育为主,采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富有实效的教育方式。
二是健康咨询。采用团体和个别的形式,对具有轻度心理困扰的学生依照专业规范和伦理,开展日常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为家长和社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和教养指导建议。
三是危机干预。在新生入学、考试前后、升学择业以及突发危机等可能对师生心理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前后,及时开展针对性、适应性的干预工作;定期采用测验和调查的方法,掌握本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师生心理档案。对于学校师生心理问题的易感群体,制定长期预防和干预方案。
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地址
淡水社区卫生服务站。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体检;优势
随着现代人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定期体检已成为人们预防疾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随之而来的就是体检业务的几何式增长,然而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却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体检业务,不断显现出其弊端,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形式,体检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就应运而生了。在初步实践中,信息化管理也显现出巨大的优势,不但规范体检程序,也大大减少了体检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失误,以及健康估计、定期提醒、自动生成数据与分析数据等功能,为体检中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一、预约登记功能提高数据输入的准确性
二、条形码打印技术加快体检工作流程
三、体检知识库快速形成体检报告
四、统计分析功能
除了单次、个人的体检数据分析,系统还可提供长期、团体的体检数据分析。系统可以根据受检者的多次体检数据、家族病史等信息,对其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分析,还可对某一单位或群体的体检数据、某一疾病的发病率、发病原因等进行比较分析,并给出相应的保健建议。
六、规范报告提高顾客满意度
以往的体检报告都是人为制作,经常会出现数据错误、格式不合格等现象,但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后,系统可以自动传输数据,并形成体检报告,不仅形式规范,而且不会出现粘贴化验单和检查报告单的现象,使得报告更为美观,受检者的满意度也相应的提高了。
七、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体检中心只需配备计算机便可实现所有的操作,完全实现了体检报告等的无纸化,大大降低了体检中心采购化验单、检查单等环节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八、资料保存完整、查找便利
体检中心大量的体检数据都是由体检中心保存的,常常会出现保存不当造成的信息遗失的情况,使得受检者的体检信息出现缺失,今后便无法有效地为其提供健康状况对比与保健建议。信息化管理使体检中心实现了无纸化,体检中心再也不需要保存大量的纸质单据,只需将信息输入系统便可安全、永久地保存信息,在查找数据时,也不再需要人工在大量的单据中寻找,通过信息检索系统便可迅速地检索到所需的数据,也有利于体检中心对顾客的体检情况及时地进行总结与跟踪,全面、及时地为顾客提供健康建议与保障。
九、提高服务质量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体检中心初步实践,但却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它完善了许多传统信息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减少体检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数据输入、传输、分析等过程的准确性,保障了数据安全,规范、美化了体检报告,完整、永久地保存了体检数据资料,强化了服务质量,极大地满足了顾客的各项体检需求。这些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践中显现出来的优势都为医院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体检中心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着极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中立,张凌.医院信息化对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05)
近10多年来,职业病问题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重视,并成为其职业安全健康监管的重点。目前,发达国家的传统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的职业病已退居次要地位,职业病主要集中在肌肉骨骼劳损、工作压力、精神疾病、呼吸性疾病、接触性皮炎、心血管疾病以及职业性癌症等方面。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全生产状况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转向了预防职业危害和职业病方面。
发达国家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有以下9个方面。
推进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立法
1974年英国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法》,这部法律确立了“谁产生风险,谁管理”的原则,采用广义的目标设定,提供了一个均衡、确定的目标和基于风险的管理方法。该法一出台即成为不少国家借鉴的“蓝本”,联邦德国、加拿大、芬兰、墨西哥、玻利维亚、委内瑞拉以及澳大利亚纷纷借鉴。
