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输液前的准备指导家长配合护士进行身份核对,告知家长即将为患儿输液,暂时不要给患儿喂奶或水,避免患儿因穿刺过程中哭闹造成呛咳或窒息;指导家长为小婴儿垫好尿布;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情况,如使用静脉留置针,向家长讲解使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1.2向家长讲解患儿所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及全天用药量告知家长输液速度是根据年龄、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的,不能自行随意更改,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1.3告知家长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不要带患儿入厕,不要在病室以外的任何区域流动输液,更不能带正在输注的液体到其他病区或公共场所,避免在输液中发生可能的微粒污染,导致输液反应发生或因液体袋拿法不当导致空气进入体内引起空气栓塞。
1.4液体滴完时的处理方式液体滴完成为家长在静脉输液时最担心的问题,家长普遍担心会有空气进入体内,发生空气栓塞。因此当护士未及时更换液体时会反复催促,甚至个别家长看到液体滴完时不等护士到来而慌忙将针头拔下,也有的提前呼叫,让护士等液体滴完。此时应安慰家长不要紧张,并告知其除加压输液外,液体输完后当输液管内的压力与静脉压力相等时空气会停止不动,根本不会进入体内,在这之前的任意时刻只要将输液调节夹关闭也不会出现回血现象,从而消除家长焦急不安的紧张情绪。
1.6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1)指导家长注意保护患儿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穿刺部位不能沾水,防止感染。(2)告知家长静脉留置针正常情况下可保留96h,如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红、肿或患儿疼痛不适等,护士会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3)告知家长为保证患儿留置针留置期间安全,不能带患儿离开病区,以便发现异常时护士及时处理。
2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针对两组患儿家长在输液过程中对输液前准备,药物、药量及速度,微粒污染,液体滴完时处理,拔针后护理,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记录。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重点对两组患儿家长在输液过程中有关的注意事项的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输液前准备,药物、药量及速度,微粒污染,液体滴完时处理,拔针后护理,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5讨论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较快,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加大,各种心理和生理疾病不断衍生。为了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我国大多数企业和个人都要求员工定期进行体检[1]。但事实证明,简单的体检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体检者的身体素质,必须要将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体检工作机制中,才能够加强体验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使人们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疾病。本次研究为了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在体检工作中的重要性,对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59例体检人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的体检工作中增加对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有助于患者改进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59例体检人员,按照入院顺序将这些体检者前80名分为观察组,后79名分为对照组。所有的体检人员年龄均在21~40(33.7±4.2)岁之间,男性体检者共有113名,女性体检者46名。文化程度:初中44例(27.67%),高中或中专56例(35.22%),大专及以上59例(37.11%);职业:工人93例(58.49%),教师37例(23.27%),公务员29例(18.24%)。两组体检者的体检项目皆相同,一般资料无比较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体检,
1.3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患者的体检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体检者的体检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生活方式改善、健康重视程度明显增强,保健意识程度得到提升,各项异常生化指标明显好转,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关键词健康教育骨科体会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健康教育能使得患者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并且通过健康教育使得患者能对疾病有基本的了解。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向患者传授健康知识以及各种护理技能,能改变患者的健康观念,能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1]。骨科患者的特点在于患者的伤肢受到制动,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均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包括基本的骨科疾病知识,日常的基本护理知识以外,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功能锻炼等部分。本文主要是探讨在骨科中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应用以及体会,旨在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180例,男109例,女71例,年龄17~64岁。
⑶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在骨科患者康复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大多数患者由于害怕肢体活动会对伤肢等造成影响或是发生二次骨折等情况,因此不能进行过多的肢体活动。所以应向患者讲解骨科疾病康复的基本原理,消除患者的顾虑,能定期积极参加功能锻炼。另外,在进行功能锻炼以及物理康复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疼痛,由于害怕疼痛患者常常会不积极参与功能锻炼。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在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正确早期的功能锻炼能使患者的伤肢更好更快的愈合,对于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另外除了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练重要性外,还要向家属进行功能锻炼重要性教育。通过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除了能使得家属明白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督促患者定期回医院进行康复锻炼以外。家属还可以在家中辅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功能锻炼,能给予患者正确的支持辅导,加快患者疾病的痊愈。
