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过度等于变相放疗专家建议避免“不必要”检查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3.01.07

核心提示:放射检查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它不可小觑的作用,不少疾病的诊断离不开它,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对人体造成或大或小的伤害。

专家建议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少儿孕妇健康体检不做放射检查

专访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刘斯润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邓跃飞副教授

站在体检车上,一双手环绕孩子,这是在给孩子做健康体检——胸透。在医院放射检查室内,一台透视仪在体检者胸前来回移动照射,医生在另一头的检查室观察,这也是胸透。卫生部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制定《健康体检项目目录》时,应当针对不同人群科学制定放射检查项目,不得将放射检查列入对儿童及婴幼儿的健康体检项目。专家称,放射检查的确有利有弊,不应检查过度,也不必因此讳疾忌医,婴幼儿、少年儿童和孕妇普通健康体检中应避免放射检查。

疯狂的体检,变相的放疗?

放射检查是把双刃剑

放射检查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它不可小觑的作用,不少疾病的诊断离不开它,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对人体造成或大或小的伤害。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刘斯润教授告诉新快报记者,放射检查包括透视、照片、X线检查、CT、PET等。举例告诉记者,当咳嗽长期治疗没有好转,就要照X光片,看肺部情况,若仍不能确认,就要拍CT,治疗后,还要复查,也要通过放射检查,比如CT等;脑部有外伤或怀疑有病变时,要通过CT或核磁共振(MR)检查来确诊情况和程度……

不可否认的是,放射检查也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刘斯润指出,放射检查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来自X线产生的电离辐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邓跃飞副教授进一步指出,这种电离辐射与人体细胞、体液等物质产生相互作用,可以直接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可使蛋白分子链断裂,破坏一些对物质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等,甚至可直接损伤细胞结构。而且,电离辐射还可以通过电离人体内的水分子,形成自由基,间接损伤人体。

刘斯润也指出,在必须使用放射检查的情况下,总的来说,仍然是利大于弊。“该用的时候还是得用,接受一定的射线量是允许的,一定量内人体还可以自我修复,一个成人年接受100毫西弗的辐射对身体没有什么损伤。”

危害1

4天做5次CT过度放射检查相当于变相放疗

50多岁的贾先生,因为高血压脑出血而被家人紧急送到深圳沙井某医院。入院4天,贾先生被安排做了5次CT。医院的这一行为,被前来会诊的专家认为是过度检查。而主治的医生认为,做的5次CT,是为了给病人确诊和衡量治疗结果、观察病情,这些检查是必须的。会诊专家透露,在基层医院和有的民营医院里,放射检查使用偏多,次数偏密,原因有多方面:要么是医生担心病情变化要及时观察,要么是出于经济利益和创收所需,要么是医疗水平和认识的局限,最多见过一个月内病人被要求复查照CT高达13次的!

那么,在治疗过程中,什么才是必要的检查呢?

邓跃飞举例称,若遇到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首诊肯定需要头颅CT检查才能确诊,通过CT扫描可以明确是否有出血、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以及为治疗方法提供参考。确诊后,再做CT复查的情况一般为:一是追踪出血是否停止血肿是否有增大,二是观察术后血肿清除程度和是否再次出血,三是病情突然变化如意识变差需要马上明确颅内情况变化。

但目前来说,什么时候需要做复查,多久做一次检查,国家尚无统一规定或标准。邓跃飞认为,病情无明显变化或进行性好转时,没有必要天天复查,否则变成了变相放疗。“我们的经验一般急性期3~6天复查一次即可,到康复阶段2-3周复查一次,颅内血肿消失后如无异常情况就不需要复查。”他表示。

危害2

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最易受放射伤害

医学专家认为,胸透、X光、CT等放射检查,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尤其是高危人群,例如未成年人,尤其是14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婴幼儿。几乎所有儿科、放射科专家认为,在放射检查中,胸透的放射量在X线检查中是最大的,做一次胸透所受的辐射剂量等于照几次到几十次胸片,也等于做好几次CT,大剂量的辐射可能会引发孩子患癌、基因突变以及造血功能障碍!

