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教劳结合”的宏观维度与微观视角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考察与批判,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教劳结合。他们不仅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阶级及其儿童的剥削摧残,基于人的发展的宏观维度提出了教劳结合,而且放眼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与趋向,基于社会发展的宏观维度提出了教劳结合。具体包括:教劳结合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效果、有助于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有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素质、有助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教劳结合有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助于改造现代社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进步趋势、符合“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主义原则共八个微观视角。这些论述联系紧密、意义重大,不仅全面把握了其内在整体性,而且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全面把握了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劳结合;教育;生产劳动;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创立科学理论和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考察与批判,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即教劳结合思想。早在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就酝酿萌芽出教劳结合的思想;后来在《共产党宣言》前期稿本及正文中,明确提出了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的论述;在第一国际领导工人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又将教劳结合作为一项无产阶级政党的政策性要求;发展到《资本论》中,结合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批判,相对集中地提出了教劳结合的重要论述;到晚年,在《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中谈论未来社会发展设想时,也涉及到对教劳结合的展望。然而,学界在以往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教劳结合论述的研究中,对其梳理得尚不够细致与完整,且多侧重于阐发与概括,未能呈现其内在的多重意蕴。因此,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教劳结合的不同维度与视角出发,全面而系统地梳理这些论述,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任务。

一、从人的发展维度提出教劳结合

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阶级及其儿童的剥削摧残,马克思恩格斯展开了激烈的揭露与批判,并基于人的发展的宏观维度提出了教劳结合思想。具体包括教劳结合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效果、有助于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有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素质、有助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等微观视角。

(一)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效果

首先,工厂法中教育条款的实施证明了对儿童实行教劳结合的可能性。英国工厂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父母必须将让14岁以下的孩子接受初等教育作为把他们送进受监督的工厂做工的前提条件,否则,就不允许儿童进行工厂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尽管工厂法的教育条款整个说来是不足道的,但还是把初等教育宣布为劳动的强制性条件。这一条款的成就第一次证明了智育和体育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可能性,从而也证明了体力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的可能性。”[2]之所以说工厂法是对儿童实行教劳结合的证明,并不因为它是法律,而是来自现实生活和实践,可以说这是一种现实的证明或实践的证明。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劳结合的论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严谨和深刻的,但这些只是理论层面的论述和推理,至于这种结合在现实中能否得到实现,以及能否带来好的效果,还有待于实践的证明。而教育条款的实施,虽然并不是在所有的工厂都能得到同样的落实,但是至少有一些工厂得到了实行,使对儿童实行教劳结合成为了一种现实。这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变革事件。

(二)有助于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马克思恩格斯也针对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摧残童工的社会现状,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视角多次提出了教劳结合,这是其一个主要聚焦点和着眼点,深刻体现了他们的人道主义思想与善良正直品格。

教劳结合不仅对少年儿童,而且对青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让青年人参加一定的农村体力劳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掌握农业技能。恩格斯晚年时曾在一封书信中谈到:“如果不给我们的工人提供在新鲜空气中,特别是在农业中从事劳动的机会,他们的体质也将变得虚弱。就算现在的成年人不适于这样。而青年人却可以这样训练。如果男女青年在夏天有活干的时候,接连几年到农村去,那末,是不是还要用很多个学期让他们死啃书本才能取得耕地、除草等等的学位呢”[10]

(三)有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素质

教劳结合不仅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益,而且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1866年,马克思在《给临时中央委员会代表的关于若干问题的指示》一文中指出,“把有报酬的生产劳动、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就会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和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11]可见,马克思认为教劳结合是提高工人阶级素质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其一,工人阶级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工人阶级中比较先进的那部分人则完全懂得,他们阶级的未来,因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他们知道,首先必须使工作的儿童和少年免受现存制度之害。”[12]儿童代表着一个阶级的未来,也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未来,儿童的劳动与教育情形如何,直接关系到本阶级与社会的未来发展状况。因此,实行教劳结合,有助于使工人子女免受现存制度之害,成为具有更高素质和水平的优秀儿童,发展到未来,他们将成长为具有更高素质和水平的新一代工人阶级。

