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糖尿病控制率拐点早日到来,听听这些权威专家的观点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这也导致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升高,患者越来越年轻化的现状。目前,我国糖尿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们需要呼吁联合多方力量,全方位提升糖尿病的综合管理,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贡献力量。”——在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举办的“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线上研讨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谈到。

此次线上研讨会邀请到糖尿病代谢领域多位知名专家,从疾病防治、治疗理念、药物创新等方面,共同探讨如何提高我国糖尿病的综合管理水平。

我国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患病率尚未迎来拐点

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持续性增长。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也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发布的第10版《全球糖尿病地图》的预测结果,中国糖尿病人数近10年间从9,000万增长到超1.4亿,增幅达56%。患者数量庞大,但是糖尿病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治疗率及达标率不足50%。近年来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我国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1]。对此,多位专家对于当下糖尿病发展的趋势与原因提出了见解。

“很多年轻人,天天吃盒饭,经常加班,坐着不动……类似种种因素导致40岁以下的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持续增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天配教授这样描绘当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画像,“但我国糖尿病防控可改变的因素也比较多,这既是挑战,也是我们的窗口期。”

中日友好医院李光伟教授指出,年轻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发病愈发年轻化,其中小于40岁的患者预计占5%,小于50岁患者占10%。年轻糖尿病人群的增加,将给糖尿病并发症控制带来更大的难度。其中,肥胖和糖尿病具有很多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减重可以给糖尿病患者带来血糖和其他获益。同样,如果患者肥胖问题不解决,血糖达标亦是非常困难的。

“年轻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城市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化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很多人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脑力活动增加,体力活动减少,加之熬夜、不规律饮食等因素,造成患有2型糖尿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西北大学附属国际中心医院姬秋和教授表示。而除了大城市外,基层也是糖尿病防治的一道重要防线。目前我国基层人群患病增长迅速,基层糖尿病防治任务艰巨。姬秋和教授提到疾病教育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健康中国行动中提出了关于糖尿病防治的核心信息,包括饮食控制、科学运动等。如果能从这些方面进行‘广撒网’科普教育,未来我国糖尿病整体的控制率和达标率以及治疗率,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对于重视基层医学教育,北京协和医院肖新华教授提出了同样的观点:“未来糖尿病的主战场在基层,基层医生是主力,未来糖尿病管理水平能否得以提升,主要是看基层医生的能力,所以需要不断地进行基层医学教育。”

重识体重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目前,国外新版指南均提高了“减重”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地位。2022版《ADA/EASD:2型糖尿病高血糖管理共识》中,“减重”与降血糖、心肾保护、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共同组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策略。研究显示,体重降低5%-10%可改善代谢状况,降低10%-15%或以上可改善疾病预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俊清教授谈到,目前糖尿病创新药物的研发更加针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创新。除了降糖之外,我们也要重视达到2型糖尿病患者的减重目标,这样才能大大减少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等合并症的发生,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为患者带来综合的获益。

“目前我国临床指南的推荐中,对于兼具减重作用的药物使用率严重不足,与全球的推荐及平均使用率存在较大差距。从证据积累、指南更新再到临床治疗理念的普及,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延兵教授表示,“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更多中国人的真实数据,让大家看到更符合中国患者特点的药物使用路径,这将更有利于国内与国际糖尿病管理水平的接轨。”

综合管理是改善临床结局的根本

创新药物的研发对糖尿病综合管理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机遇。目前,降糖药研发的重点已经转向多靶点降糖机制联合领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刘铭教授认为,多靶点药物将对2型糖尿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双靶点甚至多靶点的药物,可以同时覆盖糖尿病的几个不同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治疗,达到联合增效、综合改善临床结局的作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临床用药惰性,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肖新华教授表示,“随着GLP-1RA、SGLT-2i的上市以及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这些研究证实了新型降糖药物的疗效,同时还获得了降糖作用之外如心血管、肾脏获益等方面的证据。对于这些新型降糖药物,我们也希望在中国有更多的真实世界研究,期待这些药物的应用能够对中国糖尿病患者带来综合的获益。”

人人享有糖尿病管理,加速创新的同时真正“让水流到头”

目前糖尿病药物种类很多,我们是否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创新,或者加速引入更多新型降糖药物如何实现人人享有糖尿病管理

对此,肖新华教授表示,虽然现在糖尿病患者已经有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案可供选择,但是糖尿病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从“八重奏”(2型糖尿的8种病理生理异常)到“十二重奏”,必须要不断地加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关于中外新药研发的同步性,姬秋和教授指出,“目前上市的降糖药物,中国患者和欧美患者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没有显著差异,使用剂量上也没有区别。中国患者在病理生理上与全球患者是一致的,这也是中国与全球同步研发的基础。我们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中国医生、更多的亚洲患者参与到新药评价体系中。”

在临床应用方面,李延兵教授指出,目前的临床方向和老百姓的认知之间存在差距。老百姓追求的是根治糖尿病后不用药,终身服药对他们而言很难接受,所以一些患者宁可去找偏方,也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教育很重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依从性,这也是实现人人享有糖尿病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此外,临床用药状况与医生治疗理念更新,以及医保覆盖均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刘铭教授表示,“如何让水流到头非常重要,医保应该做出进一步优化,覆盖更多相对贫穷和医保报销比例较低的患者,使这些患者都能得到更好的糖尿病管理保障。”

