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讨论专题的选择

3实施方法

将2011级中药专业普通班作为试验班,以8—10人为1组,每组以教师为主持人并负责解答,学生主讲的教学形式实施。学生推荐1人为代表,在充分准备基础上进行脱稿论述,可以采用以口述为主,板书和多媒体等形式为辅的方式;论述完成后,请组内同学进行提问,批驳,整组同学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上台进行总结’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讨论专题,并能够在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础上,从中医的病理生理角度进行中医专题分析。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勇于积极表达不同意见,激发学生能从兴趣出发深入思考专题,调动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的主动性。

4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必要性

国际21世纪委员会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共处,适应社会发展”。目前,中医学基础的授课对象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普遍缺乏相应的中医专业基础内涵培养过程,所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容易感觉兴趣缺失和动力不足,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教师的课堂授课方法无法吸引他们的学习。经实践发现,在中医教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主动讨论和展示学习能力的多种机会能使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前景取得最大的成果。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中医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中医思维探索及建设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一思考一探索一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寻求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学生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引起学生对中医学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中医基础理论学习。

1.1培养中医思维方式:中医学是在浓厚的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理性思辨和哲学睿智的医学。对于刚刚接触中医的人来说,《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是完全陌生的,与他们之前所学习的现代科学知识及所身处的现代科技环境有很大的差别。而中医学的思辩性思维,也会使习惯于逻辑性思维的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多困惑,造成对中医理论的误解以及学习兴趣和效率低下。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是思维方式。”因此,初学中医,亟须培养中医思维模式。因此,在讲授基础理论课程之前,我们着重《中医学导论》的讲授,其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先秦百家思想与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的本质特征及中医学对世界科学的贡献等,使其能够认识到中医学是不同于现代医学乃至于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传统医学理论体系,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和特点,逐步培养中医学整体的、辨证的思维模式,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1A]。

1.2引入人文文化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根基,中医思维方式形成的基础,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水融的关系。而一般来说大学新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贫乏,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文、史、哲等知识的讲授,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如哲学基础部分是建立中医思维模式的关键,在讲授过程中就可以结合中国古代哲学,以及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历法等知识予以阐述[1B]。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而且能帮助学生领悟中医理论的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中医特有的思维方式方法。

1.3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从内容上看,《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包括四大知识模块,即:中医学哲学基础、藏象理论(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各知识模块特点不同。因此,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该课程全部内容,而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多样化教学,采用了互动式、案例式教学等多种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4配合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图像、文字、音乐、动画等,利用PPT、视频、录像、幻灯片等方式,综合处理授课信息,创造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其优势是它能把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们能从多角度、多途径获取大量的信息,特别是以往教学中较为欠缺的视觉信息。如经络学说的内容,结合多媒体教学,则图文并茂,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多媒体的设计要突出重点,而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师生互动[3]。

2加深理解,注重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尤其在医学教育中,它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必不可缺的教学方式。《中医基础理论》实验教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重大变革,它能使抽象、深奥的理论得到直观的体现,中医方药的神奇效果得到验证,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

2.1在示教室观察各种示教模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某些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如经络学说中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分布规律等,很难如解剖学一样让学生目睹其真实状态,教师讲课费力,学生又难以理解。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让学生走进示教课堂,通过人体经络模拟模型观察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进而总结其走向规律、交接次序及在人体的分布规律等,如此则改善单纯课堂讲授时枯燥乏味的不足,增强教学效果。另外,舌象仪、脉象仪等各种直观示教模型,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起到重要作用。

2.2通过动物实验理解中医理论内涵:近年来,我们尝试逐步引入动物实验到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在系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实验方法和手段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验证和阐释,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如学习阴阳学说时可设计如下实验:制作阳证、阴证动物模型,观察阳证、阴证两组动物模型的表现特征如神态、眼球、活动及皮肤血管情况,并测量体温、心率的变化,运用阴阳学说理论对比分析两组动物的症状发生机理,从而加深对“阴胜则寒”、“阳胜则热”理论的理解。

3强化记忆、拓展知识,利用网络资源

由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学时数少,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创建《中医基础理论》网络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后学习的平台是非常必要的。该网络资源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学习、教学内容拓展、学习水平测试三个方面。

3.1基础知识学习平台:该平台的资源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讲稿、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等。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提前预习,使学生对每一次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有一个了解,避免听课时主次不分,影响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往的课堂教学,学生往往只顾忙于笔记而忽视了老师的讲解,从而使很多晦涩难懂的中医概念无法真正理解,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注意到这一点,我们把讲稿及全部教学课件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使学生上课时能集中精力听讲,而老师也能在保证重、难点知识讲清讲透的同时,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如此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2教学内容拓展平台:拓展平台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开阔视野,从多角度全面认识中医。如千古中医故事、中医大家讲座视频等,可使学生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坎坷历史、中医学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医学的贡献等有一个了解,进而增强学习中医的信心;中西医学比较部分通过对中、西医学的医学模式,中、西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各自诊疗疾病的特点等方面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中西医学各自的特点、优势及不足,利于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形成,并有助于以后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并利用现代医学先进的方法手段弥补中医的不足;案例教学内容可通过简单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最新研究进展部分则结合现代知识和现代研究成果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剖析,这样既有助于其理解和记忆中医理论知识,弥补中医理论较抽象、难理解的不足,还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症状特点;中医证候特点

中图分类号:R575.2

1673-7717(2008)11-2409-05

StudyonTCMSymptomsandSyndromeCharacteristicsofAlcoholicHepaticFibrosis

LIFengyi1,TIANDelu2,SUNJinhui2,ZHANGDaoming3,ZHAOXianjun4,BATUDeligen5,LIQunwei6

(1.No.302HospitalofPLA,Beijing100039,China;2.DongzhimenHospital,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700,China;3.China-JapanFriendshipHospital,Beijing100029,China;

4.MedicalCollegeofYanbianUniversity,Yanji133000,Jilin,China;

5.TheAffiliatedHospitalInnermongoliaNationalUniversityofTongliao028000,Innermongolia,China;

6.TaishanMedicalCollege,Tai′an271000,Shandong,China.)

