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60每周进行“科普之星”的评选,根据医生的发文数据,每周评选出一位优质的科普医生,进行全网多渠道宣传,让好医生从网络脱颖而出,用优质科普助力大众健康。
获得第72期“科普之星”的是:深圳市康宁医院、心理治疗门诊、副主任医师、位照国医生。
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硕导,现任深圳市康宁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原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临床心理科主任,现任深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临床心理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心理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专委会和心身医学专委会委员,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从事心理卫生工作22年,累积心理治疗时长11000小时,擅长忧郁、焦虑、恐惧、强迫、躯体化、失眠等各种心理障碍的诊疗、擅长健康管理、生活减压、人际沟通、亲子关系等问题的心理咨询。
获2016深圳市精神卫生先进个人、2017深圳医管五四青年岗位能手、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2018深圳医管优秀青年医师称号。
1、您一般在什么时候创作医学科普?
科普是医生对病患的科学知识信息的传递,传递的效率取决于病患是否愿意接收和能否接收,愿意接收也就意味着对病患来说不能难看,得通俗接地气,是否是病患所想,能否接收意味着没有专业知识的病患能否看懂。
因此科普的创作不比写论文困难,因为要生动还要转换成平常话来讲专业的事,这的确需要文字功底。
3、您从医多少年了?当初是为什么选择医生这个职业?
我从医有22年,其实选择医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选择心理医生这个职业更是偶然,不过当我踏进这个领域时我还是被这个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和内在魅力吸引了,我喜欢做医生,不是因为当医生会有成就感,而是因为我发现在帮助病人好起来的过程我会收获更多的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病人的快乐。
我希望自己做一个能种植快乐和幸福的心灵工匠,种植希望和快乐,收获快乐。
4、您怎么看待医生这个职业?
医生这个职业是一个有底线门槛的职业,做医生需要比其他职业更需要更高的人性道德底线和原则,那些心怀杂念、充满私心的人是不能做医生的。
因为当医生工作中几乎天天都在为病人做各种决定,一旦心怀私心,几乎不可避免地会让为病人做的各种决定走形或变成图谋病人对病人不利的坏决策,也就几乎不可避免地变成了害病人而非救病人了,心怀私心者为医,地位越高会愈害人,所以真正的医生愈做愈谨慎。
所以“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5、从医多年,总结您的工作经历,您最想和新入行医生说的话是什么?
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意味着你要抵押你的灵魂来救赎这个世界的苦难,如果你觉得医生这个职业风光,如果你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好谋生,如果你羡慕那些大咖光环缭绕,请你慎重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这个世界的诱惑太多,你是否已准备好拒绝这些诱惑,如果没有准备好,请慎入。
6、从医至今,最令您沮丧或难过的经历是什么?
病人充满渴望的眼神在你的眼前逐渐失去光彩绝望的死去,而你眼睁睁地无能为力,甚至连躲开眼神的权利都没有。
往期科普冠军:
2.医院每天人满为患,医生日常接诊量却十分有限,为帮助更多人正确了解疾病、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生们用一颗颗仁爱之心,创作科普惠及大众,在此,感谢医生们的科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