这部法与传统立法相比有了质的突破,传统立法中每部法规具体针对一个行业或领域,只作指令性规定,企业只会被动执行,监察人员只能照章执法,整个法规体系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和灵活性。在借鉴英国《职业安全健康法》的基础上,发达国家在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安全健康法规体系方面,逐步形成了以下立法特征。
注重系统性,构建严密体系
确定最低标准,鼓励实践创新
强化雇主责任,促进自我管理
发达国家的现代职业安全健康法一般先逐条规定雇主和雇员的义务,明确地要求雇主对确保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的具体责任。其中包括:雇主必须消除风险或将风险降到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建立安全生产制度;为员工提供信息和培训,指导和监督员工安全生产等。近些年来,英国等针对高危行业出台“安全状况报告(SafetyCase)”规程,用法律手段要求雇主全过程履行雇主应负的安全责任,同时使之成为政府监管雇主的有力抓手。
1957年10月10日,英国的坎布里亚郡(Cumbria)西部的温士盖(Windseale)发生了全球首次核电站事故,促使1965年出台的《核装置法案》规定:对所有核装置实行政府审批制,装置运转前必须向政府提交证明其“全部生产周期”安全的状况报告。
对安全状况报告立法产生根本影响的是发生在1988年7月6日位于英国大陆架北海海域帕玻尔·阿尔法(PiperAlpha)石油天然气平台大爆炸和火灾事故,这次事故造成167人死亡,10亿美元平台被毁。英国能源大臣任命卡伦爵士组成政府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调查,调查报告指出:“起初我们认为麻木不仁是职业事故的唯一主要原因,主要是人们认为只要通过监管员队伍的不断扩大,法规的不断扩充,作业者的安全与健康就可以得到保证。”该报告还指出:“我们当前的制度是对国家法规依赖得太多,而对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自我的作用依赖太少,应该纠正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卡伦报告共提出106条建议,其中3条影响最为深远,一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SMS);二是强化自我安全管理;三是提交安全状况报告。这3条强调企业自主建立一个更有效的自我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在管理上使企业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并要求更多的工人参与安全管理,而政府为建立更有效的企业自我管理提供法规保障。随后英国规定1993年5月31日后所有海上设施都必须提交安全状况报告,并在以后每3~5年更新一次。1995年英国出台了《海上装置(安全状况报告)规程》。
安全状况报告将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主动权都交予雇主,整个安全管理体系完全由雇主自主规划、设计、执行和修改,由雇主来证明其操作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并在装置全部生命周期中保证安全。它极大地强化了雇主责任和义务。除海上作业外,英国还出台了主要针对危险化学品监管的《1994年工业主要事故危害控制规程》和针对铁路安全监管的《1994年铁路(安全状况报告)规程》。此外,欧盟和澳大利亚也都针对有关高危行业进行了安全状况报告的立法。
注重事先预防,强化风险管理
现代职业安全与健康立法把“风险”概念引入其中,对风险评估和管理的要求贯穿始终,可以说整个体系是基于风险管理的立法体系。
澳大利亚《2010示范职业安全健康法》是一部全国性的职业安全健康法,于20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结束了澳大利亚各州独自立法的局面。这部法律充分吸收了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理念和成果。该法第3条规定:“制定本法的目的就是通过消除或最小化职业风险以保护工人免受安全与健康伤害。”第17条对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明确:“责任人必须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a)消除安全与健康风险;(b)如果不能消除风险,则使风险最小化。”在总共276条的法律条文中“风险”一词共出现64次。
同样于2012年1月1日生效的《2010示范职业安全健康规程》在对受限空间、坠落、高危作业、电工作业、潜水作业、厂房与建筑、危险化学品、铅、石棉、重大危害设施以及矿山等11大部分的规定中,都把辨识、评估和管理风险作为基本要求进行明确规定。于同日生效的《2010示范职业安全健康守则》则对风险评估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了规范性要求。
吸取事故教训,持续改进立法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在事故调查基础上,及时对法规进行修订,使之更符合生产要求,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1990年以前,英国境内的所有铁路及运营车辆都是统一的国有化经营,其安全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但是,尽管有着150年的铁路安全管理经验和统一的法规标准,仍然没有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1987年伦敦地铁发生火灾事故,导致31人死亡。紧接着1988年12月12日,在克拉汉姆中转站发生列车相撞事故,造成35人丧生,这些事故以及铁路私有化改革催生了英国《1994年铁路(安全状况报告)规程》的出台,对铁路实行安全状况报告监管制度。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岳教授讲述医学人文精神:仁爱。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医务人员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这将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医学的人文精神不仅包括医德医风,还涉及待人处事。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除了有责任感,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与病人沟通。正如北京协和医院王仲教授所说:没有听不懂的患者,只有说不清的医生。在工作中我们要牢记一句话:病人好,我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