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HIV母婴阻断技术日臻成熟,HIV感染女性可以在专业有效的指导下备孕、分娩及产后护理,母婴传播的概率低至2%以下。
1、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
感染HIV的孕妇,无论其CD4和病毒载量处于什么水平,应立即接受抗病毒治疗。
由于胎盘屏障的存在,母血和胎儿的血液通常不会直接交通,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生长相对安全。但如母亲不及时服药,HIV病毒就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胎盘屏障的保护作用破坏,HIV病毒经过胎盘感染给自己的胎儿。
怀孕8周内的HIV感染者,在孕8周之后使用抗病毒治疗,以避免药物可能导致的胎儿神经管畸形的风险。
母亲在分娩时,由于发生体液交换,孩子被感染HIV的几率很大。所以为了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孩子,孕妇在发现自己感染HIV后,应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己和孩子的安全。
2、主动接受检测
孕妇在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前,可检测:
l检测CD4+T淋巴细胞,了解自己的免疫系统;
l检测病毒库水平(HIV-1DNA),了解体内病毒的复制规模;
l检测载量(HIVRNA),了解血液中活病毒的数量。
结合服药前HIV-1DNA数值和CD4水平,帮助医生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以上几个指标,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联系主治医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在分娩前四周的检测结果,决定分娩方式。
3.接受专业指导和咨询
孕妇的生理和心理均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同时还要承受抗病毒药物引起的类似做噩梦、头晕、手脚无力、消化道疾病、体重减轻或加重、肝脏功能受损等副作用。
4.母亲分娩后,应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持续抑制病毒的活性。
5.宝宝出生后,1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通过人工喂养的方式避免阻断HIV的母乳传播途径。新生儿出生3天时可以采血检测HIV-1DNA、11天时抽血检测HIVRNA,判断有无HIV感染。婴儿18个月后可以做HIV抗体检测。
妊娠期
分娩期
产后
0-14周
14-36周
36周-分娩
分娩
0-6个月
6-24个月
传播率
1%
4%
12%
8-12%
7%
3%
三、分娩期应该怎么应对?
1.尽早选择正规的分娩医院。
2.及时到医院待产。
3.HIV阳性不是剖宫产指征(即,不一定剖宫产)。如果HIV病毒载量不高,孕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尽量经阴道分娩。
4.分娩过程中严密观察并积极处理产程,尽量避免可能增加母婴传播危险的损伤性操作,如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等。
5.安全处理被血液污染的卫生巾、被褥和其他物品(如焚烧、含氯消毒液浸泡等)
四、婴儿应预防性的使用抗病毒药物
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在出生后尽早开始,最好在出生后6小时内,不要超过12小时,并持续用药4-6周或6-12周。
五、HIV感染母亲应该怎样喂养婴儿?
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目的:为了保护婴儿避免被HIV感染并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注意:
l母乳喂养仅在无法安全的使用配方奶喂养时才考虑母乳喂养
l混合喂养会加倍母婴传播的风险
l母乳喂养者,母亲与婴儿均应使用抗病毒药物,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l母乳喂养的停止应在一个月内逐渐停止
附:不同喂养方式的传播率
喂养方式
非母乳喂养
20-25%
母乳喂养(6个月)
25-30%
母乳喂养(18-24月)
30-35%
六、免疫接种
l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尚未确定是否感染前,避免接种活疫苗。
l不管是否感染HIV,免疫接种计划表是一样的。
七、产后如何避孕?
再次妊娠分娩会加重孕产妇的病情及婴儿传播率,可发生流产、早产、死产、低出生体重、异位妊娠和其他并发症
l最佳的避孕方法:每次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
l不适用的避孕方法:哺乳闭经法、杀精剂、宫内节育器(IUD)、自然避孕法、口服避孕药、避孕针剂或皮下埋植等
附:
南江县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查项目
1.项目目的及意义
目前我国妇女中艾滋病、梅毒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孕产妇感染艾滋病、梅毒可导致流产、死产及婴儿感染等,严重影响妇女和儿童健康。通过为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及乙肝咨询检测和相应的干预服务,减低母婴传播率,减少感染儿童数。
2.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母婴传播途径
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
3.如何预防
●孕期检查:确诊妊娠后首次产前检查进行三种疾病的免费筛查,如有感染进行规范治疗,进行母婴阻断。
●产时检查:未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产时要进行三种疾病筛查,以便医师做出紧急处理。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出生6-12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6周、3月进行早期诊断,第12、18月进行抗体检测,定期随访(所在区的妇幼保健机构)。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