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归因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普通话;贵州;方言
前言:由我国宪法总纲规定,必须在全国推行与通用普通话。我国于2001年出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已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在我国语言地位,推及普通话已经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交流工作前提。
1.普通话学习难点
1.1声母。贵州当地人在交流时,发音并没有翘舌音,而多使用平卷舌,唯有黔北地区有部分应用翘舌音。这就使得当地人在交流过程中,应用普通话存在较为奇怪的感觉。例如zh、ch等声母,当地人一般读为z顿号c缺乏h音[1]。然而在普通话中,翘舌音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而平舌音却仅有百分之三十,这是贵州人练习普通话时遇到的主要难题。例如将上学念成丧学,将出租说成粗租等,表达起来十分拗口难以理解,严重干扰意思表达的准_程度。
1.2韵母与鼻音。贵州人在读书写作过程中非常容易将鼻音与边音相混淆。例如难受读作蓝瘦,将想哭读作香菇等,让人难以捉摸语言涵义。其实边鼻音在发音过程中,都有自己独有的发音模式,将二者混为一谈并不现实。边音相比较鼻音较为清晰洪亮,而鼻音在发音时较为深沉,且淡然。因此发音时一定要注意二者间的区别,这样就可以准确掌握变鼻音的发音方式。
1.3声调。最后则是声调,在普通话中声调分为四种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2]。声调作为调和语言结构,以及语言含义的重要音标,是普通话区别的主要方式。不过由于贵州方言较为低沉且灰暗,所以当地人在读时,普遍会暴露出高音掌握能力较差的问题,音调时高时低。例如"山西"(shānxī)和"陕西"(shǎnxī)的不同[3]。贵州人发音时,普通人难以分辨真正所表达的涵义。
虽说贵州本土语言中的涵义与普通话间并没有较大区别,不过许多时候由于音调以及贵州人咬字发音较轻,所以人们一时难以调和与平衡普通话学习音调发音。
2.普通话练习方式
2.1声母练习。声母学习难点在于舌尖位置的找寻,想要发好声母声音,必须将舌尖上举,找寻正确位置,从而圆润嗓音。改正上下颚嚼字方式,上升软腭,使舌头向上翘起,从而抵住上颚,使气流能够顺着舌头带动声带。
并且平翘舌在转换过程中,舌尖位置也要及时转换。就像读没有、便宜、占便宜等必须保证不断练习,才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成果。
其次则是要形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利用平时所积累的学习方法找对练习方式。平时多注意合拢嘴唇,例如当发u因时,先保持u的口型在提高音色,之后逐渐扩大口型,从u到a逐渐演变,完成整体音色变化。
2.3声调调整与练习。声调练习需要注重上声以及轻声的变调,在语境中正确调值才可以保障读音更为标准,更为圆润。
在音调练习途中,由于贵州话与普通话存有一定联系。因此在发音练习时需要注意的不仅是发音,同时还要注意音调。改变平时发音过于生硬的现象,避免音调忽高忽低。另外在练习时候不妨使用录音方式,严格遵照普通话练习五度标记法去练习。保障音调不高不低,底气充足。在音调练习时,对于贵州人来说,其中尤为棘手的则是轻声发音。在读轻声时必须侧重将轻声中,所欠缺的音律调节添加到前一个音节中,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点明轻声特点。在不同环境同一个字的音节与音调会出现不同含义,通过不断地练习,准确找好发音音色有利于准确表达语言含义。
结语:提高与推广普通话全民学习力度,符合当前我国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方向。通过探索与摸寻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解决贵州地区交流难、文化封闭的问题。同时方言作为千百年来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的传承体,继承了无数先辈人文面貌,切不可轻易将方言摒弃。找寻方言与普通话间的共同之处,可以更好的开展全民普通话教学,有利于增强普通话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1方法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家庭关系、阅读习惯、对消极事件的归因方式、性格。
1.2数据分析
全部研究资料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频数和率描述,情绪管理能力现状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男生74人,占13.83%,女生461人,占86.17%;大一200人,占37.38%,大二150人,占28.04%,大三185人,占34.58%;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63人,占30.46%,护理学专业本科生257人,占48.04%,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115人,占21.50%;农村生源365人,占68.22%,城市170人,占31.78%;家庭关系较差的为6人,占1.12%,一般的为93人,占17.38%,较好的为436人,占81.50%;阅读习惯中,基本不阅读的为58人,占10.84%,想起来才读的为383人,占71.59%,规律阅读的94人,占17.57%;将消极事件归因于外界原因的为78人,占14.58%,归因于自身因素的为457人,占85.42%;性格偏内向的为259人,占48.41%,偏外向的为276人,占51.59%。
2.2医学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2.3医学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4医学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在α=0.05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因素(年级、专业、家庭成员关系、阅读习惯、归因方式、性格)为自变量,以情绪管理能力为因变量(得分<82.36分赋值为0,得分≥82.36分赋值为1)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关系、阅读习惯、归因方式、性格为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3讨论
【关键词】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影响因素
职业成熟度一词最早由Sup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Super认为人的职业发展是个终身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有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只有完成了该阶段的目标才是职业成熟的表现。职业成熟度越高,代表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越强,能够做出最正确的职业选择,进而获得最成功的职业发展。反之,职业成熟度越低,则表示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越欠缺,越有可能做出不正确的职业选择,进而迟滞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成熟度是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职业成熟度可以直接影响就业情况,也可以通过个体的职业选择能力和职业选择态度来间接影响就业情况。职业成熟度越高,越可能做出明智恰当的职业选择,从而表现出高的就业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大三和大四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的调查,分析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中的薄弱方面,对症下药,从而更具针对性地在大学教育中融入职业教育。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选取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医护学院大三、大四本科护生200名(161名护生信息有效)。大三99名,占61.49%;大四62名,占38.51%;女生118名,占73.29%;男生43名,占26.71%。
2.调查工具
第一,基本情况问卷表。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计,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级、居住地、是否为学生干部、大学成绩水平、专业意愿、是否喜欢本专业。
第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CMI)。张智勇等修订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包含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自主、职业价值、亲友依赖和职业参照6个维度,共34个条目。本研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7。
