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父母之一是医务人员,孩子能更快康复?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医生护士医学心理治疗患者隐私

01、父母要懂得找优质医疗资源,少走弯路

02、理性看待主流专家的观点,别被“清醒催眠”

03、对于颠覆性的发现,要有真正科学的态度

04、明显的治疗效果,能令父母更愿意自我反省

在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中,我们收治过大量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甚至是精神分裂症的学生患者,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患者父母。

如果把这些患者父母看作一个“班级”的话,那么有的父母就是“差生”:

有些父母则是让我们喜闻乐见的“优等生”:

他们“知道自己不知道”,内心谦卑,愿意正视自身不足,主动恶补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

他们很快就意识到精神心理障碍的真正病因是后天的病理性记忆,而非基因遗传,心里能免于恐惧。

他们也很快具备了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的意识与能力,懂得改善家庭氛围与亲子关系,让孩子加快康复。

那他们的孩子接受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时更顺利,康复得又快又好,就是必然的结果。

而且,这些“优等生”父母有个显著的职业特点——有很多是医务人员。

为什么父母是医务人员,孩子的康复速度和效果往往更有优势?

这些父母做对了什么?

其他患者父母怎么借鉴、学习,也成为家长中的“优等生”,帮助孩子更快地康复?

以下是深入的分析和建议。

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患者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是医务人员,他们更容易打听到各种医疗资源、更快得出对比结果。

此图为AI生成

他们可能在同事、同行里打听一圈,发现自己所在城市的精神科水平一般般。

而国内精神科的“四大巨头”是北大六院、上海精卫中心、湘雅二院精神科、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北京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也实力雄厚。

这部分父母很快就带孩子去上述国内顶级的精神科就诊,找体制内的大专家。

这有个很大的好处:

因为很多患者父母一开始是病急乱投医的,又或者是对精神心理障碍不够重视,抱着侥幸心理,从较低级的医院看起,以为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

这些父母带着孩子看过所在城市的不少医院,又带孩子到省会城市去,发现效果不好时又到北京上海,有时一家医院里还换不同的大夫。

这些父母很容易人云亦云,只要听到别人说哪个医生好,就恨不得马上挂到号。

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多尝试,别放弃,早点找到适合孩子的大夫,孩子就能好起来,父母付出了很多。

可是,在这个就医过程中,孩子很容易遭受二次心理伤害,形成新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他们觉得自己总是看病,反反复复接受大夫的问诊,有的大夫还给人感觉很不耐烦,很高傲;

更要命的是,治疗效果总是不好,一次次抱着希望去,但结果还是令人失望。

这些孩子一开始还愿意配合,但很快耐心和康复信心都被消磨殆尽了。父母说又找了位名医,他们只会感到抵触、烦躁,根本不相信,拒绝就医。

这些孩子最后到我们这里来的时候,是被父母半哄半逼着来的,他们内心不情愿,不太配合,临床心理干预效果就会打折扣。

而如果孩子没有在反复求医的过程中遭受二次伤害的话,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感、配合度、依从性也更高,效果也会更加好。

因此,虽然不是找到顶尖的精神科专家,就能顺利地解决孩子的问题,但父母还是要避免盲目就医,避免反复打击孩子的康复信心,适得其反。

第二,身为医务人员的父母,对临床医学有更理性和深入的认知,他们能更理性地看待主流精神科大夫的观点,不容易被“清醒催眠”。

这一点是很多患者父母难以做到的。

很多父母对大医院、大专家有盲目崇拜,认为这些大夫就是权威。他们千辛万苦、不惜找黄牛挂这些专家的号,并对专家的话深信不疑。

比如,很多专家说双相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病因跟“基因遗传”有关,要终生服药,遗传度高达80%。

父母一听,简直像掉入了地狱,然后感到无比绝望、恐惧:孩子这辈子都好不了了!结婚生子也没希望了!

