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儿童健康教育指导,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收集对象为本院124例由于发生抽搐而接受住院治疗的患儿,其中男性患儿为69例,女性患儿为55例,年龄12~14岁,平均年龄(9.1±2.7)岁。
1.3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
2结果
2.1疾病分布特征情况124例抽搐患儿当中,热性惊厥引起抽搐77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抽搐,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原发疾病引发抽搐与年龄的关系回顾资料按照患儿的年龄进行分组
3讨论
参考文献
[1]李桂华.小儿抽搐临床护理体会.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10(15):236-237.
[2]李伟.2-6岁儿童抽搐临床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7,13(28):44.
[3]胡建明.儿童抽搐126例MRI分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7(19):15-17.
作为集体儿童机构的保健医师,不仅要完成日常的医疗保健工作,还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并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健康教育使保教工作人员及入托儿童学习、掌握卫生防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保障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1.确定保健医师在健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健康教育是集体儿童机构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健康教育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对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许多集体儿童机构的保健医师位居从属地位,因此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不得力。为保障健康教育顺利进行,必须将保健医师纳入管理的地位,做到有职、有权、有责,使其在集体儿童机构的各级人员和家长参与的健康教育机构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确保健康教育有效地进行。
2.发挥保健医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健康教育的整体管理
2.1健康教育要纳入集体儿童机构学年或学期工作计划,实施目标管理。保健医师根据总体计划制定健康教育专项计划,确定目标、内容、措施和考核标准及方法。年终或期末以儿童健康为中心,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2.2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在园(所)长直接领导下,由保健医师、保教人员、工勤人员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组建健康教育指导组,统管园(所)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监督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
2.3适当增加集体儿童机构保健医师的编制名额。中型以上的集体儿童机构以配备2-3名保健医师为宜,其中一名专业水平较高的保健医师负责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保证教材的购置和宣传器材的供应。有计划地选派保健医师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保健医师的业务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
3.保健医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实施科学求实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
3.1保健医师要在健康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要以儿童身心健康为中心,通过先进科学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体现。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做到全面、系统性和儿童健康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性与季节发病特点相结合,园(所)教学与家教协调一致。力求实效,最终达到减少疾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3.2结合儿童和家长的需求及文化层次特点,采取通俗易懂、形象具体、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使健康教育取得显著效果。
4.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效果评价
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是健康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为此保健医师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4.1儿童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收集是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基础。集体儿童机构不同于学校,儿童入出、中途调班、插班、休学等情况较多,变动性较大是集体儿童机构的一大特点。如果基本资料不全,儿童健康状况统计数据不准确,势必影响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和教育目的的研究。基本资料的主体是儿童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以儿童入园(所)前的体格检查为基础,然后将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分析资料、计划免疫登记、儿童个人病案归入健康档案。儿童体检须在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疗单位进行,并做到相对固定。
4.2保健医师于每学期末按照不同年龄组或班级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是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统计分析可采用图表形式,将儿童的体重、身高、视力、牙齿保健、智力、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客观结论,有的放矢地制定和修改健康教育计划,最后经健康教育指导组讨论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
【中图分类号】G652;G6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将幼儿的健康教育列为五大领域之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学前专业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学会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探索学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目标任务、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努力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创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方式,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课时设计、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教学引导等方面形成全面的创新,帮助学生专业知识内化、专业能力建构,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优化课程效果
教学双向互动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关键,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师生互为主体是主体性教学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教学互动的条件。在教学中,灵活安排演示、讨论、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实践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渴望表达、追求健康运动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心理。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融入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心理的引导,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内在情感的带动下主动的参与到儿童健康活动之中。例如,在行为习惯的教学实践中,一些W生对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内容把握不好,不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懒惰等特点,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压力,减少各方面的懒惰思想,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来逐渐提高学生的儿童健康素养。
