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的原因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亚健康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高校科研人员亚健康表现特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高校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200位在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亚健康状态的评价量表制定

本课题以康奈尔健康自填式问卷为基础,参考了其他文献有关亚健康的调查问卷,设计出本课题亚健康自我诊断量表。

1.2.2评价指标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1.2.3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200例,有效对象为178例,其中男性104例,占有效调查对象总数的58.43%;女性74例,占有效调查对象总数的41.57%。

2.结果与分析

2.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在178例有效对象中,处于健康状态的为41例,占23.03%;处于亚健康状态为95例,占53.37%;处于疾病状态为42例,占23.60%;对男女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男性科研人员的健康状态要好于女性科研人员。女性科研人员除了承受等同于男性科研人员工作压力外,还要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30―50岁之间的女性亚健康状态现患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科研人员在此年龄段除了要完成与男性科研人员同样的工作量以外,还要面临家务操劳、老人赡养、子女抚育等一系列问题有关。

表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n=178)

2.2高校科研人员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

2.2.1生理亚健康主要表现形式

高校科研人员生理亚健康表现形式主要为头晕头疼、两目干涩、胸闷气短、心慌、疲倦、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等症状。

2.2.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形式

高校科研人员心理亚健康表现为精神不振、抑郁寡欢或情绪急躁易怒、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精力下降等症状。其中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精力下降等状态是科研人员心理亚健康的重要表现。

2.2.3社会适应亚健康主要表现形式

科研人员亚健康的社会适应表现主要呈现人际关系紧张,同事关系微妙,少有知心朋友,难以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等。

2.3高校科研人员亚健康状态的主要成因。

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因素很多,既有社会学、心理学因素,又有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学因素的不良影响,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而作为高校科研群体,高校科研人员的亚健康状态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着与职业有关的主要成因。

2.3.1职业的影响

职业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主要是职业任务的压力。高校科研人员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这会导致该群体个体紧张。研究发现,疲劳是亚健康状态的核心症状。[3]长期的超负荷作业极易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而疲劳正是机体功能的暂时,是人体健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然而如果疲劳得不到消除,长期工作紧张、超负荷作业就会产生过劳,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2.3.2社会影响因素

2.3.3不良生活方式

熬夜、吸烟是大部分高校科研人员的两大不良习惯,不平衡饮食、过少的运动等也是该群体的主要特征,而这些习惯都是造成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即“生物钟”,它维持着生命运动过程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熬夜、睡眠过少就会破坏这种规律,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过少的运动会造成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的下降,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2.3.4环境污染

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地球也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废弃物污染有关,化学、生物、物理污染物正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居住在城市的人群生存空间狭小,房间封闭,一年四季使用空调,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负氧离子浓度降低,使血液中氧浓度降低;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降低,影响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当中,可引起慢性疲劳综合症。此外,各种噪音、光污染、电磁波可引起神经系统的紊乱。高校科研人员正是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工作的。办公地点的密封、空调的频繁使用等因素必然影响科研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3.科研人员亚健康状况的预防途径

3.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

少吃富含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过硬、过热、腐烂变质的食物。同时,要戒烟限酒。有吸烟习惯的科研人员更要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式戒烟,向别人学习一些戒烟经验,有戒烟的毅力和决心。尽量少饮酒,或饮用一些低度酒类如葡萄酒、啤酒。

3.3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提高科研人员的健康意识。

3.4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高校科研工作者都是各高校的骨干,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身体锻炼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因为身体锻炼加强了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健康与亚健康之间的高度协调。因此,科研工作者要根据自身的年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锻炼方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参加身体锻炼,把身体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长此以往,定会促进身心健康,达到良好的效果。

3.5进行定期体检

学校校医室应该对高校科研工作者亚健康状况给予高度重视,医院要建立健康体检中心,配套体检队伍,改善体检设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定期体检,掌握高校科研工作者健康状况和身体动态变化情况,做到预防在先,无病早防,有病早治,落实“三级预防”措施。

4.结语

高校科研人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亚健康的高发生率严重影响了该群体的工作与身体的健康。高校有关部门及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该群体的健康问题,加强该群体的健康监控;通过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该群体应该从思想上重视亚健康状态的危害性,合理进行体育运动,增强免疫功能,调整个人心态,减轻生活压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实际行动中采取有效的办法降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育学.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干预

Interventionofhealtheducationonriskfactorsofessentialhypertensioninelderlypatients

CONGShujie

BaodingNewUrbanGeophysicalCommunityHealthServiceStation,HebeiProvince,Baoding07105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interventionofhealtheducationonriskfactorsofessentialhypertensioninelderlypatients.Methods:156casesofelderlypatientswithessentialhypertensionwere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n=80)andcontrolgroup(n=76).Thecontrolgroupwasgivenconventionaltherapyandtheobservationgroupweregivenhealtheducationbasedonthecontrolgroup.Theriskfactorsofhypertensionwereobservedandfollowedupafter1-yearintervention.Results:Comparedtothecontrolgroup,theriskfactorsrelatedtoessentialhypertension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aftertheintervention,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Healtheducation;Theelderly;Essentialhypertension;Intervention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月本院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6例,符合2007年欧洲《ESH/ESC高血压诊断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Ⅰ级83例,Ⅱ级55例,Ⅲ级18例。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0例,男6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9.62±5.63)岁;对照组76例,男67例,女9例;平均年龄(71.08±5.15)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及高血压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知识干预:每月一次对患者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指导和宣传,讲解原发性高血压的特点、诱因、危害、并发症及高血压的防治措施,介绍生活方式和高血压的关系,以及高血压治疗中的各种误区,强调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1.2.2饮食干预:定期测量血压,对高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行为加以干预,叮嘱患者降低盐的摄入,每日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戒烟,限酒,酒精量平均每天少于20~30g;平衡膳食,进食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食物,补充钙和钾盐;合理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5以下[2]。

1.2.3运动干预: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轻度高血压患者可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放慢工作和生活节奏。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可以散步、下棋、参加歌咏比赛、听些轻缓的音乐,运动每次30~40min,每周3次以上。

1.2.4心理干预:针对有些患者性格易噪易怒,应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保持乐观的情绪,家属应给予支持和理解,配合做好心理疏导教育工作,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3讨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单纯服用药物治疗,易产生耐药和不良反应,且依从性较差[5]。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投入低,收效高,可看做高血压治疗的一种手段。健康教育使老年高血压患者认识并改善不良生活行为,从而降低或消除危险因素,达到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2]陈少冰.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广州医药,2011,42(4):69-70.