Abstract:Alcoholichepaticfibrosiswastheinvestigativeemphasisofalcoholicliverdiseaseathomeandabroad.TCMhadsomeadvantagesinpreventionandcurealcoholichepaticfibrosisandthestudyon"syndrome"wasTCMresearchfocusnowadays.Thoughadoptedtheprinciplesandmethodsofclinicalepidemiology,overallygatheredthedataoffourmethodsofexaminationandcorrelatedclinicalexaminationofthealcoholichepaticfibrosispatients,thestudydiscussed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TCMsyndromeandTCMpathogenesisfrommathematicalstatistics.

Keywords:alcoholichepaticfibrosis;TCMsymptomscharacteristics;TCMsyndromecharacteristics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所有病例于2004年6月-2005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泰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共5家医院,按统一研究方案收集,包括门诊及住院病人。最后共收集合格病例199份。调查表均由消化科医院临床医生填写。

1.2研究方法

2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2.1病例纳入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南京的诊断标准和日本的诊断标准制定。①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40g/d,女性略低;或2周内有暴饮史;②过度饮酒出现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为酒精性肝纤维化者;③肝活体组织检查符合酒精性肝纤维化组织学改变者;病变的主体:a、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b、肝细胞周围纤维化;c、从肝细胞囊开始的星芒状纤维化。出现其中一项或全部;④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者;⑤血清HBsAg阳性但HBV-DNA阴性者;⑥年龄范围为25~70岁;⑦合并脂肪肝的纤维化(即脂肪肝加肝纤维化)病例亦归入此类。

肝纤维化的定性诊断注意事项:①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很难诊断酒精性肝纤维化。在未做肝活检情况下,应结合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测定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可间接了解肝纤维化的有无,门静脉主干内径>13mm,脾静脉内径>8mm时,排除测量时的影响因素,提示有门脉高压的形成,肯定已有肝纤维化的存在。②肝和/或脾大。

2.2病例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25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②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③血清HBsAg阳性,HBV-DNA阳性者;④血清学检测证实有HCV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炎、淤胆性肝炎或隐源型肝炎者;⑤合并肝癌、肝性脑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消化道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者;⑥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⑦原发性和/或继发性心脑血管、肺、肾、内分泌、神经和血液系统疾病者;⑧精神异常不能表达自身感受者。

3结果

3.1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症状分布特点

对199例患者88个症状、舌脉进行频数统计,结果初步表明(见表1),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中医症状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于消化系统症状。舌脉病态改变也较突出,在以上88个症状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3.2.2主成分法提取因子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有12个,其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70.241%。

3.2.3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证候分布特点用主成分法,经最大方差旋转法旋转变换,提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见表3,仅列出大于0.3的因子系数)。

从表3得出的12个因子所包含的变量按因子系数大小排列如下:

F1:腹痛欲泄泄后痛减,手足麻木,胃脘疼痛,消谷善饥,饥不欲食,头晕,心悸(心慌),潮热盗汗,怯寒,夜尿频多,骨蒸发热,皮下瘀斑,齿松发脱,腹痛绵绵,口渴喜饮,口渴少饮,头身困重,喜太息,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减退,(肝区、胃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健忘,牙龈肿痛,口淡不渴,气短,五心烦热,耳聋,口燥咽干,懒言,耳鸣,齿衄,情绪抑郁,自汗,浮肿,肠鸣,矢气,,身热不扬,烦躁易怒,呃逆,嗳气,便血,失眠,胃脘灼热,口腻,便溏不爽,大便稀,吞酸,遗精,神疲,胃脘嘈杂。F2:身目发黄,口干而苦,小便短黄,胃脘嘈杂,不欲食,吞酸,胃脘灼热,脘闷,便溏不爽,口腻,肝和/或脾肿大,口燥咽干,食少,面部赤丝,失眠,肠鸣。F3:嗳气,呃逆,自汗,耳鸣,情绪抑郁,便血,吞酸,胃脘灼热,矢气,烦躁易怒,恶心呕吐,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晕,心悸(心慌),口渴喜饮,失眠,骨蒸发热,健忘,口腻,肠鸣。F4:腹胀,食少,口淡不渴,肠鸣,不欲食,便溏不爽。F5:面部赤丝,减退,齿衄,肝和/或脾肿大,(肝区、胃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夜尿频多,烦躁易怒。

F6:大便秘结,排便无力,懒言。F7:肌肤甲错,身热不扬,失眠,牙龈肿痛。F8:乏力,神疲。F9:胁肋(肝区)疼痛,恶心呕吐,肝和/或脾肿大。F10:脘闷,口腻,不欲食。F11:矢气,肠鸣。F12:牙龈肿痛。

3.3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证候特点分布(见表4)

4讨论

证候的辨证可划分为古典(传统)辨证诊断和现代辨证诊断研究两个历史阶段。前者的方法包括“依据症状诊断”、“结合病因诊断”和“治疗性诊断”3种,都是定性的经验诊断[1]。后者是从80年代开始,目前正在进行探索期间,其特点是:一方面逐步引入“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力求进行半定量化、定量化、客观化和标准化诊断研究的各种探索;另一方面建立西医微观指标与中医“证候”的联系: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随着中医学科建设的发展及临床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医规范化已成为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传统的辨证过程,即医家以“四诊”为手段,获取了患病个体的直观信息,进而根据中医学理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思辨,并借助一定的标准,将其归属于相应的证候类别。今天,人们称之为宏观辨证,其作为判别依据的标准则称之为“证候宏观标准”。而制定“证候宏观标准”的过程就是证候规范化的过程,是对中医学术系统整理、统一规范、全面提高的过程。它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基础。规范化、标准化,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中医对证的诊断为中医学所特有,故应立足于建立自己的科学标准,以提高临床诊疗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且利于对外交流。