第三,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Lefcourt,VonBaeyer,WareCox(1979)编制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共48个条目,分为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两个分量表(各24个条目),提出四种可能的归因方式,即属于内控性的能力和努力,属于外控性的背景和运气。本研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5。
3.问卷发放
由调查者向学生解释填写问卷的方法,征得同意后,匿名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1份,回收率80.5%,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100%。
4.数据处理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卡方检验对不同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职业成熟度构成比进行比较;多元线性回归对职业成熟度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t检验对不同归因8个维度的职业成熟度均数进行比较。
二结果
1.职业成熟度统计描述及正态分布检验
职业成熟度、职业目标、职业自主等经Kolmogorov-
smirnov检验,p>0.05,符合正态分布;职业自信的折线图为钟形曲线,亦接近正态分布。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2.一般资料与职业成熟度总分得分关系
本研究共调查大三、大四本科护生161人,根据职业成熟度总分是否大于102分而分为职业成熟度较好、职业成熟度一般两组。分组后经过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居住地等职业成熟度的构成比差异(具体见表2)。
3.职业成熟度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人际能力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04、人际努力系数为0.04、人际背景系数为-0.03、人际运气系数为0.11、专业能力系数为0.09、专业努力系数为-0.08、专业运气系数为0.10,p
4.职业成熟度总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将人际与专业各维度因子根据50%等百分位间隔划分为高、低两组,分别比较8个因子高、低两组间职业成熟度总分均值的差异。经t检验,高、低分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三讨论
1.研究意义及作用
本研究旨在了解成都学院医护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三和大四护生对自我职业选择的定位,分析护生的职业成熟度,并探讨影响护生职业成熟度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护生的职业成熟度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提升护生的职业成熟度,使其在择业中准确定位,从而减少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后的心理落差,减少护理人才的流失。
2.研究结果
第一,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三、大四本科护生的职业成熟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具体来说,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价值、亲友依赖、职业参照、职业目标、职业自主、职业自信。可以看出本科护生的职业自信成熟度处于较低水平,这与柴婧蕊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护生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信心还比较缺乏,分析可能原因是:第一,近年来,为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护理人才,我国开设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越来越多,护理硕士生具备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完备的科研思路,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本科护生的就业压力,降低了他们在求职中的信心。第二,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虽居高不下,但伴随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数量逐年增多,部分医院已出现饱和现象,加之用人制度的改革,用工形式逐渐由事业单位编制向人事转变,某些护生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无疑也削减了他们找到理想职业的自信心。此外,结果显示职业价值维度条目均分排序为第一,说明本科护生具有较高的职业价值成熟度,对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有深度的理解,可能是因为大三、大四的护生在经历实习的磨炼后对自我的评价更合理。
第二,性别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女生职业参照维度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谢文静、李丽薇、崔文波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女生在职业选择的时候,比男生更愿意参考他人意见,这可能与女生更善于交流,喜欢听取不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有关,而男生更倾向于自我判断问题,比较自我。另外,男生职业自信和职业自主维度得分高于女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男生更明白自己的不足并根据自己的目标来选择职业,而且对自己职业的发展比女生更有信心,这可能与大家比较看好男护生就业前景有关,一方面在临床上急诊科、手术室、ICU、精神科等对男护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男护士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这种形势下男护生的就业压力相对比女护生的压力要小,因此男护生的职业自信比女护生高。
第三,不同居住地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农村和城镇的护生职业目标维度得分高于城市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农村和乡镇的护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有一个清楚的目标,农村和乡镇的护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他们看中的是自己未来的发展,而城市的护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工资、社会地位等等,并希望在社会中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城市的子女在选择职业时会比农村和乡镇的护生更挑剔,以至于最后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没有清晰的定位。此外,居住地为农村和乡镇护生的亲友依赖维度得分均高于城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农村和乡镇护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具有独立性,可能与农村和乡镇护生生活环境和自己的价值观念有关,农村和乡镇的护生在遇到困难时更喜欢自己去克服,有较强的自主性,而城市的护生更娇生惯养些,当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困难时更多地会选择向父母和朋友寻求解决方法。
第四,不同的意愿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调查结果显示,自己意愿和父母意愿的护生职业价值维度得分高于专业调剂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自己意愿和父母意愿的护生在对职业选择时对自我的定向更清楚,可以更从容地处理影响职业目标选择的因素,而专业调剂的护生因为内心有对护理学专业的抵触情绪,本身对专业的认同度就比较低,因此其职业价值成熟度较低。
第五,是否喜欢本专业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调查结果显示,喜欢本专业护生的职业自信、职业自主、职业价值维度得分均高于不喜欢本专业的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杨柳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喜欢本专业护生对于职业发展的自信心高于不喜欢本专业护生,并且反映出喜欢本专业护生在选择职业时自主性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喜欢本专业护生会主动收集有关专业的社会需求、专业的发展、专业的前景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掌握的信息越多他们就越会根据信息的变化来调整自己,有的护生还会利用寒暑假自己联系医院去见习,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使自己在未来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显得更从容,因此他们也更有信心面对自己未来的职业。