[3]肖艳玲.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和个体化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4):74-75.

[4]蓝玉娟.浅谈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249-250.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高校教师;问卷调查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此次研究对象为长沙市部分在职教师,总共为50人,其中男性教师为24人,女性教师为26人;其中年龄小于30的有7个人、占14%,年龄在30-39之间的有24个、占48%,年龄在40-49之间的有14个人、占28%,年龄大于50的有5个、占10%;职称是正高的有5人、占10%,副高有10人、占20%,中级有31人、占62%,初级有4人、占8%;本科学历的有9人、占18%,硕士有35人、占70%,博士有6人、占12%。

(二)长沙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人完全了解亚健康状况,42%的人听说过亚健康但不能正确描述,18%的教师还不知道亚健康。这表明长沙市高校大部分的教师还没有意识到亚健康状况对自己产生的不良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教师中呈现重度亚健康状态的有8%,中度亚健康状态的有18%,轻度亚健康状态的有50%,24%的人是完全健康的状态。(见表1)

(三)长沙市高校教师亚健问题职称间的分布

亚健康的发生率与职称也有一定关系,副高和中级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高于正高与初级、初级的亚健康发生率又低于正高,这种现象可能是职称晋升方面的压力造成的,中级和副高比初级、正高面临的职称晋升压力大。(见表2)

初级和中级教师的年龄大多在25-40岁之间,由此可见,青年高校教师已然成为亚健康的“主力军”,这和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的现代亚健康多发人群在20-45岁之间是基本相符合的。这一方面说明了亚健康高发人群正在年轻化,另一方面说明职称对教师的重要性。

(四)长沙市高校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对比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在年龄、职称、学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具体情况见表3:

根据调查分析所知,学历在本科阶段的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25%、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40%;硕士阶段的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57%、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67%;博士阶段体育教与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均为50%。(见表4)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多数体育教师在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不科学,包括饮食不规律、膳食不均衡、睡得太晚、烟酒等不良习惯。

2、30~49岁是长沙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的高发年龄,其中青年教师是亚健康的“主力军”如果不重视亚健康的问题,将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成为亚健康的主要人群。

3、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等对长沙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影响效果比较明显,亚健康的形成的主要心理因素是职称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压力。

(二)建议

1、心理健康普查广泛面对高校教师实施,使教师正确面对工作压力,正确处理压力。对于在某些方面有症状的,应及时给予专业的心理干预,有针对性的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恰当的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3、合理膳食,注意饮食的营养平衡。要注意酸碱平衡、粗细平衡、颜色平衡、味觉平衡、生熟平衡,改善机体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1]张燕子.山西医科大学教工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10;1-11

[2]陈瑞玲、王蕾、刘玉霞、朱凤林、于春涛.沧州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

[关键词]儿童亚健康;日常调理;饮食保健;预防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的存在等导致现代人出现亚健康的现象日益严重,不仅成年人会出现亚健康,儿童也同样会出现亚健康。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通常也叫做“次健康”或者“病前态”等。本文主要抽取的200例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出现亚健康的原因和分析调理方案。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收并体检的儿童中随机性抽取2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检查和测定,并根据抽取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定。抽取的研究对象中男性有120例,女性80例,年龄区间在5-10岁。所有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等因素上均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1.2评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检查和测定,并逐项评分,分数大于85分以上的定为健康状态;分数在84-70分之间的为亚健康状态;分数小于70分的定为疾病状态。

1.3统计学数据处理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值检验,数据之间差异性有听统计学意义(P

通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评定,疾病状态的有8人,亚健康的有139人,健康状态的有53人,占总儿童的69.5%。

3.1导致儿童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很多情况下儿童都会有厌食和挑食的习惯,长此以往便会导致体内缺乏钙元素、碘元素和锌元素等元素,使得小儿的身材矮小,骨骼发育不良,头发没有光泽且枯黄,并且会在夜间出现磨牙等现象。同时由于偏食和挑食的不良习惯,还会让儿童体内缺铁,铁元素摄入量过少,会直接导致儿童出现缺铁性贫血。另外缺锌也会让儿童出现多动症等症状,生活和学习中就会乱作小动作,啃铅笔头、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学习状态。另外如果儿童因为饮食的不良习惯导致机体缺碘,对身体的健康状态影响更大,缺碘元素会直接导致儿童智力发育迟缓,增加了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另外如果饮食不规律,极易导致儿童出现肥胖症,肥胖一部分是由于饮食不规律造成的,主要是高热量食品、甜食等食物摄入量过多,再加上平时不爱运动和锻炼,导致体内热量无法释放。

3.2日常调理

3.2.1营养均衡摄入家长要监督儿童不厌食,不挑食,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还可以避免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的过多摄入。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合理的搭配各种食物,荤素搭配,按照比例进行分配,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均衡营养。

3.2.2日光浴适当的让儿童进行日光浴,促进维生素D吸收,避免佝偻病的产生。

3.2.4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和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气血,提高免疫力,且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儿童的食欲,助于消化。

3.2.5兴趣的培养加强儿童的兴趣培养,不要让其抑郁烦躁,多参与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成长。

本次试验研究中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通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死亡疾病危害最大的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评定,疾病状态的有8人,亚健康的有139人,健康状态的有53人,占总儿童的69.5%。总而言之,儿童亚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分析儿童出现该状况的原因,制定日常调理的方案,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针对儿童亚健康问题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日常调理方案,研究和分析出儿童亚健康的具体原因,然后在日常调理过程中从运动锻炼、日常睡眠起居、兴趣培养等方面进行调理,并加以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林元,陈水仙,邱行光,陈曦,陈起燕,黄欣欣,欧萍.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症患病率的5年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0):2815-2817.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成因,建议