4.1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中医症状出现频率大于50%的依次为:舌苔厚腻、神疲乏力、胁肋(肝区)疼痛、蜘蛛痣、肝掌、恶心呕吐、小便短黄、肝和/或脾大、腹胀、食少、口干而苦、脘闷、舌胖大荣润有齿痕、身目发黄、舌苔白、气短、大便稀、烦躁易怒。该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舌脉病态改变与临床基本符合,提示在临床诊治该病时应重视舌脉在酒精性肝纤维化辨证中的重要地位,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患者早期临床上可无任何不适症状,也既是所谓的“无证可辨”,此时对舌脉的诊察就显得尤为重要。

4.2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病性以邪实为主虚实夹杂

应用主成分分析得出的6类中医证候特点中,具有类似“邪实”性质的有4类;在199例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中,这些证候特点的分布也以类似“邪实”的为主(63.30%)。邪实,主要包括(类似)湿/湿热、气滞、血瘀;类似“虚实夹杂”性质的也有相当高的发生率(14.57%),主要表现为类似“肾虚血瘀”的证候特点;虚证主要表现是脾气虚(22.11%)。

4.3酒精性肝纤维化病位主要在肝脾与胆胃肾关系密切

应用主成分分析得出的4类类似“邪实”证候特点中,“类肝胆湿热”(16.08%)、“类肝气郁结”(10.05%)和“类湿邪困脾”(23.61%)的病位主要与肝脾(胆胃)有关;在“虚实夹杂”中,“类脾气虚”(22.11%)的病位与脾有关;“类肾虚血瘀(14.57%)”的病位与肾有关;“类瘀血阻络”(13.56%)无定位依据;从所涉及的证候特点分布频数及结构比来看,病位主要在肝脾,与胆胃肾关系密切。

4.4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病机主要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兼有正虚

中医学中虽然没有“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病名,但中医对酒及过量饮酒导致肝脏疾病的记载和认识远于西方各国。中医学认为,酒属湿热有毒之品,味甘、苦辛、性湿、有毒,入心、肝、肺、胃经。酒邪伤人,多现湿热实证,也可以直接损伤人体正气,导致脏腑亏虚。古代医家把过量饮酒导致肝脏病的病因概括为“热”、“毒”、“湿”、“痰”、“虚”、“瘀”等。对于病因的认识,历代医家不但认识到酒性(外因)在本病形成和病机演变中的作用,还揭示了体质内因是本病发生和病机演变的基础。如《世医得效方》曰:“大抵五疸以酒疸变症最多,盖酒之为物,随人性量不同,有盈石而不醉,有濡唇而辄乱者”。说明酒邪伤人,因人禀赋不同而异。

导师田德禄教授在继承古代医家对酒精性肝纤维化认识并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认为酒精性肝纤维化归属中医“酒癖”范畴,脾胃虚弱贯穿于酒癖病程的始终;肝郁脾虚,气血不和,气痰瘀互结是酒癖病机的关键。导师认为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病机演变规律分3期。初期:病机为酒毒湿热之邪蕴结中焦,伤及脾胃,运化失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湿热搏结,或阻于脘腹,或停于胁下,为伤酒之证。此时病位在肝脾(胃),证多属实属热,以气滞、血瘀、湿阻为主。中期:病机为酒毒湿热之邪留滞中焦,聚而为痰,阻碍气机,致气血痰与酒毒湿热相互博结,凝结成块停滞于腹中则为积块,或留置胁下而为痞块。病位在肝、脾,以气滞、血瘀、痰阻为主,为酒癖之证。后期:病由肝脾及肾,邪势未衰,正气已伤,正虚邪恋,此时气滞、血瘀、水停、正虚交织错杂,而成酒臌之证。导师根据以上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病机的认识,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拟出具有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清热祛湿、活血软坚作用的复方“调肝理脾方”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在临床实践和实验室基础研究都得到了验证[3-7]。

本实验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归纳总结出的类似证候的特点是以为邪实为主,虚实夹杂,邪实表现为湿热、气滞、血瘀;正虚主要是脾、肾虚。脏腑病位主要在肝脾,涉及胆胃肾。从中可以部分归纳出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中医主要病机为湿热内蕴、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脾胃虚弱,这与导师田德禄教授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病机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8],本研究结论验证了导师田德禄教授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病机把握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文彤.SPSS11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190.

[2]张道明,王远新,赵洪川,等.酒精性肝病-附136例临床与病理[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6,5(3):196-201.

[3]丁霞,田德禄,焉小丽,等.调肝理脾方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1):58-61.

[4]赵丽云,丁霞,蒙一纯,等.调肝理脾方抗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的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2):25-27.

[5]丁霞,田德禄,蒙一纯,等.调肝理脾方对肝脏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J].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0,7(2):15-18.

[6]丁霞,蒙一纯,田德禄,等.调肝理脾方对HSCDNA及RNA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2):23-25.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预科;中医词汇

一、中医预科汉语词汇教学的总体特点

(一)是中医专业词汇与汉语一般词汇教学的有机结合。中医预科汉语词汇教学的内容包括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求的汉语一般词汇及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的中医药专业词汇。二者相互区别又不能完全背离。词汇教学不能成为“两张皮”,而是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学习汉语的环境下自觉接受中医专业词汇的知识。用中医文化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加大专业词汇的比重。如“阴”这个词,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与它相对应的是“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有如下解释:“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治病必求于本”。中医所指的阴阳,是综合了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阴阳观念,以此论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防治疾病的经验。但结合汉语水平考试大纲来看,“阴”是在新HSK二级词汇大纲中出现的,面向的是初级水平的学生,想把其哲学与医学含义都讲明白是很难的。而选取《现代汉语词典》中第四个义项:“不见光的地方”入手,再进行适度的引申,则很容易理解。

(二)语境影响不突出。在一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实用语境解词及进行操练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如,在讲解“尴尬”一词时,直接用演绎法很难说清楚这个词包含的心里状态,且容易出现以生词解生词的情况,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困惑。这时,语境推导法可以让学生自己“悟”出词语的语义和语用特点。因为“尴尬”一词使用的特定情况和其表现的特定心里状态是有普适性的。而根据中医常用词汇表来看,绝大部分中医词汇不具备这样的特性。这就增加了词汇教学的难度。

(三)知识性大于技能性。对外汉语教学的一般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习得”大于“学得”,是技能性的语言教学。词汇教学也应以操练为主,以正确使用为目的。而中医预科汉语词汇教学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知识性内容的掌握,在“习得”的基础上还要“学得”。

