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28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业及答案(专升本)远程函授教育试题考试答案智金宝资料库

1、简述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的理论

2、请用“知觉分化”理论解释幼儿的蝌蚪人形象

3、试分析美术取向与教育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不同内涵

4、简述齐塞克儿童美术班的特色

5、为什么说运用图形与图形融合的方式是幼儿绘画一种较高级的表现方式

6、简述艾斯纳关于美术的功能理论

7、如何评价教师的美术教学活动

8、如何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9、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什么

10、简述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画发展阶段

11、简述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目的

12、简述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要素

13、简述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理论

14、简述美术与其他艺术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5、幼儿美术中的曼陀罗图形有何发展意义

16、众多学者都认为艺术与游戏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请谈谈它们与幼儿成长的关系

三、论述题

1、试述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的理论

2、试述幼儿美术教育的功能与目的

3、谈一谈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及对幼儿的影响

4、谈一谈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及对幼儿的影响

5、试分析幼儿早期涂鸦的原因及意义

《幼儿园美术教育》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一、解释题

1.美术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如绘画用颜料、纸、布、绢;雕塑用木、石、泥、铜等等),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色彩等等)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主客观世界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美术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进行,如绘画需要运用笔、纸、墨、颜料、布、绢等等;雕塑需要运用泥、木、石、铜、刀等等。

二、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具体的“空间”(平面或立体)。

三、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和色彩。

四、美术形象的感知方式通过“视觉”,即通过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律动,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2.曼陀罗

曼陀罗(mandalas)在梵语中是“魔圈”的意思。它常用来指所有那些包括圈形主题的符号图形,有时又特别指那种其中结合着直线的圆圈样式。曼陀罗是儿童和成人共同喜爱的、具有良好视觉形象的、平衡而协调的图形组合。这类图形的组合,儿童会将它贮存在记忆中,并在以后美术表现活动中不断地加以重复运用。荣格把曼陀罗看成是人类大脑的结构及人类的意识和无意识的终极根源,是人类一种最高的、和谐的印象。里德则把曼陀罗看作是几十万年以来残留在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型遗迹中的一种。曼陀罗具有圆满、完整无缺、统合的映象,它包含了自足完满和无限的冥想。

3.建筑

4.表现目标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较少地期望儿童产生预期的行为,而一般希望儿童能独特而富于想象地运用和处理美术材料。在解决问题以及美术创造方面,也不存在单一的正确答案。因此,艾斯纳认为,当教师要求儿童想象性地运用技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形象的时候,应为儿童设立表现目标。艾斯纳“发明”了表现目标,以此补充行为目标,而不是取代行为目标。行为目标使儿童得到了系统的技能训练,使表现成为可能,而表现目标则鼓励儿童运用已有的技能,拓展并探索他的观念、意象和情感。

5.意愿画

意愿画是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由自己独立确定绘画主题和内容,综合地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达自己情感的绘画形式。

意愿画特别强调儿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维作画,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是自己想象的内容大胆地进行构思、加工,组合成一幅有一定主题情节内容的画面。意愿画给儿童以充分的心理自由、想象自由、表现自由,从而促进儿童进行积极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DBAE

7.绘画

绘画——以色彩和线条在平面上造型的一种美术样式。即运用笔、刷、刀等工具,将颜料、墨汁、油墨等有色物质,用挥洒、涂抹、拓印、腐蚀等各种手段转移描绘在纸张、纺织物、木板、皮革、墙壁或岩石等二维空间上,以线条、块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通过构图形成视觉形象的画面、图像,以表达作者的审美感受的艺美术形式。

8.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至少应该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他批评传统的教育学,认为它是以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为依据的教学,定向于儿童思维已经成熟的特征,定向于儿童能够独立做到的一切,然而这只是教学的最低界限。他指出,除了最低教学界限外,还存在着最高教学界限,这两个界限之间的期限就是“教学最佳期”,它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他认为,发展过程并不总是符合教学过程的,发展过程跟随着建立“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儿童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9.涂鸦期

大约在1岁半左右,幼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所画的随意的线条,这类线条被称为涂鸦线。画涂鸦线的时期被称作涂鸦期,它可能要持续到3—-4岁。儿童开始画画时,似乎完全沉湎于自己的动作,满足动觉是最基本的动机。此时的儿童只是将笔抓握在手中,靠手臂的来回摆动决定线条的方向和长短,虽需经由眼的控制,但无需手腕部做太多的动作。这种涂鸦动作,与婴儿无意识地摇动手臂,或者用手举着玩具挥舞的动作是相类似的。在涂鸦过程中,儿童逐渐能够控制涂鸦的动作,进而发展了眼、手、脑的协调能力。

