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火灾是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最经常、最普遍地的灾害之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导致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增多,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愈加突显出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农业的快速升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环节和频率增多加大,农机安全工作也应紧跟其上,抓重堵漏,强弱补短,提质增效。为进一步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基础,突出问题导向,加紧改进薄弱环节,了解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坚定战胜信心,严防严控农机火灾事故发生,加强农机合作社消防安全管理,就消防在农机安全工作中的探索与运用作以浅述。
关键词:消防,农机安全,探索,运用
现代农业的快速升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环节和频率增多加大,农机安全工作也应紧跟其上,抓重堵漏,强弱补短,提质增效。在农机安全生产中,人、机、环境和管理中的每一要素出了问题,都容易引发农机(火灾)事故,农机手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疏于对农业机械油电、排气系统的维修保养,风通气爽、天干物燥,管理中重效益轻安全,消防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无知等诸多因素,既是农机火灾事故的诱因,也是解决预防农机火灾事故的根本之道。近几年来,一到“三夏”机收时,农机火灾事故是农机安全生产难于逾越和纠来扯去的烦心事,通过对农机火灾事故的调查分析,采取查找发生原因、归纳机械种类、制作培训课件、巡回宣传教育和预判应急演练等措施,针对重点人群、重点机型、重点场所和重要农时的“重拳出击”,收效明显。
2023年“三夏”将至,为进一步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基础,突出问题导向,加紧改进薄弱环节,了解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坚定战胜信心,严防严控农机火灾事故发生,加强农机合作社消防安全管理,就消防在农机安全工作中的探索与运用作以浅述。
一、火灾的一般常识
代号
类别
举例
a类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
木材、棉、毛、麻、纸张等
b类火灾
液体或可融化固体物质火灾
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等
c类火灾
气体火灾
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等
d类火灾
金属火灾
钾、钠、镁、钛、锂等
e类火灾
带电火灾
变压器等设备的电器火灾等
f类火灾
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烹饪器具内的动植物油
(二)火灾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和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根据人员死亡、重伤和直接财产损失,分为四个等级。
等级
死亡人数
重伤人数
直接财产损失
特别重大火灾
≧30
≧100
≧1亿
重大火灾
10≦(a)<30
50≦(b)<100
5千万≦(c)<1亿
较大火灾
3≦(a)<10
10≦(b)<50
1千万≦(c)<5千万
一般火灾
<3
<10
<1千万
技巧
313
151
对照农机事故
受伤人数
特大农机事故
重大农机事故
较大农机事故
一般农机事故
注:火灾和农机事故等级区别
共同点:遵循从严原则,“或”的关系,任一界定条件达到临界值则判定为上一等级;死亡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
不同点:火灾等级以人员重伤为界定条件,而农机事故等级则以人员受伤为界定条件,就是说农机事故人员轻伤也要计入。
(三)火灾危险性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分为易燃(甲、乙类)、可燃(丙类)、难燃(丁类)、不燃(戊类)。
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
典型物质
甲类
闪点小于28℃的液体
汽油、甲(乙)醇
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
天然气、乙炔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氧化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黄磷、甲胺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金属钠、钾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氯酸钠、氯酸钾
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赤磷、五氧化二磷
乙类
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煤油、樟脑油
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
一氧化碳、氨压缩机房
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高锰酸钾、红矾钠
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松香、硫磺
助燃气体
氧气、液氯
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油布、漆布
丙类
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
柴油、润滑油
可燃固体
塑料、棉、谷物
丁类
难燃烧物品
自熄塑料、水泥刨花板