二、中医预科汉语词汇教学各阶段难点及对策

(一)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掌握的词汇量相对较少。而中医中的一些词汇往往包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含义古奥难懂,按照中医专业学习的顺序直接引入中医基础理论词汇教学是很困难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对中医的畏惧感,从而降低对中医学习的憧憬和兴趣。我们应该在学生水平较容易接受的范围之内,选取易于直观展示的,容易理解的中医词汇作为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内容。包括:人体组织器官名称、穴位名称、单味药材名称。以名词类为主。教学时采取图片、模型、实物展示的方法。

(二)中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学生的普通汉语词汇量已达到了1200词左右,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医学名词,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大幅提高。可以引入一些带有中医思辨色彩的词语。如:“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气血运行”、“养阴清热”等。并逐渐引入现代汉语句子和语篇的阅读。后期可采用“句中学词,篇中学句”的方法。提高主动理解、独立分析词义的能力。

(三)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应已经基本具备了进入专业学习的能力,其需要突破的障碍是中医古籍阅读方面的。中国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许多今天的科学论点和治疗方法是在千百年前就已形成的。因此,阅读古籍对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在高级阶段的中医药汉语词汇预科教学中,我们把中心由现代汉语逐渐转向了古代汉语。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汉语,学习中医古籍,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

三、不同地域留学生中医预科汉语词汇教学的特点及对策

中医预科汉语词汇教学在分不同学习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还要根据不同国别和区域的学生特点进行研究。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通常把学习对象分为两个大的区域,一是日韩等汉字文化圈国家,二是欧美拉等非汉字文化圈国家。由于对汉字认知程度的不同,二者应该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区别。如欧美拉等非汉字文化圈国家可以适当使用翻译法教学。

四、教学原则

中医预科汉语词汇教学应遵循“重文轻专”的原则,即重语言的掌握,轻专业的深入。因其从本质上来讲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不能取代中医专业学习。

综上所述,中医院校对外汉语预科教学中应适当适量地融入中医因素,为这部分留学生进入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中医络病学

Abstract:Lacunarinfarctiontrea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soneofthecharacteristicsofourtreatmentofischemicstroke.Motherlandmedicinethinkstobelongto"apoplexyinmainandcollateralchannels"category,accordingtothetheoryofcollateraldisease,collateralQistasisistheinitialstepoftheonsetofstroke,cancausecerebralbloodstasisorbraincollateralsjerkycolla,formationofischemiccerebralvasculardisease.Thebrainistohighlightthecharacteristicsofischemiccerebralvasculardisease,treatmentwithTongluoasthekeylink,replenishingqiandblood,activatingbloodandcollaterals.TheapplicationofTongxinluocapsuleinthetreatmentofthisdiseaseandreceivedgoodcurativeeffect.Tobetterpreventionandtreatmentofsenilelacunarinfarction,preventrecurrenceandaggravation.

Keywords:Lacunarinfarction;Collateraldiseas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腔隙性脑梗死是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深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由于病变很小,常位于脑相对静区,许多病例临床上不能确认。近年来,随着CT、MRI等神经影像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已使腔隙性梗死成为临床诊断。现代医学认为,腔隙性梗死的发生与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后微栓子脱落、血流动力学异常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有关[1]。

临床实践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高,腔隙性梗死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由于临床表现大多症状轻微,或表现为一过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且预后大多良好,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这也是腔隙性梗死复发率较高的原因之一[2]。中医络病学的发展与完善,补充深化了中医学对"中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结合临床实践,浅谈中医学对腔隙性梗死的认识如下。

中医络病学认为,脑络分为气络和脉络,气络汇聚真元之气,主司精神、意识、思维、运动等;脑之络脉乃布散于脑髓中由血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的网络分支,输布运行血液对脑之气络发挥荣养作用。脑腔隙性梗死的发生,是由于脑之脉络痹阻,使气不运血布津,血不养气而致[3]。其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年老体衰等。依据其病变环节可表现为络气郁滞、脉络瘀阻、络气不荣等多种病理表现。按照"络以通为用"的原则,在不同的病理阶段予以辨证治疗,可予益气活血通络等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对脑血管病研究进展,以及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验研究进展,中医药在防治老年性脑血管疾病地优势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5]。防治脑血管病的疗效也已被中老年患者接受,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医药必将能更好地发挥防病治病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王新德.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51.

[2]吴以岭,脉络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7-458.

[3]BaronJCStroke:imaginganddifferentialdiagnosis[J].NeuralTransmSuppl,2002,(63):19-36.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医药基础》教学改革

一、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有的教学方法基本是沿用教师系统讲授、学生听并记笔记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打好基础是课程改革成果得以体现的基本条件。教学改革不能简化为“教改”,教学改革本身包涵两个内容,既有教的改革,也有学的革命。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何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课题,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首先要有学习热情,渴望获取知识,同时要对科学有浓厚兴趣,要有揭示自然规律、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可为成功的教学提供非常好的先决条件。其次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分析、比较、综合,前后连贯,结合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再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使教与学互动。对于学生容易看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教授,转化师生角色,这样学生不但能对所学的内容加深记忆,而且自我表达的能力和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胆怯心理都能有所提高,并能从其他同学的掌声中获得了一种自我成就感。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模拟医患之间诊断和交流的过程。

二、指导好学生应如何进行合理的课前准备

笔者首先对传统的课前预习方法进行改革,将课前预习的目的进行重新定位,即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欲望,调动学习潜能。[1]因此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例如,中医学基础知识第八章是防治原则,可以针对这一章节展开提问:1.防治原则包含哪两个方面?2.增强人体正气的方式从四个方面来讲述,请举例说明这四个方面(不用书本上的例子)。3.我们曾学习的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列传》说明了什么样的防治原则?4.什么是三因制宜?举例说明。四个问题中有两个不是书本上的内容,而有待于学生进一步的探究,这样做的前提就是必须对书本的内容熟悉且举一反三。