其二,教劳结合有助于工人阶级提高劳动力和精神素质。工人阶级的劳动力水平,不仅取决于体力体能因素,还取决于技能和技巧等因素,而技能和技巧的提高必然要经由教育的途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为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13]因此,教育是工人阶级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机器大工业对脑力劳动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工人迫切需要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熟练使用现代生产工具,这就愈加凸显了教劳结合的重要性。并且,教劳结合也有助于工人阶级提高精神素质,促使他们实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减少愚昧、增强理性,摆脱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思想控制,提高阶级觉悟和革命意识。

(四)有助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教劳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这就指明了教劳结合的根本价值取向。《资本论》中写道:“正如我们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可以详细看到的那样,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15]马克思不仅指出了教劳结合对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作用,而且把它提升到“惟一方法”的战略高度,由此可见教劳结合极其重要的地位。

发展到现代工业中,机器被广泛采用,分工更加专业化,劳动已经完全丧失了独立的性质,智力也转化为了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虽然现代工业社会的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这是以无数工人的片面发展为代价换来的。“滥用机器的目的是要使工人自己从小就转化为局部机器的一部分。”[18]现代工业致使工人沦落到被机器奴役的地步,彻底变为机器的单纯附属物,精神也日益变得愚钝麻木,脑力和体力上的片面发展都更甚一步。“机器劳动极度地损害了神经系统,同时它又压抑肌肉的多方面运动,夺去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一切自由活动。”[19]而且,那些直接或间接剥削工人的阶级也不例外,他们也都因分工而被自己所从事的单一的专业工作所奴役,导致片面发展。总之,在这种旧式分工中,生产资料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本末颠倒,不是正常状态下的生产者支配生产资料,而是被倒置为生产资料支配生产者、奴役生产者,从而导致人在脑力发展和体力发展上的双重畸形与异化。

另一方面,现代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现代工业与之前的生产方式存在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其技术基础是革命的。由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打破了生产过程的保守性,揭示了各类生产部门之间以及生产部门内部的秘密,造成生产过程的运动形式时常发生变革,从而引起了社会内部分工的不断革命、工人劳动职能的不断变动。“因此,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20]按照现代工业生产的内部逻辑,它的本质要求就是要打破旧的分工形式,“用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而可以随意支配的人,来代替那些适应于资本的不断变动的剥削需要而处于后备状态的、可供支配的、大量的贫穷工人人口;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21]

二、从社会发展的维度提出教劳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基于人的发展维度,而且也放眼宏观的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与趋向,基于社会发展的维度提出了教劳结合思想。具体包括教劳结合有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助于改造现代社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进步趋势、符合“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主义原则等微观视角。

(一)有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教劳结合是促进现代大工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内在需要。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曾经在自己的工厂中实际进行十小时工作日,并开展了把生产劳动与儿童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实验。马克思十分赞扬这种做法,他认为这是非常显著的进步,因为教劳结合代表着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向,具有提高社会生产、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意义。

教劳结合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并积极促使科学技术由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劳结合具有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知识、操作技能、管理水平、生产积极性等素质的功能,尤其是在现代机器生产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更加彰显出教劳结合的必要性。并且,教劳结合还具有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中介功能,特别是就科学技术而言。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每一项发现都成了新的发明或生产方法的新的改进的基础。”[24]现代工业生产过程是科学的物化,而教劳结合就是联结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重要中介。一方面,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一定的周期,教劳结合就是这一转化过程中的催化剂。它促使科学技术注重发挥实用价值、提升现实可操作性,并加快科学技术的普及速度,尽早为劳动者掌握与运用,从而缩短转化周期、提高社会生产。另一方面,教劳结合也有助于将现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需要及时反馈到教育研究中来,以明确的问题导向倒逼着科学不断前进,予以改进生产方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有助于改造现代社会

