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保险新课题多位专家连麦探讨医学3.0时代的疾病与健康新浪财经

近日,新浪财经旗下新浪健康保险研究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策划“健康保险新课题:医学3.0时代的疾病与健康”直播连麦活动。

在畅销书《超越百岁——长寿的科学与艺术》这本书中提到,现代医学已经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源来研究人类疾病,但进展并不尽如人意。尽管人类向癌症宣战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政府和个人在癌症研究上花费了数千亿美元,但癌症的死亡率几乎没有下降。一些慢性病如2型糖尿病仍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此外,阿尔兹海默病和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正在困扰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群,却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什么现代医学对这些疾病仍束手无策?基因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何有效预防疾病?保险在其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中心李昊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郑华光主任、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航城社区医院、宝安区首席全科专家李娜主任、新浪健康保险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家共性细胞生产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斯维、新浪健康保险研究院副院长严霄,共同探讨上述问题。

基因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基因就像是父母给予我们的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很难说是好还是坏,就像我们一出生就拥有了一个地基,可能是三角形、长方形或者菱形。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因“地基”,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优秀,而在其他方面表现不足。基因会影响我们后天的发展,就像我们在这个“地基”上建造楼房,不同得“地基”可能会约束着我们建造怎么样的楼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但基因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我们表现的上限。在任何方面都是有些人可能稍逊一筹,有些人可能稍胜一筹。比如在长寿方面,有些人更有可能活得更久。

多组学包含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表观组学等。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进行任何研究和推论的基础,首先是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然后要检验研究逻辑和理论方法的正确性,最后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将其解释限定在合理范围内,不能夸大、忽略或偏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中心李昊主任表示,“多组学的目的是通过这些信息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通过整合临床信息、环境因素、和家族史等信息,希望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机制,简单来说就是疾病理解;二是通过多组学研究,创新性地寻找治疗疾病的手段。”他表示,只有更好地了解疾病,才能进一步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

预防疾病到底应该怎么做?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最后是要查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在谈到高血糖时,仅检查空腹血糖可能会导致漏诊,因为在中国,餐后血糖升高更为常见。因此,建议检查餐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或者糖化血红蛋白。

从保障的角度,如何去解读“为健康买单”这件事?

新浪健康保险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家共性细胞生产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斯维认为,尽管医学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健康保障方面仍存在滞后的现象。比如,医保和商业保险在报销方面还有待完善。虽然不同地区的家庭收入和生活开销存在差异,但在年花费1%的可支付范围内,家庭成员是愿意为儿童预防保健、各种健康检查、慢性疾病管理、癌症筛查、皮肤癌预防、骨质疏松症筛查、运动医学检查、老年人大脑功能检查、中风预防、自然疗法、中医和疫苗接种等服务买单。通过长期的健康管理,家庭的整体经济状况和成员稳定性将会显著提高。

因此,这种合理支出帮助家庭成员们,主动掌控了一种能量守恒的稳态生活方式。因此,为健康买单本身并不是“买单”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健康,以及确保健康的科学管理方式”,健康并不是简单的增加运动,增加营养,而是有节有度,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提升健康的科学认知,建立有效的工具,打通“最后一公里”,设计精准化保障体系,确保合理化研究和推广。

在医疗保障问题上,张斯维进一步表示,国家基本医保的定位是“保基本”,而以健康为主的保障应该是通过补充的商业保险来实现。以德国为例,法定医保为主的第一健康市场和商保为主的第二健康市场相得益彰,发挥着相互补充促进的作用。

对当下的中国而言,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基本医保和商保相互补充可以实现传统医疗为主、治疗为中心的2.0时代向第一健康市场与以健康为主、为健康买单的第二健康市场并行发展、相辅相成的3.0时代进行转变。当然,我们3.0时代还缺乏强有力的里程碑事件,相信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保险本身能在医疗产业发展中有效发挥该有的调控机制,两者相得益彰,从而让更多有价值的精准健康服务和支付工具进入千家万户,共同让疾病风险前置,共建共享健康服务生态和风险管理生态。