《中医药基础》课程如果要细分的话,里面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因此它之间的连贯性也就要求很高。本门课程包含《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温病学》《伤寒论》《针灸学》等课程,所以在讲课时,要把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讲述,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中药的时候,提到中药的五味应联系到前面所讲述的五行学说的理论,在讲功效时应提到前面防治原则的内容,在讲用途时应提到前面诊断的内容,这样能使学生从纵向系统上掌握知识的连贯性。依此类推,在讲中药时,还应在横向上加强联系,例如在讲黄连时,应和黄芩、黄柏相对比,三者虽然都是一类药,功效也相似,但是三药归经的侧重点不同,黄连主要归心经,善于清心火;黄芩主要归肺经,善于清肺热;黄柏主要归肾经,善于清退虚热。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和完善教学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为教学开辟新天地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多的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其自主操控、认识、模拟和资源共享等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传播渠道,提高了教学效率。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例如在讲经络学说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经络学说这在《中医药基础》里所占比例甚微,此部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故制作课件时,经络分布图必不可少,经络的循行与分布以古代人物图谱来展示,色彩鲜亮,线条简单,学生在收到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能一且了然地领会到经络的分布与循行。

五、育人与授业并重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中药生产、经营一线岗位的高级工,所以《中医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应使学生掌握中药行业高级工必备的中医药基础知识。我们在大力提倡课程改革要适合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改革,这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中成药合理使用看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125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医方剂学中的精髓。因其携带方便、易于服用、药效显著、平稳等特点,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20年来中成药发展迅速,剂型不断更新丰富,产量和使用量飞速攀升。2009年,我国中成药产量为180多万吨,同比增长41.73%。

(二)技术能力要求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除普遍掌握本科疾病或专业技术外,应熟悉本专业诊疗常规,还应对本专业某——方面有所专长,能较熟练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有关医学文书等资料。其专业技术水平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具体要求:

2.外科系统:对外科领域内较复杂的疾病、危急重症和较疑难的疾病有深入的了解,并能作出正确地诊断和独立地处理。熟练掌握并独立完成本专业较大中型常规或急诊手术,并具有较强的临床应变能力。熟练掌握本专业一些大中型手术的指征、手术操作技术、手术前后处理等,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和管理能力,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工作。任期内作为术者平均每年完成手术至少100台(例)次,其中完成甲类、乙类手术或复杂疑难病症抢救平均每年不少于10例。

3.中医: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各家学说。能熟练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进行辩证论治,对本专科领域内较复杂的疾病、危急重症和较疑难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临床知识及技能。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

内科系统(含内科、儿科、妇科、针灸科、推拿科、皮肤科等):主管或负责主治病例的确诊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水平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任期内平均每年系统诊治病人不少于100例,主持危急重症的抢救和较疑难病症的处理平均每年不少于10例。

外科系统(含外科、眼科、骨伤科、耳鼻喉科、肛肠科等):掌握本专业手术指征,并在手术前、后能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辩证论治。主管或负责主治病例的确诊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水平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任期内平均每年系统诊治病人不少于100例,其中,主持较疑难病症的处理平均每年不少于10例;或在任期内作为术者平均每年完成手术不少于100例,其中完成中型手术。

从事公共卫生的人员能按照公共卫生工作程序的要求处理各种事宜,能进行公共卫生有关业务工作的设计及数据的收集、处理工作;能独立从事常见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并作出卫生学评价,能熟练掌握所从事专业工作常用的现场监测仪器操作、卫生学检验采样、卫生质量感官评价等技能。

5.药学:能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丰富的药学工作经验,并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具备解决日常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

从事医院药学(调剂及药事管理)的人员能熟悉掌握药品供应、调配及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熟练掌握毒、麻、等特殊药品的管理规定并能指导下级药师。能熟练地掌握临床用药的作用特点、机理,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及药物应用趋势和经济学评价、储备学原则、保管要求,能指导或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熟悉医院药学管理及法规的基本内容。

从事医院药学(制剂与药检)工作的人员能掌握制剂管理规定及制剂各环节应注意的关健技术和工艺学原则;具有解决制剂生产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能力;熟悉医院制剂的质量保证体系。具有控制药检工作质量的能力,能根据检验结果发现制剂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医学.全在.,线提,供。具备一定的新制剂研制能力。

6.护理: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专科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并在护理学某一专科领域有所专长。熟练掌握本专科疾病的护理要点、治疗原则,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科护理技能。能独立解决本专科疑难重症病例的护理问题,能参与完成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具有护理管理及培养专科护理技术骨干的能力;掌握本专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掌握本专科临床常用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检验目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任期内主持护理查房和护理疑难病案讨论或组织参与危重、疑难病人护理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平均每年不少于10次。

从事技术操作的,能熟练掌握本专业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使用及其安装、保养和维护,能分析其结果及其误差原因,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问题。从事检验技术工作的,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检验的原理,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质控程序以及2种检验仪器的操作、日常保养和维护。任期内参与临床技术工作1000例,完成高质量的质量控制、保养维护专题报告平均每年不少于10份。

(三)科研水平要求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具有独立进行和指导下级卫生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健康;体检;中医体检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为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和协调保持相对平衡,则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这是中医学用阴阳学说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概括,是对人体健康态的表征。人体的健康是人与自然、社会协调以及自身阴阳动态平衡的结果[1]。

1.健康体检的重要性

在现代生活模式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综合症状,在人群中较为多见,虽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却是导致各项疾病的高危因素。而健康体检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2]。因此做好健康体检工作,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身体保健需求,成为健康体检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健康体检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发挥中医的优势,将中医理论运用到体检之中,我院体检中心从2009年开始,就开展了中医体检,深受群众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如何做好中医体检进行初步探讨。