2、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创新合作课程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堂集体学习和课外个人预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先学后教。每一章节由学生先行自主预习,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要清楚每章学习要实现的目标,知识结构,根据教师的学习建议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独立的学习,认真作好学习笔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辅导时,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学习,要掌握教材的要点和重点,善于分析、概括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能够做到联系实际。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必要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学生必须参加小组学习,小组学习包括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开展的小组活动和形成性考核中小组研讨等,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合二为一,课堂教学在保证课堂逻辑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采用校内课堂学习与校外现场观摩结合,理论学习与模拟试教相结合,课程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教学内容预设与生成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内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建立职业认同,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学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式,适时适度的生成必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了解到学前儿童健康领域中的最新发展。引导学生们采用自我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即兴创作,倡导他们采取多种方式表现自己个性化的成果,广泛开展各类儿童健康实践活动。可以在一些技能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些自主编创小型的儿童健康童话歌剧、儿童健康童话故事、幼儿舞蹈等。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再现儿童健康教育生动活泼的原始面貌,使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可能。
结语
全面加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化,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对学生主体负责的教育教学课程,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在教育过程中,将身体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引导相结合,形成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势局面。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建卡儿童家长,均给予问卷调查,共1400名调查对象,其中1000名参加调查问卷,即A组,400名未参加,即B组。参加次数未达3次者均视为未参加,其余为参加家长。
1.2方法
系统化健康是一种系统化管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模式,通过系统管理输入、输出、反馈、调整等系统流程开展健康教育,编写知识手册给儿童家长。根据儿童计划免疫流程设计课程表,每月一次授课,一共8次。内容主要有:计划免疫的含义、计划内与计划外免疫、接种疫苗程序、注意事项、每一种疾病疫苗预防。同时,加以电教化宣讲、个别指导、家庭随访等多种形式教育。根据健康教育内容,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家长回答正确率≥80%视为知晓,≤60%视为不知晓[1]。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接种预防是一种控制疾病传播的手段,是最简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计划免疫是一种我国卫生防疫工作,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满足疫苗传染病预防的主要保证。
系统化健康教育是提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未参加家长的知识知晓率为46.7%,参加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完全知晓率为98.2%,儿童家长对于计划免疫内容、流程、疾病预防、何时接种疫苗、接种后问题、注意事项、基础初免疫、免疫加强,如何转变儿童合格接种知识,加强系统全面理解,转变儿童家长角色,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提高家长积极参与性,促进接种率、5苗合格率、计划外接种率的提高[3]。同时,加强系统化健康教育,有流于促进免疫接种工作管理。
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计划外疫苗接种率,参加健康教育的儿童计划外集中率明显高于未参加组,系统化健康教育可让家长明白是计划内、计划外免疫,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预防疾病观念,认识到控制传染病主要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5],而对“儿童”这一易感人群实施有效的接种疫苗,是控制传染病的关键。通过半个世纪的医学临床证明,免疫预防是疾病控制基础,在为社会人类安全,尤其是儿童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创新,一些新技术、新疫苗会不断出现,然而因社会资源局限性,国家与个人在免疫工作中均承担有一定责任,实施健康教育,可使家长明白,给儿童接种疫苗不仅为个人、孩子的安全,而是为整个社会的安全。
总而言之,在本组实验中,参加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计划外免疫接种率、儿童计划内五苗接种合格率分别98.3%、96.8%、95.7%,均明显优于未参加者的82.6%、53.8%、87.2%。这说明,针对儿童家长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家长对计划免疫认知,改变家长行为角色,由被动接受型转向主动参与型,可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1]高月平,郭惜珍,陈少虹等.儿童计划免疫影响因素及护理管理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7):1159-1161.
[2]曲珠凤,陈慧林,陈丽等.在儿童计划免疫中运用护理指导的体会[J].吉林医学(护理版),2004,25(4):37-38.
【关键词】儿童保健;服务需求;健康教育
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thehealthinformationneedsof260parentsinLokongDistrictofGuangzhoucity
DongHai-pengMaXin-liSuHong-meiYuanHui-rongZouqing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healtheducationneedsofparentsinLokongDistrictofGuangzhoucity.Methods:Designthequestionnairetoinvestigatethehealtheducationneedsofparents.260parentswereenrolledinLokongDistrictofGuangzhoucity.Results:Theregionbasicchildren'shealthcarebeenmet.Butthecommunityofchildren'shealthcaremanyproblemssuchas:children'spsychologicalbehavior,obesity,thesocialfactorsofinfluencingbreastfeeding,thesetofurtherstudyandtosolve.Appropriatehealtheducationmodeintheimplementationofthechildren'shealthcareplaysanimportantrole.Conclusions:Weshouldfurtherexpandcommunitychildren'shealthcareservicecontents,meetthechildren'shealthneedsofparentsinnewperiod,completesthehealtheducationandhealthpromotionofthechildhealth.Tomakechildrengetgoodprotectionandhealthall-rounddevelopment,isthefutureofchildren'shealthresearchandfocusofthework.