一、心理健康与亚健康的界定

心理健康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斯惠特提出的。它是指人的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和谐、协调,体现在理想境界、智能发展、情绪、情操、意志、性格、人际关系等方面。

“亚健康”是近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等称谓,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的一种状态。

据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生活目标随波逐流,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恐惧失败,对自我发展的心理预期也会变得不确定,内在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掘。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一)在环境变化后产生心理焦虑。主要表现为在生活的环境发生变化后不能很快地适应,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外界接触,产生焦虑的心理现象.在大学生中容易出现这种心理状态的是大一新生,他们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转折,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周围的生活场景也变得完全陌生,和同学都要从新朋友做起,因此心理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对于环境的变化不能适应。

(二)在人际交往中偏执易怒。大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和与人交往的阅历,因为自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与陌生人保持距离,因此难免经常对一些事无端生疑、猜忌;或无中生有的把一些无关联的事联系在一起怀疑;或者经常不顾事实和现状,凭自己情感任性行事,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目标或一再受挫,表现为极易生气发火,情绪非常不稳定,自控力差,并且严重者出现一些不计后果的行为。

(三)缺乏学习的激情。大学生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转变,中学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大学的主动学习,许多大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感觉人生目标茫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因而,在学校中无所适从,像无头苍蝇一样,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自律性比较差,不能进行自主地学习,因此在学习内容、学习难度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引起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无目标感是指缺乏成就意识,因而导致人生缺乏导航系统、无方向感。许多女大学生生活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无力感伴随。

三、高职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紧张的就业环境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学生一边在努力的学好专业知识,完善自身的技能,一边积极寻求工作机会,使大学生遭受严重的心理负担。而普遍存在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更容易产生自卑等心理亚健康的现象。

(二)学校原因。大学生来到新的校园环境,远离熟悉的父母、师生和朋友,开始独立自主的生活,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只能自己解决。稍遇困难就会引发失眠、食欲不振、焦躁等亚健康的症状。

(四)个人原因。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考试出现“红灯”,于是产生较强的失落感、挫折感。另一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和集体生活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于是采用自私、冷漠的态度对待别人和集体,其智力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幼稚形成很大的反差,内心又经常处于矛盾心理之中,常常是在内心焦虑中度过。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对心理亚健康最有效的办法是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提高其心理免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激发其自我调控的潜能,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二)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互助机制。同学和朋友是大学生首选的倾诉对象,他们也可以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自发的、随意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在大学牛群体中建立心理健康互助机制,以此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状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鼓励学生通过正常方式宣泄情绪。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常常通过不良情绪表现出来,宣泄是在大学牛调控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健康的宣泄方式可以使不良情绪得到宣泄,而不健康的方式则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不良情绪。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健康的活动。让学生的情绪通过健康的方式得到宣泄。

(四)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心理危机是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极端表现,表现为个体应对问题时感到无能为力,心理失去平衡等。出现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若不能得到及时地干预,就可能出现自杀、伤害他人等极端反应。因此要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心理危机向心理疾病转化的风险。

[1]段丹东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及对策思考[期刊论文]-岁月(下半月)2010(9)

关键词中职生亚健康状态

资料与方法

于2006年5月对卫生学校在校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进行现况调查和分析。选择卫生学校在校2004级护理和2005级护理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全部为女生,其中一年级学生210人,二年级学生240人,平均年龄17.31±3.03岁。

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内容有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营养膳食状况、体育锻练和生活习惯等。共收回答卷450份,最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中职生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在调查的学生中,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且比较严重,450学生中,存在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379人,其发生率为84.2%。一年级210学生中,有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164人,其发生率为78.1%,二年级240学生中,有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215人,其发生率为89.6%。说明中职生面临很大的健康问题,且二年级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2,P

中职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调查结果见表1。

发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调查:在有亚健康表现的中职生中,原因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大、因就业困难而对前途缺乏信心、心理的承受力差、生活习惯不良(不吃早餐、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睡眠不足)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讨论

中职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良的生活习惯:①不吃早餐。②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③睡眠质量差。

学习压力大:卫生学校中职生平时学习压力很大,用脑过度,对就业前景的担忧,身心处于超负荷状态,造成过度疲劳。

心理因素:由于中职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阶段,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导致心理紧张,从而引起心身疾病。

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人体具有生物钟现象,有期和低潮期。在期和低潮期,其脑力和体力都有较大反差。

实施学校健康促进,可减少中职生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

首先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做好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意识,采取健康行为,消除不良习惯。

其次应加强学生食堂管理工作,注重平衡膳食的合理营养:一方面要加强饮食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管理,另一方面加强营养配餐,以满足学生生长发育和学习的需要。

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倡导和开展有益于健康的活动:体育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的机能,健全体魄,增强免疫力;体育活动在大脑皮质相应区域有强大兴奋区,使部分由脑力劳动或思想负担而产生兴奋的区域得以抑制,从而避免大脑皮层过度疲劳而诱发亚健康状态[1]。

然后应加强中职生生活技能教育:如人际关系、调节情绪的能力、缓解压力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付各种危机和压力,预防健康危险行为。

再次应发挥学校卫生室和保健医生的作用:做到定期体格检查,做好健康指导。特别要重视心理卫生及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在校园内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活动。

最后应加强心理健康咨询: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班主任、教师应多关心了解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中职校园的生活。

所谓亚健康状态,通俗的说,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体质与心理失衡状态。一般来说,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一是亚健康不同于亚临床:尽管亚健康与上游的健康状态和下游的疾病状态有部分重叠,但区分也是明显的。亚临床是有主观检查证据而没有明显临床表现,如当前常见的中老年人亚临床颈动脉硬化,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有较明显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甚至有斑块形成,而无临床表现;而亚健康状态者具有头痛、头晕和胸闷不适主诉,但血管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都未发现异常。

二是亚健康不等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首先CFS具有国际统一标准,亚健康至今没有;其次CFS在18岁以上成人发生率仅为0.004%,而亚健康则为70%,两者间悬殊甚大;再者国内描述的亚健康状态多数通过积极干预恢复健康,CFS则仅有30%可以恢复健康状态。