3.本科护生归因方式及其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
结果显示本科护生在学业成就维度的归因顺序依次为:努力、能力、背景、运气。在人际关系维度的归因顺序依次为:努力、能力、运气、背景。由此可见,护生在进行学业和人际归因时,均倾向于内在、可控性归因。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高内控者会积极参与到自我职业决策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自我推动性,倾向于将学业和人际成败归因于努力这一内部的、可以控制的因素。说明护生在面对学业或人际问题时,大多可以理性地分析自身原因,学会对自我界定,认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并从自身出发去分析行为的结果,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成功的结果或者改变失败的结果,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故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科护生的归因方式比较积极。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4.职业成熟度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四结束语
1.研究结论
第二,不喜欢本专业护生的职业自信成熟度较喜欢本专业的护生低,建议学校可以在大一时开设有关培养护生职业自信的课程或讲座,要改变部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偏见,提高护生的职业成熟度,这对护生大学四年的专业态度和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担任学生干部护生的职业参照成熟度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护生,学校要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并担任学校、学院、班级的学生干部,在担任学生干部经历中磨炼自己,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学会交流与沟通,学会协作。
第四,本科护生倾向于将学业和人际成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能力)。护理教育者应逐步训练护生的内控性归因,提高职业成熟度。
2.局限性
本研究仅调查了成都学院医护学院的大三和大四护生,样本代表性稍显不足,日后可将研究范围扩展至更多年级和学校。
参考文献
[1]袁莉敏.大学生乐观、归因方式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5
[2]陈玉琴、贺钰、陈靖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成熟度的调查[J].医学信息,2007(10):1818~1821
[3]杨敏、任小红.护理本科生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7):649~650
[4]张智勇、荣煜、管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6
[5]谢文静、张智勇.成就目标定向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关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7):144~145
[6]李利薇、陈振帮、郭昱辰.关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1(8):193~195
[8]柴婧蕊.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吸毒者;人格倾向;心理模式;社会支持;干预策略
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用于吸毒者的行为归因及社会关系与健康的研究,目的是探明吸毒者究竟属于何种人格特质者?源于何种心理原因陷入而难以脱离?其心理因素与正常人及精神病者有无异同,区别在哪里?吸毒后与精神病者有无共同的心理病理现象?如何改造吸毒心理使之回归正常社会?这些都是困惑有关部门的疑难问题。本研究旨在此方面做一探索,以期为反教育工作提供预防和矫正的心理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2方法运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MMPI修订量表(1992)分别测查吸毒者和精神病者。该量表作为人格和病理心理检查的代表性量表,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检查实施时被检查者的基本人格倾向和心理状况。此外,分别运用心理控制源量表(IPC)[1]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对吸毒者进行施测。
2.1吸毒者MMPI分值分析
2.1.1吸毒者性别的MMPI分值分析吸毒者两性之间临床心理测量数据女性均高于男性,二者之间结果的差异除癔病以外,其它9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1.2吸毒者与国内常模MMPI比较分析吸毒者MMPI10项临床心理测量数据均高于常模[2],二者之间结果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见表2。反映出施测时吸毒者的病态人格倾向及心理特征。
2.1.3吸毒者与精神病者MMPI比较分析二者在依赖性、支配性、社会责任感、控制倾向、焦虑、压抑性、偏见7个项目上有差异,其它项目结果呈现出强相似性。其社会责任感及自我支配性明显低于精神病者,而依赖、控制倾向、焦虑、偏见明显高于精神病者。低于及高于的项目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2.2吸毒者IPC分值分析
2.2.1吸毒者性别的IPC分值分析吸毒者两性之间I、P、C分值女性均高于男性,t检验两性之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说明女性更认可,见表4。
2.2.2吸毒者与国内常模IPC分值比较分析吸毒者I分值低于常模,二者之间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说明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驾驭自己的生活,见表5。
2.3吸毒者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2.3.1吸毒者性别的社会支持分值分析男女之间在客观支持、主观感受到的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支持总分4项目上t检验均未见到明显差异,说明男女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见表6。
2.3.2吸毒者与国内常模社会支持分值比较吸毒者社会支持总分21.63,国内常模总分34.56[1],前者低于后者,t=-7.189,P
4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30-334,128-131
[2]钱春,李存芬,刘小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MMPI结果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6,18(6)
[3]胡永萍.对青少年吸毒现象的心理学思考.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1)
[4]李小平,王红妹.吸毒人群的吸毒行为动因及防治策略.浙江临床医学,2006,8(3)
[5]RotterJB.Generalizedexpectanciesforinternalversusexternalcontrolofreinforcement.PsycholMonogr,1966,80(1)
[6]张雨新,王燕.归因方式和抑郁.心理学报,1989,21(2)
[7]马文有,姜长青,于振剑,等.焦虑症患者心理控制源及人格特点的对照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
【关键词】心理健康;归因倾向;离退休军人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部队疗养院为离退休军人医疗保健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探讨部队离退休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归因倾向,为部队疗养院发展提供依据。我们于2007年2月—2008年8月对来我院疗养的1125名离退休军人心理健康和归因倾向进行了测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对象2007年2月—2008年8月疗养的离退休军人1125名,其中男986人,女139人,年龄(76.8±5.3)岁,军龄(36.4±4.2)年。
1.2方法
1.2.1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以统一指导语,集体组织测评。
2.11125名来疗养的离退休军人外归因者有361人,占32%;内归因者有764,占68%。