2.中医体检

2.1体检对象

中医体检具有普遍适用性,男、女、老、少皆宜;但又有重点适用对象:一为亚健康人群。主要表现为情绪紧张、心烦意乱、胸闷憋气、食欲不佳、容易疲劳等,但通过现代医学仪器检测后,却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从中医角度看,七情六欲皆可致气血阴阳失调,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二是欲进补人群。中药进补因人因症而异,不能随意进补。一般来说,需要进补的人皆有阴阳失调,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几种类型,因此,进补前最好先通过中医体检,全面了解个人体质,制定个性化的进补方案,对症进补才能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效果。三是有健康意识的人群,重视自己或家人的健康,希望远离化学药物侵扰,愿意接受中医养生。希望了解自己真实的身体状况,中医体检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择。四是对于慢性病患者。因为长期接受某种治疗或服用某种药物,必然会对体质平衡产生影响。通过中医体检了解这种影响,及时进行中药调理并配合平时饮食调理,对人体功能的一些变化进行主动性干预,就能达到既不影响治疗,又能减少副作用伤害的目的。

2.2体检方法及内容

中医体检以中医体质学理论、整体观、辨证论治为指导,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法对人体作全面的、整体的检查及分析。为此设计了专用的中医体检表,基本内容:①四诊:神、色、形态;面色、头颅五官九窍、络脉、肌肤、手足、胸腹;舌质、舌苔;脉相检查。闻诊:声音、气味。问诊: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家族史、既往史、现在症状。切诊:肌肤、手足、胸腹、脉象。②四诊合参辨别体质类型。③保健指导: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

3.中医体检的优势和特色

3.1疾病预防

中医非常重视未病先防的原则,“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最早起源于两千多年前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该书《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唐代名医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中医“治未病”理论强调:(1)未病养生,防病于先;(2)欲病救萌,防微杜渐;(3)已病早治,防其传变;(4)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开创了天人相应预防观、形神合一预防观、动态平衡预防观、三级分层预防观、防治互寓预防观、综合应用预防观、辨证施防预防观等预防学观点[3]。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与方法体现了积极预防的保健策略,这些都是未来健康保健模式框架的主要内容[4]。

3.2辨证论治重视体质

中医辨证认为人体患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劳逸损伤、七情内伤等导致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易感性,不同的症状表现,不同的生理功能紊乱程度[5]。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的优势在于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辨证施治,综合调理。中医体质学,也是“治未病”理论的重要内容。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根据人体形态特征、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及对外界适应能力等的不同,人的体质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九种[6]。人们通过体质辨识,可知道自己的体质类型,自知现阶段身心健康状态正常与否,自知易患哪些疾病和这些疾病的规律、病变特点和发展趋势,也可了解现阶段干预、治疗、康复后的方法和措施[7]。

3.3中医诊断的整体观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六腑、四肢百骸,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8]。中医理论以人体功能状态为特征,重视整体观,强调各脏腑功能之间的关联协调,阴阳气血的平衡统一。中医认为,人的生存与自然相依为命,息息相通。《素问病痛论》云:“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人居自然界,禀天地之气生。四时阴阳消长转化,地理环境都影响着人的生理病理变。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进行自身调整变化的自动稳态系统,人的生命运动随着天地自然的调整变化而调整变化,并由此维持自身的平衡[9]。由此可见,人与自然的统一就是人与自然万物和自然规律的统一。人体每一病证的产生,无不体现整体的失调[10]。中医体检在“整体观”原则指导下的“四诊-辨证”过程是建立在生理、病理状态综合判断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是中医独有的特色。

4.其他疗法

中医调治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中药调治法外还有多种调治法。①心理调理法:中医倡导以“恬淡虚无的境界面对欲望和诱惑;“莫嗔怒养肝气,少思虑养心气”,即调养心神当以“戒怒”、“慎思”为要的理念,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②起居活动调理法:每天起居有一定规律,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每天要有一定量的身体活动,使人体活动能顺应四时而颐养其气。③食疗调理法:中医在食疗、药膳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非常值得利用和开发。有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尝新食养”、“节转食养”等,又有纠正体质偏颇的个性化食疗药膳等。④其他调治法:推拿、按摩、针灸、脐疗等中医特色的传统技术,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中医运动养生方法,都是中医调理的有效手段。

5.开展中医体检的必要性

《黄帝内经》中的健康理念“圣人治未病”,其中的“未病”不是无病,而是一种亚健康状态,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实践,中医对未病的诊断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而且近年来中医健康体检在各大医疗机构和体检中心悄然兴起,并针对不同体检人群提出调理建议,且费用低廉,是一种非常有必要的健康尝试。大多数人对西医体检耳熟能详,但对中医体检却知之甚少,中医对人体的健康检测主要是对受检者进行“望、闻、问、切”,了解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是否良好,收集受检者是否有慢性疾病史,给予中医的辨证分析,确定受检者属于“阴虚型”“、燥热型”、“痰热型”等何种体质,从而用中医中药给予调理,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中医健康体检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中医师的望闻问切,让西医不易发现的亚健康状态显形,然后进行辨证施治[11]。

[1]蓝毓营,唐振宇.浅谈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和方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4):81.

[2]周战,李俊孚.健康体检浅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2,2(23):203.

[3]洪蕾,冼华.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2):92-94.

[4]洪净.中医药解决生命科学重大问题的前景展望[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6):4-6.

[5]陈孔斌,金灿道.《内经》“治未病”理论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3):250.

[6]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41.

[7]王旭东.中医养生康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45-49.

[8]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70.

[9]张登本.百花通解黄帝内经[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18-19.

[10]邓铁涛,郭振球.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95.

[11]冯永惠.健康体检的发展[J].现代护理,2005,11(9):2.