THE END
1.康健园创新肿瘤疗法亮相肺癌关注月患者关爱活动杏林夜谈然而,公众往往难以了解HER2基因突变肺癌患者的疾病旅程全貌。活动现场,与癌共舞论坛创始人金萍女士从诊断、治疗、支付、疾病长期管理等多维度分享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面临的困境。金萍表示,通过积累步数、解锁肺癌患者未满足需求的关键词条、一键转发至朋友圈的方式,能让更多人聆听到肺癌患者群体最真实的声音,理解患者对抗...http://news.xinmin.cn/2024/11/12/32774450.html
2.胰岛素中国临床应用百年:产品迭代升级糖尿病治疗率仍偏低国内糖尿病治疗率、控制率低,糖尿病患者年轻化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提高,患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于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79岁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由2011年的9000万增加至2021年的1.4亿,增幅达到了56%。到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1.64亿。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304122690717339.html
3.2021年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主题是“人人享有...目前,糖尿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显著,年轻人以及儿童青少年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在年轻人群中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从而避免或延迟糖尿病的发生,是全社会都要高度关注。 建议成年人每年监测一次空腹血糖,空腹血糖≥5.6 mmol/L者建议查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或者任何时段血...https://www.meipian.cn/3w6g71kt
4.高强度高压力高度紧张心脏发病呈年轻化高强度、高压力、高度紧张、持续过劳的工作状态正成为年轻人猝死的重要诱因。专家提醒,当前心脏疾病呈年轻化趋势,年轻人应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尽可能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年轻人心脏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主要与社会环境变化及不良生活方式相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分析,首先,过于油腻的饮食习惯易导致...https://www.chinanews.com/m/jk/2021/01-13/9385566.shtml
1.世界糖尿病日对话33岁糖尿病患者“你怎么这么年轻就得了糖尿病?”而且曾经被认为是“老年病”的糖尿病,现如今已经渗入年轻群体。《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2022版)》建议,将全人群的糖尿病筛查年龄从45岁提早至35岁。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记者找到一位患有2型糖尿病的年轻人,跟他聊聊在慢性疾病趋向年轻化的时代,糖尿病是如何找上他的?患病后他对疾病的态度又有何变化?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4-11/13/content_7015978.htm
2.糖尿病日趋年轻化,你还觉得年轻疾病不会上身吗?南方plus一些年轻糖尿病患者阅历浅,幻想多,认为糖尿病在十年八年后能够根治,晚点治不要紧。研究表明,糖尿病如果不及早治疗,发展是很快的。因此,青年糖尿病患者要正视疾病,积极治疗。 合理膳食,积极运动: 在“吃”的方面,青年糖尿病患者要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油腻食品和快餐食品,多吃富含纤维质的蔬菜和水果,按时吃饭。尽量...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5/20/c5285575.html
3.“箱根说康养2021”系列2:温泉治疗皮肤病的实践及启示1.诊疗人次逐年增加 2018年中国皮肤病医院诊疗人次约842万人次,同比上涨2.6%;2019年约847万人次,同比上涨0.6%。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2013-2019中国皮肤病医院诊疗人次 2. 日趋年轻化 据调查发现,近几年因环境、压力以及不良生活习惯而患皮肤病的患者增速极快,其中白领和学生占多数。这两类人群长期久坐,缺乏...https://www.hakonespring.com/news/detail-937.html
4.2017年中国降体检行业渗透率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人口老龄化已经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极大挑战。同时,我国慢性病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其原因在于都市人群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等。2015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约 1.1亿,18 岁及以上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 11.6%,糖尿病前期率为50.1%。 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够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提高重大疾病的治愈率。https://m.chyxx.com/industry/201803/622913.html