THE END
1.7种疾病年轻化,当代青年现在预防还来得及07 肺部癌变 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造成肺癌患者年轻化的根本原因。另外长期吸二手烟,大气污以及家族遗传等也有关系。其中重度吸烟者是肺癌的高发人群,和不吸烟者相比,重度吸烟者得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5.7倍。而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https://www.meipian.cn/24ka0q5a
1.为什么心血管病喜欢找年轻人?总结给你听!南方plus虽然说心血管疾病经常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也进入了心血管疾病的魔爪中,但是心血管疾病为何越来越年轻化呢? 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年轻化的根本原因 现在社会年轻人也成为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动物性食物越来越多出现在餐桌,反而水果蔬菜这类...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6/10/c2305966.html
2.马小秋:抑郁症患者年轻化的根本原因?很多家长都没有重视。马小秋 :抑郁症患者年轻化的根本原因?很多家长都没有重视。 今天是马小秋陪伴您的第 4304天 【读者提问】 两天前,一15岁女孩从25楼一跃跳下,父亲冲上去试图用双手接住女儿,不幸双双遇难。这位父亲舍生忘死救女儿,诠释了父爱的伟大,但最终无法挽救患有抑郁症的女儿。马老师,如今的孩子生活越来越好,为什么抑郁症...https://xueqiu.com/4369660225/233534509
3.不孕不育年轻化,诱发因素要避免!不孕不育专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朋友做试管婴儿生育宝宝的人群在逐渐增加,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孕不育的年轻化,很多年轻夫妻长时间备孕无果只能选择做试管婴儿,然而不少人根本不清楚到底是哪些因素诱发了不孕不育,正常情况下只要避开这些因素,在无先天生殖疾病的情况下多数人都能自然受孕! https://www.snsnb.com/zt/show-300.html
4.这种病女性比男性更高发,青春期女孩更要警惕!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郑英君发现,抑郁症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门诊的患者中,20岁以下的首诊抑郁症患者占到首诊病人量的1/3以上,并且这一比例还在明显提升。” 郑英君介绍,家长往往会将青春期孩子的抑郁表现误解为“叛逆”,“青春期抑郁最典型的症状也是‘心烦、发脾气’,孩子对大人稍有不满就发脾气,很多家长认...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4/03/08/SF116509109de7ebeffcf2484d86a78f.html
5.北京甲状腺疾病专家王占荣解答甲状腺癌愈来愈年轻化原因北京甲状腺疾病专家王占荣解答甲状腺癌愈来愈年轻化原因 王占荣主任,中医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医师,北京市第三批“125”人才,祖上四代从医,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工作近二十年;在此期间,他不断学习积累中医知识、摸索整理中医诊疗,拜入北京名中医冯兴中老师门下,跟随老师研究中医治疗内分泌疾病,对于甲状腺...https://m.mingyihui.net/article_2435462.html
6.医学与人医学与人文——医生腾飞之两翼骨科在线1、近视眼的发病原因; 2、智齿冠周炎、呛死; 3、阑尾炎、内脏下垂; 4、马蹄内翻足、腰椎间盘脱出、股骨头坏死; 5、各种富贵性疾病; 6、自杀现象; 7、难产、口吃等; 8、各种性病。 (四)文明社会导致的慢性疾病越来越年轻化 人类几十万年艰难的生存环境,产生了能够抵抗饥饿的基因和组织代谢类型。 https://www.orthonline.com.cn/node/132111
7.经期出现这症状竟是卵巢早衰的信号传统中医更年前年轻化卵巢早衰在作怪 这些年,很多女性朋友因为社会工作压力,身心负担加重,出现提早衰老的状况。一般只有在50来岁才出现的更年期现象过早侵袭了中年女性,甚至年轻女性,具体表现为身心疲惫、体重攀升、烦躁失眠、皮肤干燥、发色枯黄、月经紊乱等。 西医认为早衰是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的,而影响雌激素水平的根源就是...https://m.vodjk.com/mip/a/1110430.shtml
8.宫颈癌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原因有3个关于宫颈癌发病率逐渐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可要去了解。 如果能大致掌握疾病走向、诱因、危害,足够重视且通过各种好的方法来预防,才能将其拒之门外,否则恶性肿瘤形成,没能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且缩短寿命。 https://new.ivypha.com/iy/news/17743.html
9.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报告(精选12篇)矛盾纠纷的化解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难点和挑战,包括当事人的情绪化、利益诉求的多样性等。针对这些困难,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矛盾纠纷的顺利化解。 四、解决方案 1.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工作 矛盾纠纷的预防是解决矛盾纠纷的根本途径。加强社会管理、改善制度规定、提升民众素质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1518906.html
10.什么是卵巢早衰?解析卵巢早衰原因王玉琴解释:“早衰是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的,而影响雌激素水平的根源就是卵巢功能正常与否!”她认为,卵巢受损是导致女性早衰的根本原因。然而卵巢早衰是有先兆的,所以要重视月经的变化,如月经稀发、月经过少、渐至闭经时,便要积极调治,未病先防。 >>月经量偏少,我是不是卵巢早衰了? http://sogou.02022222222nk.com/a/by/lc/508.html
11.养生必读生命已“血”为本,读懂血液就能读懂身体降!(重要)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年龄在三四十岁,可是没有想过到第四代人,1岁的时候就开始顿顿离不开肉,好吃好喝,到了十几岁开始肥胖,20多岁心脑血管疾病。 这就是为什么,血液性疾病年轻化的原因,所以,我们不能再说这些都是老年性疾病,不然我们后面几代人,根本不害怕这些疾病,因为他们认为他们还年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03/23/34175808_10247236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