【Keywords】childhealth;healthservicedemand;Healtheducation我国人口众多,中国儿童人群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约3.42亿),以农村地区为主[1]。2010年我国儿童保健事业持续发展,约2/3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3岁和<7岁)已进入儿童系统管理[2],儿童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随着人们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城市家长对儿童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儿童的健康及婴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每个儿童有权拥有最佳人生开端”[3],如何才能做好儿童保健今后儿童保健的发展方向如何为此,我们做了以下调查,以了解社区内儿童保健服务现状;母亲育儿知识、态度、行为;母亲对儿童保健的需求,提高今后儿童保健的工作质量。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在广州市萝岗区夏港街道社区,对在辖区内本市户籍509名儿童进行随机抽样,抽取6个月~3岁儿童260例。对这260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法,于2009年12月进行调查。为了保证调查质量,调查员经统一培训,严格操作规程,问卷填完后当场校对。资料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问卷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被调查者的年龄、职业、孕产次和家庭情况;②家长对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及其方式的需求,对健康教育方式设12项内容;③家长对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共设28项内容;④婴幼儿期保健知识的需求,设16项内容。
2.1儿童基本情况:260例婴幼儿有230例为足月产,占88.46%;其中自然分娩为118例,占51.13%;平均出生体重(3165.87±437.95)g。对被调查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用200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评价结果:发育正常儿童231例,占88.85%;肥胖儿童23例,占8.85%;营养不良儿童6例,占2.31%。被调查儿童母亲、父亲的文化程度以大学及大专以上为主,占64.5%和74.6%。
该文调查的社区地处广州市萝岗区,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因此,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以及家长的儿童保健意识正在逐步提高。调查结果显示:64.5%的母亲和74.0%的父亲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被调查的儿童新生儿期访视率为84%,参加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99%,其中,81%的儿童在体格检查中未发现问题,可见该地区基本的儿童保健已得到满足。然而,随着居民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已超出了其基本的保健工作范围,拓展儿童保健工作的服务范围,满足人们对儿童保健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儿童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健康的全面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3.3应该重视儿童肥胖问题:目前肥胖已成为城市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有资料表明,儿童期肥胖的发生率从10%~20%不等,而且近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9]。本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肥胖的发生率达11%,更重要的是,从问卷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家长对肥胖的认识不够,其中有54.5%的家长不认为“过胖”应该去看医生。因此,儿童保健工作应重视儿童肥胖发生率逐年升高的现象,在社区内加强儿童肥胖的防治、探讨儿童肥胖的管理方法。
[3]鲍秀兰.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新生儿行为与0~3岁潜能开发指南[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2
[4]HarryE.Chambers.EffectiveCommunicationskills:forScientificandTechnicalProfessionals[M].PerseusPublishing,2000.26
[6]潘黎明,唐剑波,叶掌梅.湖州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3):229
[7]季成叶,刘宝林.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1-173
【关键词】儿童家长儿童体检健康教育知晓度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淇滨区钜桥镇200名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年龄22~4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30名,高中中专学历80名,初中及以下90名。
1.2.1调查问卷根据儿童体检方面知识、儿童体检规范、儿童喂养和科学育儿等方面设计通俗易懂的内容问卷,在儿童第一次建卡当天未进行健康教育前发放给儿童家长,当场填写即时收回,对儿童家长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后另发放一份相同问卷填写后当场收回。前后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回收有效率100%。
1.3统计学分析将健康教育前后收回的调查问卷整理后采用SPSS.11.0进行分析,X2检验。