邓跃飞对新快报记者表示,有文献报道,儿童对于放射线影响的灵敏度是成年人的10倍多,女孩比男孩更敏感。在神经外科领域,头颅CT检查中骨髓吸收的辐射剂量高于胸部或腹部检查。而且,婴幼儿头部径线小,如果使用与成人相同的CT扫描参数检查婴幼儿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至少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约有30%的骨髓位于颅骨中,在受到不必要的或过量的放射线照射时,其致癌效应发生的几率会大幅度增加,易诱发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骨癌、皮肤癌等。

此外,孕妇也是重点保护的对象。卫生部明确要求,受孕后8~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首先要问明是否怀孕。

体验误区一

检查越多越好

因为医生只建议做B超来看乳腺情况,怀疑自己有乳腺增生继而担心会引发乳腺癌的郑女士惶惶不安,对医生的建议很不满意。在她看来,这些检查远远不够,至少不足以消除她的疑惑和担心。她甚至当场发飙,怒骂道:“你以为我不愿意做别的检查吧!B超有什么用啊!人家都说应该拍张X光片或做核磁共振!要不怎么看得清楚啊!你都开给我做吧!”医生不得不放下手头的活,耐心地向她解释道:“你才32岁,女性在40岁应该先用超声检查对乳腺进行普查,进一步检查才用X线或核磁共振(MR),而且你又没有明显的胸部肿瘤症状,并不是什么检查都做就是最好的!”

专家观点:郑女士这种检查做得越多越好的想法,也是不少人的误区。专家指出,检查应适当,该检的才检,同时,还应该尽量选择对身体损伤少的检查方法。

体验误区二

一来就要做最贵、最高级的检查

毕先生是番禺某楼盘的老板,因为工作繁忙,生活习惯也不健康,渐渐成为了亚健康一族中的一员。而他与许多时下的有钱人一样,想用金钱买健康。在生过一场大病后,他虽然更注意自身健康了,但方式却让人不敢苟同。“医生,给我开个体检套餐,我要最贵、最高级的检查!”毕先生牛气哄哄,一开口就是“多少钱不要紧”!

对儿童放射检查越管越严

不少大医院早已取消儿童健康体检胸透项目

“以前中小学升学、入幼儿园前,体检中都有胸透这一必备项目。”刘斯润称。据了解,胸部透视主要是为了检查肺部有无结核和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常规的X射线胸部检查包括两种:透视和拍片,前者X射线的照射量是后者的10~20倍,而我国正在逐步减少使用和尽量避免使用高辐射量的透视检查。

根据2006年1月24日卫生部出台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2006年3月1日起,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不得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X光透视不允许在少儿(14岁及以下)身上使用。而日前,卫生部再出新通知,进一步规定不得将放射检查列入对儿童及婴幼儿的健康体检项目。

“我们11年前就取消了儿童的透视检查,一年前彻底取消了胸部透视检查。”刘斯润对记者表示,由于透视检查成像并不清晰、检查结果无法留底,其辐射对医患双方来说都较大,因此,不少大城市、大医院都相继取消了胸透,尽量用拍片代替。

理性检查3对策

●对策一

不讳疾忌医但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虽然说婴幼儿对放射检查的电离辐射的敏感性要比成人高,但专家们均表示,只要不是大量频用,就不会有太大影响。

“对婴幼儿检查的限制,主要是健康体检中使用的限制。”刘斯润对记者表示,关键是避免“不必要”的检查,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对孕妇和儿童更是能免则免。他指出,影像学检查是医学检查必不可少的,公众不必对之太过害怕,没必要听风就是雨。有些疾病的高危人群,要确诊疾病时更是不能避免。例如,5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人,因是肺癌高危人群,应该做CT看看肺部情况;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人群也少不了必需的定期心血管检查。

他还称,没有必要谈放射检查色变,辐射不是那么可怕,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太阳下晒上半天也会有几毫西弗的辐射,坐飞机也有少量辐射,电脑、电视等家电也会有辐射。对成人来说,一年一次使用放射检查作为健康体检,不必过多担心;但对青少年和婴幼儿,不应在普通健康体检中使用放射检查。

●对策二

尽量用低剂量检查代替高辐射剂量检查

专家指出,很多以往使用高辐射量的放射检查方式,现在可改用低辐射量或没有辐射的检测方法代替,这是影像学检查的发展趋势。例如,以前腹部CT检查要100多毫西弗的辐射量,现在可以控制在10毫西弗左右;以前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是几十毫西弗,现在可以做到仅0.5~2毫西弗辐射量。如何既降低剂量,又保证效果?刘斯润表示,通过提高仪器敏感度、改用计算机计算等方法改良设备,避免了以往想看清楚必须用高剂量的做法。也正是由于设备的改良和推陈出新,有更多的低剂量、低辐射量的方法可取代高辐射的检测方法。