2.2内归因者和外归因者心理健康状态SCL90测评结果除躯体化症状外均有差异,外归因者的项目得分均高于内归因者,在抑郁和恐怖两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离退休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外归因者和内归因者,除在躯体症状一项外,其余各项均有明显的不同,外归因者SCL90几乎各因子的得分都高于内归因者,在抑郁因子和恐怖因子上更是明显。说明外归因者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内归因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维纳(Weiner)对成败归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把归因分为三个纬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型归因和不可控型归因。外归因者把事件的原因都归于外部环境,而外部环境又是个人所不能控制的,因而感到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产生无助感和恐惧感多。离退休军人年龄偏大,思维不是很活跃,生活经历积累使他们比较固执,易偏执,当他们形成外归因后,诱发焦虑。另外,离退休军人因为脱离了工作岗位、接触环境相对闭塞、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减少、更易形成外归因,产生恐惧和无助。内归因者则相反,他们认为生活靠自己安排,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乐观向上,说明他们内归因者的认识过程中具有较多理智性成分,可能是因为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活阅历的丰富,对困难和挫折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故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可能与较少产生抑郁和恐惧有关。
本组结果表明,离退休军人越是外归因,其心理问题越多,越是内归因,则心理异常越少。提示归因方式对离退休军人心理健康影响较大,归因方式中,外归因方式比内归因方式对离退休军人心理健康影响大。提示在疗养心理服务中,应该对离退休军人进行可控的内部归因训练,减少外部归因,倡导应用积极内归因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改善心理素质,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适应和谐社会对离退休军人提出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血脂;脂蛋白;中年人;缺血性心血管病
Thepredictiveeffectsofdifferentlipidlevelontheincidenceofischemiccardiovasculardiseaseinmiddleagedpeople
ZHANGYijin
DepartmentofCardiology,GeriatricHospitalofXuzhouCity,JiangsuProvince,Xuzhou2210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predictiveeffectsofdifferentlipidlevelontheincidenceofischemiccardiovasculardiseaseinmiddleagedpeople.Methods:FromJanuary2001toApril2009,35casesofpatientswhowerediagnosedwithischemiccardiovasculardisease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observationgroup,lipidsindexsofobservationgroupwereanalyzedandcomparedwithcontrolgroup(nocardiovasculareventspatientswhoweretakephysicalexaminationinourhospital).Results:Duringfollow-uptime,theincidenceofischemiccardiovasculardiseasewererelatedwithage,systolicbloodpressure(SBP),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serumtotal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TG),glucose,bodymassindex(BMI),smokingandalcohol,whichwerecomparedbetween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Lipids;Lipoproteins;Middleagedpeople;Ischemiccardiovasculardisease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同时此类患者的血脂异常检出率明显增高,因此,临床上逐渐重视对血脂异常患者的防治[1]。目前,关于血脂异常是否为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报道甚少。笔者就本院近年来发现的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不同血脂和脂蛋白指标在中年人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中的预测提供证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01年1月~2009年4月于本院体检的836名职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35例,女401例;年龄35~55岁;均无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病史。所有患者随访2~5年,平均3.2年,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35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9例,女16例;缺血性脑卒中17例,单纯性冠心病9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9例。将观察组患者的体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人群中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不同血脂水平状况。另外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1调查方法依据国际标准化方案及严格的质量控制指标统一制定调查表格和测量方法[3-4]。
1.2.2血液生化指标测量测量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所选对象空腹12h抽静脉血,3h内离心分离血清。TC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TG测定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法;血糖测定采用国产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HDL-C测定采用化学沉淀法,即用大分子聚阴离子和二价阳离子沉淀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用酶法测定上层血清中HDL-C水平;LDL-C通过公式计算得出,LDL-C=TC-HDL-C-TG/2.2。相对危险度(RR)是指观察组发病的危险是对照组的多少倍,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1.3判断标准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人群监测MONICA方案[2],以随访期间新发冠心病和脑卒中为观察终点,并定义为缺血性心血管病。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Cox回归分析估计不同血脂指标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RR及ARP情况。
2.1随访情况
对2001年1月~2009年4月于我院体检的836名职工进行随访2~5年,平均3.2年,失访29名,失访率为3.47%。
2.3血脂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
在排除了年龄、SBP、DBP、血糖、吸烟、饮酒等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经Cox分析表明,TC在5.17~5.67、5.68~6.19、>6.19mmol/L时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RR值分别为1.35、1.66和1.70,LDL-C在3.62~4.12、>4.12mmol/L时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RR值分别为1.63,1.68。见表2。
2.4血脂异常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归因危险度
TC为5.17~5.67mmol/L和≥5.68mmol/L时的ARP为34.3%和34.6%;不同水平LDL-C的ARP与TC接近,差别不大。见表3。
总之,通过本研究笔者发现,中年人群血清TC、LDL-C指标对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独立的预测作用,控制血脂水平可有效减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献华,吴恩,田东华,等.住院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6):497-499.