2.2健康教育前后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不同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有明显差异。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均较高,文化程度低的家长不愿意接受一些新知识,卫生意识淡薄,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理想。工作相对稳定,有稳定收入的家长比低收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高。因此要根据个体差异采取服务对象容易接受的方式,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宣传形式,扩大健康教育可及性,增加目标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服务的利用水平[3]。尤其对文化程度低的家长要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加强儿童保健有关政策的宣传,让家长了解0~3岁儿童免费体格检查内容和辅助检查的必要性,避免家长有儿童体检不免费或只是为了收费的认识,不带孩子参加体检,提高群众参与儿童体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促进儿童健康。
实施健康教育,在儿童体检的同时给家长讲解各种儿童保健知识,即增加了家长对保健人员的信任,又提高了家长科学育儿能力,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儿童体检,按时完成儿童体检,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根据我院的现有资源,观察在2013年8月到9月来本院弱视门诊就诊弱视儿童,被确诊后确定为研究目标,随后随机抽选20位弱视儿童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健康教育路径的规划首先本院对确定的调查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家长对弱视知识的需求进行调查问卷的编制。
根据调查结构分析,健康教育前后家长对弱视知识的了解判若两人,由对弱视知识的掌握为白纸程度转变成能够良好的配合医院的治疗,督促其子女在家进行康复训练,对弱视的发病机制、散瞳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知识和弱视健康训练等知识做大了系统的掌握,说明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在门诊弱视儿童健康教育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为更好的保障辖区3~6岁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按照《温州市鹿城区托幼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我中心每年组织一次对辖区幼儿园的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掌握在园儿童的体格发育及常见病患病率,进一步做好集体儿童的营养指导与卫生保健工作,现对2011~2013年鹿城区松台街道水心片区(原水心街道)幼儿园集体儿童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1一般资料2011~2013年鹿城区松台街道水心片区(原水心街道)的7所幼儿园3~6岁儿童健康体检的年报资料。
1.2方法对所选儿童体检结果资料,按年度进行统计和比较。①检测项目:体重、身高、营养评价、血红蛋白测定等。②检测方法:按照《儿科学》第七版体格发育的测量方法进行。③质量控制:由单位的儿保医师与高年资全科医师组成检查小组,体检前进行短期培训,统一测量用具、标准和方法。
1.3评价标准根据WHO推荐的儿童发育标准进行体格发育评价,营养不良包括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低体重是体重与同年龄比≤2个标准差,生长发育迟缓是身高与同年龄比≤2个标准差,肥胖是体重与身高比≥2个标准差。血红蛋白的检测取无名指末梢血,采用氢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诊断标准以血红蛋白
2.12011~2013年儿童体检身高及体征的发育评价,见表1。
2.22011~2013年幼儿园儿童体检几种常见病、多发病、异常情况的患病情况,见表2。
3.1儿童发育状况发育评估是衡量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简单而有效的手段。本资料显示营养不良患病率逐年下降,这与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有关。同时肥胖患病率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儿童肥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肥胖影响的不只是生理健康,更是精神健康的伤害。肥胖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言语嘲笑、讥讽,甚至被排挤,造成他们缺乏自信,长久以往可能导致忧郁、饮食失调等疾病。预防肥胖的公共健康策略应当首先从饮食开始,幼儿园和家长必须合理安排膳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减少糖和脂肪等高热量类的食物摄入。其次鼓励儿童要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幼儿园和家长安排儿童与年龄相适宜的运动,从而保证儿童身心发育,健康成长。
3.2儿童贫血贫血是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本资料贫血儿童患病率低,体检出的贫血均为轻度贫血,对于这样的儿童,需通过调节饮食结构,多吃含铁多的食物,并且父母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对于预防儿童贫血是非常重要的。
3.4儿童视力异常本资料中视力不良的患病率低于曹菊华等[1]的9.19%的检出率。学龄前儿童特别3~6岁是眼睛功能发育和完善的阶段,此阶段对眼睛造成的伤害可能为眼结构不可逆性伤害。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应积极进行健康教育,纠正不良的视力习惯,保持其长期健康的用眼习惯,有利于学龄前儿童成长过程中对视力的保护。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儿童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生活和学习。为了解抚顺市集体儿童健康状况,进一步做好托幼园所的营养指导和卫生保健工作,对2008年的集体儿童健康年报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抚顺市托幼园所2007年10月1日~2008年9月30日的10426名1~6岁儿童2008年健康体检年报。
1.2.1身高体重的评价以WHO标准作为评价的参照人群标准值,以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为评价指标,用离差法进行六级评价。体重低下: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以下。生长迟缓: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消瘦: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1.2.2贫血诊断标准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取血部位为左手无名指指尖,血红蛋白<110g/L即诊断为贫血。