10.情节画

情节画是在物体画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儿童将个别物体与其他物体相配合,表达一定的情节内容的绘画形式,比单一的物体画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小朋友做操”、“小熊过桥”、“快乐的星期天”等。在情节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儿童进一步表现物体形象,而且还要求儿童根据主题内容,把相互关联的各个形象恰当地安排在画面上,以形成一个情节,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因此,情节画教学对于培养儿童绘画的目的性、计划性,培养儿童构图、布局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1.雕塑

雕塑——以实体性的(耐磨的或可塑的)物质材料,塑造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形象的艺术。作为造型艺术之一,其用料坚固,传世恒久,又兼具直观性的特点,与观者处于同一空间,极易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按其在空间中呈现的形式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

12.意象造型

13.儿童美术

儿童美术指的是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3---6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美术活动,从种类上说,大致可以分为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绘画活动从使用的工具、材料及表现形式上可分成蜡笔画、彩色铅笔画、粉笔画、水墨画、彩色水笔画、手指画、棉签画和水彩画等;从性质上可分为命题画、想象画、故事画、填色画和集体合作画等;从内容上可分为物体画、情景画、意愿画和装饰画等。手工活动可分纸工和泥工等。欣赏活动是对各种造型艺术作品和社会、自然环境的观赏。

14.物体画

物体画是由教师确定某一物体,并教给儿童关于该物体形状、色彩、结构的画法,从而使儿童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物体画是绘画活动的初步训练方式,也是培养儿童造型能力的基础。对于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提高其绘画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5.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包括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具有审美特性的工艺品;以及用特种材料制成的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的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日用工艺,即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一些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二、陈设工艺,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如一些玉石雕刻、装饰绘画等。

16.过程目标

英国学者斯滕豪斯(L.Stenhouse)认为,教育由4个不同的过程构成。它们是:(1)技能的掌握;(2)知识的获取;(3)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4)思想体系的形成。如果说,前两个过程尚能用行为目标陈述的话,那么后两个过程则是无法用行为目标表述的。他认为,设计教育活动时不应以事先规定的目标为中心,而要以过程为中心加以展开。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的理论

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阐释了柏拉图对艺术在教育上的功能的意见,即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里德认为,人类的不幸,穷本探源,是因为个人的自发创造力受到压制,这种现象是现行教育制度的缺失所产生的后果。艺术是个人借以达到内心世界和他所生存的社会秩序之间的和谐的过程,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方能解脱人类心灵所受的压制,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为人类的未来带来幸福的机遇。艺术以两个一般性原则为基础,其一是,成长中的人应该了解存在明显变异世界中的关联性与相似性,这个原则以统合为基础,并且以艺术对于这个统合性的贡献为基础;其二是,用卢梭的话来说,儿童“应该全然依赖具体事物”,这就是说,儿童应该通过感觉的培养来认识世界,应该通过感觉直接接触事物而学习,因为唯有通过这种直接接触,才能为其抽象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里德认定教育不仅是一种完成个人化的历程,而且是一种统整的历程,所谓统整就是个人的独特性与社会的统一性协调,那么,我们不难理解里德的所谓艺术即教育,教育即艺术,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教育应以艺术作为基础的命题。

2.请用“知觉分化”理论解释幼儿的蝌蚪人形象

“人”是儿童美术作品中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儿童早期画的“人”使人联想到蝌蚪,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于是,人们将这一类的图像统称之为蝌蚪人。

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有其合理之处。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略。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在儿童的知觉中,人体的各部分尚未分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所画的图形的象征意义才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具有特定的含义。3--4岁的幼儿一般都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或者在别人所画的人物中找出这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实际上,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凯洛格所言,儿童画“人”不是根据现实生活,而是儿童从动作到表征发展美术符号系统,并表现自我的一个环节。

3.试分析美术取向与教育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不同内涵

美术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着眼美术本身,即以美术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以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作为延续和发展人类美术文化的主要方式,美术教育是伴随着美术的诞生而诞生的。从原始人类从事美术活动起,人类就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已有的美术活动的经验和知识。美术文化正是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美术的诸多功能也正是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增强的。美术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

教育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着眼教育,即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幼儿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等。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美术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幼儿美术教育反映了人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涵义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的倾向性。前者更多考虑的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后者则更多顾及的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汲取幼儿美术教育这两种取向中的有价值部分,使之有机地统一起来,能使我们在更高层次上把握幼儿美术教育的涵义。广义的幼儿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包含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如通过幼儿美术教育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幼儿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下基础。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4.简述齐塞克儿童美术班的特色