而且,受到很多精神科专家的影响,这些父母往往会这样理解孩子的病:

既然是病了,那就要好好吃药;

如果吃了药也还有症状,那就是这个病本身就是这样,没办法逆转。

其实,这部分专家的观点是陈旧、落后的。

双相障碍的主要病因不是“基因遗传”,而是后天的病理性记忆。

如果患者主要的病理性记忆得到修复,完全可以走向康复。

很多患者长期、规范地服药,但还是没完全好起来,就是因为药物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心理根源上的问题。

但如果患者的父母是医务人员,他们不会盲目相信主流精神科专家的每个观点,而是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他们接受过临床医学的训练,知道很多药物的作用机理,也更容易意识到药物只能缓解症状,无法真正解决根源问题。

所以,看过一两个顶尖精神科专家之后,这部分父母很快就知道了主流精神科的局限性,开始寻求心理等方面的治疗方式。

当然,现在很多患者父母也有意识地带孩子寻找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但很多人还是比较盲目的,没有意识到要思考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是否科学。

但如果父母是医务人员、接受过较高水平西医训练的话,他们往往会条件反射般地思考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是否科学、有效。

像精神分析流派这种光靠自圆其说,但缺乏科学依据的心理学流派,很多身为医务人员的父母就持有怀疑态度,不愿意让孩子接触,以免受到不良影响。

第三,身为医务人员的父母,对我们的突破性发现和诊疗模式,有更加理性、科学的态度。

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真正根源是后天的病理性记忆,而不是基因遗传和大脑神经递质浓度异常;

系统化、精准化的临床心理干预能够深入到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修复主要的病理性记忆,患者能快速、真正地走向康复。

可是,很多人对这个颠覆性发现是怀疑的、质疑的,甚至认为这是忽悠。

他们认为突破性的发现应该发生在体制内的大医院或顶尖高校,由专家、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研究得出,怎么可能发生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体制外医疗机构?

这种传统认知、刻板印象扰乱了他们的头脑,令他们无法理性地思考我们的突破性临床发现,无法用科学的角度去辨别,一味觉得这不可能。

而身为医务人员的父母则往往相反。

他们自己就是体制内的医生、护士,甚至也是某个地区小有名气的专家。对于体制内医院的水平、待遇、接诊模式、学术氛围,他们知道得非常清楚。

他们也知道很多体制内的专家下海创业,但过程非常艰辛,九死一生,能存活下来的基本都得靠过硬的实力。

所以,他们不但能理解我们6次创业不易,也意识到既然我们能立住脚跟,证明我们的临床实力完全不输三甲大医院,甚至比体制内的医院更灵活、更个性化,也更有效。

也可以说,这部分父母求医时,最看重的不是医疗机构的规模、是公立还是民营,而是要看大夫的背景、履历和诊疗水平。

我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所学专业是临床医学的儿科。

本科毕业后,我一边在麻醉科当麻醉医生,一边备考,最后考上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3年后拿到临床麻醉学硕士学位。

我曾在武警广东总医院(三甲医院)担任过心理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多次接受过中央级媒体的采访,上过央视“新闻联播”、“心理访谈”等等。

有了这一层理性心态后,他们也会更理性地了解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思考这背后的科学性。

对于我们经常提及的“病理性记忆”“记忆再巩固”“外显记忆”“内隐记忆”这些概念,他们会主动查资料、积极了解。

很快,他们会发现我们的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的背后,是有科学理论支撑的,这都是科学心理学的概念,只是我们在临床中率先实现了突破。

而且,这部分父母更能意识到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优势和积极意义。

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最早是由“世界医疗圣地”梅奥诊所提出的,是指临床中的各个学科要互相合作,将临床技术和知识融会贯通,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深入、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而要系统性地看待患者的困难和病症,真正地解决问题。

对于症状复杂、复合型的病例来说,MDT更是必不可少的,理论上,不同科室的医生要进行“大会诊”,共同商定对患者最有益的诊疗方案。

但是,医院里的大夫、护士都知道,不同科室之间要实现这种“大会诊”并不容易。

如果患者病情紧急的话,这样的MDT就难以及时发挥作用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大夫能够同时掌握多个学科的高效知识,就能大大地缓解这个难题。

而我们晴日医疗践行的就是这种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我个人就是一名跨学科大夫,整合了精神医学、科学心理学、儿科学、麻醉学、教育学等学科的高效知识,能提供系统化、综合化的诊疗。

在不断摸索中,我们率先进入了精准精神心理学的时代。

其实国内也有不少大夫有跨学科的意识,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国内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擅长用药的精神科专家,他也意识到精神心理障碍背后有心理社会因素。

在他成立的医疗机构里,除了有规范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外,还聘用了专业人员给患者提供心理治疗。