“过去已育妇女要放节育环,都是在透视下进行,现在可以用B超,没有辐射;孕妇生孩子前若要测骨盆,以前也是用透视,现在也用没有辐射的超声、核磁共振来代替。”刘斯润表示,虽然现在普遍认为透视对人体危害较大,但有的情况下其作用不能完全被其他伤害小的方法代替。例如,钡餐需要结合透视来检测胃肠道疾病,虽然胃镜能一定程度上代替钡餐透视检查,但有些情况仍不是胃镜能看到的,还得借助钡餐。“遇到这种情况,从利弊考虑,兴许还是得用透视。”

●对策三

非检查不可时做好防护措施

卫生部有关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应当为受检者配备必要的放射防护用品,对非投照部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控制照射野范围,避免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或组织受到直接照射;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当确定其是否怀孕,不得对孕妇进行腹部或骨盆放射影像检查。检查中除受检者本人外,不得允许其他人员留在机房内,当受检者需要扶携或近身护理时,对扶携和护理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孩子的生殖系统对射线最为敏感,通常我们在为儿童做放射检查时,都会给他们围上铅围裙,以保护性腺。”刘斯润告诉记者,这一防护措施,也只有在儿童这些特殊人群身上的某些部位使用。“若保护得严严实实,又如何做检查呢?”

链接

X线摄影、CT、PET、核磁共振、B超,哪样辐射量最大?

卫生部日前发布的通知要求,健康体检应当优先使用普通X线摄影、CR(计算机X线摄影);有条件的地区,推荐使用DR(数字X线摄影)取代普通X线摄影和CR检查。健康体检不得使用直接荧光屏透视;除非有明确的疾病风险指征,如年龄在50周岁以上并且长期大量吸烟、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为中高风险等,否则不宜使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等;不得使用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装置)、PET/CT、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和SPECT/CT。

刘斯润告诉记者,B超和核磁共振对人无辐射,X线摄影(包括普通X线摄影、CR和DR)、CT和PET在同一部位使用,辐射量由大到小为:CT>PET>普通X线摄影>CR>DR

不同部位

各有首选检查方式

刘斯润告诉记者,不同的检查方法有各自优势,有一定的选择规律,但切忌一概而论,具体还是要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以下仅供参考:

●对于浅表性器官和腹部实质性脏器,首选超声检查如B超;

●颅脑外伤、中耳鼻咽喉部、骨骼和肺的肿瘤,一些细微的骨创伤,都可首选CT检查,必要时加增强扫描;

●脑肿瘤与病变、脊髓病变、关节和韧带创伤与病变、一些细微隐匿性的骨折等的检查可首选磁共振(MR)。

“十天原则”:月经来潮后10天内不做X线检查

专家告诉新快报记者,女性在怀孕、备孕、经期等特殊时期,应对X线检查有所禁忌:

●35岁以下的女性不做乳腺X摄影。15岁以下发育期少女应禁用乳腺X摄影,孕期和准备怀孕的女性应慎用;女性40岁以前一年超过一次乳房X线检查,弊大于利;40岁后每年做1~2次乳房X线检查则利大于弊。现主张用超声检查代替X线乳腺检查进行普查,进一步检查才用X线或MR。