戊类
不燃烧物品
岩棉、钢材、铁
(四)防火的基本方法:
1、控制可燃物2、隔绝助燃物3、控制引火源
(五)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冷却灭火
原理
将可燃物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燃烧即停止
水灭火
隔离灭火
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隔离,即可中止燃烧,扑灭火灾
泡沫灭火,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窒息灭火
将氧气浓度降低(低于15%),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
灌注非助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蒸汽等
化学抑制
抑制自由基产生或降低自由基浓度,即可使燃烧中止
干粉、七氟丙烷灭火
二、农业机械消防器材的配备与使用
农业机械火灾事故多发于“三夏”期间,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秸杆打捆机要配齐消防器材,即“五个一”(灭火器、水、铁锹、扫把、沙子),发动机排气管加装防火罩等安全装备,粘贴安全标识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地作业,以避免和降低农业机械火灾事故发生。当农业机械发生火灾事故时,灭火器是扑灭初期火灾最为实用和主要的器材,如何选择和使用灭火器很关键。
(一)灭火器的分类
1、泡沫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也可适用于a类火灾,但不能扑救b类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及c类和d类火灾。
2、酸碱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a类物质燃烧的初起火灾,如木、织物、纸张等燃烧的火灾。它不能用于扑救b类物质燃烧的火灾,也不能用于扑救c类可燃性气体或d类轻金属火灾。同时也不能用于带电物体火灾的扑救。
3、二氧化碳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及气体的初起火灾,也可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常应用于实验室、计算机房、变配电所,以及对精密电子仪器、贵重设备或物品维护要求较高的场所。
4、干粉灭火器
碳酸氢钠(bc类)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磷酸铵盐(abc类)干粉灭火器除可用于上述几类火灾外,还可扑救固体类物质的初起火灾。
(二)灭火器的使用
农业机械的整体物质属性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构成,也就是说农业机械火灾可以概称为abc类火灾,选用磷酸铵盐(abc类)5-6公斤干粉灭火器最为适用。
干粉灭火器在使用的时候要先将瓶子摇晃一下,让里面的干粉尽量的松动,以免凝聚在一起不好喷出,随后我们除掉铅封,拔下保险栓,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按住压把,它的喷射距离在2米左右,所以我们尽量在距离火源2米的地方,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喷管对准火苗来回晃动。
灭火器压力表分三段:(5-6公斤干粉灭火器20秒内即喷射完毕)
(1)第一段是红色区,指针指到红色区,表示灭火器内干粉压力小,不能喷出,已经失效。
(2)第二段是绿色区,指针指在绿色区,压力正常,可以使用。
(3)第三段是黄色区,表示灭火器内的干粉压力过大,可以喷出干粉。但在高温环境下却有爆破、爆炸的危险。
(4)灭火器每月(农机合作社)要进行一次检查,发现失效的灭火器一定要及时维修或更换,以确保它能正常使用,关键时发挥作用。
三、农业机械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施救
农机火灾事故的发生对象主要是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秸杆打捆机和还田(旋耕)机也有发生,同样要引以为重、严加防范。经调查分析,这几类农业机械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和扑救方法基本相同,我们就归纳起来一并作以介绍。
(一)农业机械火灾事故常见原因及预防
1、油电线路混杂搭铁起火
原因分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在维修时,各种油料洒落比较多,由于气温高,油料极易气化,油电混杂,遇火(电火花)即燃。
预防措施:驾驶操作人员要经常检查机身线路与机体接触部位绝缘材料是否完好,及时更换老化线路,检查紧固电瓶桩头。另外,起动机发生故障时,不要采用金属物(起子、扳手)直接连接马达的办法启动,蓄电池亏电时,不要采取外加蓄电池并联启动的方法。
2、附着麦草尘土不及时清扫
原因分析: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和秸杆打捆机作业时长、环境恶劣,机械易高温起热,引发火灾事故。
预防措施:使用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和秸杆打捆机前,要注意维护保养,作业中应每隔两三个小时及时清理发动机、水箱和电瓶旁的秸秆残渣尘土。
3、轴承旋刀损坏断飞,摩擦过热起火
预防措施:驾驶操作人员要定时检查轴承运转和旋刀完好情况。检查时一定要停车熄火,操作者用手背触碰轴承部位,检查轴承温度,还田(旋耕)机提升至上限位,做好支撑,查看旋刀有无断损,如有必须及时更换。
4、皮带打,σ凉绕鸹/span>
原因分析:联合收割机传动皮带较多,张紧度过松容易造成皮带打滑,摩擦过热起火。
预防措施:驾驶操作人员要经常检查调整皮带张紧度防止皮带打滑起热。
5、发动机回火,造成火灾
原因分析:联合收割机作业环境差,机身覆盖大量麦糠、秸杆等易燃物,如果发动机回火,排气管有火星喷出,极易造成火灾事故。
预防措施:联合收割机作业前安装火星收集器(防火罩),操作人员及时清理发动机、水,箱和电瓶部位的易燃物。
6、其他原因
原因分析:操作人员在作业现场抽烟、乱丢烟头以及明火照明等行为极易引发联合收割机火灾事故。
预防措施:严禁在作业现场抽烟、乱丢烟头,夜间加油或检修时严禁采取明火照明。