2.1集体儿童营养不良及贫血情况
集体儿童的营养不良总患病率为5.1%,以6岁儿童的营养不良患病率为最低。贫血患病率为2.7%,均为轻度贫血,以4岁儿童的患病率为最高。见表1。
2.2集体儿童肥胖及身高别体重情况
集体儿童肥胖的检出率为3.2%,以4岁、5岁组的肥胖检出率为最高,并以轻、中度肥胖为主。2008年趋于肥胖的儿童为6.3%,以1~2岁和4岁、5岁组较多。见表1、2。
2.3集体儿童龋齿及视力情况
集体儿童龋齿的患病率为37.5%,其中以6岁组为最高,其次为5岁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2%,以6岁组为最高。见表2。
3.1集体儿童营养性疾病分析
儿童的营养状况是衡量儿童健康水平的灵敏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贫血主要为轻度贫血,消除了重度贫血,与各文献资料相近。营养不良发生率在逐渐减少,但仍占一定比例,尤以6岁前为主。儿童长期营养不良,不但影响体格发育,也会影响智力发育、降低机体免疫力。所以托幼园所要进一步加强膳食管理,制定科学带量食谱,并确保每月或每季进行营养分析,发现营养素供给异常及时调整食谱,保证各营养素的供给,同时加强对这些儿童的保健管理,并指导家长共同促进营养不良儿童的生长发育[1,2]。
3.2集体儿童肥胖情况
3.3集体儿童龋齿及视力情况
儿童龋患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岁后龋患率上升较快。龋齿的发生与牙齿的结构和排列、唾液成分、饮食习惯、口腔卫生等有关,所以应积极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定期进行龋病防治,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降低儿童龋齿患病率。儿童视力不良与遗传、环境、先天发育、疾病等有关,要加强用眼卫生宣教,改变不良用眼习惯,托幼园所对在园儿童半年进行一次视力普查,发现问题及时转诊、及早矫正和治疗[3,4]。
[参考文献]
[1]胡惠珍,饶世萍,姜佩平.韶关市区1~6岁集体儿童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60.
[2]陈丽雯,刘延伟,张秀梅.877例入托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68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76
资料与方法
2008~2010年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193人,男97人,女96人;2010年出生68人,2009年出生64人,2008年出生51人,2007年出生10人;常住儿童164人,流动儿童29人。
方法:整理健康档案,检查各项记录,统计分析数据。
结果
2008~2010年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得到新生儿访视180人,访视率93.3%,但有23人在新生儿期访视达不到3次;实施母乳喂养126人,母乳喂养率65.3%;接受“4.2.1”体检178人,体检率92.2%,但3岁以后儿童有体检记录的很少;体弱儿专案管理只有2人,这不符合自然情况。
讨论
建议:目前儿童保健工作主要开展系统管理建档,母乳喂养指导,健康体检,新生儿访视,体弱儿专案管理,但还需提高、加强,针对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提高现有工作成绩: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儿童系统管理模式,做细、做实儿童保健工作。如及时为适龄儿童建立健康档案,便于跟踪管理;将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指导提前到产前健康教育,从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个层面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2],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提高儿童母乳喂养率;配合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切实开展新生儿访视并指导育儿方法;认真做好儿童“4.2.1”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积极指导,降低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必要时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进行诊治,回到社区后及时进行随访,发挥“双向转诊”优势;做好体弱儿专案管理,做好防治工作;及时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检查,及时改进,提高儿童系统管理质量。
提高人员工作能力:目前儿保科仅有软尺、体重计、听诊器、卧式身高测量仪等简单仪器设备,有些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需补充仪器设备,扩展服务范围;儿保医生要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家长交流沟通,提高工作能力。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是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保健的内容不同,教育的内容就有侧重。比如新生儿期,应注重开展母乳喂养,保温保暖,保证睡眠,预防感染的健康教育;婴幼儿期应注重开展合理养护,辅食添加,早教开发,卫生习惯的健康教育;大一点儿后应注重开展眼保健、口腔保健,防止意外发生,培养生活能力,加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健康教育等。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比如举办知识讲座,观看光碟,开展咨询,出板报,发传单等。
积极探索,尝试开展特色服务: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儿童多了,可以为肥胖儿童建立专项健康档案,进行个案分析,了解营养状况和饮食结构,观察体重,及时干预,进行指导,比如指导他们在饮食上要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选择瘦猪肉、牛肉、鸡、鱼、海鲜、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的食品,不要吃肥肉、喝油汤,吃鸡鸭不要吃皮,少吃甜食,少吃煎炸食品,宜用蒸、煮、凉拌的方法烹饪食物。指导他们有良好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等。
1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2徐志浩,曾艳红.广州市颐康园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