●准备怀孕的女性应在X线检查半年后再怀孕,以最大限度避免因体检不慎带来的胎儿畸形。

●育龄女性应遵循“十天原则”,即月经来潮后10天内不做X线检查。

●做子宫输卵管造影,须在月经干净后5~10天进行(一些专家认为3~7天),检查后3个月内避免妊娠。

THE END
1.2024年降体检市场现状与前景一、健康体检概念 调 二、健康体检项目 研 三、健康体检分类 网 四、健康体检等级 w 第二节 健康体检行业意义分析 w 一、健康体检作用 w 二、健康体检必要性 . 第三节 健康体检行业效益分析 C 一、健康体检经济效益 i 二、健康体检社会效益 r 第四节 健康体检行业相关概述 . 一、健康体检行业发展背景 c ...https://www.cir.cn/R_YiYaoBaoJian/37/JianKangTiJianShiChangXianZhuangYuQianJing.html
2.降生活定期健康体检是对身体的主动关爱,人体就如一台汽车或一台复杂的机器,经过长时间高强度运转总要歇一会上上润滑油,定期做下健康保养,尤其对于职场人群及工作压力、强度都非常大,工作中一些突发事件常常打乱正常的生活和饮食节律,使身体常处在应急状态。而我们时常因为忙碌忽视了对身体的“保养”,最后是“小故障”酿成“...https://www.cmtf.net/en/newsview_3271.html
3.心脏彩超有必要成为体检的必要项目吗?心脏彩超有必要成为体检的必要项目吗? 李建华医生 心脏彩超是唯一能动态显示心腔内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液流动的仪器,对人体没有任何损伤。探头就像摄像机的镜头,随着探头的转动,心脏的各个结构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心脏彩超主要是了解病人的心脏结构、心脏功能、射血情况以及其他情况,心脏彩超要不要成为体检的必要项目呢...https://cont.jd.com/pccontent/231990
1.八岁儿童的全面体检项目:小孩是否有必要定期体检?”为了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细心的家长每年都会安排孩子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及时了解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如体内是否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身高和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等。一旦发现并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那么,对于8岁的儿童,我们应该关注哪些体检项目呢?又应该多久进行一次体检呢?https://m.tijian8.com/post/4dC256A23091.html
2.降体检方案1.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全民健康体检的目的和意义,提高群众知晓度和自愿参检率。 2.各承检医疗机构要按照市全民健康体检服务项目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工作。 3.要对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确保体检质量。 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3495713.html
3.每日热点1115一、质控指标起草的背景和必要性 质控指标体系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规范的医疗质控指标体系对加强科学化、精细化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委陆续制定印发了部分临床专业质控指标,对促进相关专业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充实完善医疗质量管理...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32449
4.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多选题】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的作用有()。 A. 保证投资项目规划和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B. 指导投资者和贷款机构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 C. 控制投资项目建设规模,杜绝盲目和重复建设 D. 为项目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投资效益提供可靠的依据 E. 为避免投资风险提供可靠的依据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简述法...https://www.shuashuati.com/ti/12299b504cc1491b9bd0d10f77e3fa67.html
5.幼儿园入学体检表(精选14篇)医学研究证明,乙肝病毒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即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hqfvp5x.html
6.降体检的意义和体检项目分类体检的必要性 ⑴、健康是自己的:定期全面健康体检,“定期审计”、“年检”,实现预防为主的目标。 ⑵、健康是动态的: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从生活方式和致病原因上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 ⑶、健康是社会的: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了解环境、家庭、社会有关因素的影响 ...https://hqjjc.ougd.cn/info/1138/2177.htm
7.幼儿园幼儿体检工作总结(精选14篇)二、体检程序本次体检按照《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进行对比,体检项目有: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心肺听诊、腹部查体、生长发育情况、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血红蛋白测定等。 三、结果分析我镇应检儿童数540人,实检数524人,体检率97%,患病率5%。其中营养不良3人;龋齿44人,发病率8%;佝偻病17人,...https://www.unjs.com/youjiao/youeryuangongzuo/20230209123451_6407248.html
8.新生入园体检的必要性入院体检合格表有效期是三个月,比如准备今年九月份入学,那家长六月份以后就可以带孩子来体检了,既错开了高峰,又可以轻松入园。 孩子入园都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学龄前儿童的体检项目包括了查肝功能、血常规的测定、视力的检查、心理评估以及身高体重等的基础测量,重点检查有无传染性、营养性疾病等。 http://www.aqfjzx.org/control/view.php?aid=577
9.幼儿园入学体检需要空腹吗4、儿童有必要定期定点做体检 儿童体检最好是定期定点做,这样才能形成一套详结语:细、系统的健康统计数据,对于疾病治疗和预测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儿童体检的正常值 1. 血常规血常规全血细胞分析通过血液分析无贫血、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白血病、败血病等血液方面疾病。 https://m.ruiwen.com/edu/youer/2833874.html
10.中国降体检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2.5 全球健康体检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2.6 国际健康体检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7 国际健康体检模式经验借鉴 第3章: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痛点解析 3.1 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3.1.1 健康体检发展历程 3.1.2 健康体检行业发展意义 1、健康体检可以有效预防多种疾病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885327.html
11.降管理师38下列哪项不属于高血压筛查的人群D.即将接受的检查项目 E.实施预防措施或干预的必要性,存在的积极意义 69.制定个体干预计划主要依据包括() A.家庭因素 B.健康危险因素 C.环境因素 D.社会因素 E.生活习惯 70.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健康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 A.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35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