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300万中国人,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病了肾病治疗高血糖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世界卫生组织

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位居全球第一,约有1.3亿人,同时近5亿人面临高危风险。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不断增长。2015年是1.096亿,2017年达到1.144亿,2019年更是增长到1.164亿。我国大概有1.3亿的糖尿病患者,而且据数据统计还有大概5000万的潜在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高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重要原因之一。高糖、高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世卫组织估计全世界超过3.5亿人患有糖尿病。在中国,情况更加不容乐观,中国目前有糖尿病患者数量约有一亿,同时近5亿人正面临着未来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风险,糖尿病发病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近5亿国人正面临着未来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风险,而在这些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每年有5%~10%将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高发原因众多

(一)遗传因素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遗传概率不同。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糖尿病易感性,如果父母有一方患糖尿病,后代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1倍;如果父母双方都患糖尿病,后代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更为明显。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遗传概率为50%。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是最为多见的单基因突变糖尿病,占中国成人糖尿病中的0.6%。家族中有糖尿病病例,患病风险极高。

(二)生活水平提高

以前人们的饮食以粗粮为主,现如今生活水平质量提高,几乎顿顿都有肉,再加上饮食越来越精细化,偏爱于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研究表明,肥胖者胰腺功能比较弱,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无法维持血糖稳定,从而促进糖尿病发生发展。肥胖是引发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三)不健康生活方式

高糖饮食会导致血糖升高,加重胰岛素的负担。吃太多的高糖食物和饮料,如糖果、蛋糕、糖果和甜饮料,容易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吸烟酗酒会导致肝脏疾病和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缺乏运动,肌肉和脂肪的代谢能力下降,引起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缺乏睡眠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压力过大和精神紧张会引起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四)治疗手段有限

糖尿病属于慢性病,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方法能彻底根治,现有的医疗手段仅能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控制、增加运动、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勤监测血糖等方式来控制病情,同时还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48亿中国患者,7800万人仍未得到治疗

(一)未诊断比例高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中国超过53%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诊断。这意味着大量糖尿病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病情持续发展,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未被诊断的患者可能继续保持不良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重病情。

同时,已治疗者控制状况也不理想。许多患者虽然在进行治疗,但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治疗依从性差等原因,血糖控制未能达到理想水平。例如,部分患者未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饮食控制,每餐的主食含量超标,高淀粉含量的蔬菜与主食搭配不合理。还有一些患者在运动方面未能坚持,不能做到每餐餐后运动10-30分钟,导致血糖难以稳定。在药物治疗方面,也存在擅自调药、盲目用药的情况,影响了治疗效果。

(二)并发症危害大

糖尿病的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以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早期三多一少症状加重,呼气中有烂苹果味,后期严重失水,尿量减少,血压下降。高渗高血糖综合征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为特点,无明显酮症,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

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脏病变的一种重要类型,是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1年新发率为8.1%,1年死亡率为14.4%,总截肢率为19.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病人常合并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血管病变使得糖尿病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发病更早,病情进展更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如手脚麻木等,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并发症不仅给患者个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直接费用甚至超过了许多常见病的治疗费用。同时,糖尿病患者的高致残率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占用了大量的社会和医疗资源。

时隔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更新要点披露

(一)更强调个性化治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更加注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同患者的糖尿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例如,对于年轻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优先考虑生活方式干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以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而对于老年患者,则可能更注重药物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避免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二)加强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

指南强调了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早期干预,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状态。研究表明,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等,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指南建议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并给予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三)重视血糖监测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血糖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推荐使用连续血糖监测(CGM)等新技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连续血糖监测可以提供实时的血糖数据,帮助患者和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血糖控制水平。此外,指南还强调了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患者对血糖监测结果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四)强调综合管理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还需要综合管理血压、血脂、体重等危险因素,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强调了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综合管理方案,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等方面。同时,指南还强调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