[2]姚崇华.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人群监测方案(MONICAPROJECT)[J].心肺血管病杂志,1993,12(1):1-2.
[3]ShaharE,ChamblessLE,RosamondWD,etal.Plasmalipidprofileandincidentischemicstroke:theatherosclerosisriskincommunities(ARIC)study[J].Stroke,2003,34(9):623-631.
[4]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2):74-79.
[6]彭玉芳,汪宏良.血脂及载脂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5):592-594,603.
Abstract:Thispaperisareviewofrelatedliteraturesfocusingondomesticandforeigntourists'complaints.Itsummarizesthetopicfromfiveaspects:tourismservicefailure,customercomplaintbehavior,theinfluentialfactorsofcustomercomplaintbehavior,servicefailureremedyanditsrelationshipwithattribution.Theaimofthispaperistoprovidereferencetotheresearchesoftourist'scomplainingbehaviorintourismindustry.
关键词:游客;服务失误;抱怨行为;归因;补救;
Keywords:tourist;servicefailure;complaintbehaviors;attribution;remedy
0引言
关于消费者抱怨的研究,初期(上世纪七十年代)着重于:顾客抱怨的原因以及顾客抱怨的反应行为。近几年来,学者们对顾客抱怨行为的研究层次增多,主要沿着顾客抱怨行为的内容即服务失误、顾客抱怨行为的影响因素、服务补救三方面进行探讨。
国外多数学者都认同Singh(1988)给出的顾客抱怨的定义:顾客抱怨是一系列的多重反应,其全部或者部分由某次购买中感知的不满意引发的[1],而大多数国内学者将顾客抱怨等同于顾客投诉、索赔。顾客抱怨行为的研究已被中外许多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其中关于游客抱怨行为研究的文献还不多,尤其是国内。
如何有效引导游客抱怨,减少负面口碑宣传和沉默抵制行为的发生,从而促进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旅行社行业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
1理论综述
1.1顾客抱怨的原因
关于旅游者抱怨的原因,国外文献多数运用消费者行为学、心理学理论进行分析,而且以理论分析为主,实证研究很少[2]。总结来看,顾客抱怨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不满意、服务失误、服务补救不当及顾客自身的原因。
根据PZB差距模型,当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低于期望服务质量时,顾客会产生不满,而当顾客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满时会产生抱怨[3]。Gronroos对服务疏失的界定为:不按照顾客的期望进行服务;Keaveney认为当顾客对服务系统不满意时,服务失误就发生了;Smith认为当服务提供者不能按照顾客的期望提供服务,并且导致其不满的时候,服务失误就发生了[4]。KellyandDavis(1993)认为服务补救是企业在服务失误后所采取的补救行动,是服务组织避免顾客流失和拥有顾客的关键[5]。王雪(2007)提出如果服务补救不当,势必引起顾客的更为激烈的抱怨甚至怨恨[5]。顾客自身原因是指客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原因。此外,胥兴安,张梦(2013)认为特定的旅游产业结构是旅游者抱怨的客观原因,旅游者期望与现实不一致是旅游者抱怨的主观原因,不满意是旅游者抱怨的直接原因[2]。
1.2旅游服务失误
旅游者抱怨的内容。胥兴安、张梦(2013)认为,基于旅游产业的视角,企业的服务失误是旅游者抱怨的主要内容;基于旅游目的地的视角,旅游者抱怨的内容则涉及到旅游目的地的方方面面[2]。因此从产业视角,旅行社客户抱怨的主要原因和内容就是旅行社的服务失误。
旅行社服务失误的分类。在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按照对旅游投诉的划分,旅游服务失误可划分为:旅行社、饭店、景点、交通、购物和餐饮这五个方面的失误。其中旅行社的失误被划分为四类:降低服务标准、擅自增减项目、导游未尽职责、延误变更行程。
张帆(2004)将旅客不满情况,分为核心服务抱怨、消费者特殊需求抱怨与服务态度抱怨[6]。卢建亚、彭艳君、张运来(2010)认为随团游服务失误包括旅行社(服务企业)和导游(个体员工)和第三方三大类,而旅行社的服务失误又分为组团社的服务失误、组团社和合作方的纠纷所引起的服务失误[7]。
易婷婷等(2010)按照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将旅行社服务的疏失分为五类:食宿方面涉及宾馆、餐厅的质量问题;交通方面最常见的问题是交通延误;游览方面主要问题在与旅游高峰期景区接待能力有限;购物方面的常见问题涉及到导游的强制购物;其他问题涉及旅游意外伤害等[8]。
1.3顾客抱怨行为
Warland(1975)是提出抱怨行为分类的早期研究者,他将抱怨行为分为两类:困扰一不行动及困扰一行动。DayandLandon(1977)将顾客不满意反应行为进一步明确为采取行动和不采取行动两类。其中,采取行动又分为公开行动和私人行动[9]。
Day(1980)根据行动目的将反应行为分为:寻求补偿、抱怨和个人抵制。接着,Singh(1988)将Day理论中的“采取行动”细分为:直接抱怨、私下抱怨和第三方抱怨[1]。
一般来说,直接抱怨是对企业最为有利的抱怨方式,因为企业可透过顾客的不满直接发现自身的服务疏失,察觉企业服务管理漏洞。但并非所有的顾客都会采取直接抱怨的行为方式。Tax&Brown(2000)研究发现,消费者在遭遇服务失误后很少选择告知公司,但更多倾向负面口碑传播和转向其他服务供应商[10]。
1.4顾客抱怨行为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情景因素包括产品的重要性、不满的强度、问题严重性、责任归因、抱怨的成本、抱怨成功的可能性等;个人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心理统计学因素等[5]。王军、江若尘(2016)进一步将影响顾客抱怨的因素总结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