三是界定亚健康还应注意同临床功能性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及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相区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亚健康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判断标准,中、西医对亚健康的理解和界定范围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均是今后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现代人亚健康

根源一:前列腺无菌性炎症及前列腺肥大所产生的并发症

这相当于中医肾虚、命门火衰的症候群,是男性亚健康及早衰的原因之一。人体也像机器一样,你只懂使用,不注意保养,就容易出毛病。人们通常对于躯体劳累,会以休息、旅游、娱乐,甚至沐足、放松按摩等方式来调节,但前列腺的劳损如何去保护

解决之道:已婚男性每次性生活后,因前列腺充血,自我恢复缓慢,这体现在体表小腹肌约在脐下三寸至四寸,即关元穴到中极穴周围挛缩,触之有气块,这时如果在此处轻轻按摩,将有利于前列腺充血的自我恢复。每次事后坚持小腹肌的穴位按摩,必能有助防止前列腺无菌性炎和前列腺肥大的发生。

根源二:尾椎急慢性损伤

这是导致女性亚健康状态和早衰的一个主要病因。

尾骨为人类进化后的“尾巴”所残留的部分,表面上看很不起眼,但内藏玄机。从神经解剖来说,尾骨前面有奇神经节贴附,尾骨急慢性损伤刺激了奇神经节,反射性引起内脏功能的紊乱;以中医经络学说解释,尾闾骨端下有督脉起点穴――长强穴。督脉为阳经之海。督脉之源头损伤受阻,扰乱体内经脉相互制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调,杂病丛生。尾椎骨损伤后逐渐出现症状,通常有:头晕目眩,心烦胸闷,下腰部酸困,慢性泄泻,眼睛干涩,眼袋突起,脸色苍黄,中午昏昏欲睡而不能人睡,额部皱纹增多,脸上长黄褐斑。

解决之道:此类症侯群常见于中年女性,多方治疗效果差时配合尾椎按摩手法,可修复阳经脉头的损伤,调整神经节的反射,有效遏止亚健康状态的进展,可以起到一定的美容效果,也增强了青春活力。

根源三:骨盆结构损伤、错位

解决之道:骨盆移位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懒于运动,长期不正确坐姿,髋、膝、踝等关节反复损伤久治不愈者,因走路跛行,间接撞击腰髋部,更易造成骨盆移位。妇女怀孕分娩,也是躯体生物力学失衡的诱因。因此,加强腰髋关节的运动,增强腹肌的练习很重要。

根源四:血管无菌性炎症

解决之道:以上症状的病因难以通过化验查出,使用抗炎镇痛药、营养神经药,甚至大量抗菌素疗效不显著,针对性按摩和理疗却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看出,血管无菌性炎症是一种被忽视了的典型亚健康病原。据传,法国有位70多岁女演员,看起来只有50岁左右的样子,人们请教她保健秘诀,她说,每天多次按摩喉结两旁的颈动脉搏动处,手法要轻,持之以恒,可起到增强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大脑缺血的作用。经验值得借鉴。笔者认为,再配合两手虚拳扣打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效果更佳。

根源五:腹部脂肪过多

腹腔盛装着人体生殖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两大系统中的重要器官。腹部过多的脂肪像一座山,挤压腹腔内各器官的正常活动空间,有的甚至往上撑顶压缩胸腔体积,影响心脏的跳动和肺的呼吸。大腹便便者,大多行动迟缓,懒于运动,身体沉重,动辄气喘乏力,心跳加快。

解决之道:造成腹部鼓起、体态肥硕的原因,除了有些遗传因素外,更多的是缺少一定运动量的健身活动,不注意饮食调节,作息的生物钟错乱。所以重要的是有针对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另外,笔者发现,不少的“大肚腩”者,腹部并没有多少脂肪,仅仅是胀气而已,颈背肌酸痛乏力,胸椎后关节错位,脊柱轴线偏歪,致使背部前倾,腹肌随之下坠。此外,因消化不良的顽固性便秘、矢气等,都可使腹部膨胀。治好颈胸椎和胃肠毛病,许多的“大肚腩”也就自然瘪下去。

亚健康如何界定

亚健康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以这么说健康概念的范围有多大,亚健康的涵盖范围就有多大:疾病和病症谱涉及领域有多宽,亚健康谱的涉及范围就有多宽。概括我们中心近年采的研究成果和多数专家的研讨意见,亚健康的分类和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

康可划分为:(1)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2.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1)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2)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3)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4)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5)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6)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

3.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我国约有60%(约7亿)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尽管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过度疲劳仍是首要原因。

据报载,亚健康状态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亚健康状态为60-70%,过度疲劳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大敌。前不久公布了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城市对2000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其中60%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或白天打瞌睡的现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一干活就累的人占了58%;脾气暴躁或焦虑者为48%。不仅中年人如此,大中院校学生也都存在过劳现象,尤其是科研工作者更面临着过度疲劳的严重威胁。有关资料表明,最近5年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仅为53.2岁。国务院体改办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指出,我国肩负重任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过度疲劳已日益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日本每年有10000多人因过度疲劳猝死。据美国卫生部门调查发现,美国至少有400万人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在1995年一年内,日本著名精工公司、川崎制铁公司和全日本航空公司等12家大公司的总经理相继去世,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

以前,亚健康主要针对中、老年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文化、物质生活的丰厚以及情感的变化等诸多因素,亚健康状态已困扰着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年龄的男女老幼,尤其是当代都市中人,长期夜生活的颠倒,以车代步,缺少锻炼,饮食肥甘厚味……造成营养失调,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不足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等等导致心理紧张焦虑,这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重要诱因。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查不出任何疾病,心理和社会相适应的完美状态。由此可见,没有疾病的虚弱就是亚健康状态。