其一,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有助于改造儿童,也就是有助于培养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新一代无产阶级。从长远来看,儿童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未来,通过实行教劳结合而身心健康成长的儿童,未来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要实现社会变革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因此,教劳结合在改造儿童的同时,也就是在培养未来改造社会的依靠主体和决定力量,即培养未来能够以更好的能力和素质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新一代无产阶级。在这样先进力量的带领下,必将促使革命的理想化为现实的实践,实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

其二,参加生产劳动,有助于防止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毒。“禁止儿童劳动”不仅是空想的,而且是反动的,因为劳动本身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它有助于防止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病毒。1866年,马克思在一封书信中谈到:“幸好工人群众是不可能被腐蚀的。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28]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永恒自然条件,也是人类的本质活动。资产阶级虽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在不劳而获、贪图享乐的过程中,将一步步滑向堕落,滋生出剥削、挥霍、奢靡、懒惰、贪婪等社会病毒。而工人群众作为体力劳动者,始终发挥着人为之人的劳动本性,依靠劳动来谋生发展,是真正的财富生产者与价值创造者,因此,与资产阶级不同,他们对这些社会病毒具有强大的“免疫力”,不可能被腐蚀。马克思十分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在这里更是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展现了劳动对于工人群众、对于社会发展的伟大作用。

其三,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有助于改造生产劳动和教育长期分离的现状,也有助于改造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分工的现状。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生产劳动与教育是融为一体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社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发生第一次分离,教育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所接受的教育之外,统治阶级还创办了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机构。这是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社会上也出现了不参加体力劳动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剥削群体。随着现代机器大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私有财产大分化,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出来,产生了现代学校,传授科学的教育过程成为独立于生产过程之外的一种特殊社会职能,并加重了脑力劳动者对体力劳动者的思想控制和阶级剥削。因此,早期的教劳结合,有助于改造教育与生产劳动长期分离的现状,打破脑力劳动者对学校教育和文化知识的垄断,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

(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进步趋势

马克思还站在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上,认为教劳结合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他在为第一国际起草的指示中谈到:“我们认为,现代工业使男女儿童和少年参加社会生产这个伟大事业,是一种进步的、健康的、合理的趋势,虽然这种趋势在资本的统治下遭到了可怕的歪曲。”[29]资本主义制度的机器生产严重摧残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批评,马克思也严厉谴责这种现象,但同时他还从中看到了更深刻的东西,看到了在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中体现着一种规律性的发展趋势,即少年儿童参加现代工业生产是一种进步趋势。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衍生出教劳结合是一种进步趋势的观点。

首先,现代工业代表着技术变革的最新潮流与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教劳结合的一个很重要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生产由手工业生产发展到机器大工业生产,机器被广泛运用于各个生产部门,带来劳动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和生产力的快速增长,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显著进步。尤其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对发展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极大提高了生产设备的机械化程度,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快速增长,成为现代机器大工业的一个必要基础。因此,现代工业代表着最前沿的科技水平,也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

最后,教劳结合建立在现代工业生产规律的科学基础之上,积极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趋势与需要。教劳结合是双向互动的结合,不仅生产劳动要与教育结合,而且教育也要与生产劳动结合。不重视教育,就不能正确贯彻教劳结合,同样,不重视生产劳动,也不能真正将教劳结合落到实处。并且,教劳结合中的“劳”偏重于指现代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劳动,教劳结合本身的内涵也偏重于把现代教育与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因为现代工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决定了教劳结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教劳结合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才具备实现的可能条件。与其他的社会生产相比,机器生产有其特殊性和先进性。一方面,它简化了体力劳动的职能,驱使少年儿童参加社会生产,从事简单的体力操作;另一方面,它又提高了对脑力劳动的要求,需要劳动者接受技术培训和科学教育。因此,马克思立足于这一趋势和需要,提出了教劳结合,以培养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劳动者。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还将“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31]列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革命措施之一,这也暗含着教劳结合是一种进步趋势,是发展到未来社会仍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四)符合“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主义原则