外部因素包括行业的竞争程度,企业的反应,产品属性,抱怨的成本,文化背景[11]。内部因素包括:人口统计特征,个性特征及价值取向,顾客的消费经历,不满意的强度,抱怨的价值及成功可能性,归因,顾客对企业的认知[11]。
人口统计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等。赵平和莫业琳(2002)认为年龄较低的顾客倾向于进行直接抱怨[12]。张圣亮(2011)的实证研究表明男性消费者较女性消费者更看重投诉的收益因素,即如果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男性较女性更可能选择放弃投诉[10]。陶云、姚国荣(2014)认为年龄较低、收入较高、家庭成员较多的男性更倾向于直接抱怨[13]。王雪(2007)认为教育程度较高、收入水平较高的顾客更倾向于直接抱怨[5]。
个性特征方面,朱美艳认为消费者个性会影响心理压力以及抱怨行为。张圣亮同意范秀成的观点,认为文化价值取向会对消费者抱怨行为产生影响[10]。王雪(2007)认为直接抱怨的顾客更追求独特性和个人主义,并有较强的孤立感,更有自我肯定意识[5]。但这方面实证较少。
不满强度是指顾客对服务失误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强烈程度的一种认知,也可以视为问题的严重性[14]。王雪(2010)认为游客的不满程度越高则越倾向于直接抱怨[14]。张圣亮,李勇同意Richins的看法,当消费者认为问题的严重性越高时,就越愿意投入精力来处理问题[10]。
抱怨求偿成功可能性是指当服务失误发生时,顾客对企业是否进行服务补救的可能性的认知。Blodgett(1992)认为,消费者抱怨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对抱怨后服务补救成果的感知和认定;金立印(2007)也认为,消费者对抱怨成功可能性的感知和Ρг辜壑档母兄影响其抱怨倾向[10]。庄贵军的研究也表明抱怨态度、问题解决可能性的预期对直接投诉意愿有显著而正向的影响[13]。
顾客对企业的认知反映个人对某一特定组织的认同与态度倾向,当个人对组织认知强时,代表相信或认同组织的价值及目标[15]。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和了解影响其在服务失误后是否向企业直接抱怨。当顾客对企业的认同越高,表示对企业的忠诚度及参与感越高,顾客越关心公司的服务及长期发展,也越愿意协助公司对服务失误进行补救[15]。陶云、姚国荣(2014)也认为顾客与企业的关系及其之间的信任可以缓解服务失败的负面影响[13]。
顾客对企业服务失误的归因对顾客抱怨行为有很大影响。消费者对服务失误的归因可被分为三个层次:归属性、稳定性和控制性。归属性是指顾客将服务疏失归因为企业(内因)还是其他外部因素(外因)。李欣(2007)将归属性的判断分为三个层面:区别性、一贯性、一致性[16]。
区别性是指除了已经发生的服务失误,企业在其他方面的表现是否同样较差;如果区别性低,则顾客可能会对服务疏失做内部归因;如果区别性高,则顾客可能会将服务疏失归于外因。
一贯性是指同一类服务失误的发生概率;如果一贯性较低,则说明此次的服务疏失只是一个特例,顾客会将原因归结为外部;若一贯性较高,则顾客更倾向于将服务疏失归因于企业内部。一致性是指顾客在其他企业是否也遭遇过同样的服务疏失。对一致性低的服务失误,即其他企业无此类失误,顾客倾向于将它归结为企业自身管理不善;而对一致性高的服务失误,即此类失误在行业内经常发生,顾客一般认为它是由外部因素引发的[16]。
稳定性判断基于顾客对归属性的内外因的判断。顾客认为外因导致的服务失误不经常发生,稳定性较低;内因中顾客认为企业整体的服务失误的稳定性较高,而员工个人失误的稳定性较低。
此外,外因引发的服务失误的可控性较低,内因导致的服务失误的可控性较高[17]。因此,当服务失误发生时,若顾客认知企业对服务失误可控性高,则顾客会更为不满意;若顾客认知服务疏失重复性高,顾客会更为不满意[15]。
1.5服务补救与归因
对顾客抱怨的处理即为服务补救。服务补救按照补救时机可划分为:即时补救、事后补救和事后延时补救三种[17]。Bitner(1990)认为大多数顾客可容忍一定程度的服务失误,使顾客不满的并不是服务失误本身,而是企业对服务失误所做出的反应、应对机制,也就是服务补救。企业的补救应对措施应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承认企业服务失误的存在;解释服务失误的原因;适时的道歉;以及给予补偿[18]。Kenny(1995)也认为,企业的服务补救可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补救(道歉、解释),以及物质补救(实物的补偿)[18]。
关于服务失误归因与服务补救期望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目前研究较少。李四化(2009)通过对网络零售业的实证研究,证明当顾客将服务失败原因归因于企业时,顾客的服务补救期望比将失败原因归结为自己的时候更高[23]。黄冬琴(2012)通过对快递服务的实证研究证明服务失误归因的归属性、严重性与顾客对快递的服务补救期望、对网商的服务补救期望有影响[22]。此外,宋亦平(2005)认为服务失误归因与顾客对补救水平的评价没有显著影响,即服务失误归因并不会改变顾客对服务补救水平的客观判断[22]。
2顾客抱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3结语
国内学者关于顾客抱怨行为的研究不在少数,主要集中在顾客抱怨内涵、抱怨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以及补救方法等方面。但分析现有文献,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关于抱怨行为影响因素,理论研究偏多,实证较少,尤其是模型的建立尚未形成体系。其次,关于抱怨行为的研究,目前只在几个行业领域中有所研究,很多其他行业仍有空缺。例如旅游行业的游客抱怨行为的研究文献就较少。再次,关于顾客抱怨处理-服务补救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在服务补救对于缓解顾客抱怨的实际作用方面。此外,服务失误的归因与补救期望、补救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者甚少,尚有空缺,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1]SinghJ.ConsumerComplaintIntentionsandBehavior:DefinitionalandTaxonomicalIssues[J].JournalofMarketing,1988,52(1):93-107.
[2]胥兴安,张梦.国外旅游者抱怨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13(2):32-37.
[3]ParasuramanA,BerryLL,ZeithamlVA.UnderstandingCustomerExpectationsofService[J].J.am.chem.soc,1991,95(6):1954-1961.