结果
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能主动配合治疗,在出院时均对其疾病有着基本的了解,定期回医院进行复诊和功能锻炼。骨科疾病的愈合情况较满意,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是死亡病例。
讨论
参考文献
【关键词】疗养员;健康教育;教育者;教育内容;需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疗卫生与疗养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护理的内涵更加丰富,护士的职能也日益多元化,对住院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我院开展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笔者对我科2006年4~10月期间80位疗养员进行调查,旨在分析不同年龄疗养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6年4~10月来院疗养员80例,其中男63例,女17例;年龄52~9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及以上63例。保健疗养23例,康复疗养57例,其中糖尿病13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16例,其他疾病8例,同时含有2种以上疾病者10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60岁者为老年组,共57例,≤60岁者为中青年组,共23例。
1.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疗养期间可接受健康教育的次数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实施者需求及对教育内容的7项需求,包括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景观治疗的作用、饮食及科学锻炼知识、心理卫生知识、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调查人员为我科护士,由责任护士将问卷发
放给疗养员,说明每项内容,问卷由疗养员自愿填写,视力不佳者由责任护士解释并代为填写。
2结果
2.1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需求频率的结果老年组57例均认为健康教育重要,中青年组16例认为健康教育重要;老年组49例要求在15d疗养期间进行3次及以上的健康教育,中青年组6例有此要求,17例要求进行2次或2次以下的健康教育。
2.2对各项健康教育内容实施者需求的结果少数疗养员认为在特殊检查注意事项、科学锻炼康复知识、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出院后保健方面的知识可由护士实施,其余疗养员认为医生对上述内容更加专业,是教育的最佳人选;多数疗养员认为在景观治疗的作用、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方面的知识由护士实施更好一些。不同年龄组的疗养员对上述内容的认同率一致(表1)。
2.3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的结果对特殊检查注意事项和景观治疗的作用需详细了解的比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在科学锻炼康复治疗、有关疾病病情检测及用药指导方面老年组需详细了解的比率低于中青年组,而在心理卫生知识、自我护理、出院后保健知识方面老年组需详细了解的比率高于中青年组(表2)。
3讨论
1李树贞.医院护理管理培训教材[M].北京:出版社,2001.8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08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正常待产妇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2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
1.2.1制定CNP表为了保证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科学性、实用性,根据产妇的基本需求、治疗和护理的特点、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1.2.2实施产妇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向其做好入院宣教并发放临床健康教育表,讲述CNP的有关内容[4]。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住院环境、饮食指导、安全指导、检查指导、用药指导,分娩教育指导自数胎动和吸氧。
进行产前、产时心理指导,讲解产程各期的注意要点和分娩配合技巧及剖宫产时心电监护、禁食、去枕平卧、腹部压沙袋的作用及重要性,留置尿管的意义及护理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早期排尿的重要性。分娩后母婴物品准备,早接触早吸吮,指导第1次母乳喂养,做好饮食指导。
对出院产妇进行指导,新生儿出院产科登记,产妇饮食、休息、避孕、复诊,新生儿疫苗接种,出生证明的办理,母乳喂养知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观察组产妇对孕期知识掌握程度、育儿基本知识掌握程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作为护理管理新模式,融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以取得最佳护理效果为基本水准而设计,有严格的时效性。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帮助规范护理行为,有效指导临床护理的实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医务人员能够有计划、有目的、有预见性地依照标准、科学的工作流程进行临床护理,防止因个人能力水平的差异而导致的遗漏与疏忽[3]。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实施的产科健康教育,使每位产妇都能得到规范的、连续的、完整的健康教育,使产妇了解整个护理流程,帮助产妇解决产前和分娩当中存在的不同程度、不同情况的心理问题,满足了产妇的需求,使她们不再茫然而被动,可以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提高对医务人员工作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有助于避免医疗纠纷[4]。
产科健康教育是一项人性化的、有目标、有标准、系统而有具体、灵活而又有延续的教育活动,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显著高于产科常规护理。能有效加强加强产妇母乳喂养基本知识、新生儿护理基本技能及母婴保健基本技能。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对孕期知识掌握度、对新生儿护理能力、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32.
[2]周婉靖,金红.心理护理干预对临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3-4.
[3]马鑫,温韬雪,孟春艳.临床护理路径在宫颈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9):6-7.
[4]肖艳兰,邓文娟.温馨产科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