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常规康复护理,住院期间行常规疾病知识宣教、心理疏导、并发症防治、饮食和运动干预等,PCI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四肢制动12h;出院时行出院指导,包括心脏康复过程中药物使用方法、日常生活注意事项、饮食、运动等,并叮嘱患者定期复查。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KTH整合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2.1成立心脏康复小组小组
1.2.2.2KTH模式的护理干预措施
(3)HBM干预:疾病的突然发作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情绪,如焦虑、恐惧、烦躁和怀疑。疾病的初步恢复伴随着疲劳、睡眠质量差和谨慎等各种身心状况,因此,积极的健康信念干预对于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极为重要。指导患者营造轻松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医院或家庭环境干净整洁,享受愉快的音乐减压。对康复持消极悲观和怀疑态度的患者应选择使用乐观积极向上的词语,以帮助他在身心上建立健康的康复信念。出院后两组均干预随访3个月。
1.3观察指标
(1)NYHA分级:术后随访3个月后采用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评估心功能,分为I~IV级。I级是指日常活动自由,基本无限制;Ⅱ级指日常活动轻度受限,但休息时无明显症状;Ⅲ级指因运动或少量体力活动引起的日常生活明显受限、心悸、喘息、心绞痛等症状,休息时症状消失;IV级是指任何日常活动受限,休息时也会出现上述症状。
(2)生活自理能力及6min步行距离:①生活自理能力指数(BarthelIndel,BI)评定。包括洗澡、如厕、转移、大小便控制、穿着、进食、修饰、转移床椅、平地行走、上下楼等共10项,每项0~10分,满分100分,由责任护士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评估,得分越高说明依赖性越小,生活自理能力越强。②运动耐力改善的比较。本研究中使用了6min步行试验(6MWT)。患者休息15min后,在体力可耐受情况下尽快步行6min并记录行走的最长距离。如果在检查期间出现心脏不适,患者应立即停止,于干预后3个月由医生和健康管理师共同评估。
1.4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构成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NYHA分级比较
术后3个月,观察组NYHA分级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见表3。
2.2两组患者的BI评分、6MWT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BI评分、6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BI评分、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3讨论
KTH整合护理模式结合KABP,TTM和HBM三种模式的优势,它可以确保护理的内容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KABP模型认为,人类行为由三个阶段组成:知识的获取、信念的建立和行为的形成;TTM模型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属于一个动态循环阶段,可以分为无意阶段、有意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前两个阶段以自我评价和觉醒为目标,后两个阶段以加强管理、帮助关系、刺激控制和自我解放为目标;HBM认为健康信念是个体改变不良行为的关键环节,强调个体信念、思维、期望、推理等主观心理在改变人类行为中的关键作用。在KABP模式中患者行为的改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除了住院期间的认知干预,出院后的随访也很重要,可以通过改变AMI患者的认知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配合心脏康复,实现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3.1KTH整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延长6MWT步行距离
3.2KTH整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NYHA心功能评分
3.3KTH整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中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KTH一体化护理干预对于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KTH一体化护理模式不仅使患者的身体处于舒适状态,而且患者的行为状态改变后,有利于患者坚持按照心脏康复计划完成康复,患者能够感受到行为改变对自身带来的具体改变,进而主动提高康复依从性,形成良性循环,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有研究指出,基于HBM的健康管理模式能促使冠心病患者以积极地面对疾病,提高患者健康管理行为,降低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一致。采用基于HBM的康复教育和积极心理咨询,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缓解其负面情绪,实现其潜能,并在治疗过程中发挥患者的主观和积极作用。KABP,TTM和HBM三种护理模式,相辅相成,KABP是基础,患者心脏康复首先要明确疾病的发生原因及自己的不良健康行为;TTM根据患者的行为改变各阶段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行为支持,从而使患者按照计划进行康复锻炼;HBM是精神支持,在进行各项心脏康复锻炼时还有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从而使患者高质量的完成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