[4]谢礼珊,龚金红.服务失误归因与顾客感知的公平性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08,5(6):903-911.
[5]王雪.游客抱怨行为及其处理满意度研究[D].东北大学,2007.
[6]张帆.旅游消费者抱怨行为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
[8]易婷婷,儇惠玲.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及其应用――以广之旅为例[J].旅游论坛,2010,03(6):720-722.
[9]DayRL,LandonEL.Collectingcomprehensiveconsumercomplaintdatabysurveyresearch[J].AdvancesinConsumerResearch,1976.
[10]圣亮,李勇.消费者遭遇服务失误不投诉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管理,2011(6):91-98.
[11]王军,江若尘.顾客抱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科学经济社会,2016,34(2):51-57.
[12]赵平,莫亚琳.中国耐用消费品行业顾客抱怨行为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5-41.
[13]陶云,姚国荣.国内顾客抱怨行为研究述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3):101-104.
[14]王雪.游客抱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14-18.
[15]林长寿.顾客抱怨及抱怨补救行为之研究[D].台湾淡江大学,2001.
[16]李欣.基于顾客满意的服务补救效应及质量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7]李燕燕.服务补救对消费者服务失误归因、情绪及投诉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2.
[18]王伟.顾客抱怨行为及处理的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09(7):24-25.
[19]BradleyG.L.,&Sparks,B.A.Servicelocusofcontrolitsconceptualizationandmeasurement[J].JournalofServiceResearch.2002:312-324.
[20]赵天亮.基于顾客满意度的服务补救影响因素评价[J].北方经贸,2011(1):82-83.
[21]朱思思.服务失误归因对服务补救和补救满意度关系的影响[J].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2(6):53-56.
[23]李四化.关系属性、归因与介入程度对服务补救期望的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3):127-132.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有机磷中毒;心肌保护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113
有机磷农药中毒比较常见,大多患者都是由于自杀服用,服用剂量往往较大,容易并发心脏等实质脏器损害。急性有机磷农药可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损害得不到及时纠正,患者则因心律失常而导致死亡[1]。丹参川芎嗪是一种改善循环中成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就丹参川芎嗪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肌损害患者临床疗效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给予洗胃、吸附、导泻、长托宁、氯解磷定、血液灌流等治疗,患者如出现呼吸衰竭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1次/d,静脉滴注,连续应用10d。
1.3观察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1、3、5、7、10d,抽取静脉血4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肌钙蛋白I。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第1天两组患者肌钙蛋白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7、10天观察组肌钙蛋白I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盐酸川芎嗪。丹参有效成分主要有脂溶性非醌色素类化合物,如丹参酮ⅡA粤、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及其异构体和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如原儿茶醛、丹参素等,具有抗缺血、缺氧、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粘附凝集功能和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感染及抗纤维化等多方面的作用[4,5]。丹参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及发挥抗血液凝固作用[6]。川芎嗪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内皮素的分泌。还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血压及右房压,减轻心脏负荷,还可以降低血栓素(TXA2)的水平,直接清除氧自由基。两者复方制剂有协同作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粘度,加速红细胞的流速,改善微循环,并具有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
综上所述,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何飞,徐鹏,韩玲,等.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期无力综合征的疗效评价.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11):863-865.