专家们将亚健康人的表现分为“紧张型”与“放任型”两种。

“紧张型”的人只要稍有身体不适,就赶紧往医院跑,开很多药存放家中,甚至连可动可不动的手术也“一刀了之”。

亚健康状态产生原因十分复杂,过度疲劳是首要因素;其次是人体的自然老化;重大疾病的前期,人体的组织器官虽然没有出现器质性或占位性病变,但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障碍;另外就是人体的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关专家提出,对于大量存在的亚健康者,我们应当积极推行新的医疗模式。从现在的医院诊治模式转变为医院、社区、家庭与个人相结合;从单纯生理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三结合;从单纯中医、西医诊断、中医用药,转变为以中医药为主导,中西医相结合的传统、现代和自然疗法相结合。

第一种医疗模式,是鉴于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有着必然的影响,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在进行生理治疗外,还需采用包括暗示、生物反馈、心静放松、慰藉与思想疏导在内的各种心理和社会进行综合治疗。

第二种医疗模式,即医疗保健向医院、社区、家庭与个人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充分运用数字化的现代信息网络,以及其它的当代通讯高科技,使人们在社会和冢庭直接与医疗中心沟通。建立远程诊疗远程干预、远程咨询和远程医疗。即病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处理问题的办法。

第三种医疗模式,是大力开展中西结合,利用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独特优势,进行因人、因地、因时辨证论证。早在2000多年前,《内经》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面对大量存在的亚健康者,1999年,卫生部就将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列入“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重大技术和关键问题”之一。

预防医学养生保健专家们除了劝诫人们重视亚健康,走出亚健康的同时,还开出了一份“健康处方”。

均衡营养:脂肪类食物不可多食亦不可不食,因为脂肪类营养是大脑运转必需的,缺乏脂类将影响思维。维生素要多吃,因为当人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时,体内消耗的维生素C将显著增加。

保障睡眠:睡眠应占人类生活的1/3,它能增强人的免疫力,以抵御邪气。

心情宽松:人在社会生存,难免有很多烦恼,要想应付各种挑战,重要的是通过心理调节维持心理平衡。

晒太阳提神:在上午兜照半小时对经常萎靡、有忧郁倾向的人很有效。

了解生理周期:每个人的生理周期都不一样,找出自己精力变化曲线,然后合理安排每日活动。

劳逸结合,张驰有度:不能一直处于高强度、快节奏无规律的生活中。

每周远离喧嚣的城市一次:郊外空气中负离子浓度较高,能调节神经系统。

午后打盹半小时以调节放松和恢复精力。

亚健康五大危害:

1.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2.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3.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4.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5.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针对亚健康的成因和危害,必须强化自我防护,牢记预防亚健康的“十字方针”:

关键词:亚健康;健康;心身医学;中医;体育运动

1、亚健康现状及分类

亚健康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它的发生与人类生存的环境恶化、生活方式不正确、心理紧张、社会关系复杂等有关,又称其为“文明疾病”或“社会性疾病”。

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1)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现代人类遇到危及健康的问题日益增多,各国对健康投入的资金猛增。据有关资料显示: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每年为心血管这类非传染性疾病付出的医药费用高达数万亿美元。2000年日本国民的医疗健康费用达到380000亿日元。美国1996年政府付出的医疗保健费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4.8%。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年龄分布在20―45岁之间。美国每年有600万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澳洲处于这种疾病状态的人达3700万。在亚洲地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更高,2000年我国对1800名白领员工调查,有70%的人都处于亚健康。

2、亚健康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多年来,健康的概念非常难以界定,以往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后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又将之作了如是发展:“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每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达到安宁的状态”。

健康的概念在我国也几度更新,今天已不同于昨天。当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时,人们只期望身体能够胜任体力劳动和维持日常生活,健康的概念就是“不得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健康需求发展为追求高寿命,将健康理解为“长寿”;其后人们又发现,延长了的生命如果伴随着疾病和伤残,一样不能幸福生活,因而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追求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美国的R杜博(RDubos)对健康更新的定义为:“人们最切望的健康未必是身体的活力和洋溢着健康感的状态,也不是长寿,而是指一种最适于达到各人给自己所订的目标的状态”。

亚健康是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现代化的社会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实惠和物质丰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许多人生烦恼,身心失调,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如果健康驶向疾病的“生命列车”一旦启动,常常只向前行进,多半是有去无回,所不同的只是“行进”速度的快慢。在从亚健康向疾病的转移过程中,人类健康面临极大威胁,生命质量大打折扣。

3、对亚健康的干预措施

3.1心身医学干预亚健康

拥有数百万会员的美国最大的保健组织“凯泽永恒”组织已经推出一项计划,运用心身相互作用的方法对患有慢性病的病人提供帮助,这一方法已证实非常有效。科学研究已证实,心身联系确实存在。心身失调是因人的心理或情绪而导致或加重的真正的疾病。心身失调包括:因心理压力导致的身体症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所致的或对其发展过程产生影响的疾病等。专家认为,现在在日常保健中运用心身医疗原则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它是解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日益增长的手段之一。

亚健康多为心身性的,心因常起主导作用,而且个体的个性特征也常有着特殊意义。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已经认定:具有过分的追求、敌意感过强的A型行为,是促成冠心病形成的高度危险因素。在35―55岁的人群中,具有这类行为特征者,若干年后有10%将发展成冠心病,而此类行为不明显者患冠心病的还不到3.8%。另一方面,惯于自我克制,情绪低沉、悲观,又不太愿意让负性情绪表达出来者(被称作C型行为),其肿瘤发生率比A型行为者高出3倍。

3.2中医干预亚健康

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承担的北京市科委课题《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侯流行病调查》是我国对亚健康人群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调查对象为5000名35―55岁的普通群众。在摸清亚健康在人群中发生的情况及中医证侯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侯学本底资料库。

3.2.1上工治未病

严格来讲,与现代医学不同,中医学并不专长于治病,而是擅长于调整状态。所谓的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痰湿、郁证等,其实都是指的亚健康状态。中医历来主张“治未病”,《黄帝内经》有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缨、防患未然”的重要。强调高明的医生应“先安未受邪之地”,即了解病态的发展可能趋势,积极采取措施,杜绝防范其进一步发展。在这方面,中医不仅理论观点十分科学,而且通过近年的积累,形成了丰实有效的防范、调整措施和方法。

