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健康教育;医患关系;医疗服务
1健康教育是医患沟通的桥梁
1.1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和医疗风险客观存在。当前,随着社会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尽管我们处在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但是很多人意识不到,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医学科学目前仍然处于经验科学阶段,还不是一门真正的精密科学;这一领域充满未知数,人类仍有大批疾病尚未攻克,现有医疗水平远远达不到人们所期待的程度,每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都还需要医学科学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反复探索和验证[1],因此,对治疗效果的过高要求是不切实际的,医疗风险也始终伴随在整个诊疗过程中,这是不容否认而客观存在的。
1.2医患双方不对等需要健康教育。由于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在对疾病诊治的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上均以医方为强势或主动方,所以,医院及医务人员更应承担警惕医疗风险的义务与规避医疗风险的责任,同时,也应在诊疗过程中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知情权。正因如此,健康教育工作就更加显得重要。
1.3健康教育是沟通医患双方的桥梁。健康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人类文化学等学科的边缘科学,传播学是健康教育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社会功能,如舆论导向、社会动员以及对社会大众思想、心理、生活广泛深刻的影响,在中国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更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一定的医学科普知识,有助于帮助他们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医院和医生,理解医疗过程所面临的风险,并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更好的疗效。与此同时,医生通过向患者传播医学科普知识,自己也受益颇多,医生能够更多的了解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患者答疑解惑,有助于医生在医疗技术层面的更多思考,也有助于强化“以人为本”的行医理念,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
2.1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医疗质量的相互促进作用。医患关系一般体现为医疗主体与求医客体之间利益矛盾的冲突与平衡,即医院对医疗保健服务的供给与不同层次人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的矛盾,医患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他们的共同目的是医治伤病、解除痛苦、保护健康。正常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寻找医院主体与就医客体在动机、感情、语言、行为、态度等各个方面的最佳配合点[2]。因此,作为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必须做主客体关系的融合剂,以消除病人对医院的陌生感,使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接纳状态,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自身免疫力,促进机体早日康复。因此,医患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疗质量,也关系着医院的声誉。
2.2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医疗质量起保障作用。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主客体都十分需要和期盼的,它有利于创造主客体宽松、和谐、舒畅的心态,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信赖,从而情绪稳定,精神愉快,这对提高大脑及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能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同时还有利于创造医院安定、团结的环境和正常工作秩序,这也是进行正常医疗工作的前提。在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下,它也是实现医院和社会风气好转的重要内容,对医疗质量起保障作用。
2.3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与排除医患关系激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病人对医方由传统十分尊崇的“感恩”和“宽容”,转变成如今更多的是“提防”和“埋怨”。随着对被视为“神医”、“半仙”的医方的绝对服从,到如今医师被看成为谋生的职业,医患双方不再有高低之分,相反患方被看成是医疗工作的“上帝”,人们在市场经济时代呼唤着平等。医疗诊治过程中语言不文明,解释不耐心,伤害对方自尊心;工作人员脱岗延误患者诊治;工作人员未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造成医疗差错;未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多收错收费用;工作人员向患者索要礼物,对患者不一视同仁;向患者提出不切实际的过苛要求等等都会激化医患矛盾,必须避免。
3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作用,提升医院形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按传播媒介和教育对象划分,通常为个人传播(医务人员或病人)、集体传播(健康教育人员或群众)、大众传播(健康教育人员或社会人员),它既有单向传播也有双向传播,能使医院在信息反馈中及时改变服务策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浪潮。