1904年,奥地利的儿童美术教育者齐塞克,在他供职维也纳应用艺术学校时,创办了儿童美术班。首先提出儿童的基本绘画能力是天赋的,人的绘画天赋的发展,一般起始于儿童期。他的观点得到了美国少数美术先驱者的赞同,在齐塞克创办的儿童美术班中,他取消了酷似自然物的绘画教学,而是鼓励儿童用视觉形式表达他们对生活中发生事物的反应。在齐塞克的指导下,儿童以玩的方式表现自己,并做那些真正使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传统的几何图案或透视画,被儿童自己所创造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视觉形象所替代。齐塞克将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作为美术教育的一个目标。他的工作表明了儿童能用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和可以被接受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感和认知。

5.为什么说运用图形与图形融合的方式是幼儿绘画一种较高级的表现方式

在幼儿的画中,所画的各种物体一般都是由椭圆、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图形拼搭而成的,各种图形常常清晰可辨。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眼手的逐渐协调,儿童画中的各个独立图形会出现融合的趋势。儿童会用轮廓线勾画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图形的外部界线,而图形之间相互结合的部位则融合成一体,图形之间的界线消失了。这种图形与图形的融合使线条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图形更具整体感,事物的形象更为生动。

运用图形与图形相互融合的方式绘画,既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思维活动,也是一种需要视觉与动作较高程度协调的活动。儿童必须对其所画事物的整体结构特征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把一个复杂的物体看成是一个整体,在视觉上较为准确地把握它的外部轮廓线,引导画笔沿着视觉印象中的轮廓准确地运动,勾画出复杂的封闭式图形。儿童逐渐能领会这种方式,使轮廓线变得流畅起来,画面表现事物的准确性也提高了。所以,运用图形与图形融合的方式是幼儿绘画一种较高级的表现方式。

6.简述艾斯纳关于美术的功能理论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在论述美术的功能时指出:美术的功能之一是为人类提供视觉感。该功能的实现至少靠两条途径:首先,美术常被用以表现人类最美好的视觉意象,被用作通过塑造形象而将人类精神变得形象化的手段。当美术发挥这种功能时,它会将个体的言语难以表达的东西转换为别人能理解的东西,于是对文化的理解就有了共同的意义;其次,美术还被用以表现人类特有的视觉意象,为其恐惧、梦和回忆提供视觉隐喻。

美术的第二个功能是能使人的感觉敏锐,能提供训练人的潜能的题材和媒体。

美术的第三个功能是能使其他事物变得生动,美术构成了人的视野,捕捉了瞬间。

艾斯纳认为美术的功能还不止以上这些,它还能帮助人们发现视觉世界的涵义,发展感知的活力;它还能借助打动情感的力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亲情,制造凝聚力。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在人类适应和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挥了难以取代的作用,同时,也对人类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发挥极为重要的功能。

7.如何评价教师的美术教学活动

评价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指教师期望通过活动所达到的教育结果。评价活动的目标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活动目标与分类目标、年龄目标以及总目标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一致;二是活动目标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是否相适应。

(2)活动内容和工具材料

(3)活动过程

1)教师的活动准备主要包括能否熟悉活动的内容,了解幼儿的知识水平与技能水平的高低,了解幼儿一般水平和个别差异,对活动所需的材料、工具、场地因素的考虑充分。

2)教师的活动设计主要包括活动设计的目标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为幼儿所理解、所接受,是否具有独创性。

3)教师的活动组织主要包括教师能否发挥和调动大多数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能否有次序地执行教育活动的计划,教师能否灵活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目标与计划等。

4)教师的活动指导主要包括讲解示范是否准确、熟练、清晰,能否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构思,能否通过提问有效地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能否适时地给幼儿以具体帮助,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指导。

(4)活动效果

主要指从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创作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教育效果。主要包括: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是否愉快,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坚持完成作品,完成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幼儿创作的作品的好与差等。

8.如何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一幅好的幼儿美术作品应该具备以下要点:

(1)创意想象独特

(2)富于童趣——表现的是幼儿眼中的世界

(3)艺术语言具表现力:

线条有力度,节奏感强。

造型完整,特征鲜明。

画面布局饱满、均衡。

色彩表现丰富、具有个性。

9.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什么

作为艺术的一大门类,美术具有同其他艺术门类不同的特征:

