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4.5万余例,占总报告患者数的6.7%(4.5万/67万);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15.9/10万,远低于全人群发病率水平(47.8/10万)。
高度重视我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doi:10.3969/j.issn.2096-8493.20210143
作者:陈伟赵雁林
作者单位:102206北京,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信作者:赵雁林,Email:zhaoyl@chinacdc.cn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10201302-007)
陈伟
陈伟,博士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任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策规划部主任。2004年至今,一直在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长期从事结核病监测、结核病防控和流行病学研究,学校结核病防治和突发疫情的现场调查处置等工作。
学术任职:中国防痨协会学校与儿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预防控制工作委员会常委、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副主编,《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疾病监测》、Weekly等杂志的通信编委。
赵雁林
基本信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参比实验室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
学术任职
国家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科普专家;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诊断组常委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结核病实验室行动组(GLI)科学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防痨协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防痨协会基础专业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常委
《中国防痨杂志》编委
学术成绩
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支持项目863、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WHO科研合作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以及美国NIH研究RO1等多项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华预防医学奖三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带领团队获得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联合评定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刊物中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3部。
01学校结核病疫情形势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在校生2.9亿余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0.8%。2020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4.5万余例,占总报告患者数的6.7%(4.5万/67万);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15.9/10万,远低于全人群发病率水平(47.8/10万)。
“十三五”期间,随着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筛查政策的落实、部分学校开展学生主动筛查,以及学校肺结核单病例预警系统的实施,全国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水平呈上升趋势。2015年全国共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3.1万余人,报告发病率为12.0/10万;2020年共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4.5万余例,报告发病率为15.9/10万,5年间报告发病率上升了32.5%。不同年龄组报告学生患者例数以高中年龄段学生患者最多,其次为大学和初中年龄段;不同月份报告患者数分布以每年3-4月和9月为报告发病高峰。
02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进展
面对学校结核病防控的严峻形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一直都将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学校等单位通力合作,积极投入到学校结核病防治行动中,力求通过采取强有力措施,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的传播流行,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1990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校承担的卫生工作任务包括: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2008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了《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结核菌素试验是小学和初中入学新生体检的必检项目。
2010年,为预防、控制结核病在学校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学生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原卫生部与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明确了各级卫生和教育部门的职责。
2012年,为配合《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的落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出版了《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
2017年,结合学生结核病流行变化新的特点,以及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经验,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修订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以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责和合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018年,为了加强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早期监测和应急处置,提高疫情报告处置的时效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建立了单病例预警系统,包括预警信号的发送、初步核实和现场调查确认。
2019年,为了规范和指导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工作,中国防痨协会组织流行病学、临床和防控方面的专家,参考国内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了《学校结核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专家共识》,从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指示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调查,肺结核患者诊断及治疗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2020年,为更好地指导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依照《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的要求,制定了《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各项防控措施。
2020年,为了规范我国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latenttuberculosisinfection,LTBI)的筛查和预防性治疗干预,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组织儿科和结核病领域的专家,编写了《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和预防性治疗专家共识》,重点介绍了儿童LTBI筛查的重点人群、筛查方法、预防性治疗的指征和方案、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等。
上述的条例、规范性文件、指南、技术手册和专家共识等,为规范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03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对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政府的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的领导对学校结核病疫情的严峻性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按要求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2014年全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自查结果显示,有17.6%的地(市)级和17.5%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未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治的年度工作计划;2020年全国终期评估结果显示,有11.9%的学校未将结核病防控工作纳入2019年学校年度工作计划。部分学校没有按照要求配备卫生技术人员/或保健老师,明确疫情报告人。2014年全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自查结果显示,调查学校配备校医的比例为65.1%,而民办学校配备校医的比例更低,只有53.3%;有5.2%的学校未明确疫情报告人。终期评估结果显示,学校配置卫生技术人员/保健老师的比例为90.8%,但是按照学生与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到600:1的学校配备校医的比例仅为18.8%;有2.5%的学校未明确疫情报告人。
(二)部门间的合作和沟通机制不健全
部分地方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未建立学校结核病防控的合作机制。2004年学校结核病自查结果显示,有22.6%的地市和18%的县市未召开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会,有21.5%的地市级和16.1%的县区级未联合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与学校还未建立常规的沟通合作机制。医疗机构发现诊断的学生结核病患者疫情报告不及时,信息填报不规范,导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能及时追踪患者和开展密切接触者的主动调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校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和业务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不足。学校自查工作显示,医疗机构确诊的学生患者信息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的不到70%,15%的地(市)及20%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未组织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治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三)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未建立长效机制,针对性和持续性不强,形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掌握不够,自我防病意识不足,发病后不及时就医,或确诊后不及时将病情告知学校[1-3]。国内各省调查的大学生群体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在40%~66%之间;青海省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50%。新生入学体检落实不到位,体检工作质量有待提高;终期评估结果显示,2020年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检查率为85.9%,但是学校规范开展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检查率仅为64.1%。
(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监测和调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
(五)医疗机构诊疗和报告工作不规范
04工作建议
(一)加强对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要建立部门间、机构间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和相互间通报疫情信息;要联合组织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并进行强化提高。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疫情发生后,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好疫情的调查处置工作。
(二)加强学校的健康教育,把好新生入学体检关
学校应将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和卫生防病总体计划,定期和持续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结核病的认知和自我防范意识。
(三)加强学校结核病监测和密切接触者筛查
学校要及时开展晨检、因病缺勤和病因追踪等工作,加强学生结核病疫情的主动监测,对发现可疑症状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进行转诊,做到患者的早期发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利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单病例监测预警系统,主动监测学生结核病患者的报告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学校结核病患者,要及时将疫情信息向学校反馈。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监测发现学生结核病患者信息后,要及时组织开展现场调查核实。核实无误后,要及时组织学校开展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工作,以阻止学校结核病疫情的传播蔓延。
(四)及时规范地开展学校结核病疫情的调查处置
学校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后,要立即组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包括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个案流调,确诊患者的治疗管理,疑似患者的隔离留观,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和预防性治疗,环境通风消毒,媒体沟通等措施。若确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按照要求及时上报。通过有效处置,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降低疫情危害和不良社会影响。
(五)加强学校的环境卫生、室内通风,倡导校园文明
保持校园、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做好室内公共场所的定期开窗和通风消毒工作。要树立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发病后及时就医,诊断后不隐瞒个人信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呼吸道卫生礼仪,不随地吐痰,不面对他人咳嗽和高声说话等。
END
编辑|章洁纯
审校|范永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