3.2.2调整不只是补

目前很多人对亚健康状态纠治的理解就变成了服补品。中医学认为,也许在过去,处于营养不良、虚弱状态的人比较多,但今天,这类单纯的虚弱者已不多见,大多数人只是由于紧张、压力、心理应激,加上营养过剩、代谢失常,才促成了亚健康。因此,对于亚健康者来说,重要的是“调整”,而不是“补”,调整代谢、调整免疫、调整心脑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调整心身

功能状态。

4、体育运动纠治亚健康是积极、有效、可靠的手段

根据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提供的材料,体育人口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职业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7%,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吃药、看病、住院情况的发生率普遍低于非体育人口;他们对自己身体、精神疲劳程度以及对体力衰退的评价,均优于非体育人口。而且,他们的健康意识明显好于非体育人口,具有不良嗜好(吸烟、酗酒)的体育人口也明显少于非体育人口,体育人口在生活中有明显不依赖营养保健品的倾向。

从本质上说,亚健康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有关,故进行行为上合理纠治十分重要。体育的重要价值就在于能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文明发展的确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益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和弊端,它严重压制了人类的自由天性,极大地改变着人们亿万年进化中形成的、较为稳固的生物机制,从而使人类发生了极大的不适应状况。人类的当代疾病就是由此而引起的。精神的过渡紧张,脑力劳动的肆意增加,体力活动的日趋减少,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等,都是引起当代疾病的罪魁祸首。

人类的体育活动,是惟一的一种能与这种生活格局相对抗的文化方式。人类只有在体育运动中,才能再一次地恢复原来“动物天性”,机能获得新的“自由自在”,才能最有效地抵抗各种“异化”,消除文明力量对自己的“离心背叛”。体育的积极意义和主要的保健作用几乎都是在这个“反抗文明”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通过体育,人们可以在生理学的角度提高身体素质;可以在流行病的角度提高“宿主”质量;可以在生态学的角度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心理学上克服紧张、焦躁和不安;可以在社会学的角度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可以在哲学的角度做到真正的“返朴归真”,克服“异化”……。这就是体育的价值,体育之所以被现代医学一步步地包容在自己的怀抱之中,就是由于它在纠治人类行为疾病、改善人类体质状况的过程中承担着医学目前所无法解决的难题。

健康观念的转变使医学和体育逐步走到一起。医学的主要任务由传统的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逐步向病前干预、防范过度,并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而体育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预防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出现。体育运动可以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行为,造就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因此,可以说体育健身活动不仅是解决身心健康问题、消除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可靠的手段,而且它也是最方便、最廉价、最快乐的一种。

[1]杜江伟.“全民健身”与“医学预防”[J]。中国体育科技,2002.8

[2]田金华.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3.1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TheCommonlyUsedAssessmentMethodsforSub-healthState

ZhaoXin,ChenJia-xu,WangLi-min,CuiHua-ting,CuiHai-zhen,KangChun-jie

(BeijingUniversityofTCM,Beijing100029)

Abstract:Theacademiahasmadealotofresearchforthesub-healthconcept,connotationandextension,diagnosticcriteria,detection,preventionandtreatmentsincetheemergencingoftheSub-healthconcept.Thisarticlediscussesthedomesticcommonlyusedmethodsabouttheassessmentofthesub-healthstate.Mainlythefollowingthreeareas:symptomsdiagnosticcriteria,ratingscaleassessmentmethodsandphysiologicalandbiochemicaldiagnosis.Thesethreemethodsofsub-healthstatehaveshownacertainrespect,butalsodefectexistsinmanyareas.Thispapermakesaconsolidationofthemainassessmentmethodsofthesub-healthtofindthemosteffectivemethodofdeterminationanddetectiontechnology,andusingitinthenextstepofstudy,thenexploringfurtheraboutthemechanism,physiology,orpathologyofsub-healthstate.

Keywords:Sub-healthState;assessmentmethods

1亚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目前国内有关亚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症状标准诊断法、量表评估法和生理生化指标诊断法。这三类方法在亚健康状态的研究中都表现出了某方面的优势,但同样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1.1症状标准诊断法

1.2量表评价法

量表评价法是根据事先设计的等级评价量表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的方法。实践证明,量表测量的结果作为对具体事物的研究是可以计算和评价的。亚健康状态人群表现出的症状以自觉不适为主,包括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人的精神、心理、情志等活动状态可以通过量表进行评估,在研究中能够成为客观的证据。因此将量表评估法引入到亚健康领域,把自觉症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量化测量,从得到的数据来判断严重程度,能够相对客观的反映主观感觉性指标,很大程度上加强了目前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评估,从而有效地判断和测量亚健康状态【sup】[3-4]【/sup】。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由于亚健康本身的定义、范畴等还很不规范,尚未形成统一的判断标准,诸多自制量表虽有一定共性,但具体评定方法、条目等与该课题组研究方向联系密切,置于其他类型研究时可推广性和可重复性欠佳。因此国内亦尚未形成业内公认的亚健康评定量表。

1.3检测评定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在疾病临床和亚临床诊治方面的广泛运用的设备、仪器和技术,也逐渐用于亚健康状态的检测和评估。目前常用的方法如运用脑像检查(EEQG)【sup】[10]【/sup】、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机体免疫细胞功能检测、超高倍显微诊断仪(MDI)评估法【sup】[11]【/sup】、多媒体显微诊断仪(THMMDI)检测法【sup】[12]【/sup】、活体血液分析(LBA)【sup】[13]【/sup】、血液细胞阻抗测量【sup】[14]【/sup】、福贝斯远程健康检测系统(TDS)【sup】[15]【/sup】、量子共振检测法(QRS)【sup】[16]【/sup】等。