其一是造型性与视觉性。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都体现为具体可视的、占有一定空间形式的实体。美术创作的目的就是造型,所采用的题材主要是通过外在形状来表现人和事物。但是,美术作品的造型应当是外形与内涵的统一体,即通过可视的外形来表达蕴藏在深层的神韵与情感,即中国传统画论所说的“以形写神”,从而达到“形神兼备”和“情景交融”。

其二是瞬间性和永固性。美术作品是静止的,即使描绘一个运动过程也只能截取其中的一个瞬间。这个瞬间一旦被美术作品创造为形象,就永久固定下来。美术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在反映现实和表现题材方面的某种局限性:这就是不能直接表现运动或情节发展过程,也难以表现图像所能显示的视觉范围之外的事物。但美术作品中理想的直观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凝炼及独特的美感又使它在艺术世界中能独树一帜,魅力无穷。

10.简述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画发展阶段

罗恩菲尔德在将儿童画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涂鸦期:2——4岁。大致有三个过程:无控制地涂抹——满足动觉经验;重复性运动的控制——运动和视觉行为的协调性加强;开始命名绘画形式——显示出动觉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儿童开始认识到绘画形象与外界之间存在的关系。

(3)图式期:7——9岁。

(4)写实萌发期:9—11岁。

(5)拟写实期:11—13岁。

(6)青春危机期:13—17岁。

11.简述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目的

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目的包括创造、欣赏和评价视觉艺术三个方面:

(1)创造视觉艺术

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美术表现是幼儿的基本需求。他们有创作这种艺术作品的冲动,对美术活动有更多的自觉性、依恋性。通过创造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提高使用和掌握美术材料的技能,理解运用美术材料的过程;(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方式使用美术材料;(3)有强烈的动机参与美术创造活动;(4)发展选择和运用材料进行有目的创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视觉艺术组织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2)欣赏视觉艺术

人是按美的理想来改造世界的。教育能使人的审美水平达到新的境界,包括提高对视觉艺术的感性认识、扩大视觉艺术的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通过欣赏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认同和尊重自己的和他人的视觉艺术工作;(2)理解和接受视觉艺术创作的不同目的和表现手法;(3)通过活动,熟悉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例如线、形状、颜色、质地、平衡等等;(4)培养在生活中追求能唤起良好视觉意象的事物的动机。

(3)评价视觉艺术

幼儿不仅需要学习创造和欣赏视觉艺术,而且需要学习评价视觉艺术,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美术创作。通过评价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探索和初步理解人们创造美术作品的立场和角度;(2)命名和讨论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3)感悟美学原理,发展初步的审美意识。

评价视觉艺术的目的主要强调通过教学让幼儿习得评价视觉艺术的能力,使幼儿在评价视觉艺术作品中即具有自己的立场,又趋向接近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12.简述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要素

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包括:

(1)活动名称——活动的种类和题目

(2)目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技能技巧即在技能运用和表现上要达到的程度;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涵。

(3)方法和步骤——对活动过程进行的具体设计

(4)材料的准备——包括教师上课用的材料和幼儿练习需要的材料。

(5)讲评要点——根据目的和要求及幼儿实际水平拟讲评要点。

13.简述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理论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贡献主要在于美术发展心理理论的建构以及教材教法的研究。他的代表著作《创造活动的本质》1939和《创造与心智的成长》1947。

罗恩菲尔德把儿童美术发展的过程分为涂鸦期、前图式期、图式期、写实萌发期、推理期和青春危机期等6个阶段。罗恩菲尔德认为,儿童美术发展的这些阶段是人类发展的自然层面,是遗传程式的自然展开,虽然每个儿童的发展速率各不相同,但是整体的样式和发展的序列却十分相似。这种相似性不仅表现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内部,而且还表现在儿童必须要经过一个阶段,才能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罗恩菲尔德认为,在美术这样一种游戏活动中,儿童内在的需求得到了真正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有助于其成为协调和幸福的人,而不会成为只具有知识,情感不平衡,与周围不能融洽的人。由此,罗恩菲尔德强烈反对在美术教育中让儿童去抄袭与模仿,他认为这样做只会有碍于儿童美术的成长。他主张教师切不可将成人的表达形式强加于儿童,任何一种美术创造的风格都必须作为创造者个人意向和需要的必然产物来加以理解和给予尊重。无疑,他的思想对盛行于美术教学中的以传授“正确”的作画技能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冲击,起了矫枉过正的作用。然而,罗恩菲尔德的激进主张也给教育实践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表现和自我创造,往往会导致美术教育空有过程而无结果。