[12]王琦.调治亚健康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

其实,中医单纯的辩证论治是不能真实地反应中医学的本质。那么当我们去说中医学的特征时,首先要明确是相对谁而言。凡说特征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其共性的东西。很明显,我们讲中医学的特征,是相对西医学而言,辨证论治是我们的特色,但前提是辨病论治是二者的共有。但现在我们只讲异,不求同,甚至于扬言中西医无法结合,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辨病论治不是西医的专利,也是中医学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1从中医学的发展史,看辩病证治的重要性

1.1中医学虽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但临床上从来就存在着“辩病施治”的方法。特别是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之初,证候的概念尚未从疾病中分化出来,就是以“病”作为辩析目标的,治疗也就依据病来施行。如《内经》13方基本上是以病作为治疗靶点的;《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等著作也多以具体疾病作为治疗目标,如以“常山截疟”、“黄连治痢”等。即便在近代,中医学在注重“辩证论治”的同时,也仍在运用辩病思维。如对肺痨、肺痈、肠痈、湿疹、疟疾、麻疹、水痘、天花、蛔虫、绦虫病等的防治,主要是基于辩病的思维。因此,中医学的辩病思维与辩证思维是同时存在的,交织在一起而综合运用的[1]。

1.2中医学从诞生便开始了辨病与辩证的结合。早在《黄帝内经》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它往往是先定病,然后再辩证。比如《咳论篇》、《痿论篇》等章,都是先说这种病,然后再去辩证。之后,在《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等书,无不先言某病,再言某症,病、症、脉、证合参而治。以《金匮要略》各篇之题最能说明,如《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都是病名。

1.3中医辨病论治在之后的发展过程当中从未终止。兹举俩例最能说明。其一,清初温病大家余师愚在其《疫疹一得》书中,仅论及清瘟败毒饮一个方子,以一方治一病,药即中病,鲜有罔效,典型辨病而治,其重复性不言而喻。其二,清初临床大家程国彭,在其《医学心悟》一书中,运用大量篇幅讲述如何辩证伤寒。在太阳经症条下,直言麻黄汤与桂枝汤辩证之繁琐,疗效之有限,辩证少有失误则灾害险生。乃自创加味香苏散一方,说:今以此方代前二方(指麻黄汤、桂枝汤)之用,药稳而效,亦医门之良法也。不论冬月正伤寒,及春、夏、秋三时感冒,皆可取效。其也是实现了从辩证论治到辨病论治的一次飞跃。这是中医走循证医学道路的肇始。

1.4又如中医在与疾病“非典”的抗争中,充分发挥了辩证论治的优势,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了辩证论治的优越,而在于对“非典”疾病的认知随着辩证论治的进程而不断深化,这同时也是“辩病”的认知过程。我们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我们的认知就愈趋深刻,我们的治疗就更趋完善。

2辩病用药的优势

2.1在辩病用药方面,每一种疾病都有其独特的病理特点。因此,每一种疾病也意味其基本的治疗原则或治疗大法。除证选用不同的药物外,头痛可适当地配合应用川芎、白芷等止痛药物;癃闭病按照“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应着于通利为主;遗尿应按照“固摄止遗”的原则去配伍组方。如肠痈一般可用大黄牡丹汤治之;如肺痨虽有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损等不同病证,但感染痨虫是其共同病因,补虚杀虫是治疗肺痨的根本原则,在抗痨杀虫的基础上再结合辩证,分别予以滋阴润肺、滋阴降火、益气养阴诸法,辩病与辩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2在脏腑辩证中:肺系病证主要按肺气失于宣发肃降之病机特点进行辩证论治,还要结合肺系病的特点辩病用药,以复肺主气、司呼吸的生理功能。脾系病证主要按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之病机特点进行辩证论治,还要结合肺系病的特点辩病用药,以复脾主运化、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心系病证应按血脉运行障碍和神明失司之病机特点进行辩论治,还要结合心系病的特点辩病用药,以复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肝系病证主要按肝气疏泄不畅、肝阳升发太过、肝风内动等病机特点进行辩证论治,还要结合肝系病的特点辩病用药以复肝主疏泄、臧血濡筋等生理功能。肾系病证主要按肾阴、肾阳不足特点进行辩证论治,还要结合肾系病的特点辩病用药,以复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骨、生髓等生理功能。

3辩病论治与辩证论治的关系

3.1关于辩证论治与辩病论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笔者以为,辩证论治的主要着眼点是放在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病理层次的本质的认识上的。一个病理层次就是一个证候,一个汤证是一个证候辩证论治的结果。辩病是对疾病的辩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区别在于一为确立证候,一为确诊疾病。辩病论治则是着眼于对疾病全方位的考察,从而抓住疾病中最具本质的联系,把这个疾病和其他疾病区别开来,进而针对各种病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治疗。一般说来,辩病论治从对疾病的初期考察,到确定“这一个”而非“另一个”,从一般性对症治疗到确立针对性极强的治疗,是对疾病的认知阶段。只有经历了这个阶段后,辩病论治才有了基础,换句话说,辩病论治是建立在对疾病的本质有了深刻的认知基础之上的。

3.2辩证论治和辩病论治,没有层次上的高低之分。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其局限性。辩证论治虽然不能达到对疾病的特殊性具有深刻认知的层面上,因而缺乏特殊治疗的方药。然而,辩证论治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病理层次本质联系的认识却远比辩病论治要深刻。从而,在针对疾病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治疗上,更能抓住主要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比辩病论治“优越”。辩证论治的又一个优势是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包括对人类尚未认识的疾病,这在人类认识和战胜疾病的过程中,其意义不言而喻。

3.3由此可知,“中医内科临证时既要辩证,亦要辩病。其中辩病论治,是认识和解决某一疾病过程中基本矛盾的手段,[2]”…“是对中医辩证的必要和有益补充,有利于进一步对疾病性质的认识,有助于掌握不同疾病的特殊性及发展、转归[2]”。

总之,辩证论治和辩病论治只有相互为用,相互结合,才能不断深化中医对疾病的认知和提高治疗疾病的能力。中医学是辨病论治和辩证论治的完美结合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

因此要发扬中医学的辩证论治的诊疗特色,要提高中医的诊疗水平,提高辩证的准确率,必须坚持辩病与辩证相结合的诊疗思路。运用辩病思维来确定疾病,对某一病的病因病变规律和转归预后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再运用辩证思维,根据该病当时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来辩析目前处于病变的哪一阶段或是哪一类型,从而确立其当时的“证候”,然后根据“证候”来确定治则治法和处理遣药。此即通常所说的“以辩病为先,以辩证为主”的临床诊治原则。对某些难以确诊的病证,可发挥辩证思维的优势,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辩出证候,随证施治[1]。