教劳结合也是服从社会主义劳动原则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写道:“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每个儿童从9岁起都应当成为生产劳动者,就像任何身体健全的成年人一样,必须无例外地服从那普遍的自然规律,即:为了吃饭,必须劳动,不仅要用脑劳动,而且也要用双手劳动。”[32]“不劳动者不得食”作为社会主义的劳动原则与分配原则,必然相应地提出教劳结合的要求。

劳动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不劳动者不得食”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劳动的重要性,认为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历史,甚至创造了人本身。生产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人类通过生产劳动生产出满足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料,奠定了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构成一切历史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们在劳动中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改造自己。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因此,马克思主义把劳动视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并且,马克思主义把“不劳动者不得食”作为社会主义的劳动原则与分配原则。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其所包含劳动量的多少。生产决定分配,所以,马克思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消费品分配应该遵循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按照劳动者个人所提供的劳动量的比例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劳动者得其应得、不劳动者不得食,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全面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教劳结合的重要论述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两个宏观维度、八个微观视角提出了教劳结合的重要论述。今天,我们要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把握这些论述,对其作出整体性解读,并且,全面把握其现实意义,以更好地指导实践的发展。

(一)全面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教劳结合的重要论述

首先,明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教劳结合的背景和语境。马克思恩格斯是基于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工业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儿童被迫参加过度的生产劳动,由此造成严重的身心危害、引发很多社会问题的历史境遇下,提出了教劳结合的重要思想。其提出语境包括三种:第一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语境。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公平现状,马克思恩格斯为了给工人阶级及其子女争取受教育权、避免资产阶级的剥削摧残而提出了教劳结合。第二种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扭曲方面的同时,也辩证地看到其积极方面,依据其背后蕴藏的积极性、进步性的趋势而提出了教劳结合。第三种是着眼于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希冀,而提出了教劳结合的要求与展望。只有明晰这些背景和语境,才能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教劳结合的论述作出真正准确的理解。

其次,联系与整合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教劳结合的全部论述,防止片面化、碎片化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的著作与语境中,较为零散地提出了教劳结合。本文从两个宏观维度、八个微观视角对其进行了梳理,细致而又全方位地呈现了其提出图景。但是,不能对此作片面化、碎片化的理解,而要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来把握。因为这八个视角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与有机统一性。只有把它们联系与整合起来,才能正确地、全面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教劳结合思想的丰富意蕴,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导致片面的理解。

(二)全面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教劳结合论述的现实意义

首先,教劳结合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与否认。教劳结合是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与根本原则之一。虽然今天所处的社会条件与19世纪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教劳结合思想并没有过时,它仍然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并为现实发展所需要的正确原则。因此,今天我们绝不能忽视与否认教劳结合,而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强调它的重要地位,并用以指导现实实践的发展。

注释:

[1][2][3][4][13][15][16][17][18][19][20][21][23]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56,555-556,556,556,200,556-557,418,417,486,486-487,560,561,561.

[5][6][7][11][12][14][29][30][32]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70,269,270,271,270,270,269,587,269.

[8][9]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35.

[10]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00.

[22][31]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8,422.

[24]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6.

[25][26][27]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10,710,377.

[28]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8.

[33]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63-464.

[34]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44.

[3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5.

[36][3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91,29.

[38][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418,490.

[40][41][4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7,108,54.

[4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0.

[44][45][4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647,653,647.

[4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4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3-27.