14.简述美术与其他艺术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美术与戏剧、电影、音乐、舞蹈、摄影文学等等艺术有相同之处,即它们都是通过塑造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客观生活和作者的主观感受,具有艺术的一般特征,但是它又有与其他各种艺术的不同之处,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美术运用的物质材料与其他艺术不同。声乐用发声器官,舞蹈用形体,器乐用乐器,摄影用照相器材,电影用摄影机等;美术用的则是笔、纸、墨、刀、颜料、泥等。第二,表现形式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舞蹈的基本表现手段是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而美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是线条、形体、色彩,通过造型、构图、设色来创造可视的具体形象。

15.幼儿美术中的曼陀罗图形有何发展意义

曼陀罗在梵语中是“魔圈”的意思。它常用来指所有那些包括着圈形主题的符号图式,有时又特别指那种其中结合着直线的圆圈样式。荣格把曼陀罗看成是人类大脑的结构及人类的意识和无意识的终极根源,是一种最高和谐的印象。里德则把曼陀罗看作是几十万年以来残留在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型遗迹中的一种。曼陀罗具有圆满、完整无缺、统合的映象,它包含了自足圆满和无限的冥想。

儿童所画的曼陀罗,以椭圆(含圆)、矩形与正或斜十字形构成的结合体居多,其次是椭圆、矩形与正、斜两种十字形构成的集合体,此外,同心圆和同心正方形等结合体或集合体等也是儿童画中常见的曼陀罗。曼陀罗和“太阳”这样一些儿童所喜爱的图形,常被儿童反复地运用,成为儿童以后表现较为复杂的事物时的组成单位和符号。

曼陀罗是一种结合体或者集合体,与许多种理论上假设存在的结合体或者集合体不同,曼陀罗是儿童和成人共同喜爱的、具有良好视觉形象的、平衡而协调的图形组合。这类图形的组合,儿童会将它贮存在记忆中,并在以后美术表现活动中不断地加以重复运用。曼陀罗对儿童具有如此吸引力,其理由其一在于它是以椭圆为基本形态,易于表现且完全均衡;其二它是由抽象符号演绎成绘画形象的重要一环,也是沟通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之间的一座不可或缺的桥梁。

16.众多学者都认为艺术与游戏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请谈谈它们与幼儿成长的关系

著名美术教育家里德和罗恩菲尔德都相信,艺术和游戏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所不同的是,罗恩菲尔德把艺术看成是游戏的一种形式,而里德却把游戏看成是艺术的一种形式。

在没有任何强制的条件下,儿童通过游戏实现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从而达到情感和智慧上的平衡。在游戏中,幼儿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征,而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要和愿望去活动,去表现。但是,幼儿尚不能运用成人的语言符号系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需要、经验和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能满足其自我表现需要的符号系统。在游戏中,包括“美术语言”在内的各种象征性语言能够按照幼儿自身的需要而加以改变,能使幼儿唤起过去的经验,使自我得到满足,而不是去被迫地适应现实,解决了在适应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情感冲突。儿童在游戏中实验自己的行为、行动和知觉,无须害怕失败或报复,从而使整个身心处于自由和谐的运转状态。游戏中的反复尝试与体验,使难以理解和适应的周围世界变得可以被理解和适应了,也达到了情感上的满足和认知上的平衡。

游戏是学龄前期儿童发展的主要源泉,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更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的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知觉的过程是自然赋予有机体的,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感知能力日趋分化。由此,阿恩海姆推断,儿童笔下的简化图形并非是儿童缺乏绘画技能,而是其感知能力尚未分化的反映。例如,儿童先会画圆,然后才会画矩形。“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圆形的发现比对方形和直线形的发现更早一些。当儿童画处于圆形式样为主的阶段时,他还根本不能分辨形状。因此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圆圈并不代表圆形性,而是代表事物的更为普遍的性质——事物性。”

阿恩海姆认为,在儿童绘画时,他所面对的是把观察到的事物转化为二维平面的艰巨任务,在画纸上创作出与他所见的物体具等同结构的形象。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有些完形给人的感受是愉悦的,这就是那些在特定条件下视觉刺激物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对称、统一、和谐)和具有最大限度的简单、明了的完形。一些不能给人以愉悦感受的形体,都会在人的知觉中产生一种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完美的结构的倾向,这种竭力将视觉刺激物加以组织、改造或纠正的现象,最突出地表现在儿童绘画中。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客观事物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和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阿恩海姆指出,当儿童致力于创造与所观察的物体结构上等同的形象时,他倾向于忽略所画的物体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这种忽略就是在儿童画中常见的因局部解决问题而导致的忽略画面整体关系的表现方式。