3.1把医院作为一种品牌来营销,通过细致的病人研究和医患沟通,影响医院工作计划。医院健康教育实际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及健康人群进行自我营销。要对本院的病人及潜在病人进行分析和理解,寻找他们的特征,包括病人结构、病人生活形态和医疗产品消费需求,以便恰如其分地确定自己的位置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医院的市场调研在各科室都能展开,尤其是门诊、急诊的导医、导诊,应变被动为主动,不仅仅满足于将病人送到他要去的地方,更要在不断的交流沟通中,传播健康知识,获取新的信息,并传达到院部。
3.4建立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队伍,在实践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健康教育营销队伍。医院健康教育的媒介地位及其面临的新形势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健康教育人员应当是懂医疗、会经营、多谋略、精设计、善交往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可以通过专业而规范的沟通方式向病人正确地介绍医院,帮助医院进行市场策划,解决营销难题。
3.5坚定自我约束意识,增强健康教育的社会责任感,防止滥用其社会影响力。
医疗市场处在过渡和转换期,尚未形成基本运行规则;医疗产品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要坚持忠于科学、实事求是、规范操作的自律原则,以社会效益为基础,才能实现医患平等的最终目的。
健康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医患之间、以医学科普知识为内容的特殊沟通。因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患者多进行有易于健康的宣传教育,作为医方,必须在治疗疾患的同时,注重对患者心理健康的疏导与心理健康治疗,以求得到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减少双方误会。从而密切了医患关系,使他们从生理、心理上得到慰藉,并懂得了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预防及康复等知识。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使医患关系完全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从而更加有利于提升医院形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健康教育;眼科;临床;护理
1门诊教育
2入院教育
许多患者在患病后情绪消沉,沮丧,尤其是难以治愈或预后不良的患者,更轻易丧失自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而变得退缩和消沉。入院时笔者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会使患者获得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增强自信心,振奋起精神,对出院后自理充满信心。另外医护人员通过自我介绍、环境及院规介绍,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同时通过护理查体和书写护理病历、护患交流,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从而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使患者融入角色,进入状态。并发放健康教育卡,内容包括:住院须知,眼科医疗业务介绍,医护人员介绍,查房指导,饮食、睡眠、休息指导,服药指导,手术前后、检查前后指导,出院指导以及一般外科小常识等。
3术前教育
4术后教育
对于术后护理教育模式,笔者采取参与协作等形式,制定护嘱,并严格按照内容执行,同时作好密切病情变化观察,针对出现的问题,耐心讲解及时处理,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促进睡眠。
5出院指导
参考文献:
[1]程金莲.实施整体护理后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6.
【关键词】低年资住院医师;儿童牙体牙髓病;误诊误治;综合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对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四年期间在儿童口腔门诊就诊的46例儿童牙体牙髓病误诊误治病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在3~8岁之间,牙位以上、下第一、第二乳磨牙为主。
2结果
46例误诊误治病例中,最终的结局都是在充填7-20天内出现急性牙槽脓肿伴间隙感染,都是出现问题后由上一级主治医师资格以上医师重新接诊后发现,有28例是新聘用低年资医师所致,18例是外院治疗出现并发症后到儿童口腔专科就诊,分析首诊病历中发现,深龋误诊误治15例,是由于对龋病的分级不清,特别是深龋,未作直接或间接安抚治疗就直接银汞或树脂充填所致;慢性牙髓炎17例,病史询问不清,不询问过去病史,对疼痛的表述不清、临床检查技术不成熟;食物嵌塞型龈炎所致逆行感染的根尖周炎6例,对儿童乳磨牙解剖知识掌握不透彻,对根分叉的定义不明确;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伴眶下间隙感染8例,根尖周炎Ⅲ期临床诊断及X线诊断技术缺陷。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客观因素:病患方面,患儿年龄较小,3~8岁,不能准确地表达临床主观症状,大多数乳牙临床诊断为深龋时,其实已有严重的牙髓感染;②儿童天生对牙科有恐惧心理,患儿一般不愿合作,影响临床诊断准确性;③患儿父母方面:当患儿出现牙痛时,作为父母,认为有龋洞补上即可,往往遮盖患儿牙痛的实际情况。
3.1.1对策:①针对这种情况,资深的高年级执业医师不主张保髓治疗而作根管治疗,何况现在材料学发展迅速,根管治疗比较完善,长期效果较好[1]。②口腔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性。
[1]徐莎莎,钱虹.乳牙根管充填材料对根尖周组织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03,19(6)512-514.