生理生化指标量化检测直观、准确,最大可能的避免了人为因素影响,利于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研究。但目前研究中健康人群参考值很难界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会有诸多自觉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能有某些指标的变化,但尚未达到相应疾病的诊断标准,即仍处于正常值范围之内。如何在正常值范围内划分出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参考值仍是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1.4中医学评估方法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生理功能异常或衰退的状态,而非器质性病变,发展下去又会逐步进入疾病状态。这种认识与中医学中的“未病”有很多相似之处。“治未病”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之。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之后又相继提出了“消患于未兆”、“济赢劣以获安”等,所谓“未兆”、“赢劣”都是对“未病”的解释,即不“健康”却又不属于“疾病”的虚弱或向疾病发展的状态。中医未病学中,所谓“未兆”即未有显著疾病征兆之时,而“赢劣”则是指虚损或不太健康,但不一定有病的状态,而这些内容,与现代所说的亚健康状态有很多相似之处。目前多认为“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因此,中医“未病”的范畴比亚健康的范畴要广泛的多,包括了对健康、亚健康、疾病及病后康复阶段的人群的调治,而亚健康状态只是中医“未病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与“未病”中的“欲病”状态更为接近【sup】[17]【/sup】。

2分析

一、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多数情况下,健康、亚健康、疾病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过程(健康亚健康疾病),亚健康居中,其上游的部分过程与健康重叠,下游的部分过程又与疾病相重叠,重叠部分可能与健康或疾病状态难以区分。发现和控制亚健康状态,防止亚健康演变成疾病或逆转恢复健康,是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重要内容。

亚健康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状态。其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症”。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映程度的状态。

从2002年“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上获悉:我国目前有70%的成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处于疾病状态,只有15%处于健康状态。白领阶层是亚健康的主要人群,而企业管理者有85%以上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在临床上常被诊断为疲劳综合症,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等。在心理上的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沉、反应迟钝、敏感多疑、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烦躁、焦虑、抑郁等。生理上的表现为:疲劳、乏力、耳鸣、活动时气短、出汗、腰酸腿疼、睡眠不良、手足发凉、便秘、心悸气短、手足麻木感、容易晕车等。

现代医学研究的结果表明,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人的自然衰老;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的前期、恢复期和手术后康复期出现的种种不适;现代身心疾病;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期;膳食结构不合理、嗜烟、酗酒等。其中饮食不合理是最常见的原因,如有些人仍以传统饮食习惯为主,即机体摄入低蛋白、高热量食物,许多人不重视早餐,甚至不吃早餐,机体经常处于饥饿状态,致使大脑供氧不足,影响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内分泌激素的正常分泌,严重者可产生情绪抑郁、心慌乏力、视物模糊、低血糖、昏厥等症状。还有一些人由于长期的偏食嗜好,而导致亚健康状态。

二、人体健康要素

(一)健康的危险因素

健康危险因素是指机体内外存在的使疾病发生和死亡概率增加的诱发因素,包括个人特征、环境因素、生理参数、症状或亚临床疾病状态等。个人特征包括不良的行为(如吸烟、酗酒、运动不足、膳食不平衡、吸毒、迷信、破坏生物节律等)、疾病家史、职业等;环境因素包括暴露于不良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因素等;生理参数包括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脂紊乱)、体型测量(如超重)和其他资料(如心电图异常)等。

(二)保证人体健康的要素

保证人体健康,要从身体、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着手,主要包括下面几个要素:

1.合理的选择食物

均衡饮食是健康的基础,不同的食物提供不同的营养,以供应营养给身体各部分,配合各个组织的不同需要。要达到均衡饮食,我们每天需要进食肉类、五谷类、乳蛋类、蔬果类等食物。

为了使身体健康,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需要定时并适量,要均衡,不可偏吃、挑食、暴饮暴食,避免进食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浓茶、辛辣的食物),避免进食太咸、太甜和腌制食物,外出进食时,小心选择食物(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分、高糖分的食物),尽量避免食品污染物(如防腐剂、亚硝酸钠、黄曲霉素),注意食物的卫生。

2.适当的运动

要有健康的身体,适当的运动是不可缺少的(欠缺运动或运动过量都无益处)。运动的好处是消耗热量,保持体形;增强心肺功能,提升抵抗力;松弛神经,消除精神压力;增添生活情趣,身心平衡。健康人群的体力活动推荐水平和内容应以自愿、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和避免意外伤害为原则。

有益健康促进健康增强身体素质体育训练

强度

频度轻到中等强度

10min或更长

一天几次

每天中等强度

30min或更长

每天中到大强度活动

20min或更长

一周三次极大强度

健身运动的形式和内容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步行、跑步、自行车、游泳、舞蹈、太极拳等。同时提倡每周进行2~3次有助于保持肌肉力量和体积的锻炼,如哑铃、各种器械、上楼等。对于老年人还应强调各种关节灵活性和动作协调性的练习,如伸展练习、舞蹈、太极拳、各种家务劳动。

3.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休息可以消除精神及身体上的疲劳,调节各种生理机能。休息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身体的休息停止一切活动,让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得到放松和休息的机会。最好的休息方法是睡眠。

(2)感官的休息闭目养神,停止说话,让感官得到休息。

(3)情感上的休息放下心理上的压力和担忧,用轻松的心情去面对困扰,避免情绪常处于紧张状态。

4.戒除不良的习惯

(1)不要吸烟吸烟有损健康,烟雾中含有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吸烟可导致肺癌、冠心病、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2)不要酗酒酒精能使人的判断力、运动协调以及语言功能出现障碍,情绪的控制力也下降。慢性饮酒和酗酒对健康的危害有:①直接和间接损害肝脏,引起脂肪肝、肝硬化;②是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直接损伤动脉血管,加重心脏负担造成心脏损害。对高血压患者极易导致脑卒中;③通过直接毒害中枢神经系统和破坏脑血管系统的组织结构,协同造成脑萎缩和早发性老年性痴呆。

(3)不要依赖药物滥用药物,有碍健康,我们应戒除依赖药物,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药物,例如,兴奋剂如咖啡因、可卡因等,镇抑剂如安眠药、安眠酮等。

(4)远离为了你的健康、全家幸福和社会安定,我们一定要拒绝。千万不要吸食鸦片、海洛因、吗啡、冰毒、等。吸毒不仅损害、摧残自己的身体,容易传播爱滋病,也严重危害社会。