一些美学方面的权威性人士给予阿恩海姆的理论以极高的评价,认为他的理论思想新、风格新,对美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阿恩海姆从格式塔心理学的立场出发,解释了儿童美术发展中的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理,其中不少的道理为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所信服。

2.试述幼儿美术教育的功能与目的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与目的

幼儿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功能与目的,除了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幼儿的精神文明行为外,还在于通过美术教育能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一种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文化氛围,以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

美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是个人的创造物,而且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播和发展,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和吸收都影响深远。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儿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以审美的立场去创造环境,使环境更为艺术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理当为此提供必要的准备。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功能与目的

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和目的又是与幼儿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和目的辩证统一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幼儿教育目的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顺利进入义务教育阶段作好准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又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与美术的特征紧密相联。这一特点反映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与其他科目或领域的教育目的的差异性。

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美术表现是幼儿的基本需求。他们有创作这种艺术作品的冲动,对美术活动有更多的自觉性、依恋性。通过创造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提高使用和掌握美术材料的技能,理解运用美术材料的过程;(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方式使用美术材料;(3)有强烈的动机参与美术创造活动;(4)发展选择和运用材料进行有目的工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视觉艺术组织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创造视觉艺术的目的既强调儿童的自我表现和自由创造,实现顺应儿童的天性;又强调了儿童运用和掌握所必须的技能技巧,旨在促进幼儿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的有序轨道。

教育能使人的审美水平达到新的境界,包括提高对视觉艺术的感性认识、扩大视觉艺术的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通过欣赏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认同和尊重自己的和他人的视觉艺术工作;(2)理解和接受视觉艺术创作的不同目的和表现手法;(3)通过活动,熟悉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例如线、形状、颜色、质地、平衡等等;(4)培养在生活中追求能唤起良好视觉意象的事物的动机。

欣赏视觉艺术的目的同样具有尊重幼儿爱美天性和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两个侧面。

评价视觉艺术的目的主要强调通过教学让幼儿获得评价视觉艺术的能力,使幼儿评价视觉艺术的标准日趋接近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但这一目的的达到必须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幼儿美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

3.谈一谈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及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艺术环境是幼儿园中向幼儿提供的欣赏与创造的外部环境,使幼儿在不知觉中受到美术的熏陶。其创设要求是营造一个童话的世界,要体现幼儿的特点。创设的基本要求是安全、适用,审美和可塑性强。

幼儿园艺术环境从空间上可分为三类,即大的环境、中等环境、小的环境。大的环境指各班活动室以外的公共空间、中等环境指各班专用房间、小的环境指美术活动角。

幼儿园的建筑环境是最大的艺术环境,应有一些幼儿喜欢的色彩、形状、绘画和雕塑等。

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地应以自然欣赏物为主,也可以布置一些卡通造型雕塑,它们既是幼儿观察欣赏的景物又可做写生对象。

走廊与专业活动室主要是悬挂供欣赏的美术作品(平面或立体)。

中等环境的布置首先要符合环境气氛,睡眠室布置要简洁、色彩要温和平静,卫生间要洁净有序。

活动室布置要丰满,充分利用空间,但不杂乱,要有主题。另外注意周期性变换与随时增减,注意幼儿的参与。

最小的艺术环境指教室的美术角,需布置欣赏画册与美术创造用的工具和材料,保持美术角自由、轻松、活跃的气氛,保证幼儿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和创造。

幼儿园的艺术环境是一种“隐形语言”,它通过色彩、造型、空间布局的陈设等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艺术熏陶的感染,因此,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是否具有教育功能,是否富有儿童情趣,能否引起幼儿的参于意识,都将对其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4.试分析幼儿早期涂鸦的原因及意义

幼儿早期涂鸦主要由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缘由:

(一)生理原因

(1)神经系统有所发展,脑、手、眼之间协调关系基本建立,但较为薄弱;

(2)幼儿手的骨骼和肌肉有所发展,有一些力量和准确性、灵活性,但不完善和不充分。

(二)心理原因

(1)模仿说;

(2)肌肉运动产生的满足与快感——主动的满足和被动的快感。

罗文斐尔德认为,幼儿开始涂鸦时只是享受笔在纸上涂抹的那种有节奏的、主动的“动”的快感,是一种无控制的动作,没有任何创造的意向。当他发现自己的动作和纸上出现的线条之间的关联时,进而增强了他对涂鸦的兴趣,并逐渐在手、眼、脑之间产生了协调,产生了想要在纸上画出一些东西的愿望。所以,涂鸦是达到动作协调的关键,也是导向创造的桥梁。