[2]潘松和.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心房纤颤的机制探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9):554.
[3]SportonSC,TaggartP,SuttononPM,etal.Acuteischaemia:adynamicinfluenceonQTdispersion.Lancet,1997,349(9048):306-309.
[4]陈本阳,张智博,唐璇,等.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组织病理学研究.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0):756.
[5]张平.影响急性农药中毒转归因素的分析.复旦大学,2010.
(一)不同学科背景教师教学能力差异及归因分析
1.英语学科背景教师教学能力差异分析
2.教育学学科背景教师教学能力差异及归因分析
在统计学意义上,教育学学科背景和非教育学学科背景的小学初任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总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研究三个维度上,教育学学科背景和非教育学学科背景的教师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教育学学科背景教师的得分高于非教育学学科背景教师。1996年以后,全国各师范院校改由国家组织师资格考试,吸引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教育学学科背景教师的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研究能力均明显强于非教育学学科背景的教师。即便在职初几年,他们也同样表现出较其他条件同等的非教育学学科背景的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另外,在奠定了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师范院校的学生对于学校教育、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思想都会有大致了解,较非教育学学科背景的教师来说,他们对上述情况有着更灵敏的嗅觉和洞察力。
(二)不同英语学科水平教师教学能力差异及归因分析
二、进一步提升初任教师教学能力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1.规范中小学教师招聘程序
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招聘程序,实行更为严谨的公开招聘和回避制度。目前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基本完善,但教师招聘及录用尚无法律方面的具体规定,健全我国的教师录用体系实属当务之急。具体来讲:第一,可以通过各项措施确保招聘依法公开进行,完善中小学教师聘用委员会决策制,规范具体招聘程序并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第二,可以采用多元化录用评价制度,如笔试与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等。
2.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工资满意度
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满意度,为他们的专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农村小学初任英语教师的英语学科知识与技能水平明显低于城市教师。这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小学可以招聘到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给予教师更多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与城市小学教师的生活经济负担不重有关,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职业发展。而农村教师由于工资待遇较低,生活压力较大,进而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发展。
(二)学校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外部支持
1.师范院校要着力调整课程设置
师范院校要调整课程设置、优化内部结构。以小学教育英语专业为例,可以增加必修课中有关英语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减少或更改刻板传统而实际效用不大的课程;同时,丰富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例如开设一些国内外课改动态、英语教师课堂口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等;此外,还可增加实践课、社团课等实践类课程。
2.学校要改进校本培训
学校一方面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络和教育领域的发展动向;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学校自身的办学宗旨和校本特色,深入挖掘教师的培训需求,引进新的培训课程,利用本土资源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校本培训。
(三)初任教师要树立积极的专业发展意识
关键词:带状疱疹;临床路径;变异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患者221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120例。其中91例发生变异。未入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患者101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合并基础疾病等基本资料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1.2.1评价指标采用国际实施临床路径常用指标,包括住院费用(住院期间除伙食费外所有的住院费用)、住院日期(自入院当日至出院当日)与患者满意度。
1.2.2变异原因调查结果将进入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患者设为处理组,未进入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患者为对照组;并将所有发生的变异按照病人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医院系统因素以及疾病转归因素四种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表1)。分别对各种变异因素发生的次数进行统计,找出主要变异,尤其是对影响住院天数的变异。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正态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字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平均费用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除,其中处理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经系统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除,处理组满意例数209例(94.57%),对照组满意例数78(77.23%),处理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变异因素分析发生变异有91例,其中正性变异发生率14.28%,负性变异发生率85.72%,由疾病因素造成的负性变异发生率49.45%,由医护人员造成的负性变异发生率0.05%,由医院系统因素造成的负性变异发生率18.68%,由患者家庭因素造成的负性变异发生率12.09%,可避免负性变异发生率52.75%,不可避免负性变异发生率32.97%。
3结论
临床路径是医务工作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最恰当的治疗程序,它强调的是把传统的弹性治疗变为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计划[3]。但并不是每个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都会沿着临床路径的预定的流程顺利康复,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治疗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原因,会出现一些偏离临床路径的变异。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研究临床路径变异情况,为以后为临床路径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本研究选取我院近年来带状疱疹住院患者,通过比较进入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患者与未进入该路径患者,发现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明显下降,而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路径的应用确实达到了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也符合我国"以较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患者基本医疗需求"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目标。
临床路径中对变异情况的分析与管理,是对临床路径内容科学性、合理性有效的检验途径之一,更重要的是可以发现诊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医护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变异的分析控制中,改进临床路径不足之处,使其不断完善。所以通过对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路径应用情况的变异分析和管理,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并为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提供了依据。
[1]李庆,李莉丽,陶红兵,等.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与展望[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