THE END
1.怀筠《中国大众糖尿病认知调查报告》“公众对糖尿病认识水平仍需...据了解,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举办的围绕、岁以上常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达、日是第;促进糖尿病的早预防,在上海、简称;为改善国内糖尿病防控工作及政策提供建议和方向指导,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健康传播研究团队调研编制的报告全面评估中国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现状,很可能有超过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等感觉视力模...https://bbs.9you.com/forum-239-5.html?s=product&wap=home&id=268889
2.中国人降大数据报告: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 2025年)》等多项相关政策法规。 你对中国人的健康状况了解多少 中国人健康大数据不容乐观,疾病总人口和发病率数据超乎你的想象。 70%中国人过劳死危险 76%白领亚健康 ...https://www.meipian.cn/2ruodt4z
3.值得反思:中国人的降大数据出来了,惨不忍睹!预防大于治疗,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健康观念有很大差异,我们要真正转变观念,应经常检查,经常维修,加强锻炼,不要等到身体不灵的时候才去医院,那时已晚,一切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大健康产业基本概况分析 大健康产业是指与维持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相关的一系列健康产品生产经营、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http://www.szpa.org/wap/patent/showindustry-1765.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降委员会2024-11-15[求是网]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 2024-11-07[新华社] 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鼓足... 2024-10-29[新华社]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 2024-10-28[新华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 2024-10-25[新华社] 习近平出席“金砖+”领导人对... ...http://www.nhc.gov.cn/
1.壹生资讯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高度重视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的健康权益,大力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总体健康水平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35.0岁,1996年达到70.8岁,2021年达到78.2岁,20...https://www.cmtopdr.com/post/detail/1752c24a-c01f-44f7-afd5-9434adea5272
2.降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养生健康中国行动主要指标 注:(1)本文件中相关调查数据,除特别说明外,主要为官方抽样调查统计数据; (2)本主要指标表中,未指定年份的基准水平值均为2017年值; (3) # 为2020年的目标值。 三、主要举措 (一)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家庭和社会也负有健康责任。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https://xkyczp.com/m/?m=detail&id=199669
3.《中国大众糖尿病认知调查报告》发布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健康传播研究团队调研编制的《中国大众糖尿病认知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我国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仍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公众对糖尿病危害的认知明显不足”“糖尿病高危因素识别存在盲区”“对糖尿病治疗手段的...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7339909-500005914485
4.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记者与读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对2023年中国新闻业的预测。 643 被披露的与被隐藏的 2023/1/12 被披露的与被隐藏的:当数据成为合法性的核心; 在威权国家,信息披露为什么重要? 信息披露在威权统治中的三重作用; 被“量化”的信息披露以及官僚评价标准;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5.两成中国人死于吃错饭?你以为的好习惯可能并不降新闻频道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因为“吃太咸”而死亡的人口达300万,与“杂粮吃太少”而死亡的人口相当,还有200万死亡的人口则因为“水果吃太少”。 这被解读为:全球近20%的死亡案例皆因“吃错饭”,中国的比例更高。更有甚者指出,研究针对中国的部分给出了一个可怕的结果——20%中国人死于吃错饭! https://news.hexun.com/2019-04-18/196873126.html
6.外服云2018年,上海外服与《大众医学》杂志共同推出《2018上海白领健康白皮书》,并特邀权威医学专家对报告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和个人健康的持续改善提供数据和案例支持。 ①2017年上海白领健康指数关键数据 1、上海白领亚健康指数为88.4,比上一年增加了0.9。亚健康指数范围为0~100,0表示都很健康,分值越高...https://www.fsgplus.com/life/HR/201812/t20181205_24376.shtml
7.2018年下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E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2、根据下图某成年人血常规化验单上的部分数据,此人的健康问题最可能是: A.炎症 B.贫血 C.低血压 D.低血糖 3、下列关于辣椒的说法错误的是: A.辣椒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进食欲 B.尽管辣椒中富含维生素C,但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多吃 ...https://xizang.jinbiaochi.com/xzsydw/news_79700.html
8.十年激荡: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的狂飙历程一些人兴奋地认为,这一举动为中国新兴电动汽车企业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预示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即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然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却对此持不同看法,在2023年的某个时刻,他公开表示这一观点是“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并直指背后是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的不信任。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759413294240862532.html
9.QQ大数据发布《2017中国人运动报告》:国人日均行走5678步极客...为了更好地了解国人的运动习惯,QQ 大数据通过对 QQ 运动中运动步数等健康信息的分析,以及对各城市、年龄段、工作领域的用户进行划分,于 2 月 5 日在 QQ 走运红包媒体沟通会上,发布了 QQ 大数据之《2017 中国人运动报告》。数据显示,2017 年国人日均行走 5678 步,各城市平均步数排名及中国人的运动观也大不相同...https://www.geekpark.net/news/226661
10.2017年人口统计数据:二孩占比过半,但出生人口由增变减另外一方面,1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负责人就2017年出生人口答健康报、中国人口报记者问时指出,2017年,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积极效应逐步显现,人口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国家统计局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全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卫生计生统计的住院分娩活产数为1758万。受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婚育年龄推...https://www.guancha.cn/society/2018_01_19_4438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