(3)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心理水平有关

美术始于感觉与环境的首次接触和儿童对这些感觉经验作出的反应。触摸、感受、看、抚弄、听、嗅是美术活动的基本背景。而涂鸦期中的线条就是儿童创造的、与外界沟通的“第一语言”,通过无控制地涂抹——满足动觉经验;重复性运动的控制——运动和视觉行为的协调性加强;以及开始命名绘画形式——显示出动觉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这些都促使儿童认识到绘画形象与外界之间存在的关系。这种“美术语言”就是幼儿自己创造的视觉的或造型的符号系统,它能够按照幼儿自身的需要而加以改变,能使幼儿唤起过去的经验,使自我得到满足,而不是被迫去适应现实,从而解决了在适应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情感冲突。

提示:付款后前半部分作业,后半部分答案,如答案显示不全,请下载PDF文件查看,PDF答案文件在答案部分标题下面。

THE END
1.2018级三年制高职幼儿发展与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儿童舞蹈创编 幼儿心理分析 幼儿园活动组织 幼儿卫生注意事项 幼儿发声练习 钢琴指法练习及简单曲谱 幼儿游戏类型及注意事项 教具种类及使用目的 儿童舞蹈创编 幼儿安全事故的预防与急救能力 婴幼儿教育学 婴幼儿心理学 乐理视唱练耳 声乐基础 琴法与儿歌伴奏 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0.htm
2.“引——探——发”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这就是我探究“引——探——发”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和意义。 本模式的内容设计(或图示)、操作流程、实施策略、评价策略等。 1.内容设计 涉及的问题 (1)本课主要知识的引领,个人层面的引领与教师综合引领达到何种程度? (2)本课的探究形式体现到何种程度,学生的学习思维打开到何种程度?https://www.jianshu.com/p/b575cad4f938
1.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有?绘画班由实物形象变成图画形象的写生作业,是临摹作业的很好补充,通过写生’画可以使幼儿比较自觉地去注意和直接去画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 三、命题画教学 所谓命题画,是指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儿童按照这一要求完成的绘画。命题画教W以帮助儿童学习造型、设色、构图等形式语言为主要目的。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命题...http://www.batonart.com.cn/51497.html
2.幼儿主题绘画,培养创意与情感的关键教育环节船艇制造幼儿主题绘画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绘画活动,幼儿能够表达情感、发挥创造力,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主题绘画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绘画也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评价方式之一,能够反映幼儿的学习成果和个性发展。幼儿园应重视幼儿主题绘画教育,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和创作空间,促...https://jsnbct.com/post/1972.html
3.让每个孩子成为画家谈论儿童参与式绘画活动在艺术教育领域,美术论文不仅是教师之间交流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和表达自我的重要平台。尤其是在儿童教育中,通过参与式绘画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还能帮助他们发展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撰写关于这些活动的美术论文来记录和分析这些教学经验,为未来的改进提供依据。 https://www.0qspqb6p.cn/yi-shu-jiao-yu/423290.html
4.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们开启创造力的翅膀1.1 美术教育的定义与目的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巧,它更是一种全面的艺术文化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以及激发他们内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2 为什么需要美术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海洋里,文字信息占据了大部分,而图像信息则少之又少。因此,对于能够...https://www.7x2ueqkc3q.cn/yi-shu-re-dian/389379.html
5.吉的堡艺术美学绘梦童年:美术教育如何塑造孩子的多彩未来小画家在吉的堡成长中心艺术美学五彩斑斓的课堂之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位等待发掘的小小艺术家。他们眼中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想象与创造。美术,作为一把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不仅能够引领孩子们走进美的殿堂,更能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记。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美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多重益处,以及它是如何成为塑造孩子...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1CTS3K0552BAGJ.html
6.幼儿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一、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教育爱"的含义: 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https://www.zzmce.com/lunwen/363210.html
7.活动复盘总结23篇一、 活动目的及意义: 在临床系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在学生会各个部门的关心下,在青协和实践部的大力配合下,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工作,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临床系出队义诊意义重大。活动受到敬老院老人的好评,同时,在活动期间,宣传了我校的中医药文化,以及对我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责...https://www.liuxue86.com/a/5146597.html
8.学前教育蜡笔画教案6篇(全文)简笔画写生的目的是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综合活动,提取客观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点,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洗练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对象形态。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简笔画的绘画方法。 二、教学内容: 简笔画写生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简笔画写生的方法。作 业: 写生...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byca7a1.html
9.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3000字(精选11篇)我认为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前教育的目的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让孩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学习对和错,形成初步的判断对与错的能力:对外部世界和对所处环境进行初步认知和探索(学习探索,试验和观察):学会简单与社会交往(学习聆听,分享和合作):形成健康...https://m.wenshubang.com/lunwenfanwen/426316.html