5.定期检查身体

为了预防疾病,保障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每个人都应定期到医院做身体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解决。不管是在幼儿期、青年期、成年及老年期都应对身体、智能、体能、牙齿、心、肝、肺等组织做定期检查,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体检查项目要有所侧重。

6.宜人的环境

在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心情会更愉快,身体也会强健些。美好的环境包括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植被、清洁的环境。

7.维持良好的心态及人际关系

人都需要别人的爱与关怀。要有健康的人生,我们需要四大支柱的支持:家庭的和睦,朋友的关心帮助,学业、工作科学的合理的安排,个人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THE END
1.招商信诺人寿2020年理赔年报启示:重疾保障仍显不足报告显示,癌症等重大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从2020年招商信诺人寿重疾赔付年龄来看,30岁以下人群罹患重大疾病占比约为10%。一般来说,投保重大疾病保险,被保险人越年轻保费越低,因此,消费者更应趁年轻时投保重疾,一方面应对日益年轻化的重疾趋势,另一方面,可以以较低的保费获得相同额度的保障。 https://m.cignacmb.com/news/gongsi/2021-01-18/202101180818.html
2.瑞士再保险中国重疾险市成持续发展研究.pdf本报告也系统性梳理了重疾险面临的内外部 从重疾险业务的核心特征与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看,重疾险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重 主要挑战,及主要结构性问题。 疾险发生率趋势难以预测、运营与风险管理难度持续上升、利率下行及低利率形势对资产 端的压力、医疗与医学技术的发展或加剧理赔风险等。从市场整体结构上看,重疾...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303/8006031023004061.shtm
1.国寿寿险2021理赔:理赔金额超546亿元,重疾出险率呈上升且年轻化趋势具体来看,在重大疾病赔付金额分布上,10万元及以下理赔件数占比高达93.55%;10万—20万元理赔件数占比4.94%;20万以上理赔件数占比3%。 从重疾出险率来看,随着近年来社会、环境、生活条件及方式的改变,重大疾病出险率呈上升且年轻化趋势,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的理赔数据也继续对这一结论做出了佐证。 https://www.zznews.gov.cn/news/2022/0127/384211.shtml
2.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精选8篇)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慢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3zb7wa0.html
3.恶性肿瘤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职场人士降状况堪忧界面新闻...环境污染加剧、食品安全堪忧、社会压力陡增,让恶性肿瘤等常见于中老年人的重大疾病发病率逐年提升呈年轻化趋势。 这是近日发布的《2016 FESCO Adecco健康白皮书》中的发现。北京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FESCO Adecco)调研了基于FESCO Adecco管理的数十万职场人健康数据,发现中国职场人士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777947.html
4.聊医管理内参试发行版第三期济南市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规划示意图。 (来源:槐荫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省政府在批复中称,济南市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的建设要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按照模式试验、机制创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瞄准国际医学前沿,高起点规划布局,专业化配套服务,把发展健康产业...https://lib.lchospital.cn/qitafuwu/liaoyineican-guanlilei/2017nian/2018-07-01/716.html
5.大都会人寿:重疾赔付金额占比七成,患病年轻化趋势明显美通社...近日,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发布《2019年上半年理赔报告》。报告显示,重大疾病赔付金额占总赔付金额的近七成,且患病年轻化趋势明显,提示都会人群应加强对重大疾病风险的认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配置健康保障。《报告》显示,大都会人寿2019上半年的理赔件数同比增长56%,赔付金额同比增长22%,理赔获赔率达97.1%,在...https://cnmobile.prnasia.com/lightnews/lightnews-1-102-19878.shtml
6.大都会人寿2023年个险理赔年报:80后90后重疾年龄年轻化趋势凸显不过,重大疾病并非不可医治,也并不可怕。 据统计,2023年,大都会人寿重疾客户人均赔付金额达23.7万元。当年,重疾赔付件数4,875件,赔付总金额共计6.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重疾罹患年龄有日渐年轻化的趋势。其中,女性重疾发病的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据大都会人寿的客户理赔数据分析,女性客户重疾高发年龄段为35岁至44岁...https://www.iimedia.cn/c1092/98593.html
7.高中生竟确诊“老慢支”,中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年轻化趋势...高中生就老慢支了,这个情况引起了医生的警惕。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教授与记者说起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情况:随着年轻甚至低龄烟民的出现,原本认为是“老年病”的老慢支年轻化趋势不容忽视。 11月17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为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降低急性加重...http://wenhui.whb.cn/third/zaker/202111/15/434387.html
8.重疾里发病率最高的是什么发病率最高的重大疾病有哪些?如何买重疾险? 大都会人寿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理赔报告中显示,重大疾病的赔付金额占理赔的总赔付金额近七成,而且重大疾病的患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解读发病率最高的重大疾病。据报告显示,发生率前三的重疾病种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 ...https://m.shenlanbao.com/he/1101208
9.快节奏下的慢性病——被低估的沉默杀手澎湃号·湃客图7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变化图 ·城乡对比 将目光聚焦于城乡对比,慢性病的患病率呈现出与城市化程度相关的趋势。 按照城市规模纵向比较,从四类农村到大城市,慢病患病率随着城市发达程度的提高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恰恰是在经济更为发达、医疗资源更为集中的地方,人们更容易患上慢性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211588
10.腾讯微保发布年度理赔服务报告:男女患重疾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近日,腾讯微保公布了2021年度理赔服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值得关注的是,腾讯微保健康险理赔数据显示,男女患重疾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男性46至50岁、女性41至45岁之间是重疾出险最集中的年龄段。其中,女性重疾高发年龄段较世卫组织“生命高危期”提早了5岁。 https://rich.online.sh.cn/content/2021-12/22/content_9869304.htm
11.基于2050年中国人口发展愿景的工程科技需求分析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慢性病诊治及管理、老年人日常性照护需求增加,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亟需填补数量、增强身心健康,人口健康水平提升使对治愈重大疾病和罕见病、替换故障组织及器官需求增多,人口综合素质提高推动健康意识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追求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医疗服务等。对此,要瞄准精准医疗、智慧医疗、远程医疗、...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83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