我问他,怎么他不亲自学习科学心理学,亲自给患者做心理治疗?他能结合精神医学的知识,会比一般的心理治疗师更有优势。

这位专家无奈地摇摇头。

他说他也尝试过,但他发现,只要患者跟他讲述症状、病情,他脑海里立刻会浮现相应的精神医学诊断、症状描述、用药方案。

他的这种思维方式根深蒂固,根本无法从心理社会因素去理解患者的患病根源,更无法做出深入分析、提供实用建议。

很多精神科大夫也是如此,他们深深受到多年精神医学训练的限制,难以跨学科学习,甚至有意无意地故步自封,不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和发现。

上面这位专家已经非常难得了,他愿意主动尝试,也知道自己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局限性,但无奈知行难合一。

所以,如果父母是医务人员的话,他们能意识到跨学科大夫是可遇不可求的,对我们的认可度和信任度会进一步增加。

家长的高度信任、高度认可、高度配合,这在临床心理干预中非常重要,能令效果更快、更好地显现。

而且,很多患者父母是医务人员,这意味着他们曾经是学霸,在某些阶段表现出色。

有些孩子的父母甚至都是主任医师,在各自的临床领域小有成就。

这部分父母虽然有比较强的科学思维能力,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自身优秀,所以比较自以为是,难以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有一定的偏执型人格改变。

其实,我也出现过这样的精神心理问题,可以说,我是这方面的过来人。

还有一点很关键。

创伤修复师Lucy对患病孩子进行了1、2次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TPMIH)后,孩子的症状往往大幅度缓解,有时甚至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些父母一开始还有所怀疑,但看到孩子真真切切的积极变化后,不得不心服口服。

在这种情况下,我再结合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指出他们有偏执型人格异常,必须加强自我反省,他们往往能听进心里去。

这些父母本来就很聪明,能力很强。一旦他们具备了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往往会执行得比较好,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有明显改善,孩子的康复速度更快。

那么,不是医务人员的父母,就可以借鉴上面这部分父母的特点和做法:

要有意识地保持谦卑,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维度,避免人云亦云、盲目求医;

要“知道自己不知道”,觉察并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和刻板认知,从真正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

要掌握科学的、高效的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看清孩子患病背后的真正根源,找到适合孩子的康复路线图。

最重要的是:

即使孩子暂时无法接受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父母也可以学会“自我家庭治疗”,部分修复孩子的主要病理性记忆,大大加快孩子的康复!