10.高中美术教案[精品10篇]二、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里物体的外部形态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几种最为基本的几何形态,几何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就是千变万化物象的形态概括,比如:人的体态是千差万别的,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几何形来概括,这样看来复杂的物象可以利用这种规律和观点进行提炼,所以学习...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40618071433_3881138.html
11.(优选)美术社团工作计划16篇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美术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高一年级的美术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活动安排: 略 美术社团工作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是满足儿童感受美的情感教育活动,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https://www.pinda.com/zhichang/gongzuojihua/410585.html
12.素描教学计划15篇教学目的:通过本科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静物、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作画步骤、和技巧。为上好其他绘画专业课奠定造型基础。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https://www.unjs.com/jiaoxuejihua/202304/6800606.html
13.对风景园林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范文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传统的方式主要是设计人员通过平面规划图、以及方案效果图进行表达,效果难以做到令人满意。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多方位和多角度的、真实的进行模拟,让用户能够更加真实、直观的进行体验。所以说,虚拟现实技术对于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https://www.gwyoo.com/haowen/268810.html
14.写生的实习总结(精选12篇)学校课程安排,8~10周是专业实践考察,学校决定去太行山。 学习目的:通过外出(写生)进一步加强了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提高写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和拓宽写生对美的修养;同时锻炼我们在实践中意志力、吃苦精神、协作与友爱精神。培养对自然界、风景、民居等建筑造型、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 https://www.jy135.com/shixizongjie/1123224.html
15.关于美术社会实践报告(精选5篇)八个星期的体验非凡深刻。对于我来说,它就是一场洗礼。也让我有了一种对职业在生命中的意义的衡量。 暑期美术社会实践报告2 一、实践目的: 利用假期时间,锻炼自己,让自己更好的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体验学习以外的生活。以便能够不断的完善自己,让自己做的越来越好,也为自己的将来步入社会打下一份基础。同时,也能...https://www.oh100.com/daxue/4958354.html
16.基于“Lian”研修形式,幼儿游戏经验分享的支持策略然而,教师往往拥有珍视游戏价值的心,却不能正确把握一次分享活动的重点,点多却不深入,面广却不细致,没能发挥经验提升拓展的作用,有时还变了味,为分享而分享,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园将通过具体行动研究,以教师主动探索学习成长的目的开展研修工作,探索并共建幼儿游戏经验分享的支持策略,从而优化分享,尊重游戏,实现童心...https://aj.zjer.cn/index.php?r=portal/content/view&id=1436539
17.美术教案模板(15篇)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2教学案例的特征 (1)案例写作 案例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https://www.9136.com/jiaoyufanwen/jiaoan/252617.html
18.家长读本武汉市第七十九中学国家兴衰,在于人才。教育事业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中学的教育教学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除学校教育以外,家庭教育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家长,没有不珍爱自己子女的,没有不想让自己的子女成为国家栋梁的,都知道教育好子...https://www.wuhaneduyun.cn/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256147
19.志愿活动策划书15篇一、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1、培养每一位志愿者的志愿精神。 2、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培养大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4、同时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这个团体中来。 5、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让大家生活得更好。 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cehuashu/421303.html
20.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12篇)这种生活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而是一种想像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儿童美术是儿童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是他们内在精神生活的外部显露。孩子们可以通过绘画等形式将内在流动着的思想以及感受一一表现出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技巧训练,而是以美术为手段,解放幼儿的那种活泼、自由、纯真的天性。因此,在...https://www.youfabiao.com/fanwen/22486.html
21.国画教学计划(精选15篇)教学目的: 1、明确国画的特点,表现范围及历史源流。 2、提高学员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3、通过学习,学员基本掌握国画的表现技法,能成功地临摹出好的范画及具备创作的能力。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画的工具、颜料的性能及选购、使用的一般知识。 2、掌握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用色和用水等的基本技能。 https://teacher.ruiwen.com/shiyongwendang/jiaoxuejihua/205377.html
22.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儿童线描画主要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和较强的装饰性,与黑白装饰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明显区别。就造型语言来说,儿童线描画以线为主,点、面为辅,而黑白装饰画是点、线、面的综合应用。 一、研究目的以及意义 在小学教育中,进行线描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是发展学生眼和手的最好训练方法。http://xaeduyun.cn/s31hl/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61825e2b2e0182b17e69724b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