THE END
1.《奇葩说》经济学论点让我认识到降的重要性4、定期体检 其实,身体的一些问题我们是可以通过体检来提前预防的,即使身体检查出了问题,早期治愈的可能性也会比晚期要高很多。所以,每年的定期体检是很重要的。 健康是人最大的资本,不论你想做成什么事,都请照顾好自己。https://www.jianshu.com/p/856fe528ca98
2.2019年医德医风简报第1期医德医风经过这次的经历,小编深刻体会到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医务人员尚不能自知身体健康状况,何况缺少医学知识的普通人群。“定期健康检查”有助于我们早发现、早警惕、早治疗、早放心,请爱惜我们的身体,定期关注自己的健康。(功能科 赖瑛)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完成办理护士执业证延续注册工作 ...http://www.nnhhyy.cn/html/2019/ydyf_0131/2086.html
3.民众体检的微博民众体检 2019-12-17 11:28 来自微博weibo.com 女士特有的一些器官,这些器官也是随着年龄的改变,可能会发生病变的,所以女性体检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了。 妇科健康体检的意义是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民众体检京东旗舰店闪购节# 为女性提供全面的健康体检套餐,爱美的同时不要忘了健康额!O网页链接 ?...https://weibo.com/mztj
1.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定期进行性体检性体检,顾名思义,指的是与性健康相关的检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性体检的重要性。性体检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性健康状况,还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性病或其他性相关疾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定期进行性体检,以确保自己的健康。本文将详细介绍性体检的种类、检查内容以及体检...http://www.gxnl.net/yxgl/64583.html
2.优秀论文展沟通技巧在降体检中的重要性结论本文结合健康体检护理的实际情况,在沟通实践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满足受检者的心理需求,提升受检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与满意度,减少纠纷或投诉,树立良好的健康体检中心形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局面。对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技巧等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http://www.gxyy.net/detail-7364.aspx
3.降体检部一、体检的重要性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疾病的发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对于很多疾病来说,能否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体检是了解健康状况,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过程,对身体潜在的疾病或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同时,根据体检报告的结果及时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https://cdlqyyy.com/sectionabout.aspx?mid=999&sid=81
4.降的重要性高中英语作文(精选6篇)篇3:健康体检的重要性 1 临床资料 金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08、2010年承担了克拉玛依石化公司非有毒有害岗位的职工的健康体检工作, 具体体检结果见表1~4。 通过2008、2010年两次体检的数据可以看出, 体检结果完全正常的人数比例非常低, 而颈椎病、血脂异常、脂肪肝、血压异常的比例是非常惊人的。健康体检的重要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tor1i6p.html
5.驾考体检全攻略:这些项目你都准备好了吗?驾考体检是获取驾驶证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对考生身体素质的检验,更是保障公共道路安全的基础。通过了解和准备体检项目,考生可以在体检中更为从容,顺利通过各项检查。无论是初次申请驾照还是增驾,不要忽视体检环节的重要性。健康的身体不仅能帮助你通过驾考,更能让你在未来的驾驶生涯中保持安全与自信。对于...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972383585627500348.html
6.女性体检女性体检检查项目清单,日本东京女子医院专家整理女性的身体,很多妇科疾病,都是蓄谋已久,伺机而发。随着我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很多女性都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女性例行体检是必须要做的,那么女性检查哪些项目,为此厚朴方舟请日本东京女子医院的专家为您整理了一下女性体检必查项目清单。 女性体检的重要性: ...https://mobi.hopenoah.com/tijian/gl/2020/0512/13288.html
7.降体检中心2.器官的功能性: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听力、视力、肺功能等各项在器官功能检定方面的检查。 3.器官的结构性:如胸腹X光、上肠胃道摄影、超音波等在器官结构上的检查。 由此三大方向,来鉴定受检者的健康状况是否有潜在的疾病,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疾病加重的机率。 为什么定期做健康检查很重要? https://www.gmrmyy.com/tszlzx/info_33.aspx?itemid=135
8.开展降体检活动总结(通用20篇)开展健康体检活动总结(通用20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展健康体检活动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https://mip.oh100.com/a/202303/6350630.html
9.降宣讲仁怀市人民医院降管理体检中心走进企业开展降讲座健康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态度!为助力企业健康发展,2024 年 8月 14 日下午,仁怀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走进爽净集团,开展以“主动健康守护幸福”为主题的健康讲座。 此次讲座,我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护士长汪红全围绕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如何关注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情况以及怎么调节好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内容,让广大员工...http://www.rhsrmyy.cn/m/NewsDetail.aspx?ID=6300
10.从单纯的体检到降管理的转变降科普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健康很重要却极易被忽视,就象水和氧气,因为触手可得,廉价而被遗忘,丝毫感觉不到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成分;就象老爸老妈,我们经常感动于别人的热情而忽略了父母的那份真情,只因为那份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本期由沧州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马金刚为我们就体检对健康的重要性及全方位健康管理做...https://www.czrmyy.com/Html/News/Articles/569.html
11.在降教育知识讲座上的讲话稿(通用10篇)四、定期体检,预防疾病。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们要重视体检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各项体检活动,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们对本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的支持与参与。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健康、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s://www.jy135.com/edu/253858.html
12.降的重要性大学英语作文(通用42篇)健康的重要性大学英语作文 1 All the people want to stay in good health.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It is true that health is the first step to success.Imagine this,if you’re sick,all you can do is to stay in bed and do nothing at all,how can you chase after your dreams?But if...https://www.yjbys.com/edu/daxue/472009.html
13.我校成功举办首届“降教育进校园”活动在花果山校区第一报告厅,楚雄州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胡兵主任义务为我校160多名刚刚体检结束的教职工作了“健康与体检”专题讲座。胡兵主任从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年必须参加体检的人群、各年龄段应体检项目的建议、各类常规体检项目的释义分析,以及血脂、血压、血糖等重要身体参数指标值在各不同时期的症状和会...https://www.cxtc.edu.cn/info/1013/5341.htm
14.降证怎么办在哪里办?要求服务行业的人员在工作期间佩戴健康证,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 自我意识: 经营者和服务人员应明确持证上岗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参加每年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 四、办理健康证的注意事项 年度检查: 从事食品、环境、劳动、放射、学校、药品生产经营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https://www.64365.com/zs/78458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