THE END
1.《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文件的解读(二)目的意义 制定出台《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新要求,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着力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切实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努力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https://credit.jms.gov.cn/373/20437.html
2.简述儿童行为干预的概念及目的与意义自闭症研究儿童行为干预是指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干预,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干预的目的是帮助儿童克服不良行为和情绪问题,提高其自我控制和适应能力,增强其社交技能和自尊心,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儿童行为干预的意义在于,儿童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往往会影响其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甚至会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长期...https://zibizheng123.com/study/5016.html
3.2018级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29)毕业生面向基层一线就业,主要到卫生、民政、残联或教育系统的基层康复医疗单位以及广大康复理疗养生保健相关的服务机构工作。 (二)康复治疗技术职业岗位(岗位群)分析 1.核心岗位 以综合型康复治疗工作岗位为主,为专科康复治疗工作岗位: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治疗等,分布于基层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民...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6.htm
4.儿童康复之作业治疗作业治疗是指有目的经过选择的活动,对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儿童,进行治疗和训练,使其恢复改善和增强生活,学习和带动能力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作业治疗有助于帮助儿童恢复或取得正常,健康,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和能力。其疗法有以下几个作用。 https://www.meipian.cn/1r48wwzu
5.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目的是什么39问医生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目的是什么孔子登 南沙区南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孤独症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绝对固定与狭窄的情况中,因为隔绝了与人的交往因此产生的情绪阻碍的症候群。在少年人群里更简单产生。 2021-12-28 20:48 举报 就诊必看 更多 常见疾病:...https://wapask-mip.39.net/bdsshz/question/98378998.html
1.儿童康复学(供康复治疗学专业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儿童康复学概念 二、儿童康复学研究范围 三、学习儿童康复学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节 儿童康复学的特点 一、生长发育与儿童康复学 二、医教结合与儿童康复学 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与儿童康复学 四、儿童康复的策略 第三节 我国儿童康复的发展与挑战 一、我国儿童康复...https://www.yuntaigo.com/book.action?recordid=a25mYWJobWM5Nzg3MTE3MjY0MjI4
2.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儿童康复专科医师治疗师培训班招生简章(十一)熟悉各类儿童康复常见先天性疾病特点及诊疗技术; (十二)熟悉各类儿童康复常见重症疾病、亚专科疾病的诊疗特点及技术; (十三)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 二、培训内容 (一)儿童康复医学概论 1.儿童康复医学的概念、研究范围、特点、意义和研究目的等;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15448
3.残疾儿童工作方案15篇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弱有所扶,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以不断满足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需求为目的,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https://www.pinda.com/zhichang/gongzuofangan/132874.html
4.康语“四元”康复理念正式发布康语资讯只有机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协力,结合儿童的能力发展与家庭实际情况,才能共同实现康复目标,更好地提升儿童的生命质量。 Part 2 “四元”康复的目的和意义 “四元”康复希望成为行业关于儿童康复实施的指导思想,为机构、从业者和家长指出一条相对正确的路径。 http://www.kangyucn.com/news-article-84353.html
5.康语应对自闭症患儿“四元”康复理念介绍只有机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协力,结合儿童的能力发展与家庭实际情况,才能共同实现康复目标,更好地提升儿童的生命质量。 “四元”康复的目的和意义 “四元”康复希望成为行业关于儿童康复实施的指导思想,为机构、从业者和家长指出一条相对正确的路径。 https://m.luwen.cn/banji/7864.html
6.自闭症公益活动方案(精选15篇)二、活动目的': 通过我们的公益宣传活动,让市更多的市民了解、接纳、包容自闭症儿童及家庭,并能从实际出发帮助、支持和走进这个特殊的群体。同时,让社会更多人士能关注和支持自闭症儿童康复工程。 三、活动时间: 20xx年3月29日下午13:30—xx:00晚上19:00—20:00 ...https://www.yuwenmi.com/fanwen/huodongfangan/1829552.html
7.脑瘫知识基地概况第九章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76 第一节 概述………76 第二节 小儿脑瘫的主要障碍………76 第三节 脑瘫儿童的日常护理………85 第十章 脑瘫儿童中药治疗+按摩………86 第一节 推拿学的特点………86 第二节 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87 第三节 ...http://www.zzety.cn/3g/show.asp?m=1&d=157
8.关爱残疾人活动方案1、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村、组、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活动,以集中帮扶、结对帮扶等方式,组织开展“助残志愿者进贫困残疾人家庭办实事”助残志愿者活动,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需求、医疗救助、心理抚慰、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服务。 2、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 ...https://www.cnfla.com/huodongfangan/2762570.html
9.亲子课程的意义,家长们来看看哦康复指导康复指导 亲子课程的意义 亲子课程,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父亲/母亲)和孩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课程。 那么亲子课程究竟有何意义呢? 首先亲子课程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孩子在父亲母亲的共同协作下,完成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孩子更好的感受父母给予的爱和帮助,这非常有利于...http://www.herunxz.com/content/?1588.html
10.脑瘫儿童作业治疗的目的,你知道么?降科普脑瘫儿童作业治疗的目的,你知道么? 1.什么是作业疗法?作业疗法是针对患儿功能障碍设计专门的作业活动,通过让患儿完成这些有目的的作业活动,以提高患儿的认知、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能力。 2.作业治疗的作用 精神心理方面: (1)增强独立感,对生活建立起信心。https://www.wfgxph.cn/info/801.html
11.脑瘫儿童公益救治康复行动项目实施方案我们的项目脑瘫儿童公益救治康复行动项目实施方案-健康公益基金会-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结合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湖南省针刀专业委员会”) 及湖南省健康公益基金会对湖南省范围内的0-14岁脑瘫儿童开展以针刀透压技术为主,辅以针灸、推拿、艾灸、中药治疗的综合中医创新治疗http://www.hnaxjk.cn/product/21/
12.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预防及早期干预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预防及早期干预,运动发育迟缓,神经发育促通疗法,运动疗法,小儿推拿,作业治疗,音乐疗法,引导式教育,理疗,目的:探讨预防及早期干预对运动发育迟缓孩儿童的康复意义与作用。方法:对85 名41天-6岁的运动发育迟缓儿童进行以下预防及早期干预...https://wap.cnki.net/huiyi-ZGKF200608001123.html
13.老年人降教育工作计划(精选14篇)(1)宣传动员及检前准备(3月10日—30日):各村(社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检查对象了解此次健康检查的目的、意义、各村检查时间及范围,动员其主动积极参与。同时,中心安排落实主要检查科室与成员,做好参检人员的培训工作,备足、备好健康检查所需的车辆、仪器、设备及试剂,检查现场要有横幅、健康检查内容等宣...https://mip.ruiwen.com/gongwen/gongzuojihua/29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