THE END
1.降科普为什么要做儿童保健?连州门户网站二、儿童保健的重要性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1/3,儿童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发展。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推算,全国有0至6岁残疾儿童139.5万,这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精神、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国家提出了“大力推行优生优育,加强妇女儿童保障”的号召,其意义何等重...http://www.lianzhou.gov.cn/zjlz/shsh/ylbj/content/post_1866989.html
2.儿童生长发育监测重要性与意义吴雪梅主任医师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而儿童时期的生长发育对于个体的健康和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本文将探讨为什么要监测儿童生长发育,以及这一过程对于社会、家庭和个体的意义。 二、儿童生长发育的定义 儿童生长发育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末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https://health.sina.cn/iw/aiwenArticle/655d21e510daad2ee94dda21?channelType=DOCTOR
3.儿童情商教育的重要性有哪些?情商高的孩子更能享受到幸福的人生,因为他们更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容易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因此,情商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https://m.51test.net/show/10956461.html
4.定期检测维生素D非常重要张金彭医生文章杭州萧山微医门诊部2)肝肾疾病:肾性骨营养不良、慢性肾疾病、血液透析、慢性肝炎、肝硬化; 3)骨疾病:骨软化症、佝偻病、骨质疏松; 4)其它疾病:心血管、高血压、呼吸道、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 2.检测维生素D的重要性 维生素D不再被认为是仅仅用于预防儿童佝偻病的营养必需品。维生素D对健康的意义被更加...https://www.guahao.com/article/detail/xsqaR158702
5.2018级三年制高职幼儿发展与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运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婴幼儿身心特点、婴幼儿基本护理、保健、婴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婴幼儿教育的知识的能力、幼儿园、早教机构游戏与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的知识与方法、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知识运用) ...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0.htm
1.家长如何关注孩子的身心降,构建孩子降成长的基石1、均衡饮食: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合理搭配各类食物,让孩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避免孩子过多摄入垃圾食品和高热量食物,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2、规律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玩耍。 https://www.fjmengdong.com/post/509.html
2.儿童心理降的重要性(精选10篇)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https://m.yjbys.com/xinli/chengzhang/694329.html
3.幼儿园心理降教育工作计划(精选10篇)3、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明确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任何研究都是以理论为指导的,在研究时通过学习相关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帮助我们在实践中把握研究的方向,使我们避免走许多弯路。而理论也能转变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在研究中采用适合于幼儿的方式方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加以引导,促进幼儿的心...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ongzuojihuafanwen/jiankangjiaoyujihua/20200414120725_2323794.html
4.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范文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多年的学习研究,想从如下几方面谈谈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以及各自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41414.html
5.儿童保护牙齿的重要性牙齿具有咀嚼、发音、表情等功能,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健康的牙齿直接关系到全身的发育。因此,保护好儿童的牙齿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儿童期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健康的乳牙有助于消化和营养的吸收,有利于全身的生长发育(经常牙疼的小孩吃饭吃得少、吃得慢、长得瘦;无牙痛的小孩吃饭狼吞虎咽、身...https://www.med66.com/html/2008/9/li95232922489198002928.html
6.亲子心理降讲座观后感(精选15篇)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多年,深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身心和谐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看到大学生青春阳光的身影总是感慨万千,年轻真好!当听到他们的“灰色”童年带给他们的无助、孤独和痛苦时,又感慨于不让自己的孩子重蹈他们的覆辙,自己一定努力让家庭充满欢笑、阳光和民主,让孩子愉快、无忧无虑地度过他的童年。接触很...https://m.ruiwen.com/zuowen/guanhougan/6146536.html
7.幼儿园心理降教育辅导方案(精选10篇)对于一些有心理缺陷、心理障碍,行为怪异的问题幼儿,更要进行跟踪研究,制定系列方案,采取积极的方法,进行矫正性辅导,帮助他们克服个性倾向,恢复其健康的心理。 3、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明确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任何研究都是以理论为指导的,在研究时通过学习相关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帮助我们在...https://www.oh100.com/a/202212/578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