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要了解消防安全常识和具备处置初期火灾能力,随机配齐配足必要的消防器材(3-4具灭火器),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不乱丢烟头,作业前进行细致全面的防火安全检查,严禁违章或带病作业,一旦起火且火势不可控制时,应迅速调集联合收割机按照风向(下风向)在远端麦田冲出防火隔离带。
(二)农业机械火灾事故扑救方法
1、农业机械发生火灾时,因田间空旷,空气流通好,往往过火很快。因此,不要指望他人能及时参与灭火,正确的做法必须立足于自救,将大火扑灭在初起阶段。
2、联合收割作业时若因发动机高温、漏油、漏电或烤着麦草着火,应立即停止收割,尽快退出作业田块到收割过的田块。然后停机熄火,用车配灭火器(尽量配置3-4具)、干沙、麻袋或铁锹铲土灭火,尽量不要在原地灭火,以防引起大面积田间火灾,灭火时应切断油路,防止油料泄漏爆燃,造成火势增大或蔓延。
3、拖拉机和秸杆打捆机配套时,两方都要配齐配足灭火器材,发生火情时,集中扑灭一方或同时扑灭两方,防止火势互侵。禁止使用“大棚王”牵引搂草机,因其排气管在机体下部面向地面,重负荷作业喷出火星极易引燃麦草,引发火灾。
4、若因烧秸杆引起田间大火时,应尽快让机具驶退作业田块或道路上,避免殃及自身,并及时拨打119报警。
注:《消防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所以一旦失火,要立即报警,报警越早,损失越小。
报警时要牢记:
4、迅速组织人员疏通消防车道,清除障碍物,使消防车到火场后能立即进入最佳位置灭火救援。
5、在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地区,可采用敲打、呐喊等方式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来灭火。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目前,蒙城县现有农机合作社357家,2017年利用财政补贴资金,建设标准化农机库棚93个,此后自筹自建的也不在少数。近年来,通过举办农机手消防安全培训,开展农机合作社消防安全检查和农机火灾事故扑救预演,用发生在身边的农业机械火灾事故案例警醒、教育农机手,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避免或减少农业机械火灾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减小经济损失奠定了一定基础。
(一)农机库棚防火要求
1、慎选线缆:农机库棚电线电缆应采用铜芯线缆,有必要时可采用阻燃耐火线缆,照明应使用低温防爆灯具。建造时可在顶部设置固定采光窗,配电箱及开关应设置在农机库棚外,且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级(难燃)的材料上。
2、配齐器材:根据农机库棚的使用面积及其危险等级,合理配置abc类干粉5-6公斤灭火器,放置距离宜适当,一侧停放时应摆放在对侧5-10米处,两侧停放时应摆放在中间道路中心线处;消防车道最小宽、高度不小于4×4米,机车两侧停放时,相对距离要大于此要求。
3、材料充足:农机库棚要按照平面布置要求,疏散出口不少于2个,两个出口间距不小于10米,机械之间不应贴靠太近,应留有适当防火间距。库棚中端位置应采用砖砌水池或储水桶留存足够的消防用水及灭火沙,设有室内消火栓且可有效供水时,应保持两把水枪两股充实水柱不小于10米,间距不大于30米。
4、勿置它物:农机库棚内不应长期堆放储存粮食或其它易燃、可燃物品。如遇冬季积雪覆顶,禁止在棚内升起明火融雪降压。
注:同一座仓库或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放)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该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其中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类别确定;丁、戊类储存物品的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的1/4的仓库,其火灾危险性应按丙类确定。
(二)农机维修场所(车间)防火要求
2、农机维修场所(车间)动用明火要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确需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单位(农机合作社)和操作人员应当按照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操作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施工期间,除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在场外,无关人员应远离现场;施工后,应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
动火作业关键词:作业许可证+操作证+消防安全措施+现场监护人+合适地点+工完场清
消防工作在农机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非常突显,火灾是“三夏”农机作业安全的重要防范点,是加强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管理的必有项。消防安全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要把消防安全责任制融入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强化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要加强农机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与普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提升消防安全意识;要制定符合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以农机服务组织为单位每年组织实施一次消防应急演练活动,提高火灾自救能力;要根据应急部门和农机安全工作部署要求,开展经常性的农机合作社和农忙田间的消防安全检查,排查火险隐患并及时整改,强力压降农业机械火灾事故于未然,使消防工作在农机安全生产中得到实际运用,努力促进农机安全监管面广层深,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向好。