5.国寿寿险2021理赔:理赔金额超546亿元,重疾出险率呈上升且年轻化趋势从重疾出险率来看,随着近年来社会、环境、生活条件及方式的改变,重大疾病出险率呈上升且年轻化趋势,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的理赔数据也继续对这一结论做出了佐证。 报告显示,与2017年比,18岁以上人群重大疾病出险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40岁人群重大疾病风险明显提升,这一群体也是重疾理赔的“重灾区”...https://www.zznews.gov.cn/news/2022/0127/384211.shtml
6.2021年一季度口腔护理行业网络关注度分析报告DARLIE黑人成为最热品牌 消费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 经统计,DARLIE黑人品牌以15.57的热度指数成为2021年一季度最热口腔护理品牌,高露洁和飞利浦分列二、三位,热度指数分别为3.67和2.22。分析口腔护理品牌TOP10可见,头部品牌效应依旧明显,国内外品牌影响力势均力敌。品牌紧跟市场发展的脚步,不断深入构建全产业链条生态,同时还通...https://blog.csdn.net/weixin_51820716/article/details/116158630
7.高血压治疗革命!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华获批,突破无...高血压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高血压年轻化的趋势愈发明显。根据中国高血压调查(CHS)显示,34岁以下的年轻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0.4%,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病率也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加0.16个百分点。虽然这个数字远低于中老年人,但年轻患者对自己患高血压的知晓比例、接受治疗和血压控制达标的比例...https://www.bioon.com/article/6787770.html
8.医来啦高血压逐渐年轻化!如何预防高血压,海南专家支招原标题:医来啦 | 高血压逐渐年轻化!如何预防高血压,海南专家支招 点击查看直播回放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0月26日消息(记者王洪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那么,高血压对人体会有哪些损害?该如何防治高血压呢?10月23日,新海南客户端《医来啦》联合海南日报健...https://m.yunnan.cn/system/2021/10/26/031733772.shtml
9.2021年皮肤病诊疗技术新进展培训会议成功举行迪邦医院长效帮扶...7月10日,“2021年皮肤病诊疗技术新进展培训班”在重庆渝北举行。本次培训由重庆迪邦皮肤病医院承办,旨在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皮肤性病学学科的整体发展,指导基层医生在皮肤疾病方面的规范化诊疗实践,提高基层皮肤科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助力基层医疗均衡化发展。 2021年皮肤病诊疗技术新进展培训会议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3333&newsId=4274834
10.南通大学附属海门医院2020—2021年胃镜检查确诊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目的 分析2020—2021年南通大学附属海门医院胃镜结合病理确诊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该地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海门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有电子胃镜检查病例,结合活检病理确诊恶性肿瘤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胃镜诊断及病理结果等资料,排除既往...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ZGUD202405018.html
11.2021年降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三章专项练习及解析2. 下列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可以自愈 B.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易治愈 D.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多是常见病、多发病 E.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3. 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20-12/16093921194852.html
12.新?细胞疗法已经有90+年历程!跨越多个里程碑!实时新闻1930年瑞士的代保罗·尼汉斯(Daul Niehans,1882-1971年)成为细胞治疗皮肤年轻化的著名医师。1931年首次从小羊胚胎中提取出活细胞,注射到一名甲状旁腺受损的垂危患者体内,并成功挽救了其生命。 这种活细胞疗法(fresh cell therapy)被认为是细胞疗法的开端,而Niehans医生也被认为是“细胞疗法之父”。 https://www.qlxbsw.com/show-969.html
13.QICC2021丨高血压论坛代谢与心血管疾病论坛胸痛论坛亮点速递...过去几十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有年轻化趋势。高血压防控一直是我国医疗事业面临的严峻考验,从现有的数据来看,中国高血压管理的瓶颈就是高血压控制率达标率过低,而且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肾病,这对疾病的诊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其形势更为严峻。https://neuro.drvoice.cn/article/7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