一、与科学老师合作,将科学、语文作业合二为一,提高学习效率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夜晚的实验》一文,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在学课文前,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四年级上学期学过的科学知识《声音的传播》,并由科学老师结合科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并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做小实验,写三篇观察日记。教学中,由斯帕拉捷的疑问:“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这个问题自然地引入到学习探究中来,斯帕拉捷做的实验由学生小组学习,小组学习中完成老师针对每一次实验设计的表格。有了前面的实验、观察日记作铺垫,孩子们学习起来轻松多了。小组学生在探究中明白:原来做一两次科学实验觉得神奇、有趣,但要想像斯帕拉捷那样坚持实验、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境界确实很难,是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对学生们的探索精神有了培养,有效地巩固了科学知识,一举两得。
二、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将课文的趣味性与科学的真实性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时,先请学生把从五年级上册科学书上讲到的关于《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作介绍,勾起其他学生对尘封的记忆的唤醒,然后再来学习课文中讲到的地壳运动和石灰石的形成,第五自然段的“变”、第六自然段的“迁”是学生从脚下的“文字”读出来的地质变迁。在体会课文中动词使用的准确、学习作者借助拟人的手法活灵活现地写出大自然神奇的同时,明白暴雨、冰川、风、波浪等自然现象都会对我们的地球妈妈造成伤害,学习科学知识与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探索大自然相辅相成,要辩证地看问题。
三、学习科学家刻苦求学的精神,激起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关键词:宣传工作;医院宣传;医疗服务;社会形象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宣传工作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疗单位重视。医院宣传工作既是宣传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又是医院和社会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浙大一院)由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教授亲手创建于1947年11月1日,系三级甲等医院,是浙江省医疗、教学、科研、健康保健指导中心,也是一所具有国际影响力、代表国内领先医学水平的现代化、研究型的大型公立医院。浙大一院宣传中心是众多医院中相对较早独立成立专门宣传的部门,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塑造品牌形象、弘扬社会风尚、宣传医疗特色和引导患者就医的重任,在t院改革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1)宣传工作是医院的喉舌,实施有效的对外宣传能建立起医院与社会之间的对话平台,架起彼此沟通的桥梁,通过宣传让社会了解医院,熟悉医院,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工作。
(2)医院对内实施有效的宣传,能够弘扬正气,凝聚人心。使用院报、医院内网等进行对内宣传,在院报、内网中开辟专版专栏,如宣传报道医院的好人好事,新技术的发展,获得的荣誉等,将医院的良好的工作作风更好的呈现出来,发扬光大,更能使所有的医疗工作者团结一致。
2宣传工作的作用
医院通过宣传,可以强化医院正面形象,消除负面形象,提高医院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的同时,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
2.1医院对医疗卫生事业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等进行宣传,可以弘扬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精神,提升医院社会形象
2014年初,埃博拉疫情在西非爆发。浙大一院时任院长郑树森院士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支持非洲控制埃博拉疫情的呼吁,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以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为首的李兰娟院士团队发挥了作为“国家队”的引领作用,于2015年1月派遣黄建荣、赵雪红等6名应急处置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任务。浙大一院专家利用自身传染病学方面的造诣,积极诊治埃博拉患者,提供适时优质护理,为利比里亚危重病人的成功救治做出了贡献,同时实现了全队“零感染”的目标,圆满地完成了这项艰巨又特殊的任务。2015年浙大一院援非抗埃医护人员荣获第三届浙江省卫生计生系统十大“最美天使”荣誉称号,黄建荣主任医师和赵雪红副主任护师且荣获全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埃博拉疫情中,中国医生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患难与共、风雨同舟,世界看到了中国医生的使命,也看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浙一人向全社会展示了自己的良好形象,生动诠释了浙一人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情系百姓、心怀大爱的崇高精神,进一步提升了浙大一院的社会形象。
2.2医院通过媒体及院内各大宣传平台的宣传,能让患者更好的了解医院、了解医生、了解病情,更方便患者就医
2.3出现社会舆论时,医院通过媒体及各大宣传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通报相应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总之,医院宣传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医院正面、正能量宣传,大大方便患者就诊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从而提升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